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麻黄有很好的发汗作用,一般主要用于各种风寒疾病当中,但是麻黄的发汗作用很强,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注意,注意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这种药物,比如小孩子就不太适合。那么,麻黄有什么药用功效?麻黄入药有哪些作用?
麻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水肿。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_坚积聚。”
2《名医别录》:“通腠理,解肌。”
3《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
2药理作用: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临床研究: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②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③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④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⑤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此外,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1、麻黄水泡脚
取麻黄8克,葱白35克,羌活,生姜各10克。
将所有药材加水煎汁,去渣取汁,倒入足浴器中,待温度适宜后再泡脚,每日一剂,每次30分钟,出汗则停用。
次方中麻黄善于解表散寒,羌活强与散寒除湿,葱白,生姜则有发函,解表,散寒的功效四者共用可以大大增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功效。
中药与西药混和吃小心中毒!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委托学界首度完成常用中药方剂的分析平台,结果发现阿斯匹灵会与多种中药交互作用,最严重的是麻黄汤,其中又以杏仁单方影响最大,甚至会有中毒致死的危险。至于有些中药则会因阿斯匹灵的关系,药效被大大削弱,结果吃了中药等于白吃。
中西药千万不要混著一起吃,吃中药时就不要吃西药,吃西药就别碰中药。
中医药委员会发展组康翠秀组长表示,国人常用中药复方有200多种,过去
花费拜万元补助,每年只能研究1、2种方剂,可能要数10年能做完所有的中药分析。这次由中医药委员会委托义守大学蔡金川教授和中国医药大学附医副院长杨玲玲共同主持的计画,分析阿斯匹灵与100种中药方剂的交互影响,利用人类血清蛋白与阿斯匹灵代谢物水杨酸实验已有了初步结果。
这项研究首创中药快速分析平台,发现治疗感冒的中药麻黄汤,和预防心脏病的阿斯匹灵同时服用,恐因浓度过高有中毒风险。计画主持人之一的杨玲玲教授指出,国人习惯将中草药当食物补身,不少人常把中、西药混合吃,用药安全堪虑,之前曾有研究显示,中药单方大黄、甘草、人参、鹿茸、银杏等,都会和阿斯匹灵交互作用,但国人吃的中草药多为复方,对身体的影响恐怕更大。
实验结果也发现,100种方剂中,6种中药方剂药效加成2成以上,5种方剂被减了2成疗效,40种方剂药效加成在2成内,49种被减弱药效1成内。其中,治疗感冒常用的清热解表汤剂麻黄汤,它的成分为麻黄、杏仁、桂枝、甘草,会使水杨酸与人类血清蛋白结合率增加68%。其中杏仁影响最大,对阿斯匹灵的效果增强了近7成,可能会让身体因此而中毒。
其他补气血的人参养荣汤,补肺的百合固金汤,用来止咳的紫莞汤,治流鼻水的小青龙汤,也会加强药效达30%。另外,活血化淤的补阳还五汤,治酸痛的正骨紫金丹,可活血的桃红四物汤,改善关节痛的上中下通用痛风丸,与泻肝火的当归龙荟丸等方剂,药效则被减少了20%。
杨玲玲教授特别提醒,中西药千万不要混著一起吃,「吃中药时就不要吃西药,吃西药就别碰中药」;有些人已经在吃西药,偏偏又同时吃中药调理身体,如此「中西合璧」,很容易吃出问题,「严重的话,有可能要洗肾」。大家吃药要遵照医师指示,依药袋上的指示服药,不要随意搭配饮料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资源。《中药学》教材中, 称麻黄“归肺、膀胱经 ”。
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之效。可以疏解肌表,促使患者发汗,还能化痰止咳,滋阴敛肺、运水祛湿的作用。 在临床上,麻黄经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 《本草正义》说:“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麻黄作为药物应用已有三千八百年的 历史 ,《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是名副其实的中药鼻祖。
临床以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麻黄、杏仁相使为用,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麻黄与白术桂枝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麻黄与石膏配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麻黄与炮姜、肉桂配伍,能温阳解毒,治疗阴疽。
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辛温入肺,辛可发散,温可祛寒;肺主皮毛,入肺经可发散在表之风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疼、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常以麻黄配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同用,如《伤寒论》麻黄汤;若发热无汗、头项强疼、转侧不利,可用麻黄配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同用,如《伤寒论》葛根汤。
治疗水饮
麻黄入肺,肺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若水液代谢失常,化为痰饮,闭阻于肺,则咳喘痰多、气喘依息、眼脸浮肿或下利、或干呕。常配桂枝、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下悸动可用麻黄、半夏各等分水泛为丸,如《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
治疗外寒里热证
若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常配生石膏、桂枝同用,如《伤寒论》大青龙汤。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若外感风寒日久不解,肺气郁闭,郁而化热,出现高热、咳喘、气喘鼻扇、咳吐黄痰或铁锈样痰。常配石膏、杏仁、甘草使用。如《伤寒论》麻杏石甘汤。
治疗流痰阴疽
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可用治风寒痹症、阴疽、痰核等证。若阴寒毒盛,可发流痰及阴疽,症见皮肤肿痛、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甚则肿处发黑、舌淡苔白、脉沉或沉紧。可配伍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白芥子治疗,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在治疗风寒湿痹的方剂中也常常配入麻黄。
麻黄利水消肿
麻黄为肺经要药,肺主治节,通调水道。既能宣散湿邪,又能上开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尿消肿。治疗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利而兼有表证的风水证,常配伍石膏、生姜等。若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发热恶风,眼睑水肿或一身具肿,或黄肿。以越婢汤(麻黄、生石膏、生姜、甘草)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和里通,诸症得除。凡风水(水肿兼有表证者)之症皆可配入麻黄,但用量宜小。
治疗嗜睡困倦
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擅长治疗困倦嗜睡。常配白术、甘草同用。如《肘后方》治嗜眠嗜睡方。因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症、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
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老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 爱生活的溪流 ,码字不易,如果上面的 健康 科普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 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 , 或者请你把这篇文章转发,让更多医学爱好者看到,谢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