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拼音是gāo yao,意思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
膏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
膏药注意事项:
1、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3、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
4、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进行抗过敏治疗。
东南亚国家出产很多用于治疗疼痛的外用药,它们多和我国中医药有些渊源,且多以“活络”命名。越南白虎活络膏就是其中一种,很多人去旅游时会带一些。虽然其对跌打损伤有一定效果,但儿童应当慎用。
有些厂家生产的活络膏含麝香,它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但不建议孕妇使用,皮肤破损处也不宜用。孩子皮肤娇嫩,免疫功能还不健全,活络膏中的麝香、薄荷等成分较 ,因此也不建议用。此外,如果过量使用该药,可能引起皮疹、过敏等。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药贴膏是利用中药进行贴敷治疗,临床上运用甚广,尤其是肩颈酸痛,腰疼等症状,疗效不错。中药贴膏治疗安全性高,没有副作用,自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可并非人人适合贴膏,哪些人不适合贴膏治疗呢?
1、膏药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医膏药遵循中药归经的原理,运用药物相互协调为用的效能,将多味中草药组成大复方,以全面发挥各种药物的功效。将中医膏药敷贴于患处,使药物通过肌肤表面进入人体内部,起到消炎止痛、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医膏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折、落枕、痛经、跌打损伤等疾病。见效时间因人而异,快的三天左右,慢的需要持续敷贴一到两个月,才能见效或完全根治。
2、哪些情况不宜贴膏药
敷贴中医膏药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的学问却非常多。比如:敷贴中医膏药时,需要注意观察,有些情况并不适宜使用膏药,否则只会让患者雪上加霜、增加病痛。
当患处皮肤出现破损时,不宜使用中医膏药,否则会发生化脓可爱染,对患者病情很不利。
当中医膏药的成分中,包含麝香、乳香、红花等有着活血化瘀、疏通经略作用的药物时,应避免孕妇或者备孕中的女性使用。否则,不仅容易导致孕妇体内胎儿流产、胎儿畸形,还容易造成女性不孕不育等情况发生。
皮肤容易过敏,或者使用中医膏药后,出现皮肤丘疹、瘙痒、水泡等症状的人群,不宜使用中医膏药。否则不仅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还会为患者带来肌肤问题的困扰,有损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中医膏药一般都是选取气味厚重的药物制作而成,所以当中医膏药敷贴时间超出24小时,其药效都以消失,不建议再次循环使用。
综上所述,选择中医膏药不仅要对症,还要注意在不宜使用中医膏药的情况下,采取其他的方法治病防病。如此,就可以发挥中医膏药的最大药用价值。
3、中医膏药有哪些
1、煎膏:唐时称“煎”。一般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性滋润,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近年风靡全国的膏方,即为此类。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
2、软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提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粘膜应用的半固体剂型。习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3、硬膏: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
4、敷药:古时称“薄”,是将药物粉末,用各种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制剂。又称“薄药”、“敷贴”、“糊剂”。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
4、中医膏药治咳嗽
首先膏药是可以贴的,但是要对症才能好的比较快。所以不要随便贴,而且如果随便贴的话也有可能导致过敏。所以最好是去看中医对症治疗。
题目里提高的麻醉剂也就是我们常说止痛药
麻醉药品学里,告诉我们有下面这么几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
第二类:中枢性止痛药。
第三类:麻醉性止痛药
第四类:解痉止痛药。
第五类:抗焦虑类止痛药。
现在麻醉里,我们常用的就是阿片类止痛药。
而活血止痛膏里或多或少都会含一些第一类还有第二类的药的成分
才能有止痛的功效的。
具体的就要看是什么活血止痛药了。
辣椒风湿膏拥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对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上市多年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各位消费者的好评,那么辣椒风湿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主要组成成分的缘故,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辣椒风湿膏的主要成分。辣椒风湿膏一般由辣椒、薄荷脑、冰片配合而成。再辅之以橡胶、羊毛脂、氧化锌、松香、蜂蜡。取辣椒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制成浸膏,备用;另取橡胶250g、羊毛脂90g、氧化锌250g、松香255g和蜂蜡80g,制成基质,加入薄荷脑、冰片、辣椒浸膏,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紫草膏是一种中药,是由紫草、白芷、黄柏、黄连、大黄、忍冬藤等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其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化腐生肌、清热解毒、凉血等功效,是中医里面很常用的一种中药,既安全又有效,宝宝也可以食用哦!下面具体看看紫草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做法。
1、活血消肿
紫草膏中其主要的成分是紫草,而紫草能够活血消肿,对于水火烫伤用紫草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清热解毒
紫草膏是由紫草提炼而成,而紫草有清热解的功效,因此紫草膏对于臃肿疮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清热凉血
紫草甘、咸,归心、肝经,对于治疗湿疹有很好的作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到紫草配伍黄连、黄柏、漏芦而制成的紫草膏对于治疗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4、消肿止痒
用紫草而制成的紫草膏能够消肿止痒,特别食用于蚊虫叮咬而引起的肿、痛、瘙痒。是生活中的常备用药。
5、抗菌消炎
紫草膏中含有聚合草等成分,此种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不仅可以消肿止痛,还对炎性伤口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爽肤
紫草膏室友紫草根提炼而成,再加上薰衣草和小麦芽等天然植物,具有再生和舒缓肌肤的作用。
7、紫草膏的做法
一、做法1
1、将紫草、地榆、当归、白芷浸泡到芝麻油中,放阴凉处,一月以上。期间可适当晃动泡油的瓶子!浸泡好的芝麻油呈深红色!
2、开始制作时,将油倒至烧杯中(也可选择不锈钢容器),放于火上,当白芷炸至**,将药材滤出,加入蜂蜡,搅拌溶化,温度降到约60度以下后,加入冰片,搅匀至冰片溶化,倒入容器中,冷却,即可使用!
3、如果宝宝太小,请不要加入冰片,或者少加。如孕妇使用,请不要加入冰片!
4、蜂蜡用量也可以自己调整,蜂蜡多的话,膏体偏硬,适用于灌装到唇膏管内使用!蜂蜡少的话,膏体较软,可以放到小塑料盒中!
二、做法2
1、将紫草放到芝麻油中浸泡一个月以上
2、把中草药全部添加到紫草浸泡油内,用大火煮沸,然后调到文火慢慢熬制30分钟,过滤药草
3、最后加入蜂蜡,装入消毒后的容器内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药中膏的部分主要有油丹组成,称为膏药基质,两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油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作用。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淤,长肉生肌等功能。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疔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