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系统是由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GPS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0000km,星上装有10-13高精确度的原子钟。地面上有一个主控站和多个监控站,定期地对星座的卫星进行精确的位置和时间测定,并向卫星发出星历信息。用户使用GPS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即可确定自身所在的经纬度、高度及精确时间。
GPS系统的军用定位精度
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系统,名叫GLONASS系统。但由于俄经济困难,且卫星寿命短,星座不能保持足够数目,影响了其正常功能。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也属于导航卫星星座,可能将在最近几年发射升空。
:月球是怎样形成的,一向是科学界所争论的问题。目前有三个假说:1地球分裂说,2地球俘获说,3共同形成说。
地球分裂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极快。由于太阳对地球强大潮汐力作用,在地球赤道附近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最终分裂而形成月球。在19世纪末,乔治·达尔文在研究了地月系统的潮汐演化后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而形成的,并提出太平洋盆地就是月球脱离地球时所造成的一个巨大遗迹。在此期间,支持分裂说的人已经知道太平洋地区地壳缺失硅铝层,由于形成月球的物质分离出去,使得该地区地壳的硅镁层暴露出来,所以他们推测月球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具体位置是在太平洋地区。
地球俘获说认为,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支持俘获说的人认为,由于月球的平均密度只有每立方厘米为334克,与陨星、小行星的平均密度十分接近。因此,很有可能月球原是一颗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他们认为,月球的运动轨道显著地偏离地球赤道面,而比较接近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平面,因此,月球是给地球俘获的可能性较大。
共同形成说的研究者则认为,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原始行星尘埃云所形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不同,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粒子在形成行星之前早已凝聚。在形成地球时,一开始以铁为主要成分,并以铁作为核心。而月球则是在地球形成后,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凝聚而成。
在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主要组成成分如下:
1 水星: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密度较高。
2 金星:金星地函主要成分以橄榄石及辉石为主的矽酸盐,以及一层矽酸盐为主的地壳,中心则是由铁镍合金所组成的核心。
3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4 火星: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含带较多的硫。
5 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6 土星:表面是液态氢和氦的海洋,上方覆盖着厚厚的云层。
7 天王星:主要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
8 海王星:有明显的内部地质分层。
9 冥王星: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
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主要由氢、氦、氖等气体,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铁、硅、镁等元素的岩石构成。类地行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的部分卫星、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核可能是岩石或冰。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
三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虽然它们看起来像是覆盖着贵金属,但它们通常根本不是黄金。甚至挫败!它实际上是一种叫做多层绝缘的材料,简称MLI。
MLI由一层很轻的反射膜组装成一层很薄的厚度范围。这些层通常是由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塑料型)涂上一层很薄的铝。确切的成分取决于卫星将在何处轨道运行,它将保护什么绝缘材料,以及它将接收多少阳光。
你看到的金色和银色的薄片通常是一层镀铝的聚酰亚胺,而银和铝面向内。外层的聚酰亚胺是金**的,使卫星看起来像是被金子包裹着。
多层绝缘主要用于卫星的热控制和保护精密的机载仪器免受极端温度的影响。取决于卫星的轨道,有时它会经历零下200华氏度到远超过300华氏度的温度!更不用说机载仪器产生的热量了。
虽然MLI不能很好地使航天器与热传导或对流绝缘,但它在近真空空间中并不重要。由于周围没有空气,辐射是传热的主要形式。MLI的目标是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从而保持仪器足够凉爽,以便在阳光下工作。它还通过保持热量来维持内部温度,从而保护仪器免受宇宙飞船穿过地球(或其)阴影时所遭受的极端寒冷。
MLI还提供了一层防止灰尘冲击的保护,从而保护精密的内部仪器和传感器免受微小空间碎片的影响。
虽然整个卫星没有覆盖黄金,但一些卫星部件确实使用了真金。从气相沉积到金涂层,金因其在外层空间的多种好处而被使用。黄金有助于防止紫外线和x射线的腐蚀,并在机载电子设备中充当可靠和耐用的电气接触。
美国宇航局也用金子来制作太空服。由于宇航员的护目镜在反射红外线的同时又能让可见光进入,所以它有一层薄薄的黄金保护层,可以保护眼睛不受未经过滤的阳光的伤害。
烟花要燃烧的是黑火药,需要木炭,硫磺和硝酸钾。卫星的燃料成分就复杂了,当然了,燃烧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卫星的燃料里的还原剂和氧化剂五花八门,有液氢液氧的,有还原剂是肼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燃料里加铝时候会燃烧的更加充分。所以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国家的许多试验都是不利于环境的,最简单来说就是核试验,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我是学习化学的,用的化学试剂的纯度都很高,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处理,直接排放出去,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如果你能去大学的搞研究的化学实验室就知道了,没几样试剂对环境是没有影响的!
航天服是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封闭性,能够避免温度过高,过低,以及太空之中的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因为离开地球的大气环境之后,天空环境其实是真空失重状况下的,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血液之中,氮气成分会逐渐上升并且会膨胀,即便你能适应宇宙的温度,但可能因为体内氮气过高而爆体。最内层是舒适层,往往与宇航员的身体接触,宇航服封闭性很好,里面很热,因此会有大量皮脂,汗液会粘在上面,时间久了就特别不舒服,因为会选用透气性和吸汗效果比较好的针织棉材料制作,和我们普通衣物上的材料差不多。
之后一层是保温层,能保证在宇宙中冰冷的环境下,防止这种寒冷渗透进衣服中,否则可能导致把人冻死,所以会用一些纤维絮偏材料,也可以填充丝绵,羊毛等,跟我们冬季穿的羽绒服有很多相似之处。液冷层,宇航员如果体温过热,需要一定的散热才能满足身体的状况,否则困在这种燥热的小空间里,容易中暑,因此也液冷层主要满足服饰的散热要求。隔热层,其实是一种多层镀铝的聚酯纤维薄膜设计而成,起到真空隔热的效果。外罩防护层,这是宇航服最重要的一层,不仅耐高温和低温,还能起到防辐射效果,要知道宇宙之中的射线,太阳的紫外线,没有大气层的保护会直接辐射到身上,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处理宇航员的排泄问题,这关系到宇航员在天空中的生活,因为航天服是需要长期穿着的,吃喝拉撒都无法空缺,一些生活上的功能是必要的。维持氧气的供应,航天服后方可以放射氧气设备,还能抽出服装内的二氧化碳,保证不会出现缺氧窒息的情况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