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成份及比例与空气的相同,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其它气体及杂质占003%
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成份发生了变化,但氮气仍占78%左右,氧气下降至16%左右,二氧化碳上升至4%左右,水蒸气含量也大大增加
但是CO2还是远远没有氧气多。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一个呼吸分为三个部分:呼气、屏息、吸气。
扩展资料:
虽然空气主要由气体组成,但空气中也有许多微小的颗粒和微生物。这些小颗粒和微生物平时悬浮在空气中,做着不规则的运动。
人和动物在呼吸的时候,会呼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而植物就刚好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阳光,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并释放氧气。
但是由于发电厂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以及使用汽车等场景,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量过多,导致了温室效应加剧,造成了全球变暖等问题。
而在室内,由于空间相对封闭,人们呼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影响也会被放大。如果不及时通风,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快便会上升。二氧化碳对血液pH值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当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产生轻度代谢障碍,让人感到犯困,头晕等不适。
参考资料:
影响果蔬产品采后呼吸强度的环境气体成分主要有(C2H4、O2、CO2)。
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
果蔬的种类、品种呼吸强度滑顷越大,耐藏性越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强度越大,贮藏期也越短;组织伤害及微生物果蔬遭受机械损伤等,缓让悉会刺激果蔬呼吸,不仅消耗营养物质,也易为微生物侵害,降低耐贮性。
机械损失的果蔬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果蔬的呼吸强度增强,因而会大幅缩短贮藏寿命,加速果蔬的后熟和衰老。受机械损伤的果蔬,还容易受病菌侵染而引起腐烂。因此,在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避免果蔬受到机械损伤。这是长期贮藏果蔬的重要前提。
化学刺激果蔬反应:
化学调节物质主要是指植物激素类物质植物激素、生长素和激动素对果蔬总的作用是抑制呼吸、延缓后熟。乙烯和脱落酸总的作用是促进呼吸、加速后熟。当然,由于浓度的不同和种类不同,各种植物激素的反应也是十分多样的。
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
一、温度:
1、呼吸作用和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地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呼吸强度就增加1倍,如果降低温度,呼吸强度就大大减弱。
2、果蔬呼吸强度越小,物质消耗也就越慢,贮藏寿命便延长。因此,贮藏果蔬的普遍措施,就是尽可能维持较低的温度,将果蔬的呼吸作用抑制到最低限度。
二、湿度:
一般来说,轻微的干燥较湿润更可抑制呼吸作用。干燥种子呼吸作用在粮油种子贮藏中的应用。粮食贮藏中首要的问题是控制种子的含水量不得超过安全含水量,
三、环境:
适当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氧浓度和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衰老过程。另外,较低温度和低氧、高二氧化碳也会抑制果蔬乙烯的合成并抑制已有乙烯对果蔬的影响。
①O2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可属于内环境成分,①正确;
②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
③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错误;
④水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
⑤血红蛋白分布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⑤错误;
⑥唾液淀粉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因此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⑥错误;
⑦无机盐属于内环境,⑦正确.
故选:C.
我们都有这个感觉,房间内人多了,有点气闷,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一下,就感到舒适。一天工作之余,到公园中游玩一番,到郊区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会觉得精神振奋。这种事情很平常,可是一般人总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如此。
近地面的干纯空气,按容积计算,包含氮78%,氧21%,氩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约占1%。如果把水汽计算在内,在温带地方,空气中的氮约占77%,氧约占21%,氩及二氧化碳等约占1%,水汽约占1%。这些都是组成空气的物质,它们的百分比,除了二氧化碳、水汽和微尘外,是很少变动的。
二氧化碳对动物是无益的,多了还会中毒。水汽的多寡,直接影响空气的潮湿与干燥。微尘多了,会使空气混浊。因此所谓空气新鲜与否,决定于这三者的变化。
这三者,在空气中所占的百分比虽很小,变动却非常大。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正常情况下,含量在0028%~003%;可是最多时能达到006%,变动量达一倍之多。
在湿热的地方,蒸发力强,水汽来源充足,空气就很潮湿。在通风不畅的地方,湿空气中的水汽不易发散,水汽在空气中所占的百分比就较大。冬季严寒的地方,蒸发力弱,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极少。这样,就使得水汽在空气中变动在001%~4%之间。变动量达到400倍之多。
微尘的变化更大了。举一简单的例子来说,三五朋友在一起讨论问题,吸一支香烟是平常的事。可是根据气象学者的统计,吸一口烟就要喷出40万万粒微尘到空气中去。这数目大的出乎人的意料。
打开门窗会觉得空气流通,到公园中或郊区去就觉得空气新鲜。这是因为房间内空气交换情况不良,新鲜的空气不易进来,房间内人吐出来的二氧化碳不容易外出的缘故。公园中或郊区空气比较干净,有充足的氧,当然就新鲜些。
同时,我们又可以知道,地球上近地面的空气层,各成分的百分比变动很少。可是在个别的地区,因为条件不同,情况是不一致的。在森林地区,最为特殊。
人类和其他动物吸进空气中的氧,吐出二氧化碳。植物却需要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放出氧。根据研究,植物中的干物质约有50%是取之二氧化碳中的碳素构成的。如果有1公顷面积的森林,在一年内增加4吨干物质,就需要2吨碳素。
二氧化碳中,只有碳素是构成树木干物质的原料,所以2吨碳素,就不止2吨二氧化碳,而是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来提取的。根据计算,2吨碳素需要在大约1100万立方米空气中提取,这就要超过1公顷森林中二氧化碳含量的30倍。假定以全球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需要量来讲,一年中的需要量是很大的,约等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总合量的3%。如果不再补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只够用30~35年。
如此说来,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就会逐年减少了吗?在森林区域,树木生长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就会少于无林区域了吗?不是的,不是这样简单的。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方面被植物吸收,进行它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放出二氧化碳。地面上燃料的燃烧,矿山煤井的开采,火山的喷发,土壤内有机物质的分解,森林中地被物的分解,都会不断地补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公顷肥沃的土壤,每小时能放出10千克到25千克的二氧化碳;就是贫瘠的土壤,每小时也可以放出2千克到5千克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方面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得到补充,所以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是我们要注意,上面是就全球情况来讲的。在个别的地方,情况就不一定如此了。有活火山的地方,二氧化碳的百分比就要比没有火山的地方大些。在森林区域中,树木上部枝叶茂盛,空气不畅通,树木好像戴了一预帽子,所以叫做树冠。树冠因为枝叶特别茂盛,需要大量碳素,所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半被它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了。又因为通风不畅,补充困难,树冠部分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百分比就要小些。
树冠以下,树叶少,碳素的需要量少,空气流通也不畅,又接近土壤,接近地被物,也就是接近分解二氧化碳的源地,同时二氧化碳比干空气重些,所以二氧化碳要多些。根据研究,假如树冠以上的空气组成状况正常,二氧化碳的百分比是003%,那么树冠内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到002%;而在树冠以下,由于地被物及土壤分解了二氧化碳,百分比就会增高到005%~008%。所以森林中的二氧化碳的百分比,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的。
不但如此,森林中二氧化碳的合量,又会随着昼夜的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天气状况而有高低的。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开始,就吸取空气中的氧,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夜间森林中二氧化碳的百分比是不同于白天的。森林中树木的光合作用虽然全在白天进行,但是光合作用的强弱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太低,光合作用缓慢;温度高,光合作用快速。可是温度太高了,光合作用又会停止。因此,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不同,温度有高低,光合作用就有强弱,二氧化碳的需要量也就有多少。总之,森林中的二氧化碳,在同一时间内,既随着森林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的时间内,又因昼夜、季节和天气状况的不同而有高低。这种变化是异常复杂的。
另外,森林区域空气中的水汽有其独特的一面。
空气中的水汽是由地面蒸发而来的。因此,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海洋湖泊的表面上,空气中的水汽就多。沙漠地方,空气中的水汽就少。森林区域既非海洋,又非沙漠,空气中的水汽,究竟是多是少呢?
根据观测,森林区域空气中水汽的合量,比无林区域为多。这是因为天空降落的雨水,在无林区域,一部分被地面土壤所吸收,一部分又蒸发回到空中,另一部分就随着地形的高低流失他处。地面吸收比较缓慢,蒸发回到空气中的为量不多,大部分降水都散失掉了。在森林区域,情况就不是如此。森林中每一棵树有一个树冠。很多树冠相连,就成了林冠。林冠对于降水是有阻滞作用的。它能截获很多降水,不让它流失他处。如果降雪,林冠上可以截留一层很厚的雪。当然,这些雪可能有一部分被风吹走。但是以整个林冠来讲,截留的水分含量也是不少的。这些雪慢慢地融化,慢慢地蒸发,就使得森林区域的空气所含的水汽量比较多了。根据实验证明,林冠阻滞的降水量,因为树种不同,阻滞的百分比约在在15%~80%之间。流失的水量相对减少,蒸发到森林区域空气中的水汽量就多了。
其次,无林区域只有地表蒸发水汽,而森林区域,既有物理性的蒸发作用,又有生理过程的蒸腾作用。这里所说的蒸发作用,是指森林的林冠、枝干以及森林中的土地水分直接蒸发。所谓蒸腾作用,是指森林的根部在土壤中吸收了水分,通过树的内部,传到枝叶,再把水分蒸发掉。这样看来,森林区域的空气里,不但有从地面上来的水汽,而且有从土壤深处来的水汽。同时,一棵树种在地上,由于枝叶繁茂,它的面积要比这棵树所占的土地面积大若干倍。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蒸发的面积,也就增加了输送到空气中的水汽量。根据在俄罗斯沃龙涅什省施波夫森林中的统计,夏季在树林中,每立方米的空气所含的水汽量,比同体积的田野空气的含量平均要多1克,有时可以达到3克。
空气中含有许多杂质,杂质的多寡和差异,完全是由各地环境决定的。譬如在海洋上,呼吸时会感觉空气中有咸味,这就说明空气中有盐分。又如在工厂区域,经过一天呼吸,鼻孔中有黑灰,这就说明空气中有燃烧物的灰烬。
森林区域的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杂质呢?尘埃当然是有的;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就有尘埃。尘埃可以分为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两种。无机杂质如燃烧物的灰烬等都是。在森林区域,虽然没有工厂,可是在刚刚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空气中的灰尘也是不少的。一般讲,森林对于空气中的尘埃有过滤的作用,所以愈向森林内部,空气中的含尘量愈少。可是有机杂质,如微生物花粉等,森林区域的空气中比较多些。
在森林区域的卒气中,往往充满了一种能消灭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与菌类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植物性毒,是由植物放到空气中去的。它对制造这种物质的植物有保护作用。植物性毒散布在空气中,有的是气体状态,有的是浮悬状的液体或固体状态;有的有强烈的刺激性的气味,伴随着花香送入我们的鼻孔,有的是无色无香的。这些植物性毒,对于人类有特殊医疗作用。所以散步林中,不仅可避炎日,而且是很合卫生的。
由以上听说的各点看来,森林区域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和微尘三者的含量与普通空气不同。大气中最能影响天气变化的是水汽,其次是二氧化碳及微尘。森林区域因为这三者的含量不同,所以阴晴变化,风霜雨雪,一切气候的情况,也与他处不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