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化学式NaCl
2、二氧化碳固体 :化学式CO2,俗称干冰
3、氧化钙:化学式CaO,俗称生石灰
4、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主要成分Ca(OH)2
5、甲烷 :化学式CH4,俗称天然气,瓦斯、沼气的主要成分
6、乙醇 :化学式C2H5OH ,俗称酒精
7、汞:化学式Hg,俗称水银
8、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俗称双氧水
9、硫酸铜晶体:化学式CuSO4·5H2O,俗称胆矾、蓝矾
10、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1、大理石、石灰石、水垢、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
12、氢氯酸(HCl):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学名:氢氯酸
14、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
15、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
16、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 ;化学式:Fe2O3
常见的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
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SiO2,Fe2O3)
其他内源沉积岩包括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盐岩。这些岩石是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其中,部分在半固结或弱固结的情况下经盆地内部波浪和流水的冲刷并再次沉积下来,成因上类似于粒屑灰岩。
其他内源沉积岩的结构类型与碳酸盐岩类似,也具有粒屑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和次生结构。常见的沉积构造包括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生物成因构造等。
这些内源沉积岩大都可以独立形成的沉积矿床,因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一、硅质岩
1一般特征
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自生硅质矿物(>70%)的岩石。分布较广,在沉积岩中居第四位。
硅质岩主要由蛋白石、玉髓和自生石英组成,并可含有数量不等的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氧化铁等。当硅质矿物含量低于50%时,可过渡为硅质黏土、硅质碳酸盐岩等。有些硅质岩中还见有海绿石、沸石和黄铁矿等。硅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H2O。由于混入物的影响,常含有数量不等的Fe2O3、Al2O3、CaO、MgO等。
非晶质的胶状结构、隐晶结构、微粒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以及交代残余结构在硅质岩中皆可见及。硅质岩可以单独成层,也可以呈薄层、透镜体、条带或各种形状的结核分布于碳酸盐岩等岩石中。
硅质岩的颜色多样,随杂质而异,常呈灰色、灰黑色以及灰白色、灰绿色和红色。
2主要类型
根据成因可将硅质岩划分为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的硅质岩(硅藻土、放射虫岩、海绵岩、蛋白岩)和非生物成因的硅质岩(碧玉岩、燧石岩、硅华等)。后者可以是化学沉淀的,也可以是次生交代的,或与火山作用有关。
◎硅藻土(或硅藻岩):硅藻土呈灰白色或浅**,主要由硅藻(成分为蛋白石)的壳体组成,其含量可达70%~90%,可含有少量的放射虫及海绵骨针;有时含有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海绿石、碎屑石英和云母等混入物。
硅藻土质地软弱、疏松多空,相对密度为04~09,孔隙度高,吸水性强,外貌似土状。页理发育,薄如纸页。大部分硅藻土产于古近纪以来的海相或湖相地层中,少部分分布于白垩系地层中。在沉积序列上,多与泥岩、泥灰岩共生,有时与火山岩共生。在年代较老的地层中,硅藻土一般转变为板状硅藻土或蛋白土,最终渐变成燧石岩。现代硅藻土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纬度的海洋中。
◎海绵硅质岩:为淡灰绿色或黑色,主要由海绵骨针(矿物成分为蛋白石和玉髓)组成,有时含有少量放射虫及钙质生物,可混有少量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及海绿石等。
海绵硅质岩一般为细粒,常见有坚硬和疏松两种类型。在坚硬的海绵硅质岩中,海绵骨针由不同比例的蛋白石、玉髓和自生石英胶结而成,致密,不透水。纯净、疏松的海绵岩极少见,仅见于个别地区的古近系-新近系地层中。海绵硅质岩多分布于新生界中。
◎放射虫硅质岩:多为深灰色以及红色与黑色,主要由放射虫的壳体组成,矿物成分为蛋白石,常含有硅藻、海绵骨针。常为薄层状,致密坚硬。在较老的地层中放射虫(蛋白石和玉髓)已重结晶为微晶石英。
在现代海洋中,放射虫软泥分布于低纬度地区的赤道附近,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赤道地区广泛分布,其放射虫含量可达60%~70%,并常混有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燧石(燧石岩):燧石是一种致密坚硬、具有贝壳状断口的隐晶质或微晶质岩石。呈灰色、灰黑色、黑色等深颜色,也有呈**、红色和白色者。燧石主要由玉髓、蛋白石和石英组成。年代愈新,蛋白石含量愈高。常含有黏土矿物、碳酸盐及有机质等混入物;也可含有少量的放射虫、海绵骨针及有孔虫。
按照产状,燧石可分为层状燧石和结核状燧石两大类。①层状燧石呈规则的条带状、薄层状或透镜状,单层厚度为几厘米到几米。通常具有隐晶质或微晶结构以及粒屑结构,有时见有残余生物结构和残余鲕状结构等。一般为块状构造,有时见有水平层理。常与含磷或含锰的浅水碳酸盐岩共生,其次与页岩和砂岩共生,也可与深水的黑色页岩、远洋石灰岩或蛇纹岩共生。②结核状燧石极为常见,呈不规则的结核状或不规则条带状分布于碳酸盐岩中。燧石结核与围岩之间的接触界线一般是清晰的、突变的。
另外,硅华是形成于温泉泉口的化学成因的硅质岩。
二、铝质岩
1一般特征
铝质岩是一种化学成分上富含Al2O3,并主要由氢氧化铝矿物(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如果Al2O3>40%,Al2O3/SiO2>2,则称为铝土矿。铝质岩或铝土矿的矿物成分主要为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其次为各种黏土矿物、陆源碎屑、方解石和白云石等。其结构与泥岩极为类似,常见有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粒及豆粒结构、内碎屑结构等。
2主要类型
按照成因,铝质岩可分为红土型铝质岩和沉积型铝质岩两大类。
◎红土型铝质岩:根据矿物成分红土型铝质岩可进一步划分为铁质型、高岭石质型、铝土质型和混合型。红土型铝质岩常为红色、棕色或**,少数为浅灰色或白色。红土型铝质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三水铝石,个别为一水铝石。其他矿物成分有含铁的矿物如针铁矿、含水针铁矿、赤铁矿、含水赤铁矿。黏土矿物见有高岭石、埃洛石和水铝英石,并见有残留矿物石英等。红土型铝质岩的标准矿物成分为Al2O355%~65%、SiO22%~10%、Fe2O32%~20%、TiO21%~3%,并含有Ga、Nb、Ta和Cr等元素。
红土型铝质岩常具有次生淋滤作用造成的豆状、鲕状、海绵状结构。
发育完整的红土型铝质岩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自下而上为母岩、分解带、斑点带(铝土矿带)和铁壳带。各带之间的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关系。
铝质红土的形成与铝硅酸盐岩石的红土化作用有关。红土化作用一般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
◎沉积型铝质岩: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铝土物质经流水以碎屑或胶体溶液的方式搬运到海、湖边缘沉积下来变成沉积型铝质岩。按沉积环境,沉积型铝质岩可分为海相沉积型铝质岩和陆相沉积型铝质岩。①海相沉积型铝质岩主要沉积于海盆边缘地带的滨海和潟湖环境中。岩体呈层状,厚约数十米,延伸可达数千米。②陆相沉积型铝质岩常沉积于湖泊和沼泽环境。岩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
三、铁质岩
1一般特征
含铁量大于15%的沉积岩称为铁质岩。矿物成分包括铁的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针铁矿和褐铁矿)、铁的硫化物(黄铁矿、白铁矿、水陨硫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铁碳酸盐(菱铁矿、铁白云石、球菱铁矿)、硅酸盐类(鲕绿泥石、鳞绿泥石、黑硬绿泥石、海绿石、铁蛇纹石等)和磷酸盐类。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Fe)、有用的混入成分(Mn、V、Ni、Co、Cr)、有害混入成分(S、P、As)、成渣的氧化物(SiO2、Al2O3、CaO、MgO)和挥发成分(CO2、H2O)。
铁质岩常见的结构类型为内碎屑结构、鲕粒结构、豆粒结构、球粒结构和泥状结构等。常见的构造包括肾状构造(叠层构造)、层理、波痕及泥裂等。
2主要类型
按含铁矿物组分可分为硫化铁质岩、氧化铁质岩、碳酸铁质岩和硅酸铁质岩。
◎硫化铁质岩:主要由黄铁矿和白铁矿组成。通常情况下,这些硫化铁矿物在岩石中只是少量伴生组分,也可以成为黑色页岩和黑色灰岩的重要组分。
◎氧化铁质岩:红色或褐红色,主要由赤铁矿及褐铁矿(常为针铁矿)组成,常呈鲕粒结构或豆粒状结构。
◎碳酸铁质岩:主要由菱铁矿组成,常与燧石共生。此外,菱铁矿也可在石灰岩中呈鲕粒或其他形式产出,也可呈结核状在陆源碎屑岩中产出。
◎硅酸铁质岩:深灰色或绿色,主要由鲕绿泥石组成,常有赤铁矿或菱铁矿混入物,具鲕粒结构。
四、锰质岩
1一般特征
锰质岩是富含锰化合物的沉积岩。锰质岩中含锰的矿物主要有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软锰矿、水锰矿、硬锰矿、偏酸锰矿、褐铁矿和少量的黑锰矿)、锰的碳酸盐矿物(菱锰矿、锰方解石、锰菱铁矿)。此外,还有少量的磷酸锰矿物和硼酸锰矿物,硅酸锰矿物及硫化锰矿物很少出现。除锰矿物外,常含有陆源碎屑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和蛋白石等。
常见的结构有鲕粒结构、豆粒结构、泥状结构、胶状结构以及条带结构。
当锰质岩的锰含量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锰矿石。世界上的锰矿石主要来自沉积矿床。
2主要类型
根据含锰沉积岩的类型,锰质岩可分为锰质黏土岩、锰质碳酸盐岩、锰质碎屑岩和锰质硅质岩等。
◎锰质黏土岩:主要为锰质的黑色页岩、粉砂质岩、硅质页岩和钙质页岩。锰矿物主要为水锰矿、硬锰矿及褐锰矿。常呈“矿饼群”分布。岩石呈黑色、暗褐色、紫红色等。可见同心层由褐锰矿、碳酸盐和黏土矿物组成的鲕粒。
◎锰质碳酸盐岩:包括锰质灰岩、锰质硅质灰岩、锰质白云岩。锰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等。常呈致密块状、团块状、条带状和星散状产出。矿石常具有鲕状、假鲕状结构和条带状构造。
◎锰质碎屑岩:主要为锰质粉砂岩,部分为锰质砂岩。锰矿物为硬锰矿、软锰矿和水锰矿。在岩石中锰质矿物常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
◎锰质硅质岩:主要由玉髓和蛋白石及锰的氧化物组成。部分与锰质黏土岩共生,大部分与杂色的中-基性火山碎屑岩或凝灰岩共生。岩石常具有纹层状构造。
五、磷质岩
1一般特征
几乎所有的沉积物都含有少量的磷。按照磷的含量,含磷的沉积岩可划分为含磷沉积岩(P2O5<8%)、磷质岩(P2O58%~18%)和磷块岩(P2O5>18%)。一般将后二者统称为磷质岩。
磷质岩中的含磷矿物为磷灰石的变种,常见的类型为碳氟磷灰石和碳酸磷灰石等胶状矿物和胶磷矿。胶磷矿是由杂乱排列的超微(<0004mm)磷灰石集合体。磷质岩中的非磷酸盐组分有SiO2、黏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等。
磷质岩的结构构造与碳酸盐岩极为类似,也可划分为粒屑结构、化学成因的结构、生物成因的结构以及次生结构。
2主要类型
按照结构成因分类,磷质岩可分为机械成因的磷块岩、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磷块岩、生物磷块岩以及次生及重结晶磷块岩。
◎机械成因的磷块岩:可细分为内碎屑磷块岩、包粒磷块岩、团粒磷块岩、团块磷块岩和生物碎屑磷块岩。其结构特征与粒屑碳酸盐岩极为相似。
◎化学或生物化学磷块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具有原地磷酸盐胶体化学沉积的特点。岩石由胶状或超微晶粒的磷灰石(或胶磷矿)组成,因此,该类磷块岩亦称为微晶磷块岩。微晶磷块岩多呈褐色和棕色。根据产状,微晶磷块岩可分为层状磷块岩和结核状磷块岩。层状磷块岩多呈薄层状产出,结核状磷块岩则常产于泥岩或泥灰岩中呈结核状分布。
◎生物磷块岩:主要为藻礁磷块岩,可以分为瘤状藻和聚环藻磷块岩两类。瘤状藻磷块岩由呈不规则的云状和球状环带的磷酸盐组成,瘤状藻体间为大量的碳酸盐矿物(白云石)和磷质粒屑充填,环带之间有时还可见夹有磷质粒屑和赤铁矿条带。聚环藻磷块岩由胶磷矿藻叠层石及其间充填的磷质粒屑、白云石、及少量的陆源石英组成,有时在叠层石纹层间还夹有磷质粒屑薄层。鸟粪石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磷块岩。
◎次生及重结晶磷块岩:由分散的磷酸盐经风化淋滤富集、重结晶或交代其他岩石形成的结晶磷块岩。
六、蒸发岩
1一般特征
蒸发岩是由于含盐度较高的溶液或卤水,经过蒸发作用产生化学沉淀而形成的岩石。该类沉积经水动力破碎后再沉积,则可形成粒屑蒸发岩。
蒸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氯化物(石盐、钾盐、光卤石)、氯化物硫酸盐(钾盐镁矾)、硫酸盐(无水钾盐镁矾、无水芒硝、钾钠芒硝、芒硝、硫镁矾、泻利盐、白钠镁矾、硬石膏、石膏和钙芒硝)、碳酸盐(水碱、天然碱)、硝酸盐(钠硝石、钾硝石)、硼酸盐(硼砂、钠硼钙石、柱硼镁石和方硼石)。蒸发岩中常见的其他矿物有白云石、菱镁矿、菱铁矿、赤铁矿、天青石、重晶石和黏土矿物。
蒸发岩的结构构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原生结构有结晶粒状结构和粒屑结构,次生结构有斑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塑性变形结构等。原生构造包括致密块状构造、微层构造、条带状构造及波浪、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次生构造有角砾状构造、皱纹构造和多孔构造等。
2主要岩石类型
根据主要盐类矿物分为石膏和硬石膏岩、石盐岩和钾镁盐岩。
◎石膏和硬石膏岩:主要为单矿物岩,有时为石膏-硬石膏岩。通常混有白云石、石盐、天青石、黄铁矿和各种硅质矿物。一般与碳酸盐岩和石盐岩共生。
岩石多呈浅色,如浅青灰色、白色、浅红色等。具有结晶粒状结构,常发育良好的纹层构造,有时具交错层理。此外,石膏和硬石膏也呈结核产出于潮上坪或沙漠干盐湖沉积物中。
◎石盐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盐,含有少量的氯化物、硫酸盐、黏土矿物、有机质和铁的化合物等。具块状构造及结晶结构和粒屑结构。可见有纹层构造,并常与石膏、硬石膏互层。一般产于石膏和硬石膏的上部,分布于红色泥岩中或形成砾质石盐岩。
◎钾镁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杂卤石等,常与石盐岩共生。可进一步细分为钾石盐岩、光卤石岩、钾盐镁矾岩和硬盐岩。
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除碳酸盐岩之外的其他内源沉积岩,主要由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岩(方邺森等,1987)。
一、硅质岩
1硅质岩的基本特征
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富含二氧化硅的岩石(图10-12)。其中也包括在盆地内经机械破碎再沉积的硅质岩,但不包括陆源石英碎屑经搬运沉积而成的石英砂岩和沉积石英。
图10-12 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的硅质岩
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各种类型的蛋白石、半晶质的玉髓和自生石英(曾允孚等,1996)。此外,还可有其他矿物混入,常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氧化铁等。有些硅质岩中还可有海绿石、沸石、黄铁矿、有机质等混入。
硅质岩的结构可以有非晶质的胶状结构、隐晶结构、微粒结构、生物结构以及粒屑结构,还可见各种交代残余结构。硅质岩可以单独成层,也可成薄层、透镜体、条带或各种形状的结核夹于其他岩石(常为碳酸盐岩)中。
硅质岩的颜色多种多样,常呈灰色、灰黑色,也有灰白色、灰绿色。岩性坚硬,性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风化。硅质岩分布较广,在沉积岩中居第四位。
2硅质岩的主要类型
硅藻土 主要由硅藻遗体组成,以蛋白石为主。
海绵岩 由硅质海绵骨针组成,主要为蛋白石,有时为玉髓。
放射虫岩 由放射虫壳组成,主要为蛋白石。
蛋白土 主要由蛋白石组成。
燧石 其成分主要为玉髓和石英,常见有层状燧石和结核状燧石。
3硅质岩的成因
(1)SiO2的来源
一般认为,自然界中二氧化硅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火山喷发作用可以从地壳深部带出大量含SiO2的火山热液注入水盆地;另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在海解作用阶段发生分解并向粘土矿物和蒙脱石转变时,也可释放出大量SiO2,因此在局部海水中可形成SiO2的沉淀。
b陆源区岩石的长期化学风化作用是SiO2的一个重要来源。沉积物来源的母岩在富含水、氧和碳酸的条件下发生化学风化作用,母岩中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发生化学分解,产生的SiO2多以真溶液或胶体溶液形式在水中进行迁移,并能在一定条件下沉淀。
c硅质生物的介壳如硅藻壳、硅质海绵骨针及放射虫等埋藏后逐步分解,也是SiO2重要的来源之一。
d粘土矿物在成岩转变中也可释放出一定量的SiO2。例如蒙脱石粘土向高岭石、伊利石粘土转变时可释放出SiO2。
(2)SiO2的溶解
氧化硅的溶解度与pH值关系密切,在pH值处于2~85范围内,溶解度保持不变;pH值再增大,则溶解度急剧增大;当pH=11时达到极高值(5000mg/g)。
除了pH值外,温度也可影响Si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SiO2的溶解度也加大。
(3)硅质岩的形成
生物成因的硅质岩属于原生沉积;结核状燧石主要是成岩期的产物。
对于层状燧石的成因,有三种类型:
a饱和SiO2原生沉淀形成,属于化学成因。
b硅质生物有机体富集而成,如有些燧石具有叠层构造,属于生物成因。
c有些燧石具有鲕粒、内碎屑、生物碎屑等组分,是机械沉积的产物。
4硅质岩的地质分布
硅质岩在自然界的地质分布以燧石较常见,生物成因的硅质岩出现于白垩纪以后。硅质岩在地质地史中分布很广,以前寒武纪为最多,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二、蒸发岩
1蒸发岩的基本概念
海盆或湖盆水体不断蒸发,水体盐度升高,盐类矿物发生沉淀,这种化学成因的岩石称为蒸发岩,又叫“盐岩”。它包括氯化物岩、硫酸盐岩和硼酸盐岩等,其中以氯化物岩和硫酸盐岩分布较广。
蒸发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其中盐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盐,它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油气层与蒸发岩之间也有密切关系。已有资料还表明,在世界上已知的许多大油田(含可采石油795×107m3以上)和许多个大气田(含可采天然气99×106m3以上)中,油气层与盐类地层有重要关系的大油田和大气田所占比例很高。
2蒸发岩的成分特征
蒸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其中尤以石膏(CaSO4·2H2O)、硬石膏(CaSO4)和石盐(NaCl)最重要。蒸发岩中除了常见的海相、非海相盐类矿物之外,也可以有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和其他自生矿物(如白云石、菱镁矿、天青石、重晶石等)。
3蒸发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蒸发岩的结构主要有化学沉淀形成的结晶粒状结构,机械沉积成因的粒屑结构以及在成岩阶段形成的斑点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等。
蒸发岩的构造有沉积形成的致密块状构造、纹层或条带状构造、不均匀层状构造、结核状构造以及交错层理、粒序层理、波痕等。成岩过程中可形成斑点构造、变形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4蒸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根据矿物成分的不同,蒸发岩可分为石膏—硬石膏岩、盐岩及钾镁盐岩等。
(1)石膏—硬石膏岩
石膏和硬石膏主要组成单矿物岩(图10-13,图10-14),有时组成石膏—硬石膏或硬石膏—石膏混合岩,常见的伴生自生矿物有白云石、石盐、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等,在陆相石膏内往往有砂质—粉砂质和粘土质混入物。
石膏晶体通常呈白色、灰色或褐色半透明,集合体为块状、纤维状或晶簇状。硬石膏晶体呈无色透明,有时为白色、褐色或天蓝色。当有粘土混入物存在时,硬石膏常为灰色或暗灰色,半透明,玻璃光泽到弱油脂光泽。
图10-13 硬石膏岩
图10-14 石膏岩
(2)盐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盐,含少量其他的氯化物、硫酸盐和粘土等。一般为块状及粗结晶结构,由于机械再沉积作用可形成粒屑结构。岩盐中常可见纹层状构造及与其共生的石膏、硬石膏互层。
(3)钾镁盐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钾石盐、光卤石等,常和石盐岩共生。根据成分特征,钾镁盐岩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钾盐岩 由钾盐和石盐以及少量的硬石膏、粘土和其他混入物组成,多为乳白色和红褐色,常具有明显的层理。钾盐岩是主要的钾盐矿床,如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矿就是钾盐矿。
光卤石岩 由光卤石和石盐以及少量的硬石膏、粘土组成。
硫酸钾盐岩 主要由钾盐镁矾、杂卤石组成,共生矿物为石盐、硬石膏等。
5蒸发岩的地质分布
自古生代开始至今,每一地质时期都有蒸发岩沉积,其中主要的成盐期为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古近纪—新近纪。我国主要的成盐期为三叠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其次为奥陶纪。
三、铝质岩
1铝质岩的成分特征
铝质岩是一种在化学成分上富含Al2O3、主要由铝矿物(铝的氢氧化物)所组成的内源沉积岩类。铝质岩的化学成分的特点为Al2O3的含量大于SiO2的含量(СΦМалявкин,1937),如果在铝质岩中Al2O3>40%、Al2O3:SiO2≥2:1时,铝质岩即成为铝土矿。
(1)铝质岩的化学成分
铝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l2O3、SiO2、Fe2O3、FeO、TiO2和H2O,次要成分有CaO、MgO、Na2O、K2O、P2O5等,同时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如U、V、Cr、Ni等。
(2)铝质岩的矿物成分
铝质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铝的氢氧化物,如三水铝石(Al(OH)3)、一水软铝石(γ—AlO(OH))、一水硬铝石(α—AlO(OH)),其次是各种粘土矿物、石英、玉髓和少量重矿物,此外,还有自生矿物如菱铁矿、方解石和氢氧化铁等。
2铝质岩的结构
铝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以分为机械成因、化学成因及次生成因的结构。
(1)机械成因的结构
铝质岩机械成因结构为粒屑结构,主要由粒屑和填隙物组成,粒屑包括铝质岩的内碎屑、包粒(豆粒、鲕粒)、团粒(球粒)和团块等,填隙物主要为泥晶基质,其成分通常和颗粒相同。
(2)化学成因的结构
铝质岩化学成因的结构是在化学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有胶状结构和微晶结构。
(3)次生成因的结构
在表生作用带由于次生淋滤作用的影响,铝质岩形成次生淋滤结构。
3铝质岩的岩石类型
铝质岩按成因可以分为红土型铝质岩和沉积型铝质岩两种主要类型(曾允孚等,1996)。
(1)红土型铝质岩
红土型铝质岩常为红色、棕色或**,质地较疏松,主要矿物成分为三水铝石,此外有一水铝石、含铁的矿物(如针铁矿、赤铁矿)、粘土矿物(如高岭石)和残留矿物石英等。红土型铝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Al2O3、SiO2、Fe2O3、TiO2。红土型铝质岩在我国福建漳浦有分布。
(2)沉积型铝质岩
红土化作用所形成的铝土物质在流水作用下以碎屑或胶体溶液的方式搬运到海、湖盆边缘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铝质岩,就是沉积型铝质岩。根据沉积环境不同,沉积型铝质岩可以分为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两类。
海相铝质岩主要沉积于海盆边缘地带的滨海和潟湖环境中。岩体呈层状,矿物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和一水软铝石,伴生矿物有针铁矿和鳞绿泥石,具鲕粒或豆粒结构。如我国贵州石炭二叠纪的铝土矿即属此种类型。
陆相铝质岩与湖泊、沼泽的沉积环境有关。岩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我国北方很多石炭、二叠纪铝土矿均属此种类型,如山东淄博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的铝土矿即属此种类型。
4铝质岩的地质分布
我国红土型铝质岩(铝土矿)分布广泛,主要产于第四纪玄武岩的风化壳中。沉积型铝质岩(铝土矿)则分布更广,主要产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
四、铁质岩
人们习惯上将含铁量大于15%的沉积岩称为铁质岩(HJJanes,1966)。如果铁的品位达到了工业可采要求(如赤铁矿石>30%、菱铁矿石>25%)即成为铁矿石。
1铁质岩的化学成分
铁质岩的化学成分(ВАГлаэковски,1954)以Fe的为主,此外有Mn、Al、Si、Mg、Ca、V、Ni、Co、Cr、O、S等。
2铁质岩的矿物成分
氧化物类 包括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图10-15)、针铁矿FeO(OH)、褐铁矿(Fe2O3·nH2O)等。
硫化物类 包括黄铁矿(FeS2)、白铁矿(FeS2)、水陨硫铁矿(FeS·nH2O)等。
图10-15 鲕状赤铁矿
碳酸盐类 包括菱铁矿(FeCO3)、铁白云石[Ca(Fe2+,Mg,Mn)(CO3)2]等。
硅酸盐类 包括鲕绿泥石[(Fe2+,Mg,Fe3+)5Al(Si,Al)4O10(OH,O)8]、黑硬绿泥石[K(Fe2+,Fe3+,Mg)8(Si,Al)12(O,OH)27]、海绿石[(K,Na)(Fe3+,Al,Mg)2(Si,Al)4O10(OH)2]等。
3铁质岩的结构
铁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以分为机械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结构类型。
(1)机械成因的结构
机械成因的结构为粒屑结构,主要由粒屑和填隙物组成,粒屑包括铁质岩的内碎屑、鲕粒等,填隙物主要为泥晶基质,其成分也为铁质矿物。
(2)化学成因的结构
铁质岩化学成因的结构是在化学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有胶状结构和微晶结构。
(3)生物成因的结构
生物作用形成的铁质岩结构主要是由蓝绿藻的作用所形成,如铁质隐藻粒屑结构、铁泥隐藻结构等。
4铁质岩的岩石类型
根据含铁矿物组分,铁质岩可以分为硫化铁质岩、氧化铁质岩、碳酸铁质岩和硅酸铁质岩四类。
(1)硫化铁质岩
硫化铁质岩最主要的铁矿物是白铁矿和黄铁矿,而且都是在成岩阶段形成的。通常在岩石中它们仅是伴生组分,有时也可以成为黑色板岩和黑色灰岩的重要组分。
(2)氧化铁质岩
氧化铁质岩是铁质岩的最主要类型,常见者具鲕状结构。鲕状褐铁矿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古近纪—新近系。鲕状赤铁质岩主要分布在古生代或更老的地层中,如我国长城系下部的铁矿。
(3)碳酸铁质岩
碳酸铁质岩主要的含铁矿物是菱铁矿。菱铁矿常与燧石共生构成燧石碳酸铁质岩。还可有在碎屑岩、石灰岩和粘土岩中呈结核状产出的碳酸铁质岩。
(4)硅酸铁质岩
硅酸铁质岩主要的含铁矿物是鲕绿泥石。鲕绿泥石铁质岩是寒武纪以后一种很重要的铁质岩类型,常与鲕状赤铁矿岩过渡或形成互层。
5铁质岩的地质分布
我国沉积铁矿床见于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中,分布十分广泛(曾允孚等,1996)。前震旦纪的碧玉铁质岩或含铁石英岩,在世界上大都属于巨型矿床,如美国的苏必利尔(上湖)、苏联的库尔斯克、中国的鞍山等。鲕状赤铁矿床大都能形成大型的工业矿床,如西欧侏罗纪劳伦式矿床、北美志留纪克林顿式矿床、我国宣龙式铁矿床,其主要成矿时代是古生代、晚元古代及中生代中期。
五、锰质岩
锰质岩是以锰的化合物为重要造岩矿物的沉积岩类,当含锰量达到工业要求时(如氧化锰矿>20%、碳酸锰矿>10%)即构成锰矿石(曾允孚等,1996)。
1锰质岩的化学成分
锰质岩的化学成分因岩石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很大,通常是除锰以外,还有较多的Al2O3、SiO2、CaO、MgO等,普遍含有较多的Fe。此外,还有少量的Ti、Co、V、Ni、Cu等。
2锰质岩的矿物成分
锰质岩中含锰的矿物,主要有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锰的碳酸盐,以及少量锰的磷酸盐、硫化物、硼酸盐等。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主要有软锰矿(MnO2)、水锰矿(Mn2O3·H2O)、硬锰矿(mMnO2·nH2O)、偏酸锰矿(MnO2·nH2O)等。锰的碳酸盐主要有菱锰矿(MnCO3)、锰方解石[(Ca、Mn)CO3]等。锰的硼酸盐主要为锰方硼石(Mn3B7O13Cl)。
3锰质岩的结构特征
锰质岩的结构特点可大体和碳酸盐岩类比,其结构分类是一种新的很有意义的结构成因分类,主要包括机械成因的粒屑结构、化学成因结构和生物成因结构。
4锰质岩的岩石类型
根据含锰岩石的种类不同,锰质岩可以分为锰质粘土岩、锰质碳酸盐岩、锰质碎屑岩和锰质硅质岩。
(1)锰质粘土岩
锰质粘土岩主要为锰质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和钙质页岩。
(2)锰质碳酸盐岩
锰质碳酸盐包括锰质灰岩、锰质硅质岩、锰质白云岩。
(3)锰质碎屑岩
锰质碎屑岩主要为锰质粉砂岩,部分为锰质砂岩。
(4)锰质硅质岩
锰质硅质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和蛋白石。
5锰质岩的地质分布
锰质岩物源主要为大陆风化产物和海底火山活动的产物。其成矿环境主要为海相、次为湖泊及沼泽相。我国锰矿资源丰富,而最重要的是海相沉积锰矿。锰矿的成矿时代有震旦纪、泥盆纪、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等。
六、磷质岩
磷质岩是指含磷的内源沉积岩。根据磷的含量,磷质岩可以分含磷沉积岩(P2O5<8%)、磷质岩(P2O5=8%~18%)和磷块岩(P2O5>18%)(曾允孚等,1996)。
磷质岩中最常见矿物为碳氟磷灰石、磷酸磷灰石。磷质岩中的非磷酸盐组分有SiO2、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海绿石等。
1磷质岩的结构
磷质岩的结构构造特点与碳酸盐岩极为相似,根据成因特征,磷质岩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机械成因、化学成因、生物成因和成岩成因的结构。
(1)机械成因的结构
机械成因的结构具粒屑结构特点,根据岩石中泥晶(粒度小于00039mm)的含量分为粒屑结构(泥晶含量小于50%)、粒屑—泥晶结构(泥晶含量为90%~50%)、泥晶结构(泥晶含量大于90%)。粒屑类型常见有内碎屑、包粒、团粒(球粒)、团块和生物碎屑五种类型。
(2)化学沉积成因的结构
化学沉积成因的结构有微晶结构及胶状结构两种类型。
(3)生物成因的结构
生物成因的结构有骨骼结构、隐藻结构和鸟粪石三类。
(4)成岩作用成因的结构
成岩作用成因的结构有交代结构及重结晶结构。
2磷质岩的岩石类型
根据磷质岩的结构成因特点,磷质岩可以划分机械成因、化学、生物以及重结晶与交代磷质岩四大类。
(1)机械成因磷块岩
机械成因的磷块岩是由各种磷酸盐粒屑(如内碎屑、包粒、团粒、骨屑、团块)以及泥晶基质组成的磷块岩类。
根据粒屑和泥晶的比例可以划分为粒屑磷块岩、粒屑泥晶磷块岩、泥晶磷块岩。粒屑磷块岩可以分为颗粒支撑类型(泥晶含量低于15%)及杂基支撑类型(泥晶含量为15%~50%),前者称为亮晶粒屑磷块岩,后者称为泥晶粒屑磷块岩。
(2)化学磷块岩
化学磷块岩是由化学作用形成的磷块岩类,具有原地磷酸盐胶体化学沉积的特点,岩石由胶状或超微晶粒的磷灰石(或胶磷矿)组成,多呈淡褐色和棕色。
(3)生物磷块岩
生物磷块岩主要为藻礁磷块岩,可以分为瘤状藻和聚环藻两种类型。
(4)次生及重结晶磷块岩
次生及重结晶磷块岩是指分散状磷酸盐经风化淋滤富集、重结晶或交代其他岩石形成的结晶磷块岩。此外,粒屑碳酸盐还可以被磷酸盐交代形成磷质岩,常具有各种残余结构。
3磷块岩的地质分布
磷块岩的地质时代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重要的成矿期有:
a震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主要的聚磷区为亚洲和澳大利亚。
b二叠纪成磷期,主要聚磷区如北美中部。
c白垩—新近纪成磷期,主要聚磷中心为欧洲、北非和北美。
磷质岩主要分布于局限浅海、潮间带、滨海带、潮下近陆边缘或海底“地形高地”古海岛,具有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无水卤化物矿物最普遍,石盐、钾盐、铜盐、角银矿、溴银矿、氯钙石、氟石和冰晶石
石盐由氯和钠两个元素组成。硬度为25,比重21-26,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由于含有杂质,常常是白色、淡**、淡红色、淡兰色或褐色的。除加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物保存剂;还可与盐酸、氯、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一起成为重要的化工材料。并可用作制造瓷器、玻璃等的原料。
钾盐与石盐区别在于阳离子不同,钾盐是氯化钾、物理性质和石盐相似。由于成分不同,它们的用途也不同。钾盐是肥料和硝酸钾的重要原料。它的化合物可供医药、香料、烟火和印刷等行业应用。
角银矿和溴银矿都是提取银最好的矿物,前者是氯化银,后者是溴化银。
铜盐的硬度是2-25,比重39。具有金刚光泽。无色,白色或淡灰色、断口呈贝壳状。它是提炼铜和制氯的原料。
氯钙石和氟钙石硬度仅为1-15,比重22。而氟石硬度为4,比重3-35。两种矿物均为玻璃光泽。氯钙石常作为干燥剂原料。氟石主要是用做制钢和炼铁的熔剂。它们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在饮食器皿的瓷釉及装饰品、人造冰晶石制作上也离不开氟石。应当提到的是,在医药中它与钙盐混合可治各类骨科病症。
含水的氯化物和氟化物在卤化物矿物中也很重要。含水的氯化物中用途最广的是光囟石,也叫砂金卤石。在青海省大紫旦湖边人们经常采集到如同水晶宝塔一样的光卤石晶簇,它是钾石盐最好的原料。其化学成分是含水的氯化钾和氯化镁的组合。如果我们将钾去掉,光卤石在封闭电槽中电解后,可得到金属镁,镁可用于航空工业,还可民用制作照明原料,如照明弹、照明粉等。
含水的氟化物、氟铝石,常呈极小的晶体,硬度为3,无色透明,玻璃光泽。是用于炼铝的原料。另一种水铝氟石。硬度为45。比重288-289,玻璃光泽。是制作光学器皿的原料。
天然的磷肥:如兽骨粉、海鸟粪、鱼骨粉及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等。
天然钾肥:草木灰、钾石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等。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作用,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磷,而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中,它的主要功能是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有关。
天然氮肥:黄豆,在养花界黄豆又被不少用户称之为天然氮肥。这里所说的天然氮肥,是区别于化肥等无机肥的,而是讲是有机肥。黄豆在养花的过程中,起到的价值就是充当花卉氮肥使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苗期施磷:农作物的苗期吸收磷最快,如果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
2、筛细施磷: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的吸收。
3、集中施磷: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4、磷、有机肥混施:特别是钙镁磷肥必须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植物能利用的有效磷,由于磷肥混合在有机肥中,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提高磷肥的肥效。
-海鸟粪磷肥
-钾肥
-天然固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