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态度的认如成分指个体时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如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惧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态度的成分是1认知成分:是其余组成成分的基础
2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和关键,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影响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但不是最终行为
对。根据查询态度的核心成分显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认知成分改变态度必须从改变认知入手对,改变态度的方式有:改变认知元素和增加新的认知元素。研究表明,人在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地改变,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单选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
A、社会态度的核心因素是意向 B、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C、社会态度的对象是社会环境 D、社会态度无法直接观察
社会态度是主体对外界事物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一定的行为倾向。
1862年美国心理学家KW斯彭斯最早注意到态度现象,认为是一种先有之见;1885年,丹麦社会心理学家CG朗格在关于情绪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者有思想准备和无思想准备,对刺激物的反应不一样。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与FW兹纳尼茨基在《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09)一书中首次使用态度概念。
在社会心理学中对社会态度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L瑟斯顿和CE奥斯古德将态度视为评价或情感性反应;F奥尔波特把态度看作为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认知论者将态度看作是由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三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对态度对象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的相互关联的比较持续的、某一个人内部的系统。
认知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对于对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识的总和。情感性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的或情感性体验。
行为倾向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向外显示的准备状态和持续状态。这三种成分各有自己的特点,认知成分是态度的基础,其他两种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判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性成分对态度起着调节和支持作用;行为倾向成分则制约着行为的方向性。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三种组成成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态度主要特点如下:
1、社会性。态度是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一定的体验后积累经验形成,因而具有社会性,受到社会环境和关系的影响。
2、具体性。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所谓特定是指具体的态度对象,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件事,或某一观念而言。
3、协调性。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这三种成分是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也叫适应功能,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寻求酬赏与他人的赞许,形成那些与他人要求一致并与奖励联系在一起的态度,而避免那些与惩罚相联系的态度。如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就是适应功能的最好表现。
2、认知功能
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和正确的定向行为。充当图式和心理框架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