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咏春拳实用吗? 八节课,16小时的话,得看那个私教会教你什么如果顺序是小念头-沉桥-标指-粘手的话,你粘手肯定就学不了了,像楼上说的,那实战是基本上没什么作用了
如果他在教你们小念头-沉桥-标指的时候,从中会叫你一些某手法的作用和教你粘手的话(因为学完小念头之后,其实就可以开始学粘手了),那实战就很有作用了,因为粘手是咏春的实战精华所在忘了说打桩了,这也是很有用的
还有,私教是只教他一个人的吧?如果是的话,这收费,不算太贵,如果是参加班的话,这就太贵了
问题二:咏春拳实战好吗 是个技击性极强的拳种,全世界除太极外练习最多的拳,咏春拳有个高手曾经在美国海豹突击队当过7 8年的技击教练,所以它实用性比较强,也是一种十处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问题三:咏春拳在实战中有用吗? 咏春是一门近身打击的拳术,颇具实战性,练到高境界可沾衣发劲,几寸之间伤人,是一门近身战极具杀伤力的武术。
问题四:学《咏春拳》有什么好处??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练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
问题五:咏春拳为什么可以打这么快? 拳速就是要将一个沙袋绑在手上,然后出拳,练了一会之后把沙袋脱下来,再空打拳。时间长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问题六:练的咏春拳和八斩刀kan人有用吗? 强身健体,不受他人欺凌,至于Kan人嘛,你看着办��,孰可忍孰不可忍
问题七:30岁了才学咏春拳会不会太迟了?能学好吗??? 一点也不迟,只要刻苦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们武校以前班上就有好几个三四十岁的,他们大多是因从小喜欢武术,但没能实现,所以大了才来,三十多岁他们也没基础,但他们都把横竖叉都劈下去了
问题八:咏春拳可以自学吗?怎么样学? 一。参考教材:
书籍:书魏峰,梁廷(魏峰的书加入太多散打的东西,梁廷的书也有不少夸张的技法,要在未来学会自己判断,但仍不失为入门好书。还有其他书籍,但大多解说太少,不适合以此为初学教材)
光盘:这就多了。要有“少就是多”的观念。在判断能力不足前,不要看太多。专注一套就可以。(能在网络视频看就在网上看)初学者建议视频以讲手王-黄淳梁的教材为主。或是自行找一套解说比较完整的DVD。比如:彭南咏春拳体系的光盘。
以上建议的重点不在体系的好坏,而是以教材解说是否充分,适合作为自学之用为考量。
自学的重点不在哪门哪派较好,而在那个体系的资料较为完整,可以供你自学时详细查考。(每个体系都好,重点在个人的努力。别把时间花在寻求所谓的正宗上,现在没人能是正宗了,因为拳到现在,全都被改过了)
二。设备:
A吊式沙袋或挂墙式的沙袋一个;
习练“寸拳”及各种击打时使用。
B适当重量哑铃一组;
习练负重日字冲拳及其他手法时使用,当然并非必备。
C木人桩一套;
自学咏春拳者最好想办法弄一套木人桩来,否则难以练好咏春拳。后续会加以说明。
D咏春拳友同好至少一名;
我把”人“算成设备了,呵呵。了解我意思就好,开开玩笑。这不用解释了。
咏春是实战型武术,且咏春拳的灵魂在于“粘手对练”。没这些练习,咏春拳就跟体操无异。
所以自学者尽快找到跟你一样的咏春拳自学爱好者。
E差点忘了,最好有全身镜子一面
以上这些设备最好都逐渐补齐。自学已是条件输人一半了,如果再往后的日子再没这些设备让你用来观照自身的动作及锻炼,那就容易陷入“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却错误百出的困境,届时身法已错,想改就得花更多的精力了。
三。咏春拳自学系统观:
接下来的说明才是我们要谈的重点,如何进行咏春拳的自学安排。
传统习练咏春拳一定是依照小念头,寻桥,标指,中间穿插粘手训练,再到木人桩
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然后再依兴趣来进入八斩刀及六点半棍的锻炼。
这里我们不谈兵器的学习。坦白讲我也不建议学兵器。兵器乃拳之延伸,现代人练拳都难以练好,更何况兵器的使用。不过,要当成娱乐,我个人倒是不反对,如果你时间过多,拳也练的够好的话。
在自学系统的安排上,个人的建议是:
1选择一套自己可以理解的教材:
依样画葫芦。慢慢的练,细细的思索。举一反三。从基本动作开始练起,二字钳羊马,日字冲拳,进退步,转马等等,逐一好好的扎好基础。
2习练以下几个定式:
A摊手;
B伏手
C空扯日字冲拳
D膀手
E圈手练习
以上几个动作要先以站桩的方式来多站,对着镜子站,修正自己的各种角度。务必做到一起手就能精准的摆到对的位置。以左右交换的动作来练习。
3这是较会引起大家争议,但我非常建议的一点。“开始加入木人桩”及“双人对拆”的锻炼:
一般木人桩都被摆>>
问题九:练咏春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zheng、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罚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练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
问题十:现在咏春拳有以前那么厉害吗? 不知道,现在很少出现街头打架了也没有咏春拳的比赛了很难说,如果说他没用那有什么理由呢要是说他有用,现在也没有人真实的看过咏春拳的搏击比赛
1 咏春(Wing Chun)
2 北派螳螂拳(Northen Praying Mantis)
3 南派螳螂拳(Southern Praying Mantis)
4 蔡李佛拳(Choy Li Fut)
5 吴氏太极拳(Tai-Chi Chuan[Wu Family Style)
6 八卦掌(Pa Gua)
7 形意拳(Hsing-I)
8 白鹤拳(Bak--Hoo Pai/White Crane)
9 鹰爪拳(Eagle Claw)
10 内家拳(Ng Ga Kuen)
11 五形拳(Ny Ying Ga)
12 白眉派(Bak Mei Pai/White Eyebrow)
13 北少林拳(Northern Shao Lin)
14 南少林拳(Southern Shao Lin)
15 北派(Bok Pai)
16 大洪拳(Law Hom Kuen)
17 擒拿(Chin Na)
18 猴拳(Monkey Style)
19 醉拳(Drunker Style)
20 西洋剑(Western Fencing/Foli)
21 西洋拳(Western Boxing)
22 西洋摔角(Western Wrestling)
23 柔术(Jujustu)
24 菲律宾短棍(Escrima)
25 菲律宾武功(Filipino Sikamn)
26 泰拳(Muay Thai/Thai Boxing)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个《振藩截拳道二十六种世界武技精华元素》的提法,源自李小龙的菲律宾裔弟子--伊鲁山度的再传弟子保罗·弗奈克(PAUL FUNAK)的个人专著,因此未必可以完全代表李小龙本身的武术思想。在这种提法中,菲律宾武功、菲律宾短棍及咏春拳应当是最重要的三种
-------------------------------------------------------
这26种武术大多是中国传统武术,并不只是套路而已,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功力训练、应敌方式以及对打练习等,只不过套路练习占了较大比重而已。李小龙的截拳道截取各家武术精华,就是说他省略了各门派繁琐的套路练习,只保留最核心的技术
另外,这毕竟是伊鲁山度的提法,而非李小龙自己提的,实际上也许不只这26种。例如李小龙曾经学过极真派空手道,他也曾跟空手道冠军罗礼士学过高腿踢法,因此他的武术体系应该不可能不包括空手道才对
答楼主
第一个问题
咏春拳的拳,为何速度很快很密集?
可分为以下几点:
1要知道咏春拳的原理,就有中心线一说!
咏春拳追求的和定律就是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2其次是拳,咏春拳拳的姿势和打击方式和传统拳法略有差异!
第一它拳眼朝上,这样打出去的拳就成为略带弧线
第二一以肘底部位为发力点,发力点不需要太长!可以说是直接打出去的!
这样在和传统比较,还需要蹬腿,拧腰,送肩然后才打出一拳,这样在距离和时间上就快了一倍!
3咏春拳的在有了以上几点之后,再连环的叠加拳法,出拳就更快速了!
就像出膛的子弹一样!在连贯和短距离的空间下,加速是轻而易举的!
4还有一些就是在和对手对抗中加速的,还有肘底力强化的因素
步法的因素,前臂发达的因素!
第二个问题:
咏春的三套拳法都是最好的辅助练习方式
小念头就是一种基础也是核心,他就像是规矩,然后才有方圆,最后又不遵守规矩!
就像是一个人开始练习拳的时候,他觉得一拳就是一拳
然后 经过一定的积累,它又认为一拳不在是一拳了
当再次形成自己的方式时,又觉得一拳还是一拳
说了这么多,就是不要希望楼主不要忽略基础的东西!
当你到达一定的境界,所追求的往往是最简洁的东西!
比如李小龙追求的就是简单!
但是这个简单直接是在聚集了所有的精华而积累的!
还有就是木人桩,它可以练习你熟练度,比如招式比如力量的掌握和对抗
也是最佳的练习方式
寸拳是在你速度上 以一种短距离的爆发形成的杀伤力!
粘手,肾气归源功和五指枚
能补充你的元气,增加体质,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辅助方式吧!
第三
建议楼主不要过于追求,要慢慢来,从基础开始,基础好了,学习的效率要能提高不少!
所谓水滴石穿,靠的还是日夜积累的!
慢慢的你的速度会有的,慢慢的你的力量会有的!
有些东西不是你单独的练习所能呈现的,还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可以让你蜕变的过程!
你如果一味的追求快,那样你就脱离的咏春的本质,一门拳术不仅仅需要速度,还有杀伤力
还有智慧的技巧和灵活的招式!
所以任何都不可偏废,
拳再快,没有力量你怎么能伤到人呢?
拳再快,人家跑了你怎么打?
拳再快,人家有武器你怎么弄?
拳再快,在群殴中你能一招一个?
以上说的或许过于偏激,但是,拳的速度是在练习咏春自身的基础上而增加的!
如果你只追求快,又何必练习咏春呢?直接练习你的快拳就好了!
一门拳术的组成是靠许多因素来组建的,就像一个完整的人,你少个胳膊腿,就是废人了!
还谈什么完整!你如果是练习咏春拳,最好是从基础开始,装上你的胳膊腿,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在增加体质变强!
以上随便说说!楼主可随便看看!!建议而已!
首先在中国香港流传的咏春绝大部份出自叶问
而影视作品中的咏春(如果不是乱来的话)也是这一系 不知阁下所说的梁家是否指梁赞 一般认为叶问咏春源于梁赞儿子梁碧和徒弟找钱华
则叶问、梁家应属同一系列 中国香港流传的还有刨花莲咏春
套路比叶问咏春多而且长 大陆也有一系列咏春拳
据闻是类似咏春+洪拳的东西 其实咏春拳的中线理论少林拳也有
只是少林拳多以侧身对敌
一下直拳就能占住中线
咏春以正身对敌必须手肘内收才能占住中线 此外咏春的手法细腻但步法身法略嫌不足
而习武最难的恰是手法与身法的配合
故咏春易于速成 一般初学少林拳者未能掌握身法而只以手法对敌咏春
就绝对是以己之短敌彼之长了 但一但步法身法熟练能准确控制敌我间的角度与距离则咏春无绝对的技术优势 所以咏春能克制初学少林者却不能克制少林拳术 2008-07-01 01:24:24 补充: 其实中国武术一向有伪托始祖为某某名人的习惯
如太极之于张三丰
形意
鹰爪之于岳飞等 尤其少林五祖和火烧少林寺等传说只随着南派武术而传播
并未见于正史 甚至有人认为实乃郑成功叛将未被封赏反遭清庭毒手
而创出少林讨伐西鲁有功反遭火烧的宛转故事 故此有关五枚创拳的说法实无须尽信 2008-07-01 01:25:49 补充: 其他门派因为未能尽得师父技艺
所以可能师兄弟教授内容不同 但咏春的 小念头 寻桥 标指 八斩刀 六点半棍和木人桩每一套的知名度都很高 所以未学全的基本都不敢授徒
所以至少套路数目上各支派是基本一样的 套路编排方面
就我所见是有些许分别的
但哪一派较接近叶问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无论如何编排
只要能解释如何应用的
大概也不会太离谱
但是否得到精华又另当别论 2008-07-01 01:26:11 补充: 最后所谓互补的问题
由于少林系统比咏春大得多 所以少林有而咏春没有的技术多
少林没有而咏春有的少
这样能算互补吗 当然学多一门功夫能扩阔自己视野也是一件好事
中国香港最多人学的一支咏春拳是叶问宗师所传
其实咏春拳的支系之多根本无人数得清楚! 咏春拳的源头至今各支系的说法并不统一
也无法证实那一种说法才正确!大致有以下各种说法: 1世上本无咏春拳
是因为永春拳被禁
才改名作咏春拳方便发展
永春拳传自南少林寺永春殿
由至善禅师带往广东于红船教授
发扬开来的。这说法是自称现任咏(永)春掌门陈国基所说的
他是叶问宗师师父陈华顺的曾孙
所传的永春拳除了叶问系有的外
还有十多套:小练头、大念头、伏虎、四门、红刹手、少林花拳总之特别多过人! 2佛山彭南系也认为咏春原是永春
但却相信是出自河南少林寺
由一尘庵主南下湖南传于伶人绰号摊手五
摊手五到广东戏班谋生
把永春拳传给红船第子。 3刨花莲咏春也认为是源于河南少林
由武僧绰号大东风的南传广东佛山
之所以叫作咏春拳的原因是这拳术在广东只传授反清的洪门中人
洪门有反清的诗句:"永言矢志,毋忘汉族,还我河山,大地回春。"永言"是咏字
加上诗句最尾的"春"字
合称咏春
咏春原是洪门兄弟的暗号! 4就是中国香港人熟悉的南少林五枚师太观蛇鹤相斗悟出拳理
传于弟子严永春的说法。这版本是中国香港叶问系和广州岑能系咏春的说法
但各尊的祖师不同
中国香港尊严咏春作祖师
但广州主流是以五枚作祖师。 5台湾有鹤拳师傅认为广东的永春、咏春是源自福建省永春县所传的白鹤拳
他们把永春白鹤拳和咏春比较
发现风格极为接近。 咏春的支系极多:佛山咏春、古劳咏春、广州咏春、中国香港咏春、越南咏春这是以地域区分;正身咏春、偏身咏春、快手咏春、蛇形咏春、实用咏春、实战咏春这是标榜特别风格。刨花莲咏春、阮济云咏春、阮其山咏春、岑能岑春、区康咏春、米机王咏春、叶问咏春这是以创系宗师的名字或外号来命名
这样的咏春支系可以过千就以叶问系为例还可分支出黄淳梁、张卓庆、伦佳、徐尚田。还有:少林永春、班中咏春、红船咏春、至善咏春、三娘咏春都是各有传人。 咏春拳能尅制少林拳的说法是出于梁挺的自大宣传
其实很谎谬的
咏春拳从来就是少林派下的拳种
少林派可以包括咏春拳
其关系尤如一个人和他的一只手
说某人的一只手可以克制他本人
是否说得通呢? 2008-07-02 03:34:32 补充: 自认永春派掌门的陈国基谈咏春拳bbsshunderen/redirecttid=591001&goto=lastpost
咏春拳据传起源于中晚满清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后传与严二及严咏春父女,咏春则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于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二娣曾习少林拳,孰练六点半棍法。时值太平天国反清期间,当时(1854年)红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众反清,导致粤剧全面被禁达15年之久。华宝,二娣从此公开授武。 梁兰桂先生 梁兰桂先生是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经历了太平天国及大成国时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即今之广州花都区创『拜上帝教』开始至1864年为止。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佛山商人,爱好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戊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埋名隐姓,避走他方。据说逃亡到东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点功夫,说是佛掌。(这个,可能是“咏春拳”不可公开教授之理由。)『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与太平天国或大成国有联系。南少林之传说;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传,应该是当时从广州佛山一带开始流传。 梁赞先生 咏春拳之名称开始出现。 梁赞先生(1826~1901年),享寿75岁。原名梁德荣。人称咏春拳王。传人有人称找钱华之陈华顺。华公最后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叶问。 梁赞,广东鹤山古劳人,在古劳出生。梁赞父亲因为生下二子「德荣」,把在佛山筷子街经营中医及跌打医馆订名为荣生堂,因为〈荣〉字之行草书形似〈赞〉字,故人称荣生为赞(先)生。 梁赞十八岁时先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南少林拳术。后梁二娣将梁赞引荐到亦师亦友之黄华宝门下。黄华宝亦是古劳人,与赞是同乡。黄华宝将咏春拳秘密传授与梁赞。并告诫不可以将此『拳』公开发扬;否则违背祖师等语。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 梁赞六十多岁后,两名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另有一说赞有五子),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交托与陈华顺,顺为杏坛人,故改店名杏济堂,后转让与他人。赞先生退休(?70岁)后返回古劳。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赞长子,自小追随父亲习拳(应比陈华顺早廿十多年),后到中国香港与朋友经营绸缎店,后传技于叶问。他应该是对咏春之历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为理解之传人。日后对叶问先生影响最大。 [编辑] 陈汝棉先生 陈汝棉(1884年-1942年)广东顺德人
陈华顺的独生子,其父在他八九岁时,便教他咏春拳。由于陈汝棉在十三、四岁时,脾气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别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称号。貔貅即是顽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欢心。华公怕他迟早会惹出大祸。稍后,陈华顺自觉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后与邻村昌教乡的一个年老花洪拳教头黎三兴女儿黎好(妙显)结婚,华公在他们婚后,因为中风的关系,隐居在东马宁;佛山的跌打医馆,交由陈汝棉负责。 咏春派源流 五枚: 严咏春→梁博俦→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 资料来自1990年咏春体育会出版之『咏春族谱』。 五梅 叶问宗师称咏春拳出自四川西南大凉山,在云南(滇)以北边境外。素以梅花为志。请参考梅花拳。现今大凉山在四川南界;大雪山系南部、有大凉山及小凉山,与云贵相连,在贵州北界大娄山系之西北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口诀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揿头扢尾,揿尾扢头,中间飘膀起。 朝面追形,追形不追手。 力由地起,拳由心发,手不出门(手不离午)。 避实击虚 (遇实则卸,见虚即进)。 畏打终须打,贪打终被打。(不畏打,不贪打) 正身子午,侧身以膊(为子午)。 转马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HY
参考: zh /wiki/%E8%A9%A0%E6%98%A5%E6%8B%B3#E6A281E898ADE6A182E58588E7949F
咏春拳己有超过二百年之历史。相传来自少林,是著名中国南方拳种。 咏春拳之历史以往一直都是徙弟从师传口传而得知,并没有历史文献可作参考。 咏春拳以往是相当低调。与其他武术门派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分别。咏春拳一直没设掌门之类之职位;咏春拳亦没有其他门派般的严密管理制道。从不招遥;亦没有舞狮舞龙;更从不以门派身份出席参予任何中国传统喜庆活动。以往只有少数富家子弟才能有机会学习这套武学。 严格来说,以往咏春拳并不算是一个门派,而是一门流传民间小数人仕手中的宝贵技击武学。 咏春拳的传授特点,就是必须个别的教授,单对单的练习。故此师傅往往要花大量心血及时间于个别徒弟身上,以栽培成材。因此传授上是不能多产。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传少数传人,并没有大量招收门徒,直至叶问到中国香港设馆后,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由于是每代口传历史关系,每每出现差误。咏春拳之源处就有超过十个版本故事。如:五枚师太某日看见蛇鹤相争而悟出一套如此精深博大的拳术。又说:咏春拳是少林寺内最高武僧所创用以对付叛变之少林叛徒及作清理门户之用。或由五枚徒弟严咏春所创,是专门予女性练习之武术。甚至有由一尘庵主所创,直接传授梁赞,否定严咏春之传在之说法。不同师承就有不同版本,当中之真确性巳无从稽考。 最具可信性及最合乎逻辑的说法是认为咏春拳是经过一代一代的改进,随时代进步而不断改良的长期集体智慧成果。 今日练习咏春拳的都是练习她的实用、智慧、内涵,实无必要刻意练习过往的传说故事。过往的传说只应作为在练习之余的一个话题。 咏春拳到黄华宝、梁二娣一代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二人为红船戏班中人,晚年退休后先后传授咏春拳予梁赞。梁赞,绰号佛山赞先生。在广东一带极有名气,每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名中医,很富有,更是一名武林高手。至于他所学的是甚么武功,他自己却甚少向人提及。他一生中只传授四名徒弟,其中两名是他的儿子。四人之中只有陈华顺有传后人。 由陈华顺开始,咏春拳便进入一个半公开教授的状态。在这时候学咏春拳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是要抬着黄金去拜师的,费用往往等值于数条街道房地产的高昂代价。所以当时有机会学咏春拳的是富家子弟。 叶问就是当时佛山的名门望族之一。叶问从小跟随陈华顺学习咏春拳。后期到中国香港圣士提反中学读书,巧遇在中国香港从商的梁赞之子梁壁,后随梁壁再习拳数载后返回佛山。四零年代未到香逃避战乱,后来在中国香港落地生根,以授拳为生。 咏春拳就是由这时开始作广泛流传。自叶问广授咏春拳之第一代传人中出产了不少杰出人材,如黄淳梁、李小龙等。黄淳梁当年四处与各派武林高手讲手比武,得讲手王之称号,将咏春拳之名气及拳理推至更高层次。李小龙更将咏春拳之技击武学智慧及技术显现至世界各国,将中国功夫荣耀于国际,为中华技击学历史写下光辉一页。 咏春拳亦深受西方武术界极力推崇。自李小龙一举成名至今之短短二三十年间,咏春拳巳成为国际上最多外国人学习之中国武术之一。 黄淳梁睌年所确立之咏春拳学更使中华武术在国际上之地位推上顶。 咏春拳前辈历代人材辈出,不能尽录。在此仅列举历代之代表性人物之一二。 参考:vt/images/history-map vt/history4 关于咏春功夫的门派
参考: 天之心
重要人物 [编辑] 梁兰桂先生 梁兰桂先生是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经历了太平天国及大成国时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即今之广州花都区创『拜上帝教』开始至1864年为止。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佛山商人,爱好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戊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埋名隐姓,避走他方。据说逃亡到东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点功夫,说是佛掌。(这个,可能是“咏春拳”不可公开教授之理由。)『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与太平天国或大成国有联系。南少林之传说;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传,应该是当时从广州佛山一带开始流传。 [编辑] 梁二娣先生 梁二娣(黄华宝同时期人),任职红船,长撑船及煲头。是广东洪门(少林)子弟,精老洪拳,善蛇形手,通六点半棍法。据说传人有罗晚恭(公),再传蛇形霍保全。有一种说法指少林六点半棍法是由流落红船的至善禅师(洪门组织领袖-参考陈享)传与三德和尚、那么三德和尚是否梁二娣(南拳老洪拳传人)呢(未能佐证) [编辑] 梁赞先生 咏春拳之名称开始出现。 梁赞先生(1826~1901年),享寿75岁。原名梁德荣。人称咏春拳王。传人有人称找钱华之陈华顺。华公最后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叶问。 梁赞,广东鹤山古劳人,在古劳出生。梁赞父亲因为生下二子「德荣」,把在佛山筷子街经营中医及跌打医馆订名为荣生堂,因为〈荣〉字之行草书形似〈赞〉字,故人称荣生为赞(先)生。 梁赞十八岁时先师从红船子弟梁二娣学习南少林拳术。后梁二娣将梁赞引荐到亦师亦友之黄华宝门下。黄华宝亦是古劳人,与赞是同乡。黄华宝将咏春拳秘密传授与梁赞。并告诫不可以将此『拳』公开发扬;否则违背祖师等语。 梁赞约于1870年至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咏春拳从此闻名。 梁赞六十多岁后,两名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另有一说赞有五子),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交托与陈华顺,顺为杏坛人,故改店名杏济堂,后转让与他人。赞先生退休(?70岁)后返回古劳。 [编辑]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赞长子,自小追随父亲习拳(应比陈华顺早廿十多年),后到中国香港与朋友经营绸缎店,后传技于叶问。他应该是对咏春之历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为理解之传人。日后对叶问先生影响最大。 [编辑] 陈华顺先生 陈华顺(1849件-1913牟),享寿64岁。顺德杏坛东马宁人,顺德出生,后居佛山,以找钱为业,绰号找钱华。身材高大,臂力惊人。他知道佛山赞先生的比武事积,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卅九岁时追随已经六十二岁之赞先生学习咏春拳。赞先生去世,华公(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华公于1901年至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十六人。大师兄吴小鲁、二师兄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封门弟子叶问等。 〈简史〉 1884年 (清道光29年) 35岁时生子陈汝锦,顺当时尚未学咏春。 1888年 赞先生62岁,体力开始衰退,而儿子们皆离开佛山谋生,没有意识承继赞生堂。故开始找寻继承人,当时收了39岁之陈华顺为徒.馆务多由大师兄木人华-李华处理。而从当时起,赞生时常回乡古劳。 1889年 李华去世,馆务由陈华顺处理。赞生时常来回佛山古劳之间,亲自教授拳术及跌打医术。 [编辑] 陈汝棉先生 陈汝棉(1884年-1942年)广东顺德人
陈华顺的独生子,其父在他八九岁时,便教他咏春拳。由于陈汝棉在十三、四岁时,脾气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别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称号。貔貅即是顽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欢心。华公怕他迟早会惹出大祸。稍后,陈华顺自觉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后与邻村昌教乡的一个年老花洪拳教头黎三兴女儿黎好(妙显)结婚,华公在他们婚后,因为中风的关系,隐居在东马宁;佛山的跌打医馆,交由陈汝棉负责。 [ 叶问宗师 主条目:叶问 叶问宗师(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术家,咏春派佛山赞先生之徒孙。1950年,于中国香港发扬咏春拳。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尙田、招允、李小龙、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故叶师逝世后,被誉为一代宗师。 [编辑] 咏春派源流 五枚: 严咏春→梁博俦→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