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5以内的组成》幼儿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以内的组成》幼儿园教案1目标 :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重点: 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 :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过程: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1。重点讨论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B。指导: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 :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3。集体交流:
目标: 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
(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结束活动(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5以内的组成》幼儿园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5以内的组成》幼儿园教案3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
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
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
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过程:
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1、重点讨论
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
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
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
目标:
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
a、教师介绍玩法
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集体交流:
目标:
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
指导:
(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
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
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
(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百科:数,shu,从娄从攴,计也。
(1)形声。从攴(pū),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同本义[count]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5的4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
(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习,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2020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数字5教案优秀范文
幼儿园数学要以幼儿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采用直观演示型、探究型的“凑十法”既为幼儿计算这类加法提供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又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促进幼儿能力发展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数字5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数字5教案范文一:学习5的组成
教学目标: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2、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数字5教案范文二:5的加法
教学目标: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数量不等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1+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教学反思:学生对5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数字5教案范文三:5的分解与组合
设计意图:
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以幼儿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采用直观演示型、探究型的“凑十法”既为幼儿计算这类加法提供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又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促进幼儿能力发展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本节课通过操作学具、观察演示、口述计算过程、找朋友的游戏,逐步体现了“凑十法”的好处,让幼儿在学习“凑十法”的过程中充分参与,激起想要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学具摆出9加几的“凑十”过程,会计算9加几。
2、通过操作、观察、计算,形成“凑十”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算式卡桃子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10加几等于几
10+6 10+3 10+9 10+5 10+7
10+8 10+4 10+2
二、全班齐读“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_六并排走五五凑成十
三、故事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一天,小猴子下山来玩,发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它想我摘一些送给我的兄弟吃。于是就爬上大树先摘了9个桃子,又摘了3个桃子,一共摘了几个桃子想一想应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四、请幼儿列出算式
9+3=
五、
六、老师示范讲解9+3的凑十过程。
七、引导幼儿用摆圆片的方法计算9+4的凑十过程。
八、教师小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先把小数分成1和几,然后同大数9凑成10;再算10加几。
活动延伸:幼儿相互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根据算式卡找结果,看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 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在上课前我放着轻音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动手分,能创造性地把5分成两部分,进行分解组合活动。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利用学具小魔盒操作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5的分解和组合,能够发现一组数字递减,另一组数字就会递增,总数不变。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学具小魔盒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导入新课。
1、根据音乐我和幼儿一起做游戏,进入活动室。
2、 幼儿领学具进入课堂,继续互动。
3、 我告诉幼儿学具名称(小魔盒)及作用。
4、 揭示课题。
二、利用学具小魔盒,进行5的分解。
1、我在黑板上示范:
● ●●●●
●●● ●●
●● ●●●
●●●● ●
2、做完后,我问:每一行是什么颜色?各有几个和几个?(幼儿一一回答)
3、 棋子宝宝跳舞,(要求站两组):①红色宝宝站第一队(随意放)如上,也可以和老师不一样。②绿色宝宝站第二队(和红色分的不一样)③**宝宝站第三队,(要求和前面两队不一样)④黑色宝宝站第几队?(第四队,要求和上面的都不一样)
4、 在黑板上出示:5(用它来代替每一种颜色的棋子)
5、 我分别问每个幼儿:你棋子上的5分成了几和几?
6、 介绍分号:/\
7、 引导幼儿读黑板上5的分成。
8、 我问:老师和你的棋子站的队整齐吗?不齐怎么办?请为他们重新排队,我在黑板上分:
● ●●●●
●● ●●●
●●● ●●
●●●● ●
9、 幼儿在学具小魔盒上分,我指导。
10、我出示:
5 5 5 5
/\ /\ /\ /\
1 4 2 3 3 2 4 1
11、幼儿齐读。
三、利用学具小魔盒,学习5的组成。
1 、我在黑板上示范,摆放红、黄、绿、黑色的棋子。
2、幼儿在小魔盒上摆放棋子。
3、幼儿齐读黑板上5的组成。
三、活动延伸:
游戏“分解组合拍手问答”,练习5的分解组合。
1、我开始用较慢的速度,指着黑板上5的分解组合数字问:“小朋友,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幼儿拍手回答:“老师,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以下依次类推。
2、根据幼儿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拍手的速度由慢到快。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学具小魔盒 ,把抽象的数学直观的演示了出来,我让幼儿动手操作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手脑结合,给幼儿留有自主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节课目标完成情况比较好,重难点在幼儿动手操作时不知不觉已经突破。我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活动的延伸游戏不够活跃,如果让我再上这节课,我会采用“我的伙伴在哪里” 游戏,让每一个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可以分解为1和4,2和3,4和1,3和2。
1和4可以合成5,2和3可以合成5。但不能有0的存在。在数学中,整数分解又称素因数分解,是将一个正整数写成几个约数的乘积。
例如,45这个数字,它可以分解成95。根据算术基本定理,这样的分解结果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0在乘法中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在整数分解中不能有0的存在。
在加减法分解中:5可以分解为1和4,2和3,4和1,3和2,1和4。在乘法分解中:5可以整数分解为1和5。在数学中,整数分解又称素因数分解,是将一个正整数写成几个约数的乘积。
分解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要求将多项式分到不可再分的形式。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唯一。
分解与组成口诀:
2可以分成1和1。
3可以分成1和2、2和1。
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数的分解与组成口诀: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