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长石等三大类矿山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它们各自的作用类似水泥沙浆中的水泥、砂、水。
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其原材料多由粘土、石英砂,经过高温后压缩等等混合而成,具有很高的硬度。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公元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瓷砖。这种瓷砖以蓝色和白色的条纹达到装饰地目的,后来出现了更多种的式样和颜色。
在中世纪伊斯兰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荷兰瓷砖插图的发展以及德国的瓷砖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古代,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是运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人的手只是用来操作设备。与过去一样,室内室外都使用瓷砖进行装饰。
瓷砖的原料主要是含有硅、铝、镁、钾、钙、钠以及铁等成分的矿物原料组成的。
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溯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现代瓷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均源自于欧洲,国内的瓷砖生产有赖于欧洲(主要以西班牙、意大利)的技术配方和生产设备的支持,一直以来,欧洲的陶瓷展会都是国内厂家学习欧洲先进工艺的殿堂。
扩展资料:
瓷砖的保养:
1、陶瓷光亮如新。用白醋和柠檬果皮。先将洁具表面的污垢擦洗干净,再用软布蘸上少许白醋擦拭洁具表面或用柠檬果皮擦拭,洁具就会光亮如新。
2、瓷砖防渗防霉措施。卫浴间的墙壁多用瓷砖铺就,为保持其清洁和亮丽,可使用多功能去污膏进行清洁。至于瓷砖缝隙,则可先用牙刷蘸少许去污膏除垢后,再在缝隙处用毛笔刷一道防水剂即可。这样不仅能防渗,还能防霉菌生长。
参考资料: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蓝釉有康熙“洒蓝”,仿宣德发展,浅蓝巾含深蓝水迹斑点,又称“雪花蓝”,是高湿钴釉。“吹蓝”又称“罩釉”。“天蓝”釉色淡雅悦目,康熙时多文玩小品,雍正时有大型瓶炉。“霁蓝”呈色匀润失透,釉如桔皮。有乾隆“宝石蓝”,“青金”,“珐蓝”,“欧蓝”等品种。
霁蓝釉也称霁青。称霁青是因为古代对于青、蓝、绿的概念不清而造成的。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霁蓝釉与霁红釉一样,属高温失透釉,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在生坯上挂釉,入窑经1200℃—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成色稳定。国家陶瓷科技城处就有一家叫宝瓷林的公司是烧造高档日用瓷的,高温颜色釉就是他们的主打产品。
釉
拼 音
yòu
部 首 采
笔 画 12
五 行 土
繁 体 釉
五 笔 TOM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涂在陶瓷表面烧制而成的玻璃质薄层。能增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防止腐蚀。
相关组词
釉子
[yòu zi]
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磨成粉末,加水调制而成的物质,用来涂在陶瓷半成品的表面,烧制后发出玻璃光泽,并能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结晶釉
[jié jīng yòu]
指釉内出现明显粗大结晶的釉。
彩釉
[cǎi yòu]
多种颜色的釉料。
宋钧花釉
[sòng jūn huā yòu]
仿钧釉的一种。
釉陶
[yòu táo]
中国商、周时的带釉陶器。为石灰质釉,烧成温度达1180C左右,依氧化和还原程度呈浅黄绿或青绿色,是用铁作色剂的铁青釉,熔剂主要是氧化钙。河南、安徽、陕西等省的出土文物中均有类似残片。
釉里红
[yòu lǐ hóng]
瓷器釉彩名。在瓷胎上以氧化铜绘制花纹后,施一层无色透明釉,以高温烧成,花纹呈红色。
浸釉法
[jìn yòu fǎ]
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体表面。
缩釉
[suō yòu]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在烧成后有釉的产品表面上会出现局部无釉缺陷,即缩釉。
釉上彩
[yòu shàng cǎi]
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
上釉
[shàng yòu]
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在烧制好的
青金蓝釉
[qīng jīn lán yòu]
清康熙时烧制成熟的一种瓷器釉色,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
釉质
[yòu zhì]
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碳酸钙,此外还含有氟和一些有机质。有保护牙齿免受磨损的作用。旧称珐琅质。
色釉
[sè yòu]
有色釉子。
釉画
[yòu huà]
以彩色的釉绘成的图画,加热固定,通常绘在烧过的瓷釉上。
蓝釉承元代而提高。永乐“翠青”,深蓝厚润,闪宝石光泽,又称“霁青”。深沉雅静,纯净稳定。常与“锥拱法”结合,纹饰凸出。另有宣德“霁蓝”,釉色纯净明亮,深沉古朴,又称“祭蓝”。常于胎上划出阴纹,使釉内含有暗花,殊为蓝釉上品。还有嘉靖“霁蓝”,色泽妖艳,是由崔国懋仿宣德制品,因钴矿与纯钴呈色不同而有区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