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办法:
一、定型包装的产品,可以直接看产品的营养成分表,上面有主要营养成分的数据。
二、通过实验室检测,测得食物的营养成分数据。
1、淀粉的鉴定:在试管中滴加2ml 1%可溶性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碘液,注意每加入一滴碘液都要振荡摇匀,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还原性糖的鉴定:在试管中滴加2ml 1%葡萄糖溶液,再加入1ml班氏试剂,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蛋白质的鉴定:在试管中滴加2ml 10%鸡蛋清溶液,然后加入2ml 5% NAOH溶液,振荡后在缓慢加入2-3滴 1% CuSO4溶液,摇匀,观察溶液颜色
4、脂肪(油脂)的鉴定:在试管中加入2ml植物油,然后逐滴加入苏丹Ⅲ染液,振荡至颜色不再变化为止。观察溶液颜色
三、通过查看工具书《中国食物成分表》来查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扩展资料:
1、营养成分含量的标示:
企业可以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结果,结合产品营养成分情况,考虑该成分的允许误差来确定标签标示的数值。
判定营养标签标示数值的准确性时,应以企业确定标签数值的方法(计算法或检测法)作为依据。
判定时,除需考虑标准中规定的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外,还应注意营养标签上的标示值首先要求“真实、客观”,这是在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规定。
企业应该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到产品营养成分波动的各项因素来确定标签值,而不能为了迁就允许误差,“编造”或者“改造”数值。
如标准中规定脂肪等的实测值应≦120%标示值,但是没有下限,某产品中脂肪含量在2克/100克左右波动,为确保其含量范围在标示值的允许误差内。
某企业标示为5克/100克,这样做就违背了标准“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
此外,不能以营养标签的标示值及允许误差直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如果相应产品的标准中对营养素含量有要求,应同时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和营养标签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
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25190-2010)中规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应≧29克/100克,若该产品营养标签上蛋白质标示值为30克/100克。
判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应主要取决于其蛋白质实际含量是否≧29克/100克。
2、营养成分表的格式:
营养成分表应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特殊情况除外),方框可为任意尺寸,并与包装的基线垂直。
营养成分表包括5个基本要素:表头(即“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包括数值和表达单位)、NRV%、方框(即采用表格或相应形式)。
标准表1中列出了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和可选择性标示的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0”界限值等内容,进行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时,应该符合表1的规定。
此外,为了规范食品营养标签标示,便于消费者记忆和比较,本标准附录B中推荐了6种基本格式供参考。
在保证符合基本格式要求和确保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基础上,企业在版面设计时可进行适当调整。
包括但不限于:因美观要求或为便于消费观察而调整文字格式(左对齐、居中等)、背景和表格颜色或适当增加内框线等。
3、可选择性标示的内容:
标准中规定的可选择性标示的内容共三部分:
一是除强制标示内容外,营养成分表中可选择标示表1中的其他成分;
二是营养声称,即对某营养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进行声称时应确保其含量标示值符合标准中附录C的相应要求;
三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即选择标准附录D中的一条或多条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对某营养成分进行声称,进行声称时同样应确保其含量标示值符合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且要注意不应对功能声称用语进行任何形式的删改、添加和合并。
参考资料:
营养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营养标签、稳定性等等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铅、砷、汞、镉、铜、镍、铬等重金属的测定; 钙、钾、锌、铁、镁、锰、硒、钠等微量元素的测定。
农药残留:敌敌畏、六六六、克百威、甲胺磷、马拉硫磷、其他有机磷等、
兽药残留:激素类、氟喹诺酮类、阿维菌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微生物: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萄球菌等
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甜味剂等
有毒有害物质:三聚氰胺、苏丹红、邻苯二甲酸酯、黄曲霉素、亚硝胺类、多氯联苯等
婴幼儿食品参数: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酸、重金属等
保健食品参数
食品营养品质检验常包括物理性质检验、感官检验、化学特性检验。
拓展内容
食品质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质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的抽检和检验,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和微生物,降低食品中毒和疾病的发生率。质检机构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维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质检不仅有利于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食品的标签、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的检查,消费者可以了解食品的真实情况,避免受到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的伤害。同时,在质检过程中,消费者还可以提出质疑和投诉,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和创新
食品质检可以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对食品原材料、生产工艺、添加剂的审查和研究,质检机构可以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质检还可以对新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评估,促进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口感和营养的不断追求。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质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质检机构通过开展食品抽检和检测活动,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质检部门还与其他相关监管机构协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测和预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信誉度
食品质检是提高国内食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质检认证和市场准入审查,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和贸易要求,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信誉度。符合质检标准的产品不仅能够进入国外市场,还能够获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促进我国食品出口和贸易的发展。
《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第四十八条中规定了2种获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1、直接检测:把产品送到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测,但在快消品行业,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这种方法会产生较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2、间接计算:利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数据(数据来源:①供应商提供;②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积累;③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如《中国食物成分表》),根据原料配方计算获得;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基础数据与实际原料的差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原料营养成分损耗或改变等,同时,在《GB 28050 -2011》正文64款中对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进行了限定,见下表:
3、另外,可以下载一款营养成分辅助计算软件自己算一下看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