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成分主要有工人、贫农、中农、富农、资本家、雇农、小商人等。家庭成分意思是: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或参加工作时家庭阶级成分,不论出身劳动人民家庭或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军人、干部、职工的子女,凡是随父母生活长大的,家庭出身应按其父母职业来定。
2、家庭类型是指根据家庭关系或家庭结构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按家庭的权力结构划分;按家庭所在社区的性质划分;按家庭主要人员的职业属性划分;按家庭生育功能划分;按子女多寡划分;按家庭关系的状况划分;按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划分。
1949年,我党终于将反动势力基本肃清, 建立了独立主权国家 ,国内百废待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土地改革 ,广大贫农分得土地,人们终于稳定下来,不用受战争之苦,又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方便安排生产,政府出面为全国所有农民家庭的划分阶级成分。根据其家庭情况,划分为富农、中农、贫农等,然而其中一个家庭却难倒了众人,那就是我们毛伟人的家庭,毛伟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他家庭是分不开的,毛伟人得知后立刻批复: 按政策办事绝不特殊。
毛伟人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父亲叫毛贻昌,字顺生,母亲叫文素勤,二人都是平凡的农民,但是对毛伟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他们身上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观念也相对先进。提起毛伟人就能想到他优秀的文学作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多少朗朗上口的词句,都和毛伟人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有分不开的关系。父亲身上那种意志坚强、勤劳勇敢、一往无前、不怕苦难的优秀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少年毛伟人, 父亲母亲虽然都是朴实平凡的农民,却培养出了优秀、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毛伟人。
毛伟人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 祖父毛翼臣和祖母刘氏一共生了三个孩子,父亲毛顺生和两个姑姑,一家五口只有几亩薄田,荒年恶月,收成不好,一家五口过得并不富裕,祖父也经营不善,常常掩面叹息,父亲毛顺生看在眼里,又是家中独子,只能默默帮父亲承担。
毛顺生十岁时,娶了同乡的文家女儿做妻子,娶妻成年后的毛顺生承担起了家中的重负,朴实的他和妻子起早贪黑,种田养家,还养猪捕鱼贴补家用。虽然夫妻二人每天辛辛苦苦,但是养活这个几口之家还是略显吃力,外债难以还清。 他还算精明强干,只能另谋出路。
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很多子弟参军,获得了大量银饷,回到自己的家乡买房置地,毛顺生也动心了, 毅然踏上了从军之路 ,成为了清政府的雇佣兵。毛顺生跟随着军队走南闯北,虽然没有当上什么大官,但得到的军饷不少,在韶山乡民们看来是相当可观的一笔钱。
“衣锦还乡” 的毛顺生还清了外债,顶着乡民们艳羡的目光,开始经营自己的小日子。走南闯北见识过大风浪的毛顺生有了自己的一套经营之道,放弃了原来靠天吃饭的农田, 开始盘算起其他生计 。他发现谷米加工过后更之前,于是他将谷米碾成大米,拿到集市上去卖。
就这样积少成多,手头的积蓄越来越多,家中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地产丰富,还雇工打理,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夫妻二人唯一的心病就是没有孩子,前两个儿子都早夭了,终于生下了第三胎就是毛伟人,为了让他茁壮成长,二人将他送到娘家养活。
年幼的孩子终于茁壮成长, 祖父父亲都对孩子疼爱有加, 后来又生下泽民、泽覃两个儿子。毛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也算是富甲一方,毛伟人作为家里的长子,也早早地承担家中的事务,父亲教他算术,起初要决定送他去米店当学徒,但是当时孩子求学心切。
于是父亲同意他前往湘乡东山小学堂学习,也由此迈开了人生转折的第一步。毛伟人的 母亲文素勤 也对他影响重大,母亲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淳朴勤劳,非常疼爱她,和邻里乡亲相处融洽,为人十分亲厚。毛伟人为母亲写过 《祭母文》 ,可以看出他对于母亲的深厚 情感 。
父亲的倔强和爽气,母亲的温润谦和共同塑造了少年毛伟人, 父母家庭的影响对他以后的成就奠定的良好的基础。1993年,杨成武看着毛伟人父母的遗像发出感叹,是多么伟大的父母才造就了这么伟大的英雄,真是令人敬佩啊。
对于父母,毛伟人十分敬重。 关于他敬重母亲的史迹,已广为人知,毛伟人曾在给同学邹蕴真的信中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父亲逝世时,毛伟人正带领湖南革命活动,未能回家奔丧。 毛泽民最了解兄长对父亲的深情,特请毛伟人的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伟人作泣父灵联。终于在半年后,毛伟人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韶山祭拜父母,他向弟弟了解情况,十分愧疚自己没能在父亲跟前尽孝。
1950年冬季,毛伟人派毛岸青回到了韶山见了土改工作队,转达了毛伟人的嘱咐: 毛家人不能参与分田、所有家产上缴给当地政府,家庭成分划分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事,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徇私枉法。
韶山乡土改工作队 的干部对于毛伟人家庭成分起初并没有明确意见,中央领导也没有下达明确的指示,人民群众也没有上报,而且作为革命家庭,毛家已经付出了太多了,牺牲了五个子女。
土改工作队召集了多次村民集体讨论会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认为:一是毛伟人家无人在家务农或作工,无法划分成分。二是当时毛家欠佃户佃金和外债过多,早已无租可收,不存在剥削。
三是毛伟人不仅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将家产全部上缴,自己的六个至亲还在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革命的光荣,毛家真的付出了太多。根据当时的政策, 毛家其实已经不能按照一般的家庭去划分阶级成分了。
通过小小的事情就能看出他的公平公正,和大家一视同仁, 毛伟人虽然贵为我们的当家人,但是他一直秉公办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就特殊安排,不愧是我们的开国英雄。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三大改造到五年计划,是他领导我们走向了光明的未来,也是他带领我国人民摆脱殖民,摆脱侵略 ,建立独立主权,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上世纪成分划分的运动开始于1950年8月4日,当时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这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成分划分运动。在此运动中,小地主们开始面临不幸。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成分划分标准和程序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而且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公开,因此建议向当地政府或历史学家咨询以获取更具体的信息。
面目模糊的中国中产阶级
如今,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1、年收入20万元以上。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文章很有意思,提出的中产标准也很明确,但字里行间,暴露出作者臆*成分居多。
这几年中产阶级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哪些人属于中产阶级?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农历马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在这份听名字极容易令人联想起毛泽东写于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基本没有提到“中产阶级”这个词,似乎有些讳言。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25万美元至10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50年。
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为获得一个较好的外部形象,或为了讨领导欢心,随意将标准拔高或降低。中国近20年来,在经济上和社会文化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强。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资本家是指开办工厂、企业雇佣工人劳动赚取利润的资产阶级。
在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阶层
,官僚资产阶级是指控制国有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资本家,他们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蒋政权时期主要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当然还有部分官僚资本。不属于这个阶层的其他资本家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不管官僚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是靠剥削工人赚取利润的。
大地主:是指集中了大量土地、拥有巨大的农业生产资料和财富的地主阶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享有政治特权的世族地主、缙绅地主,凭借世袭的或非世袭的地位和特权,占有或强占、强买土地。隐瞒地产,少纳或转嫁田赋;并常合法地或非法地庇荫亲族和其他丁口。是地主阶级中最保守、腐朽和反动的阶层。
中小地主:社会地位较低、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民地主。
扩展资料
地主指家庭拥有土地,其成员不参加劳动的人。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地主为皇帝,拥有全国土地,其它的根据级别之类的划分。从大地主下划到小地主,最后划到级别最低的农民手里。低级别的向上级定期交税。没土地的雇佣农工直接受地主使唤,为他们干活。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0日开始,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
-地主
-地主阶级
最早提出阶级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通过建构而来的习以为常的习惯划分的:
最重要的权力是符号权力,是能够影响他人理解世界方式的能力,哪怕监狱或者军队暴力也需要有合理的理由。
符号权力通过社会化,例如媒体,学校,法律来贯彻,成为每个人用以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自然而然的习惯。
统治阶层通过一系列手段维护自己的文化边界,品味,用以区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英文“Bourgeoisie”来自法文,源自于意大利文的“borghesia”,而后者又是源自于从希腊文“pyrgos”演化而来的“borgo”,意思是村庄。因此“borghese”就是指在村庄中心拥有房子的自由人。
总结如下: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到的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阶级划分即是将人类社会按照这四条标准划分成几个阶级的过程,包括划分标准、西方社会阶级划分和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划分等几个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