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一)关于黄帝的神话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神话的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力量人格化,以人拟神,在古代神话中,黄帝为中央天帝,是神国中一位最伟大的天神,他长着四张脸,可以全面地照看着四面八方。在上古历史传说中,“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他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位英明无比的部落联盟领袖,是华夏文明的开创着和奠基者。在道教中,黄帝又成为一位炼丹修道的仙界教主。
在民间俗信中,黄帝与炎帝并列,是中国人民群众几千年来共同崇信的始祖神。可见关于黄帝的传说是集神话、传说、仙话、民间俗信为一体的故事群。它们经长期流传演变,有些已经溶为一体,很难把它区别开来。有关黄陵的神话有:天帝下凡,黄帝降生长寿山,黄帝战蚩尤,黄帝升天的传说等等。(二)关于黄帝的传说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所叙述的是人,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在历史传说中,黄帝开创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们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制丝,黄帝的粮官杜康发明了造酒,黄帝的陶正宁封子发明了烧陶,黄帝的医官雷公、岐伯发明了医术。此外黄帝本人还发明了造车、修建宫室、算术、音律等。这些传说多不胜举,黄帝几乎成了上古创造发明的万能博士。在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发扬黄帝和他的臣子们的这种不断创新精神,看来是大有必要的。其实这些发明创造绝非一人一时之功,中国向有‘功归圣人“的传统,黄帝既是华夏之祖神,自然也将一切远古的发明成果都归于他和他的臣子了。
这些传说在民间影响甚大,他们许多先贤又成了各行各业的祖师神。(三)关于黄帝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这是史学界带有权威性的结论。因此,华夏儿女一年一度总是集聚黄陵扫墓祭祖。如今桥山黄帝陵不断得到扩展修整,正以崭新容貌,接受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祭拜。桥山黄帝陵世称“天下第一陵”。这里不仅流传着黄帝驭龙升天――“桥山龙驭”的古老神话,就地理形势看,人们也把桥山看作龙脉龙岗。围绕着黄帝陵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与陵墓环境相关的地方风物传说群。如关于黄帝黄城的传说,金鸡的传说,凤凰的传说,聚宝盆的传说,屈轶草的传说,麻花柏的传说等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有古代神话的因子,还有民间祖灵俗信以及风水宝地的浓郁成分,成为陕西黄帝传说故事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3]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在陕西有哪些最美的赏月地点推荐呢?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吧!想趁着中秋假期前去游玩赏月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可一定不要错过了这些最佳赏月地点哦!
1、太白山秦岭,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及气候的分界线。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米。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名“太白”。复杂的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我国华北、华中和华西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之地,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现有种子植物1550种,苔藓植物30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150多个。在茫茫林海中,有栓皮栎、油松、华山松、白榆、椅杨、红桦、巴山冷杉、太白红杉;林区内外,药用植物满山遍野,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之美称,登上太白山,即可欣赏到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的优美自然景观,使人流连忘返,增添无穷乐趣。
太白山不仅在保存冰川遗迹、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开展科学研究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是一处供人们参观游览的理想胜地。
2、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3、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轩辕桥下及其左右水面为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占地约300余亩。蓄水量可达46万平方米。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4、华山华山的月夜也是上学那会兄弟几个去的,那时候山上的住宿条件有限,很多人山上只是看日出,所以山里很多地方人很少,非常安静。我们几个找了个破道观,和道士套近乎,得以住一晚。那天月亮很圆,几个人爬了山都累得睡觉了。半夜听见窗外有动静,爬起来一看道士在月光下舞剑。赶紧叫起兄弟们看,几个人出声了,被道士听到了,结果人家就回屋睡觉了,那一夜怎么也睡不着了,激动啊。
5、钟鼓楼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西安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6、大唐芙蓉园在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以演绎盛唐文化闻名的大唐芙蓉园特举行中秋赏月盛会,活动以“祭月”为主题,借以重现民族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魅力,表达羁旅异乡的游子对故土的眷念之情和对亲友的美好祝福。
此次活动丰富而别致,整个仪式以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现代人文理念,复现一场高规格的祭祀盛典。同时在中秋节当天,仕女馆月光镜台的水镜中,散落着无数发光的小礼品,游客可以在月满如镜的水面采摘这一颗颗“星星”此外,为了回馈广大市民游客,大唐芙蓉园在节日期间特举行门票优惠活动。
7、大雁塔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8、曲江池曲江池遗址公园,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曲江池遗址公园公园等,形成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共同构成人文西安的新标志,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
9、广运潭广运潭,位于灞河中下游,此地史称“灞上”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广运潭是盛唐时期主要的港口之一。时过境迁,广运潭盛况不再。而今,西安实施“皇城复兴”战略,恢复城市生态、重建美丽西安。通过_灞河管委会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广运潭再次被世人所关注!
随着广运潭项目的正式完工,已新增水面6500亩、绿地3500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罕有的城市中央公园。
10、镇北台作为资源大市的榆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万里长城横贯榆林770余公里,高耸的镇北台是长城沿线上最大的烽火台;统万城是世界仅存的匈奴遗都;神木杨家城是杨家将的故居,也是他们镇守过的古麟州;米脂县盘龙山有闯王李自成的行宫。
此外,佳县白云观、神木二郎山、绥德扶苏墓,以及榆林古城、红石峡摩崖石刻、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等都别具一格,令人向往。
从安康去壶口瀑布怎么坐火车
起点:安康站
1、乘坐K690次列车 , 在临汾站下车
2、临汾站进入迎春北街,行驶20米
左转,进入车站路,行驶560米
左转,进入平阳北街,行驶500米
右转,进入解放路,行驶12公里
左转,进入鼓楼北大街,行驶430米
进入环岛,进入鼓楼西大街,行驶13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西关立交桥,行驶200米
靠左前方行驶,从西关立交桥到滨河西路,行驶900米
左转,进入滨河西路,行驶20公里
右转,进入迎宾大道,行驶19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迎宾大道到京昆高速,行驶990米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京昆高速,行驶153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青兰高速,行驶980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青兰高速到荣兰线,行驶34公里
右转,进入荣兰线,行驶69公里
请直行,进入金瀑路,行驶660米
右转,从金瀑路到壶口瀑布,行驶40米
终点:壶口瀑布
K690次列车时刻表截止时间(2016年10月)
西安坐火车到壶口瀑布怎么走
从壶口瀑布到西安没有火车,也没有直达汽车。有两种办法从壶口瀑布到西安。1在壶口瀑布坐公交到延安,再从延安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到西安。2在壶口瀑布坐公交到宜川,再从宜川坐长途汽车到西安。
怎么去黄河壶口瀑布?怎么走?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约165公里,东距吉县45公里,从临汾出发,坐三个多小时的汽车可抵达吉县县城。从吉县坐车到壶口瀑布大约要一个半小时。壶口-延安飞机场142公里壶口-延安火车站132公里壶口-210国道(富县茶坊镇)132公里壶口-韩城142公里壶口-临汾150公里壶口-黄陵212公里
怎样坐车到壶口瀑布?
回答后面部分。 吉县-宜川每天有两班车,经过黄河大桥的时间,可以跟汽车站确认;临汾-延安的车也会经过。如果没赶上,可以在陕西景点这边看看有没有面包车回宜川,桥头-宜川还有约50公里。当然,景点内有很多旅行社团队的大客车,如果口才态度很好,说不定也能搭个便车到宜川甚至西安。 宜川-西安的班车班次:6:30、8:30、11:40、17:40,最后一班是卧铺。车程55小时,大概4个小时有高速。
延安火车站下车我该怎么去壶口瀑布,在哪里坐车买票,几个小时能到,
到延安汽车南站坐车,从火车站出来沿柳林路步行250米,到达延安汽车南站(在道路左侧),
在延安汽车南站,每天7:30、16:10两班到壶口,回来如果没车,可以包车到宜川汽车站。
宜川到西安的大巴每天6:30、8:30、11:30、17:40四班,最晚一班从宜川到西安是17:40,只要赶这个时间之前到宜川汽车站,就可以回西安了,到西安城东客运站下车。
好像不能功上购票,在汽车站买票乘车,去壶口基本上都是自驾游,票应该好买
从临汾到壶口瀑布到底怎么走啊
从临汾到壶口间距220公里左右,称车有3种选择:
1,临汾兵站路汽车站乘临汾至吉县长途班车(票价20左右),至吉县,换乘吉县至壶口班车(10块左右)时间是35小时+1小时车程+换乘等待时间约半小时,共计约5小时。
2,租车前往,来回下了500绝对没人带你去,直达时间35小时左右。
3,参加个团,找个大点旅行社临汾当地机构,怎么找不用我告诉你吧?
中铁,青旅,国旅都行,打114自己联系。团费每人好像是200多,含60门票(去年水平,涨得话最多100),时间和租车差不多。
关于开销,我给你列几个壶口惯常消费,自己选择叠加吧。
1,和毛驴老汉照相是必选项目,收费10元
2,瀑布下方水帘洞是可选项目,收费20元
3,有时间可以常常黄河鲤鱼和各种野味,价格不菲,含欺诈成分,请慎重。
4,旅游纪念品,很便宜,买到装满你的兜不会超过100元。
关于一天能不能赶回来
绝对能,想待两天都难,建议去了之后不要吝啬你的胶卷(貌似现在相机都没胶卷了),除了照相,其他可免了。
最后,郑重推荐你搭团去吧。
从石家庄乘坐火车怎么去壶口瀑布
驾车路线:全程约5675公里
起点:石家庄市
1石家庄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中山东路行驶280米,调头进入中山东路
2) 沿中山东路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中山西路
3) 沿中山西路行驶11公里,过右侧的新百广场家电城约160米后,右转进入中华北大街
4) 沿中华北大街行驶520米,左转进入新华路
5) 沿新华路行驶96公里,朝鹿泉市区/太原方向,直行进入歧银线
6) 沿歧银线行驶19公里,朝北京/太原/G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鹿泉立交桥
2沿鹿泉立交桥行驶1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高速
3沿京昆高速行驶1715公里,朝晋中/祁县/临汾/运城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榆祁高速
5沿榆祁高速行驶708公里,朝临汾/运城/祁县/平遥古城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7沿京昆高速行驶1937公里,朝乡宁/吉县/壶口/兰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临汾枢纽
8沿临汾枢纽行驶840米,直行进入青兰高速
9沿青兰高速行驶1029公里,过仕望河1号大桥,在壶口/壶口瀑布/G309出口,稍向左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820米,左前方转弯
11延安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760米,朝秋林/宜川/G309方向,直行进入荣兰线
2) 沿荣兰线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延壶路
3) 沿延壶路行驶200米,到达终点
终点:壶口瀑布售票处
从西安火车站出发去壶口瀑布,如何一天半往返!
壶口在延安宜川县境内,西安没有直接去宜川的火车,去坐汽车吧,4小时左右到,参观最多需要30分钟就结束了,参观完建议你坐车去黄陵参观黄帝陵,参观晚了的话就住在黄陵县。次日早晨坐车返回西安,最多最龚3小时车程。 刚好一天半时间!!!
备注:两处门票各91元,讲解费用、请香火费用另算。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祝旅途愉快!
临汾火车站怎么走坐车壶口瀑布
出了临汾火车站找公交或者打的到尧庙汽车站,然后在哪里坐去往吉县的班车,然后在吉县城里再转去往壶口瀑布的班车,今天怕是到不了了,在吉县城里选择住的地方住下明日再转车
请问在周六日两天之内 能有什么比较可行办法往返北京到黄河壶口瀑布?交通工具火车
您好,您完全可以在两天时间看完壶口瀑布。
周五晚上在北京西客站乘坐T43次火车,周六早上5点22到延安,早上在延安汽车南站坐车去壶口瀑布。早上有7点30,8点20,9点3趟车发壶口瀑布景区。延安到壶口的汽车票价是40元左右。往返80多元。壶口瀑布的门票91元。半价46元。
由于路途遥远,长时间坐车,建议你坐火车时买卧铺车票。
周六早7点30延安汽车南站发壶口的班车,11点30到壶口景区,1点半返延安,下午4点30到延安汽车南站。
8点20发壶口瀑布的班车,12点到壶口景区,2点返延安,下午5点到延安汽车南站。
9点发壶口的班车,12点半到壶口瀑布景区,2点半返延安,下午5点30到延安汽车南站。
周六晚上可以乘坐 T44,T8,T42次火车回北京。
周日上午到北京。下午休整。周一上班。
这是最方便的、最省时间、省钱的路线安排。望采纳。
欢迎您来延安,来壶口旅游。
工业用煤主要是烟煤,烟煤的种类也较多,主要有以下的各种类型。
长焰煤:长焰煤是最年轻的烟煤。呈弱粘结性的长焰煤在低温干馏时能析出较多的焦油。—般用作动力、民用燃料,气化原料,也可供低温干馏生产半焦或炼油原料。主要产地有甘肃的靖运、河南的义马、陕西的彬县、辽宁的阜新、抚顺,山西的大同及平朔等。
瘦煤:瘦煤属中高等变质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软化温度高,可以单独炼焦,结成的焦炭块度大,裂纹少,熔解较差,耐磨强度低。主要产地有陕西的铜川、韩城、蒲白和澄合等煤矿,河南的平顶山,河北的峰峰煤矿等。
不粘煤:不粘煤在焦化中不结焦,煤的水分有时高达10%以上,一般用作动力及民用燃烧,也可作气化用煤。主要产地有辽宁的阜新、陕西的神府等。
气煤:气煤属低等变质烟煤,加热时有较多的挥发物和焦油析出,胶质体的热稳定性差。气煤能单独炼焦,但焦炭细长而易碎,配煤炼焦可以增加煤气生产率和提高副产品回收率。主要产地有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江西的乐平,陕西的黄陵等地。
焦煤:焦煤属中等变质烟煤,加热时能产生稳定性很好的胶质体。焦煤是优质的炼焦原料,用焦煤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块度大、裂纹少;机械强度和耐磨强度都很高,但由于膨胀压力大,用大型炼焦炉生产时,易造成推焦困难。主要产地有河北的开滦、峰峰,江苏的大屯,安徽的两淮、山西的轩岗和黑龙江的双鸭山等煤矿。
肥煤:肥煤属中等变质的烟煤,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在炼焦过程中,煤的软化、固化温度的间隔较大,用肥煤单独炼焦时能产生熔解性良好的焦炭。但裂纹较多,焦炭易成小块,机械强度及耐磨强度均差,多用作配煤炼焦的主要成分。主要产地有山东的究州,河南的平顶山和山西的霍县等。
除了烟煤以外,我国其它的煤炭品种尚有:
烛煤:有一种炭,用纸就可点燃,并发出明亮的光焰,像蜡烛一样,因此人们称它为烛煤。烛煤通常呈灰黑色或褐色,光泽也较暗淡,有时略带油脂光泽,断口呈贝壳状,含植物小袍子较多,可含少量藻类,也可能不含。烛煤挥发物含量和焦油产出军较高。主要产地:山西的浑源、大同,山东的新滇、兖州和枣庄。
藻煤:有—种光泽暗淡、结构均一、呈块状构造、韧性较大、易燃、有沥青味的煤;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它主要是由密集的藻类组成的,也含有少量粘土矿物,这就是藻煤。藻煤的挥发物氢含量高、焦油产出宰高,但有时灰分也高。主要产地:山西的浑源、蒲县,山东的肥城和兖州。
弱钻煤:弱粘煤是隔绝空气加压时产生的。胶质体很少,有时也可单独炼焦,但焦炭多呈小块,易粉碎。炼焦时可小量配用。它的主要用途是作气化原料和机车、发电厂燃料。主要产地有陕西的彬(县)长(武)矿区、铜川的焦坪等。
煤精:煤精是煤的一个特殊品种,煤精又称煤玉、炭精、灰根、乌玉、墨石、煤根石、墨精石等。它同普通煤一样可以燃烧,其主要特点是质地致密,具有一定的韧性,不透明,黝黑闪亮,抛光后呈玻璃光泽,硬度24—4,相对密度13—135,可用作工艺雕刻制品原料;实物资料证实,有些煤精制品及其坯料被埋在地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仍保存完好,没有风化、龟裂现象。沈阳新东遗址发掘出来的煤精雕刻制品,是我国从六七千年前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利用煤炭的直接证据。
无烟煤:无烟煤是变质最深的矿产煤,含碳量通常高达90%一98%,而可燃基氢含量很低,一般<4%,它的化学反应性较低,光泽强、硬度高,常常供作民用燃料。但有些化学反应性较强,热稳定性较高的无烟煤,可用作化学作合成的原料。而低灰、低硫的老年无烟煤则是生产碳素制品的重要原料。无烟煤主要产地有宁夏的汝箕沟,山西的晋城、阳泉,河南的焦作、郑州,贵州的毕节地区等。
褐煤:褐煤是未经变质的煤,其化学反应性强,放在空气中极易风化而破碎成小块,热稳定差,块煤加热后破碎严重,多作民用燃料或煤化工产品,如褐煤腊、硝基腐植酸铵等。主要产地有内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大雁、元宝山、准噶尔,云南小龙潭、昭通等。
(http://www6chemcom/04aspclassfirst=%C3%BA%BB%AF%B9%A4&classtwo=%CA%D0%B3%A1%B5%F7%D1%D0&id=188)
煤炭质量分析-相关国家标准目录
DL/T 465-1992 煤的冲刷磨损指数试验方法 查看
DL/T 498-1992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测定方法 查看
DL/T 660-1998 煤灰高温黏度特性试验方法 查看
DZ 48-1987 岩石中有机碳分析方法 查看
GB 14181-1997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查看
GB 189-1963 煤炭粒度分级 查看
GB 2566-1995 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 查看
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查看
GB 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 查看
GB 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查看
GB 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查看
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查看
GB/T 14181-1993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查看
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 微波干燥法 查看
GB/T 15458-1995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5460-1995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电量-重量法 查看
GB/T 1572-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查看
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6415-1996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查看
GB/T 16416-1996 褐煤中溶于稀盐酸的钠和钾测定用的萃取方法 查看
GB/T 16658-1996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 查看
GB/T 18511-2001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查看
GB/T 18855-2002 水煤浆技术条件 查看
GB/T 188561-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部分:水煤浆采样方法 查看
GB/T 1885610-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水煤浆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1-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水煤浆碳氢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2-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水煤浆氮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3-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3部分:水煤浆灰成分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14-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水煤浆PH值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2-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水煤浆浓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3-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3部分:水煤浆筛分试验方法 查看
GB/T 188564-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42部分:水煤浆表观粘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5-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5部分:水煤浆稳定性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6-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6部分:水煤浆发热量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7-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7部分:水煤浆工业分析方法 查看
GB/T 188568-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8部分:水煤浆全硫测定方法 查看
GB/T 188569-2002 水煤浆质量试验方法 第9部分:水煤浆密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2-199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查看
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查看
GB/T 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5-1996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6-199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7-1996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8-1996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20-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查看
GB/T 2566-1995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查看
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查看
GB/T 4634-1996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查看
GB/T 476-19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查看
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查看
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查看
GB/T 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查看
GB/T 480-200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查看
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查看
GB/T 5447-199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 查看
GB/T 5448-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 电加热法 查看
GB/T 5449-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 查看
GB/T 5450-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 查看
GB/T 6949-199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查看
GB/T 7560-2001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查看
JB/T 7610-1994 锅炉煤粉燃烧特性试验规范 查看
JB/T 7611-1994 锅炉煤粉气流着火指数测定试验规范
JB/T 7612-1994 锅炉煤粉粒度分布测试规范 查看
MT 190-1988 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 查看
MT 263-1991 烟煤宏观类型的划分与描述 查看
MT 265-1991 商品煤随机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 查看
MT 422-1996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查看
MT 56-1981 中国煤炭可选性测定标准 查看
MT 80-1984 煤中灰分快速测定方法 查看
MT/T 1-1996 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109-1996 煤和矸石泥化试验方法 查看
MT/T 3401-1994 冶金焦用北淮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02-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淮北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03-1994 水泥回转窑用淮北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11-1994 冶金焦用大屯煤电公司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12-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大屯煤电公司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13-1994 蒸汽机车用大屯煤电公司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23-1994 蒸汽机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24-1994 水泥回转窑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25-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31-1994 冶金焦用西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32-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西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41-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龙口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4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龙口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51-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霍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MT/T 3452-1994 冶金焦用霍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61-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大雁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71-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扎赉诺尔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81-1994 冶金焦用萍乡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82-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萍乡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83-1994 合成氨用萍乡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84-1994 水泥回转窑用萍乡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91-1994 冶金焦用潞安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92-1994 发电煤粉锅炉用潞安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493-1994 蒸汽机车用潞安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查看
MT/T 357-1994 煤的三氯甲烷萃取物测定方法 查看
MT/T 358-1994 煤的三氯甲烷萃取物族组分测定方法 查看
MT/T 384-1994 煤中铀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385-1994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560-1996 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查看
MT/T 561-1996 煤的固定碳分级 查看
MT/T 562-1996 煤中磷分分级 查看
MT/T 574-1996 煤矸石生物肥料技术条件 查看
MT/T 594-1996 煤显微组分荧光光谱测定方法 查看
MT/T 595-1996 煤显微组分荧光强度测定方法 查看
MT/T 596-1996 烟煤粘结指数分级 查看
MT/T 597-1996 煤中氯含量分级 查看
MT/T 736-1997 无烟煤电阻率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37-199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查看
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
MT/T 740-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41-1997 煤系高岭岩 三氧化二铝浸出率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48-1997 工业型煤冷压强度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49-1997 工业型煤浸水强度和浸水复干强度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50-1997 工业型煤中的全硫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51-1997 工业型煤发热量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91-1998 水煤浆采样方法 查看
MT/T 792-1998 水煤浆浓度测定方法 查看
MT/T 799-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沉降体积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0-1999 煤系高岭岩(土)煅烧土白度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1-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悬浮性能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21-1999 煤系硫铁矿及硫精矿中有效硫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22-1999 煤系硫铁矿及硫精矿中全硫、硫酸盐硫、硫化铁硫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23-1999 煤系硫铁矿及硫精矿中总碳量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024-1999 煤系硫铁矿及硫精矿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查看
MT/T 846-1999 煤体导水性分类 查看
SD 210-1987 火电厂动力煤标准煤样(第一批) 查看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40801/68915/)
一千多年来,墨竹以一种秀劲挺拔的魅力启发了无数画家的创作灵感,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争相为竹写貌取神,塑造美的形象,谱写美的旋律,以画墨竹著称于绘画史坛。
竹是心灵的升华,做人的根基、守的是德、育、美、真、至高无尚的思想,天地、宇宙、静虚、空灵的艺术境界。竹群居不倚、独立不惧、高风亮节,中直心虚、不计寒暑,永远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根生大地、喝饮甘泉,未出土时就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又虚心。其竹的性格:坚贞高洁、顶风战雨、傲雪严寒、刚烈不屈、虚心劲节、四季长青,因此,被人们冠以四君子之一的美称。同时,也被人们作为品德高尚,情操磊落的象征。对于竹另有几种表达含意:如墨竹、挺拔刚劲, 高雅文静;朱竹,喜庆吉祥,有避邪之意;绿竹清秀爽朗,给人以幽静新快的感觉;金竹是财富的象征、荣华富贵的象征。
竹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植物,古人说竹,非草非木,其实竹为常绿本科,中竹亚科,呈乔木或灌木状。竹约50余属,1300多种,我国有26属,250余种。由于竹的地下茎生长不同,竹可分为丛生、散生和混生三种类型。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地。墨竹:至于究竟哪位画家所创,说法不一。据说画竹起源于唐代,在文献史料记载中,一九七一年陕西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有一段《侍女与竹》。在侍女之旁有竹三竿,不足双勾,亦不着色,枝叶俱以墨写出。在敦煌的初唐壁画中,也有在佛身后面以墨竹形象做背景的(如322窟东壁《说法图》)。竟究画竹何人创作有一种说法,传“画竹始于摩诘,王维(摩诘)曾为开元寺画过两丛竹,造型很美。修、稚、正、背皆有理致、枝叶扶疏,纤密不乱。
西安碑林仍存有后人摹刻之双勾竹碑石。原作是双勾,还是墨竹?不能肯定。独立成画确属事实。唐明皇李隆基会不会创出墨竹,尚待研究,我们只可把“肇自明皇”看作是时代的标记。吴道子、王维都是明皇时代的人,他们都有水平、也有可能画出墨竹。张退公是元代与李衍时期的专门画竹的画家,对画竹很有研究,他所说的墨竹肇自明皇,应有根据。他的提法从绘画历史上说,是有道理的。提到肖悦,在唐代他确以画竹名世,他送给白居易一幅画着“森森两丛十五茎”竹的画,很受白居易的称赞。为此白居易还写了《画竹歌》诗一首,来赞美这幅画和肖悦的高超技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有:“肖悦,协律郎,工竹、一色。”一色竹,不一定就是墨竹,肖悦画一色竹,学习了前人的墨竹技法,也属可能。
另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墨竹为五代李夫人所创。记载的大意说,李夫人是西蜀名家之女,善属文,又工书画,后唐大将郭崇韬伐蜀时得到了她(实为虏得),李夫人以郭崇韬武弁,尝郁悒不乐,月夕独坐南轩,见竹影婆娑可爱,即挥毫摸写于窗纸上,明日视之,生意具足,或云自是人间往往效之,遂有了墨竹。在历史上确有李夫其人,她的遭遇也很令人同情,至于她画墨竹,却近似民间传说。在晚唐成都大慈寺已有张立的墨竹壁画、盖墨竹不始于五代,更不始于李夫人,何况李夫人也并无墨竹作品传世。
宋代时期,墨竹已很盛行、造型也趋于完美,不仅形似逼真,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以文同(与可)墨竹来说,在形象上已达到“疑风而动。”看他的画“如坐渭川淇水间”这样的形神毕具;他在用笔上和写草书一样,下笔如风雨,把书法用到了绘画中;在用墨上,画竹叶“以墨深为面,淡为背”,有了浓淡变化;在构图上,不仅画全竹,而且有折枝,形式趋于多样,檩栾潇洒,气韵风发。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作画之前他主长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作画时要“振笔直遂、兔起鹤落”,“不在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通过墨竹形象表达,“拂云而高寒,傲雪而玉立”的意境,“招月吟风,”寓意寄情。苏轼评文同的画,更把竹的描写进一步人格化,他说:“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而不依,独立而不惧,与可与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他说文同画竹得竹情竹性,也是称颂文同有些情此性。文同自己也说,竹之为物,“虚心异众草,节劲逾凡木”,他是怀着爱慕竹之节操的心情来画竹的,他说:“若论檩栾之操,无敌于君(竹),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所以他画竹不单是描绘竹的形象,而是借画竹抒发自己的意志感情。文同的墨竹,以划时代的面目出现,古人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文同为人画竹并说:“勿侍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而苏轼则以为轼作此乃莫大之幸,日夜所愿而不可得者。所以文同的画,很多都有苏轼的题诗,而以此抒怀,题写诗也就成了画幅中新的成分。绘画与书法题目诗、题句默契结合,刻意求神,借物咏志,不专于形似,而多于浮想联翩,是苏轼、文同所倡导的文人画。墨竹则是这种画的突出典型。有人说墨竹是名人画的产物,文人画也因墨竹的丰富营养而促进了发展。
由于文同苏轼的提倡,宋代从事墨竹绘画的人越来越多,创作了大量墨竹作品,宋朝内府做了一定数量的佳品收藏。《宣和画谱》把当时内府收藏的绘画作品编为十大门类,“墨竹门”即为其中之一。在绘画种类里,墨竹占有一个席位,自宋而始。一种植物题材,在绘画中立为一个门类,墨竹最早。
到元代时期,崇尚清简,墨竹的迎合这种审美情趣,因而大为盛行。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专工墨竹的画家,如李衍、顾安等,很多山水、花鸟画家大都兼善此道。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股墨竹热,因而推动着墨竹创作向形式的完美化、技法的规范化、风格多样化方面发展。如李衍的法度谨严,管道升的清秀纤巧,王蒙的纵横淋漓,顾安的风姿潇洒,柯九思的笔墨苍雄,倪瓒的逸笔草草,吴镇的劲简,都使墨竹的造型,寓意、气度、韵致达到了较高水平。元代是墨竹发展的黄金时代。
王绂、夏昶是明初写竹大家,他们继承了宋元传统,在前人所立的成法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的作品严谨秀丽而矩度雍容。但守法有余,创新不足,我们看了文同、顾安的作品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突出。从明代整个时期看,还是在写意和笔墨上的追求为主流。陈淳、徐渭在花鸟上的写意笔法,很自然地影响到了墨竹。唐寅、归昌世等人,笔力劲健,墨色焕发,各有风格特色,墨竹作者,大有人在,但赫赫惊人之作品不多。到了清代初年的石涛,集前人之大成,在形肖、笔墨、神采、意境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气势磅礴,笔墨淋漓。郑板桥临过他的画之后,发出赞叹说“甚矣,石公之不可及也!”石涛为墨竹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清代初年不少画家,赋于了墨竹多种风格面貌,如朱耷的笔简竟足,吴宏的洒脱奔放,诸升的工丽严谨,罗聘的豪放姿肆,恽格的清润淡雅,各领风骚。独郑板桥兼备众家之长,创出一种偏于清瘦健拔的格调,再配以自称“六分半书”的“震电惊雷之宇,”与“掀天揭地之文”,之诗,而独树一帜,为时人的所重而风行于世。郑燮(即郑板桥)自称“无古无今之画”实际他的画并没有离开传统,他只是不师一家,而运思高妙罢了。他的作品,在当代受推崇,而在以后也立得住,原因就是他画出了时代精神,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前人相比,他有创新,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谁有创新,谁写出了时代精神,谁就能打动人心,赢得赞誉。自此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陷于陈陈相因,画竹风气可称鼎盛,但有创新者很少。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将金石之气溶入墨竹绘画之中,羊毫长锋,缓慢行笔如刀镌石,力足扛鼎,写出了独具特点的墨竹。由于被他们的其他绘画题材所掩,而未行人瞩目。
在当代时期,画竹大师不凡有中国美院的卢坤峰,天津美院的董寿平、孙其峰、鲁讯美术学院的王盛烈教授,郭西和教授、晏少翔教授、季观之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的白澄教授;西南师范大学苏葆桢教授;古书画鉴定家扬仁恺、谢稚柳;天津美术学院的溥佐教授;上海国画院陈秋画师: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清华美术学院张世简教授;苏州蒋风白教授等等。他们所画的竹,可以说风格独特,积古今之精华,自成一家清新脱俗,真正画出了竹的高雅情操和节节向上,步步高的意蕴。
墨竹的盛行,随着岁月的累进,经久不衰。派别在发展,风格神貌也在不断丰富。墨竹为什么能招得画家的青睐,博得如此厚爱呢?首先,它是画家寄托思想感情最惬意的工具。竹本身有节、空心、竿叶俱青、干身挺拔、长势蓬勃,生命力强而又四时不改本色……。文人画家借物比兴:有节,可以联想到节操;空心,就是虚心;干直可比作正直不屈;枝叶一色,可以喻为文质并融;长势向上,犹如壮志凌云;经霜不变,更是不畏强暴的象征。而“虚心抱节”,“洒然清风,”“碧玉傲霜”,“直节凌云”是常见的画题。有的画家借以比喻人品道德,如柯九思在《晴竹图》上题说:“岁寒有贞志,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坚节不挠物。可比君子人,穷年不交易,晔晔桃李花,旦暮改颜色。”及吴镇在《画竹》中道:“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这是喻人,而主要又是喻已。有的借以喻志,如文同、吴镇等画竹,常呈蜷曲之状,强调百折不挠、倔强求伸的精神。有的说是先俯以应时,后伸而上仰,是标志在凌云。清代的戴熙,很想出人头地,后来做了官(兵部右侍郎)他画竹题诗说,“雨后龙孙长,风前风尾摇,心虚根底固,指日定干霄。”就是寓他的凌云志。有的借以寓情,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寓对人民疾苦同情之情;而吴昌硕的“客中虽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写罢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是寓不想在外为官的思乡、思归之情。元袁桷题《老竹》“謇謇凌云志,霜余节更存,春风宜管颂,生意属儿孙。”就说出了物生,人生之理,是借以喻理。有的借以论世,如徐谓的《雪竹》“山中雪厚没人腰,城瓦犹堆五尺高;压损青蛇三百万,起烘玉兔扫双梢。”是抨击当时对人才的埋没。而金农《题竹》所说“竹里清风竹外尘,风吹不断少尘生;此间干净无多地,只许高僧领鹤行。”是隐喻当时社会是非太多,容不得好人存在。有的是借写竹来自我表白,郑板桥在辞掉潍县县令时,借题竹《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说:“鸟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出一技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是向群从表白自己的清廉。石涛用“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原无心。”来开脱人们对他几次“接驾”的议论。也有的借画竹来陈述自己的身世,如吴镇少小有志,习文练武,想干一番事业,结果不被重用,而隐遁避世,写竹题诗说,“解箨初闻粉节香,拂云观影影苍苍,风凰不至伶伧老,无奈荆榛特地长。”明僧麟洲题《烟雨万竿图》道:“空江秋雨又秋风,疑杀山前路不通;多少黄陵莎草恨,尽情歌在竹枝中。”这对他在什么情况下出家,迨为僧之后的精神状态,可见一斑。倪瓒曾借写竹表示自己的处世态度,他在《题竹》中说:“逸笔纵横意到成,烧香弄翰了余生;窗前竹枝依台石,寒雨萧条待晚晴。”李日华题竹(《写新竹》)则纯属抒情。“雨过春波一尺泥。玉芽迸出筋头齐;蜓蜓翅薄蜂须短,绿影差差野日西。”文人画家笔下丰富的寓意不胜枚举。从情绪上说,画家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画竹上抒发。元代觉隐说要以怒写竹;文同的“拟将一段鹅溪涓,扫取寒梢万尺长。”是以壮写竹;郑板桥的“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是以勇写竹;李方膺的“自笑一身浑是胆,挥豪依旧爱狂风。”是以放写竹,吴镇的“戏扫清风五百竿”是以畅写竹;倪瓒的“排闷不须千日晒,聊将小笔写龙蛇。”是以郁写竹;高壁的“试看枝上霜,不及泪痕多。”又是说以伤写竹,李云竹画竹题诗是:儿时学画竹,至今已有时;虚心又劲节,在世凌云志。是写画竹的志向、几棵老竿挺又直,虽无枝叶但真实、小竹生长叶最真,人称竹君名不虚:是写做人象竹君子一样活的真实,不图虚名;枝多叶茂,生长有律;一年四季,傲然玉立。是写竹的生长规律,和竹的气节。胸舞一点墨,画工自成竹;天来得春意,颜色如娇女。是写谦虚之人才能成竹,把竹君子比喻成妙龄少女了。画竹求神不求似,浓淡干湿不相宜;写竹未必真画竹,借竹生情最有趣。胸次芒角,笔底峥嵘。颠簸的身世,复杂的心情,都可以把竹写出。画家们爱画这一题材,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有的写毛竹丰收,表现人民的喜悦,有的赞美新生事物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仍是画家歌颂社会主义而喜用的题材。
墨竹之所以这么盛行,是它集中了绘画美与书法美于一身,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结。“古来画法即书法,时从用墨窥良工”书画相,是中国画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在墨竹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古人把画竹叫写竹,就是因为它通于书法。王绂曾强调,画竹之法:“干如篆、节如隶,枝如草、叶如真。”墨竹是书法的绘画,也是绘画的书法。在一幅墨竹画中,书法艺术发挥的越好,而内在美的韵律也就越加丰富。宋代的书画家们就注意了这一特点的发挥。“石室(文同)先生以书法作画,山谷(黄庭坚)道人以画法作书,东坡居士则云兼而有之。而历代对墨竹高评论,无不提到他的书法功夫。黄华山主澹游翁,写竹依稀篆籀工:是对金代王庭筠父子的评论。到了元代,这种评论就更多。“共说倪君知籀法,数竿潇洒更风流。”是倪瓒的墨竹;手绝“爱监书柯博士,能将八法写疏篁。”是说柯九思;“夫人写竹如写字,不堕画家蹊经中。”是评管道升;“虎头孙子顾参军,八法纵横写墨君。”而又是评顾安。明代文征明说唐寅,《唐郎写竹如写字,正以风情韵度高》。以书法写竹,不但绘画美,连同作画人的风情韵度也拔高了。画如其人,通过绘画来衡量人品,是我们的传统审美观。画家作画犹如品格的表露,人们室中挂上一幅墨竹,也觉得清风高郎。当然对那些附庸风雅者,应另当别论。
墨竹的书画兼备,表现在各方面。郑板桥在画竹的长期实践中体会的甚为具体。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看来墨竹与书法在用笔、用墨、行款、章法等方面都是互通的。画家以书法功夫来充实绘画的韵律;历来也有不少书法家试画墨竹,以墨竹的风度来丰富书法的美。书画家互为补充,各相渗透,也为墨竹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当然,要想画好墨竹,不仅仅是有书法上的功夫就够了,还需要品德上的自省、学问、阅历上的积累,气质、风度上的具现,更重要的是长期苦练、日积月累、实践上的修养。我画竹已有三十多年,在实践中首先要自信、自养、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绘画就是情、神、气的结合;传统+功力=创新;有竹无竹,似竹非竹;心中之竹(情中之竹),忘我之竹。做到高、新、精、难;脱俗、超凡、大气。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个是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二是要有雷锋丁子的精神;三是要有冒险家的探险精神;四是要有大海捞针的破案精神;五是要有古代书法家临池不辍的精神;六是要有白求恩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同时要淡泊名利,更要守的住清贫,耐的住寂寞,学会在狐独中思考、在创作中走进去,走出来。因为绘画、写字乃文人一大兴趣和雅事,也是文人追求的一条比较艰苦而慢长的道路。做到胸怀要宽广,不惧小节,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民族的正义感,远大的思想抱负,以及高尚的情操,画品即人品的出世道理,不和小人争强好盛。以及为人类精神文明无偿奉献的敬业精神。“艺术是我的生命源泉,我要把毕生的精力无私的奉献给伟大的艺术事业。”艺术家的宗旨就是为祖国和人民创作出最优秀的作品。我们都是华夏子民,都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了民族事业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画画目的就是反映整个民族时代气息的伟大精神。如;画竹“就是画他的气节、骨气、灵气、高风亮节。”画画求的是一种平静而奇特的心理,不傲、不娇、不燥等一种自然之心态。画竹并非易事,终身画竹,百年画兰之说。可见画竹之难,多年来我画墨竹以劲、活、韵为主,深下功夫、去探索。我画竹之法是光、挺、圆、韵、坚、硬、实、真。吴镇曾说:“余力学州秋,始可窥与可一二。”郑板桥有诗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可见他所下的苦功。墨竹有无止境的探索,更可容纳高深水平的发挥。然而,它又具有简而易为,适于不同水平人作画的一点。文人墨戏,逸笔草草者不乏其例;儿童涂鸦,初学练笔者也可有所见。画家可用其作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初学者也可用其作为绘画启蒙的入门。画家爱画、书家也画,初学练者也能画,这样,墨竹作者的范围扩大了。众人抬柴火焰高,百花努放之势,也就自然形成。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它的群众基础。以上已经提到它集中了书法与绘画的美,迎合了民族的欣赏习惯,就是群众性。墨竹虽属文人画,主要是借竹生情,通过画竹来表达一个画家的内心情感,就是言情达意。关健的是竹这种植物,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福利和方便,群众对它有感情。竹,在文人画与兰、梅、菊合称“四君子”。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却与其他三者不同。竹笋可食,竹材可用,在建筑、交通、劳动、生活等方面都能为人类提供工具、原料。既可制器、又能造纸。古代乐器的产生,很多就是出于竹。竹全身是宝,它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贡献很大,群众熟悉它,喜欢它。绘画是美的造型,使为人们所喜爱的形象入画,自然会博得众多人的欣赏,更何况通过诗人、画家的笔,又升华出了“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醇吸潇湘色,吐出万竿绿”、“霜重风毛碧,月明龙气寒”等诗的意境,再加之人们在看画时,又或显或隐地体察了各个画家的为人。墨竹,赋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内含如此丰富,为其他艺术形式所少有。人成真君子,花如自然美;竹君有劲节,难得更虚心。苍天恋幽竹,人间重晚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其身如竹化,无穷出清新。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有国才有家。艺术是洞察和提炼的就是这个民族的崇高伟大精神,但最能体现精神的确是他真正的艺术(精)作品。人的宗旨是:对人类社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人的品格就是作风正派,办事周到。人的价值是、在人的心目中有为有位。
说“蚩尤”
田晓岫
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
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遗裔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结语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头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
[1] 《白虎通义·卷一》。
[2] 《尚书大传·卷四》。
[3] 《尚书大传·卷四》。
[4] 《风俗通义》。
[5] 《白虎通义》。
[6] 《白虎通义》。
[7] 《史记·五帝本纪》。
[8] 《中国市县大辞典》第65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9] 寿良县即寿张县,东汉光武帝时避其叔父赵王良讳所改。
[10] 颜师古注:“(涑)亦济水字也。”
[11] 陶克涛:《毡乡春秋——匈奴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2] 龙伯亚待主篇:《苗族简史》第3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
[13] 杨汉先《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名传说》,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1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