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范围如下:
对于化妆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厚生劳动省将其分为两类来管理。第一类原料是化妆品使用的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另一类是除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之外的化妆品原料。对于第一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许可原料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要使用此类原料时,只能使用名单之内的原料,使名单之外的原料必须经过审批。对于第二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化妆品禁止使用成分和限制使用的成分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不得使用禁用物质。选用限用物质必须符合限用标准,包括浓度、用途、规格等。
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的成功源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内部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与外部联系中的诚信。日本职员的团结、协作和同甘共苦,还有像休戚与共、甘愿为企业、团队不计个人得失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惊讶。在与外部的联系中,日本企业的诚信度是世界公认的。诚信来源于团队内个体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而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
儒家文化的引进
日本引进儒教始于律令时代(7世纪的奈良、平安时代),大量经书随着遣隋史、遣唐史的往来流入日本,加之留学生、留学僧的学成归国及中国大陆名人、名僧的东渡,儒家思想的五伦五常(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的人伦关系、忠、孝、诚、信等经过诠释与吸收逐渐日本本土化了。有专家说,日本文化的中心是儒家文化,这一点都不为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思想根基就是日本化了的儒家思想。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的教诲,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孔孟的冷静、仁慈、智慧的处世哲学提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层的职业道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之道又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
武士道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为严格的教诲,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是武士最忌讳、最不屑一顾的;勇是敢作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诸如刚毅、不屈不挠、大胆、镇定自若、勇气等品质都属于勇;仁是恻隐之心,爱、宽容、同情、怜悯是人的精神中最高尚的东西;礼是接人待物要殷勤而郑重;诚是信实和诚实,高于礼之上;名誉则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的明确自觉,是“人本身不朽的部分”;忠义是对上的服从和忠诚,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武士道最初作为武士阶层的行为之“道”,通过多种途径流传、传播开来,也向全体国民提供了道德标准。虽然平民可能未达到武士的高度,以之为中心的“和魂”却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体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就是因为“和魂洋才”的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武士与武士道已经成为历史,如散落的樱花一样,但这种精神却依然存在,成为日本变化的动力之一,成为日本现代企业文化和诚信的精神根基。
武士道精神的延伸
虽然武士道精神由上到下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根本,但具体把这种精神和思想平民化的是江户中期的石田梅岩和末期的二宫尊德。
江户中期以后,随着商业资本的发达,从事商业活动的町人力量越来越强,给商人现实生活以巨大思想影响的思想家石田梅岩(1685~1744)创立了町人的生活哲学——心学。心学的基础是性理学,即程朱儒学。石田梅岩是如何把心学转化为町人的实践哲学的呢? 他首先肯定商人及商业的存在意义。他在肯定士农工商这种身份制社会的同时,又主张尽管有身份上的差别,但在职份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商人既要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存在意义。并通过解释和论证,把他普遍性的天人合一的性理学同特殊的经验世界中肯定商业的思想结合起来。
梅岩认为,正直(诚实取利)和俭约是商人之道。非法取利是商人的不正当行为,是恶德,以正当方法根据当时市场的变动取利为正当利益。正直不仅表现在商品交换关系中,还表现在占有关系中。“我物即为我物,人之物即为人之物,借出之物要收回,借来之物要归还,不能有丝毫私心”。此外,在人际关系中,“行正直,则世间同归和睦,四海之内皆如兄弟”。这样,他把正直作为人伦之本,认为是行商的基本条件。俭约在梅岩那里有比经济意义更为深刻的含义,被视为是根本性的道德。不仅是治家从业的个人道德,也是治国的社会道德。俭约不是吝啬,“万事唯随法”,即根据物的性状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效用。
石田梅岩逝世后,在其弟子们的努力下,心学运动很快扩展到以江户(今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除九州外,全国约建有200个讲习梅岩心学的学舍。通过各学舍的教育活动,给与町人、农民、武士等各社会阶层以巨大的教化,确立了以正直和俭约为主要道德条目的伦理道德观。商人根据商人之道进行正当的商业活动,不仅为江户时代经济的发展和明治以后日本经济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现代商业企业规定了经济伦理规范,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日本现代商业企业文化仍然恪守着梅岩的“道”。
在梅岩之后又出现了一位报德思想家——二宫尊德(原名二宫金次郎,1787~1856),是日本的教育家、农学家,也是日本本土派思想家。他的报德思想在明治时期即得到了认同和推广,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具体说来就是勤、俭、让的生活观,顾名思义勤即勤勉、勤劳,俭即俭约,让即推让。他的这一生活观是融合了儒学、神道和佛教的说教及自己年轻时经历而形成的信念。与武士道精神和梅岩心学一样,其基础还是儒家思想,但与传统朱子学的天道即人道、强调人应该遵守天道不同,二宫尊德区别了天道与人道,并主张以衣食住为根本的人道的独立性。在他人道作为的思想中,已经体现了资本制经济的工业、农业并重、重视实践与经济发展的思想。二宫尊德的报德精神的两大支柱是“道德”与“经济”,他说过“忘却道德的经济是罪恶,忘却经济的道德是空言”。后来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之父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经营理念与二宫尊德的理念完全一致。
二宫尊德是农学家,但他的目光却不仅限于村落,而是投射到整个国家与社会。勤劳是他提倡的一种人类应有的生存方式,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勤奋努力,勤劳是报天地生育抚养之恩德。对于勤劳换来的劳动成果,要节俭,但并不是消极地节俭,而是提倡以正当的消费和积极的劳动来增加社会财富,积累和增加社会财富的最终目的在于报德。他还认为各个职业之间没有地位差异,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应该兢兢业业、坚持到底,教导人们应该有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对于商业,他认为商业的目的是为了流通商品的有无,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同石田梅岩一样,他也强调要顺从“商道”。“商道”就是以诚实正直的心来对待商业,把经济与道德相结合。
明治时期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全面地转变为面向社会一般的报德精神。1905年(明治38年)“报德会”成立,创办刊物《斯民》,研究宣传报德思想。1912年(大正元年)改为“中央报德会”。这期间关于报德思想的文章和刊物大量发表和出版,对日本国民的教化、内政改良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报德思想及其中体现的职业伦理既适应了当时社会结构、稳定了社会秩序,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鼓励了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思想在今天的日本商业及企业界仍然普遍适用。
文化渊源的意义
不论是武士道精神还是石田梅岩的心学,还有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等,其根源其实就是吸收并发扬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今天,日本知名企业中如京瓷、松下等各个企业文化的特色虽不同,但可以说基本都与传统儒学思想有关,并融合发展了神道佛教等的教诲,这也证明了传统的东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是极具生命力的。
日本的崛起引起了东西方学术界的注意,加之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和生态领域问题并由此引发的弊端也日渐突出,很多学者不断的在开始研究如何在东方传统文化上构建企业文化并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能够保持长久不衰的知名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团结内部,引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在民众对社会问题认知及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诚信式企业文化建立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优势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以便不断提高和发展,不妨可以借鉴日本一些企业的成功之道,当然在这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求良好有序的发展。
试析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日本被称之为东方的神话,其2005年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据世界第四,在2005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有81个。日本自从二战后的一个战败国如何在短短的四五十年中成为世界是一个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这是20世纪许多国家讨论的问题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企业,企业的发展又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密切相关,所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企业的文化特点。
我们从日本几个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出发来深入了解一下日本企业的文化特点。
一、松下电器(Panasonic)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就定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松下幸之助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他同时又声言,“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是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松下认为,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正是这种崇高的信念支起了松下的今天,我们知道最强大力量来源于人内心一种坚定的信念。
“自来水经营哲学”是松下电器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理念,相当于宪法中的总纲。他的经营信念即在于此:“如果一切东西都像自来水一样,能够随便取用的话,社会上的情形就将完全改变了。我的任务就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多的电气用具,这是我的生产使命。尽管实际上不容易办得到,但我仍要尽力使物品的价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准。“大抵生产的目的,不外乎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充实生活的内容。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愿望”。让电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实际上,不仅是松下,丰田。索尼,本田,以及富士通,佳能等日本知名企业都具有相似的经营理念: 遵守国内外的法律及法规精神,通过公开、公正的企业活动争做得到国际社会信赖的企业市民。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扎根于当地社会的企业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从这些共性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企业文化的第一个特点----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二、索尼公司(SONY)
我们对这个公司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他是亚洲以至全球电子科学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之一。我们中基本上每个人购用过他的产品 索尼公司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营销理念-’’不做客户想要的东西,而做能帮助客户的东西”,这创造需求的观念是索尼在营销上的创新做为电子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产品创新是公司的生命,当然索尼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了世界的前列。
同样这种创新精神也是体现在日本的各行各业中,当然这同日本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体现在国家对技术研发的财政拨款上,据统计,日本创新研究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美国,目前已经达到3%左右。其中,用于技术和产品创新的费用,仅占1/3左右,而绝大部分费用,花在了对现有产品和现有技术的改造、改进上。这也说明了日本人创新的一个态度:对于任何一个产品,一定要挖掘出其最大价值,在某一个领域中,不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企业誓不罢休。强大的科技投入,是发展关键技术的基本保证
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得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点----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三、丰田汽车(TOYOTA)
我们知道丰田在上个世纪进入美国市场靠的是两个利器--价格、质量和油耗少。这三个法宝给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公司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同时在逐步进入21世纪,资源问题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这一方面并没有被丰田所遗漏,因此丰田喜一郎认为,开发燃耗功率高、可靠耐用的汽车对日本汽车工业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新公司成立后,他马上就在研究开发方面为汽车技术的革新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丰田公司不惜将年销售额的6%作为攻关资金,组建起12万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开始了“绿色”汽车的发明创造。经过长达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制,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先躯。它消耗每升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比一般汽油车至少提高一倍,污染物却减少了90%,这一新产品的开发给能源的节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种节约意识也是与日本的历史和地理密切相关的。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侧,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相望。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少量储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小物稀,这培养了日本民族节俭的观念,“勿暴殄天物”是许多日本人的口头禅,这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国民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
日本首次提出了零库存的概念,开始还被西方学者视为不可能,但事实证明力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日本公司通过批量生产,对产品的事前检验,对资源的最大利用来达到低成本的目的。
因此,日本企业文化特点的第三个方面—低成本意识/节约意识
四、其他
19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丰田公司注重人才的培育,也是它成功的重要方面。它提倡的企业使命是“造物、育人”,经营理念则是“造物先育人、先人后事”。丰田对人才开发的重视不亚于对产品的开发。公司通过招聘、培训、使用、评价、激励、升迁、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等方法培养人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局面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的第四个方面—“以人为本”与“以企业为家”的人本主义
我们一看到是日本生产,日本产品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质量有保障,虽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观,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就拿去年的三菱汽车的例子来说,由于设计上的疏忽使得三菱汽车由于刹车失灵而导致公司将同一批量产品回收。但这也说明了日本企业在总体形象上的设计得到很大的成功。
日本企业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设有规模较大的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或形象策划部门。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
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之五-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
我们去分析一个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特点,其目的并不在于知彼,而在于从中有所收获,虽然日本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并不是万能的,但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故为今用,洋为中用。
1、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中国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2、把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考虑。
日本企业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对当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当前,中国企业面临构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六种和谐关系”的难题,频繁的矿难、紧张的能源、环境的污染等都说明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未建立起来。因此,中国企业应更加重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员工身心的和谐发展。
3、处理好企业形象塑造(CI)战略与顾客满意(CS)战略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形象
许多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已实施了CI战略,有力地提升了企业自身形象,但对顾客满意(CS)建设方面重视不够。CS战略在日本企业已经被广泛实施。有的企业在经营理念中提出“洞察下一个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就是深入到顾客的内心深处,去发现连顾客自己也还没察觉到的需求和愿望,并将其变为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给顾客以惊喜,继而创造新的需求
随着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导入CS战略是一种趋势和必然。目前,中国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广泛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新提升。
探析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理念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金艳红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高万东摘 要:日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即是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同时作为管理学的成果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它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日本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本文分析日本企业经营理念中重视质量与诚信、学习与创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等特点,及其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探讨如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词:经营理念 日本企业文化 诚信 创新意识 忧患意识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9(b)-074-02 日本企业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管理植根于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将东方温情的灵性“软件”与西方机械的理性“硬件”最佳配置,形成了一种宽严并济、刚柔兼备的管理文化。日本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建设,重视对员工灌输企业的经营理念,重视科学管理,特别是注重文化与管理的嫁接。 1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和”与“忠” “和”是日本企业管理中的行动指南,它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日本的企业管理者也特别重视这种意识的培养。在日本,虽然公司的工作压力很大,但仍有很多的饮酒会、恳谈会,不仅人人都会积极参加,而且每个人都很注意将自己融入集体中。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另外日本企业重视员工的忠诚,传统的“三大支柱”也是这一文化的体现。虽有人提出“三大支柱”使日本企业老化,但即使是今天,日本社会中仍有很多大手公司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很多日本人现在也仍然认为“终身雇佣制”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忠诚意识,使日本企业拥有了一支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职工队伍。同时,职工在同一企业内长期就职,使管理者十分熟悉职工的情况,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在日本,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的忠诚度,甚至超过个人能力。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职业经历越丰富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这却是职业生涯大忌。跳槽不是不可以,但在下一次应聘时一定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 2 在经营理念中的“诚”文化日本企业一向重视诚信的经营理念,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从而赢得好评,延续企业的生命。他们往往用厂歌、厂训等方式来表现这种经营理念,并时时刻刻向员工灌输,使之成为座右铭。在日本企业见学、考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工厂不惜重金购置多重检测设备,层层检控,每个工序都有工人层层检查把关,即使是简单的日用品的生产,标准之严格使人感到似乎是在生产一种高精密仪器。松下有一句名言:“客户是我的亲家”,把每天所经营的商品看做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女儿的婆家就是顾客。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格外注重客户的利益,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虽然日本对质量问题处理得非常严格,近年来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商品召回事件。有学者指出日本制造质量下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日本这一代的国内制造业从业者。他们认为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上一代日本制造业从业者的确是真正的精英和创业者,是他们创造了“日本制造”的质量神话,而新一代日本制造业从业者已远不如上一代那么兢兢业业。此外,也有一些人把责任推到美国式的管理方法上,包括中止传统的“终生雇佣制”。富士通就宣布不采用根据职工表现来定薪的制度,理由就是这种做法伤害了士气与团队合作精神。 3 日本企业的忧患意识与节约之道日本企业对忧患意识的渲染、灌输由来已久,有人说这是长期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国民性格。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经常向国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机,诸如资源匮乏论、生存危机论等,以激励国民奋发图强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日本的忧患意识中存在不必要的过度抑郁及排外情结,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日本在“崛起”以及经济发展“好景气”时,往往少见热火朝天的宣传和大张旗鼓的自我颂扬,反而是愈加冷静、谨慎的自省与忧患,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日本企业非常重视资源的重复循环使用,积极实行废料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如NEC电器公司要求配套产品供应商按便于再利用的方式设计产品包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科学计量、精确地进行能源分配。日本的汽车产品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这不能不说也是日本民族的这种固有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资源问题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这一方面没有被日本企业家遗漏。很多大公司在产品节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虽然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但从长远看这也是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软实力的增长。纸张是印刷过程中最大的废料之一,每天所浪费的实在太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有效的是废纸回收。在日本,有一所专门回收废纸进行再生的公司,分别由须田商店株式会社、大和板纸株式会社及大三兴业株式会社三所公司所组成。起初促使它们合作的原因是它们有一致的理念,认为若能过把产生的废料再生,用于本身的行业上,环保之余,更能节省成本。 4 学习精神与“复合创新战略” 日本优秀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战略既不是纯粹的“自主创新战略”,也不是纯粹的“模拟创新战略”,而是一种“ 复合创新战略”。日本是发明大国,日本人的学习欲望强烈似乎也与他们的忧患感有关。他们常讲: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唯有靠人的头脑和双手去谋生。因此,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更新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 日本创新研究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美国,达到3%左右, 74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Management 经管空间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这也说明了日本人创新的一个态度:对于任何一个产品,一定要挖掘出其最大价值,在某一个领域中,不成为该领域最优秀的企业誓不罢休。虽然发明的原创未必在日本,但是日本人最后会将其不断改进完善,进而开拓市场。 5 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奋斗目标不同,日本企业文化蕴涵着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价值目标。松下幸之助早在1932年就提出了“企业人一定要尽企业人的本分,为提高社会生活的品质和追求世界文化的繁荣而奋斗”的企业使命。松下公司员工每天上下班前全体肃立,放声背诵“松下精神” —— 产业报国,光明正大。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杰出的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日本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为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日本大公司都与政府的扶持有关,其员工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认为公司是社会的一部分,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这种产业报国的理念也促使企业走内涵式、科技型、节能型的高效低耗的发展之路,而不是追求低效高耗的外延式发展,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松下在2003年就实现了电器产品无氟化目标,这既是为了实现联合国提出保护臭氧层的目标,也是为了更早占领未来市场。日本企业开发出很多环保产品。日本企业已经掌握了从回收塑料瓶中提取树脂的技术,使作为饮用容器的塑料瓶得以再利用。 目前,为了解决钢材供应日趋紧张的问题,日本企业开始计划用木材来建造高层大厦。木质大厦能够减少环境负担,加工、组装乃至将来的拆迁都比使用混凝土简单,且整个过程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拆除后的木材还可以再利用。丰田汽车公司工厂污水处理池的最终排放环节竟然被当作一个养鱼池,里面养了很多漂亮的鲤鱼。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解决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问题,是今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6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1)相对于日本而言,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大中国”,但我们过去片面宣传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模式搞了多年,使企业养成了吃大锅饭的思想。特别是养成了使用资源的大手大脚习惯,缺乏忧患意识。30多年来的改革逐渐打破了大锅饭,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但企业忧患意识并没有真正形成。 (2)在引进和学习外国技术特别是创新方面,我们应学习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我国自1978年起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国外资金,但引进的多,真正能消化吸收并从而创新的少。比如我国虽然是“手机”出口大国,但我们的“手机”的关键部位—— 机芯仍是外国造,以至于手机出口创汇多,但钱却被外国人赚了。 (3)日本企业文化倡导家族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国企业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但为什么日本企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国企业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并拧在一起的企业理念,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众志成城的企业精神。 (4)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仅仅把员工招聘吸引优势人才就看作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中“最大限度地流动、消灭浪费、尊重人才”的核心内容贯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表现在其行为上,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5)企业内教育是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在企业组织进行的教育训练。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内教育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及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中国企业内教育的状况却很不如人意。企业内教育的衰弱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不发达反过来又削弱了企业对企业内教育的各项支持,致使企业内教育愈加衰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的有效成分,将其有机融合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逐渐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普遍认为,与欧、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相比,日本企业的经营者是在不同的目标函数的激励下,展开企业的经济活动。美国企业经营者以物质利益激励为主,监督主要依靠市场;日本企业经营者以职位激励为主,下面一起看下日本的 企业管理 模式的知识吧。
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日本制造——品质优良的代名词,工艺精致、价格适中、外观精美、品质上乘、环保节能等是日本产品的特色,2010年世界五百强中日本企业就有68名,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在国内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公司就有松下、东芝、丰田、索尼、本田、日立、日产、佳能等等。另外日本企业寿命也名利前茅,存活超过百年的企业数不胜数。那么日本企业为何能保持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及竞争能力呢
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严谨规范,有非常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体系,日本企业的执行力度非常强,他们有非常强的执行意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从会长到基层员工都会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按照流程做事。并且日本企业的 工作计划 性非常强,每一项工作的前期准备、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数据统计、分析 总结 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有序进行。我在日资企业任职PMC经理时企业有近60条生产线,但我们的生产计划都能精确到后续6周的每一天,回复给客户并对交期负责,这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在细节管理方面,我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企业的之中的废品垃圾严格按照分类摆放,甚至连文件夹的摆放顺序都用胶纸贴上明确标识,日本人的专着执着精神被我们很多人用“愚蠢”这个词来形容,比如再热的天,日本人都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一张桌子让他擦十遍绝对不会少,正是这一丝不苟的专着执着成就了今天高品质、精工艺的日本产品。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举世闻名,工作绝对排在第一位,甚至有时还需要有献身精神,他们认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他们崇尚忠诚与奉献。所以他们把公司当成家,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被人称作“工蜂”。在日资企业经常看到日本人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的上班工作。与我们绝大多数国人不同,我们只把工作当成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工作当成是神圣的使命,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企业员工与老板一条心。这是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真正差距所在。
二、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
日本人讲究忠诚与奉献,视公司为家等等,其实是因为企业有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能保证他们的职业生涯无忧,所以他们才会愿意把一生都奉献给企业。日本企业的福利 措施 不但完善而且富有人性,比如员工 入职 时有迎新会,员工 离职 时有欢送会,让人来的时候有家的温暖、亲切感,离开的时候对公司留有怀念之情,我离开以前服务的日资企业多年,至今都很怀念那段美好时光;员工生日、结婚、生育、重大事故等,公司管理人员、高层都会送上礼金予以慰问、安抚;为员工发放年终奖金、购买各类 保险 、住房基金、住房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费、健身卡、优惠券等;为员工身心健康建设运动场、图书馆、医疗室、图书室,举办各种 文化 活动等等,正是这套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带来的一点一滴的关爱,使日本企业员工真正的以企业为家,产生极强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
三、抠门儿到底的成本控制
日本企业成本控制做的好的背景是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不允许他们去浪费,使日本人从小就有勤俭节约的意识,日本企业将浪费视为企业管理的天敌,以浪费为耻,所以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杜绝浪费,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就是解决浪费问题非常有效的 方法 ,日本企业认为只为不产生价值的行为都是浪费。日本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几乎做到极致,他们讲究实用,不追求面子及排场,比如很多日本企业管理人员、高层等出差全部租车,与我们国内企业豪车成堆有极大差别,这在我们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们不是买不起车,而是计算下来,租车比公司买车要承担保险、维修、保养、司机工资等开销更划算,更能节约成本,还有的日本企业甚至还会租用复印机、打印机等等。
总之,只要能够节约成本,他们都会去做,所以日本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用抠门儿来形容。
四、永不厌倦的持续改善
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保持极强的活力及生命力,与他们的持续改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他们往往会采用成立改善小组的方式对企业的问题进行专项的持续改善,如TCM(全面成本管理)、TPM(全面生产管理)、TQM(全员质量管理)、5S等等。
五、规范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日本是高度重视 教育 的国家,重视业内部教育培训不仅是日本企业的经营特色,还作为国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958年日本就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企业员工从入职开始公司就会根据岗位要求为其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精神、道德教育、 管理知识 、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在日本企业工作六个月后才敢称为正式员工,培训合格到工作现场时企业还会安排一名师傅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员制度继续培训一年,以使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日后的工作中还会根据企业需要对员工的 其它 技能进行培训拓展,“多能工”就是日本企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成果,日本企业还会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岗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发管理人员的潜能,同时在轮职的过程中通过考察来挖掘人才。日本企业绝大多数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提升,这就说明了日本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六、兼容并包的学习精神
日本是个 爱好 学习的国家,总是想尽办法吸纳国外的精华再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自己的东西,如唐朝时就向我们学习,学习我们的儒释道等大智慧,有了日本文字、茶道、和服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学习,有了自己的工业技术,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二战后向美国及西方等学习,博采众长,结合到本国企业实际运作之中,形成了现在世界闻各的日本管理模式等等。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使的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认为适合企业自身特色并能与企业实际有效结合的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所以我们应该理性的学习吸纳外面的管理理论,吸纳精华融入企业实际运作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比如号称日本企业管理三大支柱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们当今竞争日益激烈、强调优劣汰、鼓励创新的企业实际。
综上,我们虽然痛恨日本这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伤痛的国家,但日本企业的很多先进管理方法工具还是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希望我们能够以理性、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
日本 企业文化 的整体评价
与创新叛逆、雷厉风行的美国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这既是日本企业称雄世界的动因,也是约束日本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笔者试图在这里梳理一下日本主流企业文化中的潜规则。
日本企业文化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
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中国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虽然终身雇佣制名义上已经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
潜规则二
要在一家企业中长期发展,稳居中游是最优策略。这条规则尤其适合于初进 职场 的大学 毕业 生。要在日本公司里长期发展,必须具有耐心。在很多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不落后于他人是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我表现,不但会招致同事的反感和抵制,而且上司也可能感觉受到威胁从而无情打压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中国哲理同样适用于日本企业。
潜规则三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人刚进公司,往往会做些琐碎细致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无聊没劲,事实上这是管理层考验员工的第一步。通过这一关后,尤其在某些中小公司,管理层往往会给员工很大的自由,让其放手去干一件重要事情,借此来考察一个员工应对压力、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一旦员工通过了这项考验,就可能被重用,否则就会被贴上不堪大用的标签。这种从每件事情成功与否,来决定下一件事情是否分配给特定员工来干的做法,看似不给犯错误的员工第二次机会,显得不合情理,实则是要求员工集中精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率。
潜规则四
不率先创新,但是把细节做到极致。按照经济学术语来说,日本企业家多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不愿意付出创新的高风险成本,但是日本企业令人尊敬之处,就在于实现了模仿时滞最小化。往往是欧美企业研制出新技术不久,日本企业就用巨资购买之,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之,然后用全球领先的工艺迅速地生产成品,而且其产品无论在品质还是价格上往往都优于欧美的竞争对手。推而广之,那种雄才大略但是忽视细节的精英们,在日本企业往往得不到太好的发展。原因就是上司们习惯于从细节来考察员工的绩效。正所谓魔鬼在细节中。
潜规则五
女性依然难以受到重用。在日本企业界和政界的高层,女性身影依然寥寥。大多数日本男女坚持认为,女性结婚后辞职照顾家庭,天经地义。在日本,女强人更多地是个贬义词。据说,日本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依然会努力寻找工作,但是目的不是为了事业和金钱,而是为了觅得金龟婿。因为一旦找到个好郎君,婚后就可以不再工作一劳永逸,不亦乐乎
1 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 企业管理论文提纲
3 如何当好企业管理者
4 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
5 如何做好企业管理者
摘取了几个例子,当然不能说明什么,可是他们的研发能力真的令人佩服,这就是差距。当我们还停留模仿抄袭阶段的时候,人家又有新的东西研发出来了,永远比你超前一大步。ASIMO机器人从1986年诞生至今都30多年了,本田飞机HondaJet也是从1986年开始研发,一直到现在还在不停的改进。
1住友3M上市了具有高研磨力、高顺应性及长寿命的研磨材料“3M纸制砂盘EGD36”。设想在焊接、切削加工铸造等制造现场用于研磨作业。
2 三菱重工开发出了利用一台齿轮研磨车床来量产 汽车 变速箱等使用的内齿轮及分级或带轴外齿轮等齿轮的技术。
3机器人最高峰:本田的新型ASIMO会打手语会开瓶盖
在中国想做事的人未必能做成事,而真正做事的人未必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阻力,我们最不具备的是研发和创新机制,你看看国家的大环境,比如某国家的配套项目所谓的招标,看的并不是你的东西是否过硬,公关是最关键!
这就造成了众多老板们,对公关人员、业务精英非常重视,而对技术创新、研发人员都是遗忘在角落,谁还去研发?真正不顾各种干扰埋头研发的往往被人视作精神有问题的另类。
国内的技术交流现在也不行了,计划经济的时候还行,市场经济了,大家自己搞自己的,都保密了,所以行业开会基本就是聚会。
欢迎大家在评论处补充你认为文章中有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这样下一个阅读的人就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