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艾灸的穴位:灸足三里、曲池、肩井、肺俞、膏肓、膻中、巨阙、中脘、气海。
痰多,日久不愈,灸天突。咳嗽多,人体之气会减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强化脾胃功能。咳嗽的根在于肺,灸肺俞、膏肓可强化肺气。灸元气聚集的气海穴可补足下腹的阳气,咳嗽则不易发生。咳嗽多,偶尔有胸闷、胸痛的症状,此时需要灸膻中和巨阙。咳嗽引发肩膀疼痛时可灸肩井。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丝,甚则咳血,潮热,颧红,舌红苔薄,脉象细数。
咳与嗽是两个不同的症状,简单的说,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中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所以合称为咳嗽。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艾灸治疗咳嗽吧。
艾灸治疗咳嗽
1 灸肺俞可以补肺气,调肺脏。
2 艾灸太渊可以补足气血。
3 灸足三里能补益全身气血。
4 灸三阴交能益血,并能引热下行。
5 灸太溪能补元气,元气充足自然百害不侵。
注意事项
1 风寒感冒施灸时应避风保暖,防止因皮肤暴露而受凉,从而加重病情。
2 经常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经常灸足三里穴,可增强抵抗力,对于易患感冒者有预防效果。
3 常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菌感染率。
咳嗽的偏方治疗1燕窝梨大养肺阴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2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3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咳嗽的护理方法小儿咳嗽注意“养”。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
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粘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或加重咳嗽,严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状。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要排出,家长更不可在家吞云吐雾过烟瘾。应定时开窗换气。
及时增减衣被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肯定比大人怕冷,他们往往不分季节,不分室内室外,将孩子捂得过厚,包得过严,不让孩子受一点寒气,其结果是造成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低下。
调节室温
目录 1 拼音 2 定义 3 外感咳嗽·风燥证的症状 4 证候分析 5 外感咳嗽·风燥证的治疗 51 治法 52 方药治风燥咳嗽 53 针灸治风燥咳嗽 54 推拿 治风燥咳嗽 55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56 风燥咳嗽食疗方 6 关于咳嗽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燥咳嗽的穴位 2 治疗风燥咳嗽的方剂 3 治疗风燥咳嗽的中成药 4 风燥咳嗽相关药物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外感咳嗽·风燥证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外感咳嗽·风燥证 已经自动替换为 风燥咳嗽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fēng zào ké sòu
2 定义风燥咳嗽(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dryness syndrome[1])又称外感咳嗽·风燥证。是指感受风燥之邪,以咳嗽,痰少色白,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2]。
3 风燥咳嗽的症状风燥伤肺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3][4]。
4 证候分析风燥伤肺,燥热灼津,肺失清肃[5]。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粘不易咯吐;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气不和的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3]
5 风燥咳嗽的治疗 51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3]。
52 方药治外感咳嗽·风燥证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药用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生津润燥清热。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3]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山栀、梨皮
53 针灸治外感咳嗽·风燥证方一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肺俞、列缺、照海。[4]
随证配穴:咳血者,加孔最、血海[4]。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4]。
方义:取肾经原穴太溪滋肾阴,使津液上济以润肺止咳。肺俞宣通肺气而止咳。照海、列缺为八脉交会穴相配为用,善治喉咙胸膈肺系疾患。[4]
方二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曲池,咽喉痒痛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54 推拿 治外感咳嗽·风燥证选穴:丰隆、三阴交、太冲、行间[6]。
操作方法:按揉丰隆穴3分钟。重按三阴交、太冲、行间,使酸胀感沿经脉向上扩散[6]。
55 艾灸治疗外感咳嗽·风燥证方法一[7]
选穴:陶道、风门、肺俞、膏肓、脾俞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咳嗽消失后巩固灸3~5次。
方法二[7]
选穴:大椎、天突、风门、膏肓、肾俞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皮肤感觉灼热即可移走艾炷,每穴5~7壮,每日1~2次,干咳消失后巩固灸3~5次。
56 外感咳嗽·风燥证食疗方推荐食材:桑叶、白萝卜、胡萝卜、蜂蜜、麦冬、杏仁等[5]。
推荐食疗方[5]:
1.桑杏饮: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2.红白萝卜蜜膏:白萝卜 200g,红萝卜200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100mL,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3.杏仁麦冬饮:杏仁6g去尖,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起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净。杏仁、麦冬共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6 关于咳嗽咳嗽(cough[1][8])为病名[9]。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8]。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10]。
宋以前,咳、嗽同义[9]。《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4]。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3]。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4]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4]。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
详见咳嗽条。
7对于成人来说,有痰的咳嗽,根据痰的颜色再分两类:咳嗽吐痰颜色偏白,咳嗽吐痰颜色偏黄。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针灸治疗咳嗽。
针灸治疗咳嗽
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和大量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分析,其发展规律可分为:①病在肺:早期患者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等肺脏症状。②肺脾同病:一般多见于久治不愈的患者,除肺脏症状外,并有食欲不振,胸腹满闷,大便不调等症状。③肺肾同病:多见于后期患者,除肺症状外,更见喘息气逆,动则更甚,腰酸腿软,面浮肢肿等肾虚症状。最后导致喘息气促,心悸怔忡,面色无华或青紫等肺、心、肾互虚的危候。在整个过程中病情的演变,虽然错综复杂,但其总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出上述传变规律。
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规律,其治疗方法不外:①治肺:即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等法,针灸取穴如风门、肺俞、天突、尺泽、太渊、丰隆等。②肺脾同治:根据肺脾症状表现的轻重,或侧重治肺,或侧重治脾,或两者兼顾。针灸取穴,治肺穴位已如上述,治脾穴位,如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等均可选用。③肺肾同治:一般常用宣上纳下的治法,宣上即展肺气,包括宣肺利气、化痰等,纳下即摄纳肾气,肾虚不能纳气以致喘息气促时用之。用穴如肾俞、气海、关元、太溪等,至于肺、心、肾互虚时,则应三脏同治,而重点在于心肾,如取心俞、厥阴俞、内关、关元、气海等,均属必要,但病已至此,则非单独针灸所能有功了。
值得一提的是灸疗法,除冬病夏治伏灸法外,我们对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嘱其于每晚临睡时用艾条灸风门、肺俞、气海、足三里等穴,灸至皮肤灼热潮红为度,长期不断。不仅支气管炎可不发或少发,而且体质也由弱转强。
风热咳嗽的食疗具体的方法1、梨,冰糖,川贝一起蒸
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后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贝10粒(小儿5~6粒),然后把梨上部拼对好,也可用牙签插紧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分2次吃,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8~10片(小儿3~5片),放入小锅内,再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等水不烫了喝下,一日1~2次。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等到橘子冒热气,橘皮发黑就烤好了,稍凉后剥去皮,吃里面温热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个,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4、其他治风热咳嗽的食物
①杮子,性寒,能清热,袪痰,止咳,但一次只能吃1~2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
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但适合夏天吃。
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吐黄脓痰的人吃。
④荸荠,性寒,成人4~6只(小儿2~3只)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大火烧5分钟即可、喝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对吐脓痰者效果好。
注意:咳嗽期间,辛辣,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肉,狗肉,乌骨鸡,蚕蛹,鱼,虾,枣,桂圆,荔枝,核桃仁,樱桃,辣椒等。
外感咳嗽的护理及治疗风寒咳嗽
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寒咳表现:痰多色稀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声,易咳出,且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寒咳最大的不同就是肺中有痰,耳朵贴靠病人胸壁,令病人用力呼吸,可听到气管内似水笛哮鸣声音,病人常会有胸闷,有时需要深呼吸来补充一下氧气。严重者会有气喘的现象。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
一、寒咳治疗:
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二、寒咳护理:
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