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止血
荆芥炭有明显的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止血的作用,临床使用以散剂吞服为宜。
2、减少氧自由基
荆芥所含的橙皮苷成分,有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因而能抗衰老,防治心血管、肿瘤等老年常见病。
3、解痉
荆芥多用来治疗妇女产后冒风,口噤发痉,项背强直等证。亦可起到祛风解痉的作用。
4、抗炎、镇痛
水煎剂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小鼠耳廓肿胀;明显抑制炎症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其消炎功效与荆芥所含的苯丙呋喃类有关,呋喃类衍生物对3一α羟类固醇脱氢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促使生成更多的皮质类固醇,而起到抗炎的作用。水煎剂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5、祛风解表
本品轻扬疏散,味辛而不烈,微温不燥,性较平和,善祛风邪,为治风通用之药,既散风寒,又疏风热,治表证无闻风寒风热者,皆可选用。《本草经疏》曰:“荆芥,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其主寒热者,寒热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则寒热自愈。
6、荆芥紫苏茶
材料:荆芥10克,紫苏叶9克,姜9克,茶叶6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先把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待用。将荆芥、苏叶、生姜洗净;生姜切片与荆芥、苏叶、茶叶同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水,即可取汁饮用。此茶具有散寒解表,帮助消化的作用。
7、荆芥粥
材料:粳米100克,荆芥穗100克,盐2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将荆芥苗摘洗干净,细切。取锅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开,然后改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荆芥苗、盐,待两三沸,即可盛起食用。
8、荆芥的禁忌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平肝熄风药是指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等证。
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阴不能制阳所致。多呈现头目眩晕、头痛、耳鸣、心烦。常见于高血压病。所谓“动风”是指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抽搐、震颤、头晕眼花等一类具有“动摇”特点的症状。此等表现主要为肝经病变的征象。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已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所以一般称为肝风。为了区别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外风证,常将肝风归属内风,称为肝风内动。平肝息风药主要用于平息内风。“肝风”临床常见有①热极生风。是温热病时高热所至,表现为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多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急性传染病之高热惊厥。②肝阳上扰,虚风内动。由肝阳上亢病情进一步发展而来,除见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外,甚或卒然跌扑、神志不清、口眼歪斜、舌强、半身不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可见上述临床表现。此外,癫痫、神经官能征、美尼尔氏征、破伤风等疾病,亦可见到肝风内动的现象。
肝阳上亢的治疗原则是平肝潜阳,常用钩藤、天麻、地龙等以平肝,用石决明、生牡蛎等以潜阳。亦宜加用滋肝肾之阴的药如熟地、枸杞、麦冬等。肝风内动治以平肝息风,常用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等。
本类药的平肝息风功效,可能与下述药理作用有关。 考试大网站整理
(1)镇静、抗惊厥作用:平肝息风药中多数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天麻及其共生菌密环菌液(片)、地龙、僵蚕、僵蛹、全蝎、蜈蚣、羚羊角等分别对不同致惊厥剂,如戊四氮、咖啡因,士的宁、烟碱或电惊厥有对抗作用。天麻、钩藤并能制止实验性癫痫的发生。钩藤、天麻、羚羊角、地龙、僵蚕可使动物自主活动减少,增强中枢抑制剂戊巴比妥、硫喷妥、水合氯醛等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镇静效应。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及天麻中提取出的香兰醇也有与天麻类似的镇静、抗惊作用。用人工合成天麻素临床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用香兰醇的结构类似物香兰素治疗癫痫,皆取得较好的疗效。羚羊角的抗惊厥作用可能与药物的镇静解热作用有关。
从肝风内动的临床表现分析,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亢进或失调有关。故药物的息风功效与其具有的镇静、抗惊厥、抗癫痫等中枢抑制作用当有密切关系。
(2)降压作用:钩藤、天麻、地龙、全蝎、羚羊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钩藤的降压有效成分已提得,为钩藤碱。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亦有使血压下降的作用。从实验结果和临床报道来看,钩藤的降压作用较确实,对多种血压正常或高血压动物,急慢性给药皆能引起明显的降压效应。其总碱对高血压的疗效亦已得到临床证实,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效果显著。中医书籍中虽无高血压病名,但肝阳上亢。虚风内动诸证与高血压极为相似。提示药物的平肝潜阳功效与降压作用密切有关。亦有报道,天麻及其共生菌蜜环菌片用于治疗阴虚阳亢证,改善头痛头晕等症状的疗效虽好,但降压不满意。看来药物的平肝潜阳功效,似为降压与镇静、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的综合表现。而非单纯降压。
(3)解热、镇痛作用:平息内风治则在对阳邪亢盛,热极生风诸证的治疗中,常从清热、 息风等多方面考虑用药。本类药物中的羚羊角、地龙与多种清热药一样,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羚羊角水解液临床用于感染所致各种高热病症有效。天麻、羚羊角、僵蚕经实验证明尚有一定的镇痛和/或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天麻注射液治疗39种疼痛的1000例病人,缓解疼痛的效果较好。这些效应有助于说明本类药物用于平肝息风,治疗惊痫抽搐的合理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