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主要成分是粮食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
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时加热半小时,只有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是对人体无害的。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该物质会散发出腐肉气味,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
谷氨酸钠。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也是谷氨酸钠的商品名和俗名,又名味粉、味之素、谷氨酸钠、麸氨酸钠,一种鲜味剂。化学式为C5H8O4NNa·H2O,摩尔质量18713g/mol,熔点为232℃。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对光稳定。
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别是肉类和蔬菜的鲜味,常添加于汤料和肉制品中。谷氨酸有两个酸性基团,谷氨酸的单钠盐才有鲜味。
扩展资料
毒性:食用味精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但食用过多会使部分人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中毒症状,中毒以后可每天口服50毫克维生素B6缓解症状。
谷氨酸钠在120℃的温度下会形成焦谷氨酸钠,民众一般认为,焦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很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是致癌物质。但是科学家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焦谷氨酸钠能提高人的记忆力,并且不是致癌物质。
-味精
-谷氨酸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鲜味调味料,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粉末,并且易溶于水,有浓厚的鲜味,可以与食盐同时使用,能够使食物更加鲜美。
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可以用小麦面筋等蛋白质为原料制作,也可以用淀粉或者甜菜糖蜜内所含有的焦谷氨酸制作,还能够起到缓和碱、酸以及苦味的作用。
味精在进入人体以后可以被人体完全的消化吸收,还可以被人体正常代谢,不会出现沉积的情况,但是也要注意摄入量,不能吃太多味精。
使用注意事项
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二、放醋的菜不用放味精
酸味明显,醋加得比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用放味精。
三、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还会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无味且扫兴。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
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调味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浓厚鲜味。与食盐同在时,其味更鲜。味精可用小麦面筋等蛋白质为原料制成,也可由淀粉或甜菜糖蜜中所含焦谷氨酸制成,还可用化学方法合成。
味精还有缓和碱、酸、苦味的作用。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参与蛋白质正常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脑神经和肝脏有一定保健作用。成年人食用量可不限制,但婴儿不宜食用。
味精的鲜度极高,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辨出,但其鲜味只有与食盐并存时才能显出。所以在无食盐的菜肴里(如甜菜)不宜放味精。使用味精时还应注意温度、用量等。最宜溶解的温度是70℃~90℃。
若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味精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素产生。另外,谷氨酸一钠是一种两性分子,在碱性溶液中会转变成毫无鲜味的碱性化合物——谷氨酸二钠,并具有不良气味。
当溶液呈酸性时,则不易溶解,并对酸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当菜品处于偏酸性或偏碱性时,不宜使用味精(如糖醋味型的菜肴)。在原料鲜味极好(如干贝、火腿等)或用高级清汤制成的菜肴中(如清汤燕菜)不宜或应少放味精。
谷氨酸最早由德国的雷特豪于1846年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分离获得;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盐具有鲜味;1909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一钠为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并出售。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人们的生活中很多美食都需要用味精调味,那么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味精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晶体,在232°C时解体熔化。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