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大都是:硬脂酸甘油酯 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混合甘油酯
植物油不饱和程度高,动物油不饱和程度低,其中花生四烯酸和DHP(六个双键)对于大脑发育起很好的作用。
食用油的分类 一、食用油的分类
分为三类:
动物油
植物油
微生物油脂
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鱼油等
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茶籽油、橄榄油、米糠油、芝麻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等。这此植物油在中国市场上均有产品在超市内销售。
微生物油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目前没有直接用作烹调油。但在保健食品和食品中有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AA,和DHA,就有来源于微生物油脂的。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调和油,目前市上的调和油产品是由多种植物油调和而成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的调和油用的原料也有差别。
二、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
食用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维生素E,植物甾醇。特别是精炼后的的食用油,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就是以上三种。
而脂肪(甘油三酯)约占食用油的99%以上,甘油三酯是由甘油(约10%)和脂肪酸(约90)组成的。所以关注食用油的营养就要关注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脂肪酸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决定了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营养不一样。
维生素E是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总和。在植物油中含量很高,以小麦胚芽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其次是玉米油和大豆油。其它常见的植物油维生素E的含量比以上三种植物油来说要低很多。维生素E的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是抗衰老。
植物甾醇(又叫植物固醇),是和胆固醇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因为植物甾醇进入人体内后,可以与胆固醇竞争,这样就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所以植物甾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三、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不含不饱和化学键。
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含不饱和化学键。在自然存在的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含有双键(或烯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两个及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需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两种。
在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距竣基最远的双键是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的称为ω-3脂肪酸,是在倒数第6个碳原子的称为ω-6脂肪酸。
四、六大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脂)、矿物质、维生素、水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脂)其在人体内提供的热量如下:
碳水化合物:4 kcal/g(4千卡每克)
蛋 白 质:4 kcal/g(4千卡每克)
脂 肪: 9 kcal/g(9千卡每克)
注:1 kcal=4184 kJ(1千卡等于4184千焦)
油脂(脂肪)对人体有的营养价值?
1、供给人体热量
2、供给必需脂肪酸
3、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消化吸收
4、增加食物美味与饱腹感
六大营养素要均衡地摄入,人体才更健康。这可以参照中国营养学会的网站(关于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五、关于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摄入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20-30%,其中饱和脂肪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10%,多不饱和脂肪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4-6):1。
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用油的摄入量是25克。
所以大家在使用食用油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量的摄入,也要注意脂肪酸的比例。
因此推荐大家食用调和油,特别是食用脂肪酸均衡的食用调和油,如027:1:1的调和油。
六、关于压榨和浸出
六、关于压榨和浸出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压榨法就是人们印象中的用物理压榨的方式“榨油”,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榨出油的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而浸出法则是将一种被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俗称六号轻汽油)的原料与粉碎后的油料进行充分混合后再进行油脂的抽提,这种方法相对产油率较高,成本较低,但成品油中可能存在微量溶剂残余。 不过经过精炼后的食用油溶剂已经被去掉了,特别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不用担心溶剂残留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压榨制油工艺比浸出法制油工艺更先进,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理解。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无论哪种工艺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七:关于转基因
凡是允许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要通过国家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相关检验机构的严格评审、检测,已经通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食品,由国家农业部颁发安全合格证书后,方能投入进行食品加工。从营养安全的角度讲,目前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证据,也没有出现因此引发的食品安全纠纷。那么,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营养上是否有区别呢?要求营养成分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但二者的差异不会超过允许范围。也就是说,同一品种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其营养成分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目前市场销售的大豆色拉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不是转基因的非常少。但是任何一种作物被确定是否用转基因技术改造时,首先要对该种作物本身进行安全性评价,要确保其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说,花生对极少数人有过敏性,所以不能考虑花生作为转基因对象。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在食品或农作物中加了个叫基因的东西。其实我们吃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成千上万基因组成,传统品种改良通过杂交,实际也是基因的交换,并且杂交是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交换,而基因技术是定向改造生物,跟杂交育种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效率更高罢了。转基因食品至少有两点好处,一可以减少农药残留,二可以强化某些营养成分。当然,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餐桌上,也许会被其他食品所替代。
目前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大豆就有两千多万吨,基本上是转基因的,而这些大豆生产出的大豆油只有四五百万吨,而另外的一千多吨在哪里呢?是做成了各种饲料,喂猪牛羊鸡鸭鱼等,我们天天都在吃这些动物的肉,所以说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食用与转基因有关的食品。所以我们几乎没有人是可以不接触转基因食物的。
同时我们国家也在采用转基因的手段来改进其它的农作物,这些农产品可能在市场上也有出现的。
我认为:在选择食用油时根本就不要考虑是否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问题!
八、关于维生素A强化的食用油
维生素A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营养调查发现中国居民是缺乏维生素A的。也就是说从中国居民的维生素A平均摄入量来看,离推荐的需要摄入量还差很多。 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和5岁以下的小孩缺乏最为严重。
但维生素A的毒性也是非常大。过量摄入是对身体也不好的。所以在食品中强化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好,所以食用油是维生素A强化非常好的食品。而且人对食用油的摄入不会象很多其它食品一样,会大量的过量。这样维生素A的摄入量也就比较稳定不会太过。
在国标14880《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维生素A强化的量为4000ug-8000ug/kg油。
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在推动中国的营养强化工作,主要推动的是在面粉中强化B族维生素,在酱油中强化铁,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所可靠消息,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计划在几年以后要推动国家立法强行规定在所有食用中必需强化维生素A。
目前在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是福临门的维A油和金龙鱼的AE大豆油。建议大家也可以偿试一下这两种油,特别是喜欢大豆油的朋友,这两种油是不错的选择。
九、关于胆固醇
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和专家多年来对胆固醇的危害宣传过多,大家一提到胆固醇就会远离它,这里我要纠正一下。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如果没有胆固醇,人是不能生存的。
胆固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HDL)。LDL是负责把脂肪从肝脏运送到血管壁,而供给细胞脂肪。HDL是负责把血管壁多余的脂肪运回到肝脏。如果当LDL太高时,血管壁的脂肪太多,就会使脂肪在血管壁堆积,堵塞血管,从而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所以有人把LDL叫坏胆固醇,有人把HDL叫好胆固醇。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居民每天胆固醇的摄入不要超过300mg。
因为中国居民目前胆固醇的摄入普遍偏高,所以大家都在讲胆固醇的坏处,而不讲它的作用。
对于以下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大家要适量地摄入,不要吃太多。
�6�1 蛋类:蛋类的蛋黄,如鸡蛋黄、鸭蛋黄、咸蛋黄、皮蛋黄等。
�6�1 动物内脏:脑、腰、肝、肠等。
�6�1 海产类:墨鱼、鱿鱼、虾膏、蟹黄、鱼子、鱼头等。
�6�1 油类:奶油、牛油、鸡油、猪油等。
常见高胆固醇的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见下面的网页
10、关于食用油中的脂肪问题
食用油中的绝大部分成分都是脂肪,有人说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高,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低,这些说法均是不科学的。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某某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某某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而大家也不要对脂肪产生恐慌,人体是需要脂肪的,人每天需要从外界摄入的脂肪大约是72克左右。因体力劳动的强度而有所不同。
脂肪是要适量的摄入,不要太过,但如果人不吃脂肪,也会对身体不好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是25克。
问题一:酯和油脂有什么区别 酯,是由醇与酸(包括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从结构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类化合物。
脂,指动物体内和植物体内的油脂。动物体内的油脂是固态或半固态,一般称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态,一般称为油。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们属于酯类。
酯
由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
油脂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甘油酯
油脂是一类特殊的酯
问题二:油脂有油和脂肪 都属于酯 对吗 油脂分布十分广泛,各种植物的种子 动物的器官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油脂
而在植物体内的油脂我们叫做植物油
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碳碳双键 使其呈现液体
在动物体内的油脂我们叫做脂肪 几乎没有双键 所以呈现固体
我感觉你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植物油和脂肪的统称便是油脂
而俯和脂肪无一例外都含有酯基这个官能团 属于酯类
所以油脂也叫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明白了么?
问题三:油脂和脂肪的区别,脂肪是否属于油脂? 油脂,顾名思义,包括油和脂。油脂其实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油是指液态下的油脂,比如豆油;脂就是常温下固态的油脂,比如猪油。 脂质,脂一种包括脂肪、油茶、蜡、类固醇和甘油三酸脂的有机物,不能溶于水,却能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中,摸上去有油腻感,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构成了生命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脂肪攻人和动植物体中的油性物质,是一种或一种以上脂肪酸的甘油脂C3H5(OOCR)3。
脂肪属于油脂
问题四:脂肪和油脂有什么关系 脂肪的概念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因此脂肪的性质和特点主要取决于脂肪酸,不同食物中的脂肪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一样。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因此可形成多种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酸一般由4个到24个碳原子组成。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在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解于水。
脂类的分类
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1)中性脂肪:即甘有三脂,是猪油,骇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的主要成分
(2)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是混合的甘油三酯,在食物中占脂肪的98%,在身体中占如%以上。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磷脂,它是细胞膜和血液中的结构物,在脑、神经、肝中含量特别高,卵磷脂是膳食和体内最丰富的磷脂之一。四种脂蛋白是血液中脂类的主要运输工具。
脂肪的生物功能
脂类是指一类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通常脂类可按不同组成分为五类,即单纯脂、复合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类及结合脂类。
脂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肪是生物体的能量提供者。
脂肪也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和运输形式。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有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概括起来,脂肪有以下几方面生理功能:
1 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并供给能量 1克脂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倍多。
2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脂肪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之一。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类脂层,胆固醇又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3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 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维持体温恒定。也可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有维持正常体温的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 。
4 提供必需脂肪酸。
5 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6增加饱腹感 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肥肉中维生素A含量很少,远远低于猪肝、蛋黄和瘦猪肉。因此,用肥肉来
补充维生素A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肥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胆固醇,这是组成脑、肝、心、肾必不可少的物质,
还是人体内不少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有一部分胆固醇经紫外线照
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
倘若人们长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肥肉,容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