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热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牛奶温度达到60——62度时,就开始出现轻微的脱水现象,蛋白质微粒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 牛奶中还含有不稳定的磷酸盐。加热时,酸性磷酸钙变为中性磷酸钙,也会以不溶性沉淀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另外,当牛奶加热到100度左右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带有腿色,并逐渐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带有酸味。所以,牛奶不宜煮得时间太久。|||如煮沸后呈现许多白色沉淀物为不鲜。还有一个鉴别方法,即把牛奶滴入盛水的碗中,凝结而不沉者为鲜奶,如扩散而分开者为不鲜。用化学方法鉴别牛奶就更准确,可取一汤匙牛奶,加几滴碘酒,色不变者为纯牛奶,如变为青兰色者是掺入豆浆或半汤的东西;在小玻璃试管中放少量未煮沸的牛乳,再加入等量酒精,如外观不起变化者为新鲜,如有白色沉淀物,呈豆腐凝结状,则不鲜。牛奶只要煮开即可,久煮后会损失许多营养素,如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呈胶状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现象,由原来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另外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磷酸盐由原来的酸性磷酸钙转化成不溶性的中性磷酸钙沉淀物。加热时间长,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不但使牛奶带有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钾酸,使牛奶带有酸味。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含有的少量维生素C 也会被破坏掉。|||就应该是跟我们平时喝奶出来的那个奶皮子一样吧。|||这才是好奶,没有兑水。|||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这些营养素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蛋白质分子发生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变化,使之产生絮凝状,待冷却静止后产生沉淀,因而要注意加热温度的控制。|||因为农户的牛奶一般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就卖掉了,而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加热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牛奶温度达到60—62度时,就开始出现轻微的脱水现象,蛋白质微粒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 牛奶中还含有不稳定的磷酸盐。加热时,酸性磷酸钙变为中性磷酸钙,也会以不溶性沉淀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学习了鉴别牛奶新鲜与否,掺入豆浆与否的方法。谢谢了。|||如煮沸后呈现许多白色沉淀物为不鲜。还有一个鉴别方法,即把牛奶滴入盛水的碗中,凝结而不沉者为鲜奶,如扩散而分开者为不鲜。用化学方法鉴别牛奶就更准确,可取一汤匙牛奶,加几滴碘酒,色不变者为纯牛奶,如变为青兰色者是掺入豆浆或半汤的东西;在小玻璃试管中放少量未煮沸的牛乳,再加入等量酒精,如外观不起变化者为新鲜,如有白色沉淀物,呈豆腐凝结状,则不鲜。|||如果煮沸后呈现许多白色沉淀物,那么牛奶可能不新鲜!|||如果不是你自己加热的问题的话,可能就是奶农处理的问题了,牛奶挤出后需要经过过滤和消毒两步操作的,可能问题在那边|||如果有凝固状物的话,闻闻有没有异味。有异味就是变质了。牛奶煮沸后,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也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牛奶最好不要煮到沸腾,否则将引起蛋白质变性,容易结块沉淀。如果牛奶不新鲜,牛奶结块是因为奶中的酸度提高,牛奶中的酪蛋白对酸很敏感,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酸反应凝固结块,所以可断定这批牛奶已经开始变质,在常温下不太容易察觉,如果再严重一点,不用加热都会凝固。这样的牛奶不能喝。热牛奶有助睡眠,因此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习惯将买回的牛奶煮沸再喝。
醋酸钙是沉淀物。
沉淀物的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糖与氨基酸的缩合物和聚合物; 淀粉及其降解物;蛋白质及其降解物;果胶及其分解产物;单宁、色素的聚合物-多酚化合物; 蛋白质-单宁-果胶-金属离子的大分子络合物;乳酸钙、醋酸钠、醋酸钙等有机酸盐。
醋酸钙Ca(CH3COO)2也叫作乙酸钙,是有机钙,以碳酸钙和乙酸反应,然后过滤脱水制成。醋酸钙溶解度高,极易溶于水,无需消耗胃酸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
判断物质是否是沉淀物的方法
1、观察反应现象,溶液变浑浊就可直接判断生成物中有沉淀,比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只有反应物的化学式的,需要根据记忆的常见难溶物来判断是否有沉淀,像碳酸钙、氢氧化铜等沉淀。
以上内容参考 -醋酸钙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沉淀刚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又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对
根据溶度积的知识,难溶物的阴阳离子在水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比如:Ksp(CaCO3)=c(Ca2+)c(CO32-)=5010^-9(mol^2 l^2)
5010^-9是CaCO3在常温标态下的溶度积,是一个恒量。也就是说,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乘积大于这个值就会有沉淀产生。(这很重要,明白了么?明白了再看下面哈)
题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中的离子有钙离子、氢离子、碳酸氢根和极少量碳酸根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由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出来。其中,碳酸根极少,还没达到形成碳酸钙沉淀的溶度积。当然,水也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向其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后,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增大,其电离出来的碳酸根离子也增多。所以,导致了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的乘积大于碳酸钙的溶度积了,于是出现了碳酸钙沉淀。
此题的关键是
1溶度积概念
2电离 HCO3-==(可逆)H+ + CO32-(碳酸氢根的电离)
楼上说的对,酸比很重要,但你这还谈不上什么酸比,这所长也不好使啊,你这是原液就有沉淀,做锌钙系,第一步就是磷酸、硝酸、氧化锌、碳酸钙;要是这步开始出现沉淀,那只有3个原因,酸不够,没溶开;2,水不够,原液饱和了,3,原料有问题,我过买的便宜的落地氧化锌,就有一部分溶不开杂质。以上如解决不了,私信我。
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石灰岩石(简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式为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9。其中氧化钙(CaO)占5603%,二氧化碳(CO2)占 4397%。
碳酸钙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根据碳酸钙生产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碳酸钙分为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
⑴ 轻质碳酸钙: 又称沉淀碳酸钙,简称轻钙,是将石灰石等原料段烧生成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经脱水、干燥和粉碎而制得。或者先用碳酸纳和氯化钙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经脱水、干燥和粉碎而制得。由于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24-28mL/g)比重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11-14mL/g)大,所以称之为轻质碳酸钙。
⑵ 重质碳酸钙 简称重钙,是用机械方法直接粉碎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垩、贝壳等而制得。由于重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比轻质碳酸钙的沉降体积小,所以称之为重质碳酸钙。
⑶ 活性碳酸钙 又称改性碳酸钙、表面处理碳酸钙、胶质碳酸钙或白艳华,简称活钙,是用表面改性剂对轻质碳酸钙或重钙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而制得。由于经表面改性剂改性后的碳酸钙一般都具有补强作用,即所谓的“活性”,所以习惯上把改性碳酸钙都称为活性碳酸钙。
2、按粉体粒径分类
碳酸钙产品是一种粉体,根据碳酸钙粉体平均粒径(d)的大小,可以将碳酸钙分为微粒碳酸钙(d>5μm)、微粉碳酸钙(1μm<d<5μm)、微细碳酸钙(01μm<d≤1μm)、超细碳酸钙(002μm<d≤01μm)和超微细碳酸钙(d≤002μm)。
⑴ 轻质碳酸钙的粉体特点
a颗粒形状规则,可视为单分散粉体,但可以是多种形状,如纺锤形、立方形、针形、链形、球形、片形和四角柱形。这些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可由控制反应条件制得。
b 粒度分布较窄。
c 粒径小,平均粒径一般为1-3μm。要确定轻质碳酸钙的平均粒径,可用三轴粒径中的短轴粒径作为表现粒径,再取中位粒径作为平均粒径。以后除说明外,平均粒径,即指平均短轴粒径。
⑵ 重质碳酸钙的粉体特点
a 颗粒形状不规则,是多分散粉体。
b 粒径分布较宽。
c 粒径大,平均粒径一般为5-10μm。要确定重质碳酸钙的平均粒径,需要测定粒径分布函数和诸如颗 粒沉降速度或比表面积之类的粉体现象函数。作为一种简便 的方法是在电子显微镜照片上测量颗粒投影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几何平均粒径作为表观粒径,再取中位粒径作为平均粒径。
⑶ 活性碳酸钙的平均粒径取为表面改性前轻质碳酸钙或重质碳酸钙的平均粒径。
3、按微观排列分类
根据组成碳酸钙的原子和离子的排列是否有规律,可以将碳酸钙分为晶体碳酸钙分为晶体碳酸钙和非晶体碳酸钙。
⑴ 晶体碳酸钙根据晶体碳酸钙晶体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晶体碳酸钙分为方解石型碳酸钙、霰石(又称文石)型碳酸钙、球霰石型碳酸钙。方解石和霰石是天然的碳酸钙,球霰石则是人工生长的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的晶体结构通常为方解石的晶体结构。重质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则为其原料(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垩、贝壳等)中碳酸钙的晶体结构,活性碳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