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是由春燕引宝玉的话说的
原文如下:
春燕笑道:”他是我的姨妈,也不好向着外人反说他的怨不得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是宝玉诸多性格特点的一个集中展现。以下是我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的结论:
首先,宝玉表现出了他深谙诗词文学的特质。他与黛玉、宝钗等人一同作诗,展现出他对诗词的敏感和才华。他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力强,同时也善于创作,这表明他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天赋。
其次,宝玉的细心和敏锐也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展示。当宝钗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宝玉细心地观察到她的情绪变化,并敏锐地猜到了原因,这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善于观察的性格。
再者,宝玉对黛玉的态度也展现了他的情感世界。他尽管深爱黛玉,但在这一回中,他的表达方式却有些笨拙和含蓄,这表现出他内向、感性的性格。
最后,宝玉在这一回中还表现出了他的反抗精神。他不满意于李纨的安排,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排序,这体现了他独立思考和不愿被束缚的性格。
综上所述,宝玉在这一回中的性格特点是:才华横溢、敏锐细心、情感内敛、独立思考。
铜钱头,鸡毛眉,刮大白,红眼妆
叶大师这边设计的是昆曲,聊斋,更有杨思敏版《金瓶梅》,张曼玉版《青蛇》等类的造型,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一出鬼戏,别人家断不能有此等魔幻红楼!
新红楼梦的造型,好象已经被下定论了——就是不合适!问题的焦点在于,简直是俩阿姨抢一小奶孩……见上图。虽然这宝玉是少年版而两位女主角是成年版,根本不会在剧中出现于同一画面(那干吗要拍这张定妆照,汗死),但已经可以看出造型中的关键问题:男子造型比女子要单薄。其实这是李少红导演的片子里一贯的毛病,只不过这毛病有时候无伤大雅,有时候却是后果很严重,观众很生气。
这是宝钗。难道化妆师不知道除了脸要刷白白之外,耳朵、脖子和手都要上粉吗?
这是黛玉。问题出来了,两人的气质差别在哪里?假如没有标明,会不会把两者颠倒一下也完全成立呢?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铁律就是要个性鲜明,居然违反到黛钗不分,这也太颠覆观众的欣赏规则了。
再仔细看一下新造型的细节。从戏曲中采用造型元素我一点都不反对,但我强烈反对乱用,打破应有的平衡。宝玉的成熟感不够,发式单薄,装饰层次不足而显得力量欠缺,精致方面算合格,阳刚方面严重残缺。再说二位女主角发造型中最最不可容忍也是最最失败的地方是:居然在日常妆里用到舞台妆的贴片!
晕倒以后我还得爬起来说说为啥不能用:舞台妆里旦角使用的贴片是为了在浓重的妆容和闪烁翻覆的头饰间划分一个明确的界限,并修饰脸型。为了使这个界限更美观,就不象现实生活那样而是处理成一连串规则的椭圆形组成的波浪。如果把这个贴片从浓妆、水钻闪烁一大片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用在日常妆造型上,就是明显的失衡,这个过于规则的发际抢了大部分的注意力,而且显得十分僵硬。用戏曲中的旦角造型做个比较就明白了:
最后再回顾一下老版的造型吧:男是男,女是女,宝黛钗一望即知,均衡的美丽啊。不是不允许改变和发挥,只是,在改编大家都知道并有明确心理预期的作品时,是一定要斟酌又斟酌,如何出新实在是太微妙太需要功力的事。
简直是拿斧子削鼻尖上白垩那样精准的事!随便换个人就是削鼻子或砍脑袋了……
你说的可是宝玉在秦可卿房里看到的“燃藜图”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 《刘向别传》记载:汉代刘向在黑夜里独坐诵书,来了一个神人,手持青藜杖,吹杖头出火照着他,教给他许多古书。“燃藜图”就是用这个“勤学”古时为题材的古画。 宝玉最厌读书,所以看到这样子的画逃之不及,脂批也注明“如此画联,焉能入梦?” 这里为后面宁、荣二公嘱托警幻仙子引导宝玉走正路作铺垫吧,如此愚顽的孩子是得好好教教~~~
你相信世界上会有另一个你的存在吗?也许你们不同身份、国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你们就是外观出奇的相似。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奇迹和巧合,国外一位叫布兰莱的摄影师花了12年的时间发现,两个完全无关人也可以长得极其相似。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孔子和阳虎就有同样的相貌,在《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也有一个跟他长相和性情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就是甄宝玉。两个宝玉的例子也表达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另一个你”的意义。在红楼梦中甄宝玉和贾宝玉是两个独特的个人,他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和含义呢?
第一,甄宝玉和贾宝玉同样的过往,最后还是归入俗世的平静甄宝玉是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甄家和贾府是多年的世交和老亲,只是甄家一直都在金陵,而贾府很早就迁入京城,甄家的大**和二**嫁入京城,所以两家的关系一直都维系得很好。
甄宝玉也是家中的幼子,他和宝玉虽然出身在不同的家里,但是他们二人之间不管性情、相貌还是生活经历都是极其的相似。贾宝玉时常喜欢扎在女孩堆里,甄宝玉比他更甚。甄宝玉读书要女儿相伴、让小厮们说起“女儿”二字时都要漱口、被打了还要姐姐妹妹的乱喊来止疼、一样的淘气不爱读书,这样的甄宝玉活脱脱是贾宝玉的升级版。
甄宝玉和贾宝玉最大的不同在于,甄宝玉后来以为家道中落,他便一改往日的习性,读书入仕,结交权贵,成为一个家族过去想要他成为的人,他也变成了当年他眼中不喜欢的“禄蠹”。
甄宝玉十四岁遭遇抄家,与雍正六年(1728)抄家时曹雪芹年龄相符 。抄家后,甄府子孙流散,失去消息 。现实中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后,同样孤立无援,连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都失去了保障,曹雪芹更是备尝艰辛。当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许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第二贾宝玉,从未变化的性情和信仰,活在曹公心中的幻象《红楼梦》中常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甄宝玉未必是真,贾宝玉也未必是假,因为甄宝玉或许更符合真实的曹公,但是贾宝玉却是心中未曾破没的幻象。
贾宝玉和一般的世俗公子哥不同,他从来不喜欢仕途经济,他毕生所愿不过是守护好所有的女孩子,让众人可以相伴玩耍,永远不用长大也不必为了生活烦恼,宝玉在贾府一直都尽力的照顾他身边的女孩子。
当她们受到伤害和委屈的时候,他总是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关怀和照顾,比如为彩云担下偷玫瑰露之责,安慰无辜被打的平儿,照看被欺负的芳官,为香菱解决裙子的麻烦,照顾生病的晴雯,总之宝玉总是在温暖着受伤的女孩。
宝玉的世界里没有长大这个概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承担家庭的重担,在他的意识里不管贾府变成了何种模样,他和黛玉的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宝玉的生活也许就是太过天真和诗意,他一直都被保护得很好。
后来贾府突然被抄家,贾宝玉的世界瞬间从金尊玉贵变到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他看到众人悲伤和离散的结局,他也出家归隐。也许有自欺欺人的成分的,但是相对而言已是很好。
第三,甄宝玉和贾宝玉梦中相见,原来是彼此的镜中之影甄宝玉和贾宝玉之间从我见过真正的彼此,但是他们早有神交。贾宝玉第一次听说甄家的宝玉时,他全然不信有一个能够和他完全相同,可是一个梦让他见到了另一个宝玉。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
本来因为是两个宝玉重逢,可是袭人叫醒了宝玉,宝玉正好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影子,他也疑惑了原来他见到的人不过是自己镜子里的幻象罢了,不过真真假假,贾宝玉看到的世甄宝玉应该是真的。
他们在梦中相遇,他们也是彼此的一个镜中之像,他们也是另一个自己。虽然一起都相同和相通,可是他们二人注定会有不同的结局,甄宝玉是现实真实的,贾宝玉只是作者心里的幻象,二者并存并不冲突,正如和现实和梦想,可以将就现实的生活但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梦想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它可以给予内心一个积极的暗示会让人朝着心中向往的样子去努力和成长。
总的来说,甄宝玉和贾宝玉他们两个无关的人却有着相同的面容和性情,他们的存在就是彼此的镜中影,他们有相同的过往却又不同结局,甄宝玉必然会向真实的生活出发,成为归入俗世的宝玉,但是贾宝玉却能够成为一个幻想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他可以不用改变也不用受到世俗的约束,他只要永远保持初心就好,他是不灭的梦想也是支撑作者前进的动力。甄宝玉和贾宝玉等同于我们本身和我们生命中想要成为那一个人,也许永远做不到心中的样子,但是有梦才不会活得行尸走肉,才知道心里的归属。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