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膏药顾名思义就是黑色的膏药,起源于魏晋时期,当时在膏药里添加铅成分,因此呈黑色,后来剔除了铅成分后,仍然是黑色的,因此得名,现代药理学认为,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均优于现代橡胶膏药,只是因为制作复杂、没有标准而使用较少了。黑膏药的手工制作方法分为提取药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制成五个步骤。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膏药怎么做吧。一、黑膏药是什么膏药
黑膏药是膏药的一种,是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也是中药膏药中常用的一类,一般为黑褐色坚韧固体,用前需烘热软化后贴于皮肤上。好的黑膏药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
黑膏药出现于魏晋时期,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因为起初的黑膏药里面有铅的成分,因此呈黑色,被称为黑膏药,后来铅的成分被替代,黑膏药的名字却流传下来了,而且颜色也没有变过。
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黑膏药逐渐减少使用了,不过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均优于橡胶膏药,只是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费时费力,且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使用较少。
二、手工黑膏药是如何制作的
传统黑膏药是手工制作的,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具体的黑膏药制作工艺分为以下几步:
1、药料的提取
植物油放入锅中,微热后倒入药料,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大概温度为220℃,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2、炼油
提取出的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时改用中火,要炼油到滴水成珠的地步,要注意火候。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即可;二是看油烟,由浅青色变黑变浓,进而为白色浓烟;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好;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3、下丹成膏
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需要用到药油量一半的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搅成粘稠的膏体,搅至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即可。
4、去火毒
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天换一次水,七天后可去清黑膏药中的火毒。
5、制成黑膏药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利用水浴的方法或文火加热的方法使之融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其他贵重的药物如麝香等可最后撒上。
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其有保护、封闭和治疗作用,膏层较厚,作用持久。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这时的膏药,是猪脂膏之类的软膏。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黑膏药已经出现。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广泛使用。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到了近代,由于汤药的发展,黑膏药的使用大大减少。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黑膏药已几乎从医院中绝迹,只流传在民间。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
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适用于痛风,跌打损伤,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腱鞘炎,肌腱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筋膜炎等都有很好的效果。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黑膏药都是使用高温提取的制备方法,严重破坏有效成分。
1药材单独加工:一般情况下,单独加工的药材用的不多,有的话,医生会特别交代,按照古代炮制标准进行炮制,炮制的目的主要是祛毒或改变药效;
2打粉浸泡:我做药膏,都是把药材全部打成粉剂,再用3--5倍水浸泡两个小时,这样能发挥药材的最大效用;
3熬制:将所需药材装进过滤袋,连着泡药的水一起,开大火,水开后,转中火,熬制5小时,熬制过程中,要不定时搅动,以免糊锅;
如果是熬制清膏,到这里,工序差不多就完了,接下来无非就是继续加热浓缩,一般收膏至总药料的15倍左右即可。
如果是熬制俗称“膏滋”的话,此时进入第四个步骤:
4加入蜂蜜/麦芽糖等辅料收膏:
一般来说,辅料的量与药粉的量是1:1,收膏时,用文火,不断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否则易糊锅,尽量把水收干,此过程约需2小时,做出的膏方能够长期保存不霉变,且色泽靓丽,口感好!
(注:不同辅料,适宜于不同功效的膏方或是病人,有一点要注意的事,针对患有乳腺、妇科方面疾病的女性膏方,不宜用蜂蜜收膏!)
黑膏药基质的制作方法如下:
1、药料提取(炸料)。
油温为200至220℃。炸料程度,植物油炸至枯黄。后下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花、草、叶、皮),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研粉摊涂前加入,挥发性成分、矿物药、贵重药(温度不超过70℃)。
2、炼油。
油温300℃。炼油程度滴水成珠。过“老”膏药松脆,黏着力小,贴用时易脱落。太“嫩”膏药质软,贴后容易移动,且黏着力强,不易剥离。
3、下丹成膏(油丹生成高级脂肪酸铅盐)。
下丹油温270℃。油丹皂化温度300℃。油:丹=500:150到200(冬少夏多)。
4、去“火毒”。
水中浸泡、或动态流水。火毒:醛、酮、脂肪酸等,具刺激性。火毒刺激反应: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骚痒,重者发疱、溃疡。
5、摊涂。
膏药团块,文火或水浴上热熔,60℃至70℃保温,加入细料药搅匀,竹签蘸取规定量,摊涂于裱背材料(皮革、布、多层韧皮纸)上,折合后包装,置阴凉处贮藏。
膏药基质简介:
膏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膏,一部分是药,膏和药结合在一起,涂抹在膏药布上就制做成膏药,膏就是通常所说的膏药基质,它是膏药中药的载体,同时还具有粘度的性状,能使膏药贴在患者皮肤的表面。
膏药基质的构成多种多样,不同的膏药具有不同的膏药基质成份,具体说膏药基质主要分成三类,一种是传统型膏药基质,生产历史悠久,多为手工操作,生产的配制全凭经验和家传,二是溶剂型膏药基质,三是免熬制膏药基质,四是巴布剂膏药基质,五是热熔压敏胶新型膏药基质,
每种膏药基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工艺的出现,新式的膏药基质总是淘汰旧有的膏药基质,时间,环境的不同,旧有的膏药基质暂时还有自己存在的方式。
黑膏药是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为了帮助大家有深入的了解黑膏药,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黑膏药制作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黑膏药的制作 方法
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
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丹量大 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膏药之黑在于熬,亮在于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黑膏药的制作步骤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且不含水分。(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十日后膏成。
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以及易挥发的冰片、樟脑、薄荷等可最后撒上。
黑膏药制作的注意事项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在中国,没有用过膏药的老人可以申请贴上“稀有动物”的标签,当然这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事实上这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膏药在我国使用的广泛性。但是正是这种使用如此广泛的黑膏药,我们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因为下列黑膏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会告诉你为什么。
使用黑膏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1若已发生溃破,则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贴之前在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来预防。
2如果仍无法控制则应到医院处理。
3用同一种膏药,出现2次过敏反应,则以后禁用这种膏药。
4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贴,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膏药,以免引起流产。
6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7面部和有毛发的部位(如会阴、腋窝、头枕部)不宜贴膏药。面部贴膏药影响美观,一旦发生过敏则后果严重。而有毛发的部位不易粘贴,以后揭膏药也比较麻烦。
8创伤性骨折前期及严重皮肤病局部不宜贴膏药。
9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在腰骶椎或腹部应停贴膏药3~5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