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成分残缺、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归类不当,重复罗嗦,词序颠倒、指代不明的病句,每个病因写3个病句。

求成分残缺、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归类不当,重复罗嗦,词序颠倒、指代不明的病句,每个病因写3个病句。,第1张

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再如: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此句中“从中”介词句式有错。可删去。)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的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4)缺关联词语

  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例2: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加上“虽然……但是……”。)

  例3: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例4:(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4、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5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加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基本上都涵盖了各种病句,如有疑问,请追问。

John 主语

hit 谓语

the dog 宾语

with a bone 状语 修饰hit

约翰用一块骨头打中了狗

John 主语

hit 谓语

the dog 宾语

( with a bone) 定语 修饰the dog

约翰撞上了一只叼着骨头的狗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从结构上看,词组和句子同属句法结构:不带语气的句法结构是词组,带上语气(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的句法结构是句子。但词组与句子毕竟不是一回事。词组是材料单位、静态单位,句子是表达单位、动态单位。句子有自己的结构类型和语气类型,还有特殊成分。

一、句子的类型

从结构上分,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由一个词组或一个词构成,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取消了独立性的单句)构成。我们一般所说的“句子”,指的是“单句”。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如“明天晴天。”“这里风景优美。”“他来了。”是主谓句;“好!”“严禁吸烟。”是非主谓句。

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例如:

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陈述句)

B、你上哪儿? (疑问句)

C、请勿吸烟! (祈使句)

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感叹句)

从结构上对句子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型,从语气上对句子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叫句类。句型和句类是对句子作不同角度的划分得出的类型,因此,一个句子总是兼属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例如:

A、理想是前进的灯塔。(主谓句、陈述句)

B、你上哪儿?(主谓句、疑问句)

C、请勿吸烟!(非主谓句、祈使句)

D、多么可爱的秋色啊!(非主谓句、感叹句)

E、你真了不起! (主谓句、感叹句)

二、句型

单句可以分为非主谓句和主谓句,主谓句依据谓语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中又包括了结构比较特殊的几种句式: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是”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非主谓语句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构成的句子。可分为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三种。

名词性的如:

A、王老师!(称呼)

B、春天。大龙须沟。(背景说明)

C、票!(表示祈使)

D、多美的风光!(赞叹)

E、一声汽笛。(表示事物的呈现)

动词性的如:

A、出太阳了。(说明自然现象)

B、有人找你。(说明出现的情况)

C、祝你生日快乐!(表示祝愿)

D、严禁攀折花木。(表示禁止)

E、多谢!(表示恭敬)

形容词性的如:

A、好极了!(表示评价)

B、多美呀!(表示感叹)

C、好吧!(表示同意)

此外,叹词、象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如“唉!”“哎哟!”“哗”“轰!”。

非主谓句不同于省略句。省略句是由于语言环境(包括上下文)的帮助而省略了某些成分;省略的成分是确定的,如果要补出来,可以准确地补上。而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任何成分去理解。例如:

A、(你去哪儿?)去北京。(省略句,省去了主语“我”)

B、说吧!(省略句,省去了主语“你”)

C、严禁吸烟!(非主谓句,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上主语去理解。即使要添上主语,也无法准确地补出。)

D、别。(省略句,可以准确地补上主语“你”)

E、(谁去?)我。(省略句,可以准确地补上谓语“去”)

F、出太阳了!(非主谓句,句意本身是完整的,不需要添加什么成分)

G、好大的胆子!(同上)

(二)主谓句

由主谓结构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上文谈到的省略句,也属于主谓句。出于表达需要,主语后置了,这个句子仍属于主谓句。如“怎么啦,你?”。

1、名词性谓语句

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性谓语句,也叫体词性谓语句。名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情况较少,较多的情况是体词性偏正结构。例如:

A、今天阴天。

B、明天中秋。

C、鲁迅浙江人。

D、赣,江西省的简称。

E、猪肉两斤半。

F、他两个儿子。

G、这部小说去年出版的。

H、他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

I、老李好眼力。

上例AG中的名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是从肯定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判断,这些例句都“是”改成动词性谓语句。如果要从否定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判断,须在主谓之间加上“不是”。这样一来,就变成动词性谓语句了。H和I两句中的名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加以描写。

2、动词性谓语句

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一般由单个动词、动宾结构、双宾结构、动补结构、动词性偏正结构等充当。例如:

A、他去了吗?(单个动词作谓语)

B、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动宾结构作谓语)

C、她急忙告诉我去月亮湖就在这里上岸。(双宾结构作谓语)

D、他讲得很清楚。(动补结构作谓语)

E、水生昨天从北京出发。(动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由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含有表示存现或消失的动词的动宾结构以及含有“是”“把”或“被”字的结构充当谓语的动词性谓语句比较复杂,将在“句式”部分作详细讨论。

3、形容词性谓语句

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是描写。一般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机会较少,往往用于对比或列举。常作谓语的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和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句法结构。例如:

A、冬天冷,夏天热。

B、这声音清脆、响亮。

C、小伙子壮壮实实的。

D、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

E、他的学习成绩很好。

F、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

G、老李高兴得合不上嘴。

4、主谓谓语句

由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从大主语(全句主语)与小主语的关系看,主谓谓语句有四种情况:

第一,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例如:

A、他一个字都不会写。

B、我什么苦都吃过。

C、中国人死都不怕。

D、整个晚上眼都没眨一下。

E、我们上海也去过。

第二,大主语是受事或受事的一部分,小主语是施事。例如:

A、这个困难,我们一定能克服。

B、北京我没有去过。

C、这种专业,报考的人不多。

E、你那种说法,我认为有些片面。

F、鲁迅的文章,我读过很多。

第三,大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

A、庐山风景秀丽。

B、这部**,女主角是刘小庆。

C、他态度和谒。

D、孩子们心早就飞到动物园了。

E、甲班五个人一间住房。

F、他的孩子,一个胜过一个。

G、他们谁也不理谁。

第四,大主语是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例如:

A、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B、新兴的边缘科学,他的兴趣十分浓厚。

C、田间管理,他的经验很丰富。

D、这次比赛,你得的分最高。

主谓谓语句一般可以转换为一般谓语句,但在转换过程中,形式和语义或多或少地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他一个字都不会写”不能直接转换为“他都不会写一个字”,而必须转换为“他不会写字”才与原意基本一致。转换后,不但形式不完全一样,而且否定的意义也没有原句的强。又如“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态度”。这一句,在大主语前加上介词“对于”就变成了一般主谓句。转换后,形式和语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加了“对于”之后表示对象的意义更加突出。

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音 音 追 累 了 有 有|___| |___________| 主 谓 |______| |___| 动 宾 |__| |___| 动 补 音 音 追 累 了 有 有|___| |___________| 主 谓 |__| |________| 动 补 两个意思:1、音音追有有,(音音)追累了。 2、音音追有有,使有有累了。

是病句。

“不足10%左右”,“不足”与“左右”相互矛盾,不足10%表明的是在10%以下,而10%左右则表明的是在10%上下浮动,因此两词有歧义,应把“不足”或“左右”其中一个删除。

“大约20%以上”,“大约”与“以上”相互矛盾,大约20%说明在20%上下浮动,而20%以上说明超过20%,两词有歧义,应把“大约”或“以上”其中一个删除。

修改病句要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修改病句的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扩展资料:

病因与例句

1、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错乱;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3、逻辑错误

概念范围不清;自相矛盾;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主客颠倒;关联词语用错。

4、结构混乱

两种不同句式杂糅;反客为主;中途易辙。

5、成分多余

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谓语同宾语重复;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修改病句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虽然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交际者往往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言环境以及对歧义语言现象作出词语、句式上的增换、变换这样一些方法来消除歧义。

浅谈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论文

  摘 要 :传统句法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将句子的成分分为主、谓、宾、定、状、补。不得不说在语文教学方面,成分分析法的功劳是不能小觑的。但是,我们发现,汉语中有一些句法结构并不能用成分分析法有效的解决。于是,语言学家把美国结构主义描写学派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汉语句法分析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层次分析法解决了成分分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层次分析法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做较为详细的解释,在进行汉语结构分析的时候应该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关键词: 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优缺点;句法结构;歧义句

 汉语中存在很多有趣的现象。譬如说,“咬死了猎人的狗”、“我没有考过”、“两个学校的领导”这一类的歧义句。再者,“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唱着戏”[1]这两个句子的成分和序列完全一样,均为“名1+动词+着+名2”但为什么“戏唱在台上”不符合正确的语法规范,而我们却可以说“主席团坐在台上”?进一步思考,我们会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台上坐着主席团”是静态的,“台上唱着戏”是动态的。那么,我们的这种直觉正确吗?再比如说,①“实习的学生”,②“实习的学校”均为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定语都是“实习的”,但是我们会发现①中的“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省略。比如说“我是实习的”。但是②中的“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省略,否则就会影响正常交流。“这是我实习的学校”绝不可以省略成“这是我实习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以句法为出发点,解释说明各种的语言现象的`分析方法,我们一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与之相关的理论称之为“句法分析理论”研究一种句法结构或者说句式的特征,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分析句式或句法结构的内部结构的构造特点。二是观察了解这一个句式和句法结构和其他的句式或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所了解到的层次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属于前者。本文将主要探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

 首先,我们来看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成分分析法是传统的句法分析方法。也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早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懂得基本的主谓宾。下面我们来实际运用一下成分分析法。

 “勤劳的工人在最短时间里修好了一座简易的桥。”

 按照成分分析法,句子中的主语是“工人”,谓语是“修”。而“工人”和“修”就是我们在分析时首先要找出来的全句的中心词。再来看,“修”是及物动词,后面可以接名词,比如说“修房子”所以,名词“桥”就是句子的另一个中心词,宾语。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成分分析法有自身的优点。采取成分分析法,容易把握出句子的整体脉络。用它来分析长单句,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比如说,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的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部的某地区的地面。

 按照成分分析法,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就是“神州—3号”飞船返回地面。在处理这一类句中有很多修饰限定的成分的长单句时,利用成分分析法可以快速的找出句子的整体脉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但是,在利用成分分析法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一的进行分析。

  1、成分分析法不能有效的分析某些存在歧义的句子,不能挖掘出句子内在的规律。

 上文中提到了“两个学校的领导”我们就以这个为例。

 “今天,两个学校的领导都来了。”按照成分分析法,“领导”和“来”是全句的中心词,分别作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所以,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就是“领导来了”但是,这个句子明显是一个歧义句。所以,采用成分分析法解释歧义句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她的头发剪短了点儿。”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按照成分分析法,“头发”和“短”是句子的中心词,非别为主语和谓语。所以,句子的脉络就是“头发短”。但是,对这个句子进行内部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句子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①减了之后,她的头发比之前短。(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

 ②她的头发剪得太短了。(没有实现理想的效果)

  2、分析出来的句子脉络不成立。

 比如:她爱好古筝。(她爱好。)

 陋习必须改掉。(陋习改掉。)

  3、分析出来的句子脉络在语法上虽然成立,却和原句的意义不同了。

 比如:老奶奶哭瞎了双眼。(老奶奶瞎。)

 便利店方便了周围的居民。(便利店方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成分分析法分析的对象只能单句,对复杂句是无能无力的。

  2、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找出句子的中心词,也就是作为句子主语和谓语的部分。

 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其次,在确定其他的成分,而且,其他的成分依附于中心词。

  3、从理论上讲,能做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为什么成分分析法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成分分析法的重点在于句式或句法结构的各个成分。并没有关注句式或句法结构中的层次性。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层次性?按照朱德熙先生在语法问

;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 我们║五个人一组。

(2) 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 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 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

1. 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

进行分析;

2. 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 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

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优越性:

1. 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

如: 他 刚 来 我们 便宜 他 了

│ │__│ │ │___│

│___│ │_____│

他 刚 来 我们 便宜 他 了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_ ___ ____ _____

2 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如: 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

__3___ () ___4___ 3-4 述宾关系

_5_ _6_ 5-6 述补关系

照片 放 大 了 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

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补关系

__5__ ___6___ 5-6 述补关系

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如: 父亲的 父亲的 父亲 父亲的 父亲的 父亲

(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 ___1___ ______2______

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

如果要表达: 老师的 孩子的 同学

姐姐的 岳父的 侄子

我们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

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

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

17+3 = 7+3 = 10 (正确的运算)

17+3 = 110 = 10 (不正确的运算)

7+31 = 7+3 = 10 (正确的运算)

7+31 = 101 = 10 (不正确的运算)

注意问题:(可以叫切分的原则)

1. 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

2. 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

中在现;

如:很 有办法

_1_ __2___

3 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

如: 张三 喝 啤酒

__1__ ____2____

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

局限性:

1.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

如:我 在 房顶上 发现了 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

_4__ __5___ __6__() __7__

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

2. 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

如:木头 桌子 质量 ——→ 桌子质量

羊皮 领子 大衣 —/ → 领子大衣

三.变换分析法:

产生: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原则:

1. 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

2. 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3. 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

须一致;

4. 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 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5. 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

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作用:

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如: 咬死了 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 狗

(a) ___1___ ___2____ (b) _____1______ _2_

(a):动词 + 补语(了)+ 名词1 + 的 + 补语(了)

—→ 把 + 名词1 + 的 + 名词2 + 动词 + 补语(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 —→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b): 动词 + 补语(了) + 名词1 + 的 + 名词2

—→ 是 + 指量名2 + 动词 + 补语(了) + 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 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

2 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②: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③: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

④: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局限:

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如: 楼上演着戏。 楼上坐着人。

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产生:

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 楼上演着戏。(a) 楼上坐着人。(b)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

(a)式: 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 ——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

(b)式: 名词[处所] + 动词 + 着 +名词 ——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

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

关于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

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五.语义指向分析:

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如: 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a)

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b)

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c)

(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前指还是后指?

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 和 他 先后 去 广州 参加一个会。

↑______↑___∣ [指前]

我 先后 去过 广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后]

我 和 他 先后 去过 广州 和 福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前/指后]

2.指向句内成分还是句外成分?

如:我很好。——谓语“好”指向句内成分“我”

他被客气地邀请进了会议室。——状语“客气地”在语义上指向句外成分

3.指向名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

如:我才做。 (a)

我才做第二道题。(b)

我才做三道题。 (c)

我才做完。 (d)

以上四个句子,副词“才”都做状语,且都为后指,但各自的语义指向却不同——(a)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b)中副词“才”指向谓词“做”的受事名词性成分“第二道题”;(c)中副词“才”指向数量成分“三道”;(d)中副词“才”指向表示行为动作结果的谓词“完”。

4.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其他?

如果某个成分是属于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就得考虑那个成分是指向施事,还是受事,还是工具,还是处所,还是别的什么。

如:砍光了。(a)

砍累了。(b)

砍钝了。(c)

这三个述补结构其补语都是指向名词性成分的,可是各自的语义指向却是不同的——(a)的补语“光”指向“砍”的受事;(b)的补语“光”指向“砍”的补语施事;(c)的补语“光”指向“砍”工具。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语义指向分析结实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1.可以进一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

如:他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 他有一个女儿,他很骄傲。

—→∣

└ 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很骄傲。

2.为解释某些语法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如:砍光了。

砍累了。

砍钝了。

3.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开阔语法研究的思路,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035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随机推荐

  • 柔嘉艾灸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根据查询BOSS直聘网显示:1、柔嘉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投资、教育培训、营销咨询、专业会展、网络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公司,也是国内最具有发展潜质的健康产业公司。2、柔嘉艾灸没有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柔

    2024-04-15
    22800
  • 妮维雅身体乳成分表,妮维雅身体乳成分分析

    甘油、丙二醇、红没药醇、抗坏血酸磷酸酯钠、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甘油葡糖苷、葡萄、柠檬酸、卡卡里果提取物、光果甘草根粉、花生酸、十三烷醇聚醚-9、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钠、EDTA 三钠、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鲸蜡醇等等,其中光滑金虎尾果提取物对

    2024-04-15
    10500
  • 男士洗面奶曼秀雷敦和妮维雅哪个好

    男士洗面奶是男性护肤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有效清洁脸部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帮助男士拥有清爽干净的肌肤。而在众多品牌中,曼秀雷敦和妮维雅都是备受瞩目的选项。在曼秀雷敦和妮维雅之间,哪个更好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曼秀雷敦洗面奶。这是一款在男士

    2024-04-15
    14500
  • 精华素和精华液的区别及使用

    精华素和精华液其实在区别上面并不是很大,如果真的要说区别的话,那可能精华液相对稀释一些,而精华素就更加浓稠一点。它们两者的作用都有美白、祛斑、防皱等,当然功效往往都是由于它们的成分决定的。精华液在使用的顺序上面是护肤水之后,使用乳液滋润之前

    2024-04-15
    15900
  • 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

    妮维雅和欧莱雅都是有名的护肤品牌,并且都拥有男女士两个系列,那么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是哪国的品牌妮维雅和欧莱雅哪个好妮维雅NIVEA,全球销量第一的肌肤护肤品牌,百年德国护肤品牌为女性提供专业的肌肤健康知识,成为广大女性乐于亲近、

    2024-04-15
    8700
  • 川奈之汀护肤品怎么样

    挺好的。1、川奈之汀护肤品采用纯天然植物成份,不含香精香料。2、川奈之汀护肤品通过敏感皮肤测试,按照欧洲制药标准生产。3、川奈之汀护肤品所含舒缓敏感肌肤药理成份能够切实解决肌肤问题。

    2024-04-15
    15700
  • 溪木源洗面奶怎么样

    溪木源洗面奶还不错。溪木源山茶花氨基酸慕斯洗面奶还是不错的,也比较的好用。溪木源实验室通过深度的数据化研究,为敏肌专研出3:4:1的黄金比例,将不同脱脂力的氨基酸表活精巧配比,使本品在全氨基酸的表活体系中,有着出众的清洁力与温和度。同时洗感

    2024-04-15
    9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