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句子成分一般是指句子成分法。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七个成分,分别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 主语是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
例如,“我吃饭”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
定语是一般是形容词充当 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是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是补充说明宾语。
具体阐释:
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的小花""我""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影" 。"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规则:可以遵循谓前为状,谓后为补的规则;注意“的”,“得”,“地”三字。“的”前为定语,“地”前为状语,“得”后为补语。
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
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向是目标,像是相似。
向(拼音:xi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汉字简化之前,简体“向”和繁体“向”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向”本义是回响,后被假借为朝北的窗户,本义由“响”来表示。繁体“向”由乡分化出来,由此引申出朝着、对着、方向等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户。”许谅切〖注〗徐锴曰:“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说文解字注
北出牖也。
豳风。塞向墐戸。毛曰:向北出牖也。按士虞礼。祝启牖乡。注云:乡、牖一名。明堂位达乡注云:乡、牖属。是浑言不别。毛公以在冬曰可塞。故定为北出者。引伸为向背字。经传皆假乡为之。
从宀,从囗。
囗旧作口。按㐭下曰。从囗。中有戸牖。是皆从囗象形也。今正。许谅切。十部。
像,汉语常用字。读作xiàng,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即《说文解字》:“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声。”。与人比照而相似是像之范式。
本义为相似,引申指“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又用作“比如,比方”,又用作姓。
以上内容参考-向
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是动作的承受者。宾语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来担任。英语的及物动词后必须有宾语。宾语一般放及物动词之后,它和及物动词一起说明主语做什么。说明,除及物动词有宾语之外,英语介词后面也要有宾语。另外,某些形容词如worth,careful等后也可有宾语。宾语有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分,即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接宾语,这两个宾语称为“双宾语”。及物动词后面加宾语。
例如: Show me(间接宾语)your tickets(直接宾语),please
在形式上,位于系动词后的就是表语。从含义上讲,表语是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语法成分。即是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表语就是起表述作用的句子成分。它修饰主语,表语是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和状态的。表语须和系动词一起构成句子的复合谓语。表语常由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动词的-ed、从句来充当,它常位于连系动词(be, become, get,look,grow,turn,appear, smell,sound,keep,seem等)之后。表语由名词、形容词或相当于它们的词或短语等充当,和系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例如:
Albert Einstein was a famous professor of physic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有名的物理学家。
状语与定语相同的地方是,都是附加成分;不同的地方是,前者是谓语里的附加成分,而定语是主语或宾语里的附加成分。从句子的层次上看,状语是在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里的成分,有时甚至是更低层次的成分。
状语的功能:状语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况等。
状语一般由副词、介词短语、分词和分词短语、不定式或相当于副词的词或短语来担当。其位置一般放在句末,但也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例如: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 他英语说得非常好中的very是程度副词,用来修饰well。very well是修饰speak的程度状语
希望对你有用!
��单句中的两个特殊成分是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一、提示成分及其作用
��
��如果两个词或词组指的是同一事物,一个用在句子当中作为句子的一个部分,另一个用在句子头上或末尾,不属于主谓或谓语的组成部分,句子头上或末尾的这个部分就叫提示成分。提示成分有下列两类:
��(一)称代式提示成分
��称代式提示成分一般用在句首,句中用代词来指称它,提示成分之后,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或破折号表示。例如:
��(1)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2)中国***——这是多么亲切、多么伟大的名字啊!
��称代式提示成分偶尔也有倒装在句子后边的。例如:
��(3)我们常常想念他,敬爱的周总理。
��(二)总分式提示成分
��在句首的提示成分是一个总说部分,句中同它相应的是分说部分,分说的部分作为分句的主语,这就是总分式提示成分。这种提示成分后边一般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冒号表示,常用“的”字结构或“一个”之类来分说。例如:
��(5)全村村民,有的在割麦,有的在插秧,有的在从事别的劳动。
��(6)姚志兰和吴天宝,一个是电话员,一个是火车司机。
��(7)婆媳二人,儿媳顶个全劳动力,婆婆一日不闲。
��有些句子的分说部分只出现一项。例如:
��(8)参加这项科研工作的人,年纪轻的占百分之七十。
��还有些句子的提示成分是分说部分,出现在句末,名中同分说部分相应的是总说部分。例如:
��(9)文科有五个系: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新闻。
��(10)这里有三种人:同意的、反对的、中立的。
��提示成分的主要作用是使句子的条理清楚。由于它 前边有语音停顿,句中又有代词或其他相应的词来复指,因而它所表示的事物往往显得突出此。有时也因为采用了这种句式而显得语气活泼,意思显豁,如例(2)。有些句子采用这种句式是为了避免拖沓、累赘。
��为了使意思表达得准确、周密,有时需要较长的修饰语,但是修饰语过长或过于复杂,句子就显得拖沓,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用提示成分来代替修饰语是比较好的办法。例如:
��(11)你怎么能随随便便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糟蹋了呢?
��这个句子,不如必为“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怎么能随随便便把它糟蹋了呢?”
��提示成分不能是主谓词组,否则就成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了。例如:
��(12)新生的必然代替腐朽的,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13)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
��二 独立成分及其作用
��句子中有一些词语,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位置一般比较灵活,这就是独立成分。例如:
��(1)身体怎么样,老同志?
��(2)看样子电话已经修通了。
��例(1)中的“老同志”和例(2)中的“看样子”都是独立成分。
��独立成分在结构上不是非有不可,但在表意上它却不是可有可无的。独立成分主要有以下一些作用:
��(一)表示招呼、应答或感叹
��常用名词、叹词等来表示。例如:
��(3)昌林哥,玉翠嫂子,你们两位同意不?
��(4)好,就这样决定!
��(5)啊呀,天,你长得多结实啊!
��(二)引起对方注意
��一般用“你看、你瞧、你想、你听”等词语来表示,例如:
��(6)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7)同志们,你们想,我怎么会让老金因为我一个病得这样的人无代价地牺牲呢?
��(8)你听,这些孩子的嘴多巧!
��从形式上看,这些句子中的“你看、你们想、你听”很像分句,其实不是。因为它们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末,有的还可以在句中,同时它们不与别的分句发生整理或逻辑上的联系。一般的分句就不是这样。
��(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表示对情况推测的含有保留口气,常用“看来、看起来、想来、看样子、说不定”等词语表示。表示对情况估计的,有的是往“大、多”等方面估计,有的是往“小、少”等方面估计。常用“充其量、大不了、少说、往少里说、少说一点”等词语来表示。例如:
��(9)看起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民主集中制,还不理解。
��(10)从前安徒生写过一篇故事,叫《皇帝的新衣》,想来看过的人很不少。
��(11)大婶,说不定我们这几天就要开到兰封前线去。
��(12)就算这么做,那充其量也只能使出三十部犁呗,三十部犁又挡什么事?
��(13)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四)表示特定的口气
��特定的口气,这里主要指肯定、强调的口气。常用“毫无疑问、没问题、不用说、不可否认、说真的、说实在的、老实说、不错”等词语来表示。例如:
��(14)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
��(15)不用说两个人的劲头都绷得象梆子戏上的琴弦。
��(16)说实在的,这些成绩全是党的。
��(17)老实说,她还更瞧不起昌林。
��(18)不错,党八股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19)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五)表示某一消息或情况的来源
��常用“听说、据说、相传、据报道”等词语来表示。例如:
��(20)听说现在有一些省委、地委、县委,有这样的情况: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
��(21)据说她还在计划写一部关于原子弹的小说。
��(六)表示总括
��常用“总之、总而言之、总的说来、一句话”等词语来表示,它们在句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
��(22)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总之,有许多人把六中全会通过的报告当做耳边风,好像是故意和它作对似的。
��(23)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
��(七)表示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
��常用“我想、我看、依我看”等词语来表示。例如:
��(24)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
��(25)我看一个人平均三亩地太多了,将来只要几分地就尽够吃。
��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句子的成分和主干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一、句子成分:
主语:
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二、句子主干: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
三、找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
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
如:我不看漫画书刊。
主干:我不看书刊。
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
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3、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在主干里。
如:我清楚地看见他来了。
主干:我看见他来了。
四、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的主干划得正确与否,对“√”,错“×”
①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②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③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
④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A、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B、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C、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拓展阅读:初中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句子成分
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是一句一句地把版书的意思表达出来的。这种进行交际、传达信息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子有长有短。一个词也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谁?”“什么?”过来!“但是,一般句子都比较长,是由好些词构成短语并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在这样较长的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或者短语与短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把一个句子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等。
主语、谓语和宾语可以由短语构成,作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短语,其主体部分叫做中心语。
关于句子成分,需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句子成分基本上是由各种短语充当的,虽然单个实词在结构的句子里也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如:
(1)太阳出来了。
(2)一轮红日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
例(1)是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其主语由名词“太阳”充当,其谓语由动词“出来”充当。例(2)是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其主语由短语“一轮红日”充当,其为主由短语“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充当;主语里边又包含着定语“一轮”和主语中心语“红日”,谓语里边又包含着状语“渐渐”、补语“上”、宾语“蔚蓝色的天空”和谓语中心语“升”;而宾语“蔚蓝色的天空”本身又是短语,它又包含着定语“蔚蓝色”和宾语中心语“天空”。
其二,各种句子成分,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
主语和为主处于第一层次,如例(2)的“一轮红日”和“渐渐升上蔚蓝色的天空”;主语的定语及其中心语、谓语的状语及其中心语、补语、宾语,是对主语和谓语的再分析的结果,处于第二层次,如“一轮”“红日”“渐渐”“升”“上”
初中一年级句子成分讲解
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它们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下:
[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补语也可在宾语前)
句中的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修饰成分除定、状、补外还有复指成分(被复指的部分在句中作什么成分,复指成分就用什么符号)。句子成分的准确判定,依赖于对各成分概念的准确把握:
一、主语:谓语的陈述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如: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二、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句子成分。如:明天星期日。
三、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什么”一类的问题。如: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四、定语: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如:(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那(颤抖)的手慢慢抬起来。
五、状语: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如:太阳[冉冉]地升起。六、补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如:他坐<在桌子旁边>。七、复指成分:两个成分同指一件事物的是复指成分。复指成分常用两种格式:
1、两个名词,或者一个代词一个名词,同指一件事物,连在一起同作句子的一个成分。
2、把一个较复杂的成分留在句外,句子里边用指示代词来代替它。如: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复杂单句:
复杂单句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1、单句的主干由短语或复杂短语来充当。例如:人人都过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理想。(此句的主语部分是由主谓短语来充当。)他看见一辆卡车从村子里开出来。(此句的宾语是由主谓短语来充当。)
2、单句的附加成分复杂化。例如:她是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定语由多个短语充当。)
特殊单句:
把字句
“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
被字句
我被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所感动。
黄河终于让我们给制服了。
连动句
林部长扛着行李往工地走来。
周总理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
我去图书馆借书看。
兼语句
党中央的决定使我明确了方向。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该句式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
令性的'词: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等等。
是字句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主语和宾语间应是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
存现句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初级中学语文语法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一、用符号法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1)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
(2)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3)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
(4)消息在乡下传得特别快。
(5)他们对这位来自基层的女干部和她乡人民坚持不懈的治沙精神所感动。
(6)我一直沉醉在世界的优美之中。(7)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8)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9)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10)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
(11)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12)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14)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
(15)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主要的关节。
(16)他们是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17)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8)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19)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0)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21)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22)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23)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24)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形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25)那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
(26)片面的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片面的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错误的。
(27)更让我动情的,则是从不少年轻人身上反映出的心灵美。
(28)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
(29)徐悲鸿以愤激的感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奚我后》。
(30)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31)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的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32)那有节奏的歌声是和谐的、优美的。
(33)我深深的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34)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35)祥子喝了瓢凉水就走了出去。
(36)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37)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二、划分句子成分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在一天夜里,他被一陈尖叫声惊醒了。
(3)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帝国大厦今晚熄灭了灯光。
(4)袁隆平视为生命的四分田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还是被那些造反派扫荡一空。
(5)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通年没吃过白米。
(6)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察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
(7)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8)她教给了我生活的知识和革命的道理。
(9)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10)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11)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
(12)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13)人类历史的发展,与人物的活动息息相关。
(14)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15)在汉江南岸狙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吃饭。
三、选择题:
1、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A、纯洁高尚全面衡量热烈响应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重放光明热情鼓励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巩固胜利战胜敌人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搭配适当
2、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B、他的身材高大。C、他有高大的身材。D、身材高大的就是他。
3、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4、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应该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