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猎手》,《凤霸天下》、《谁主沉浮》、《写意风流》、《青莲纪事》、《斜阳若影》、《千山看斜阳》、《晨曦》。
《十年》《束缚》《北京故事》《双程》《又一春》《一受封疆》《十大酷刑》《就是爱宠你》《微微的微笑》<胃疼的爱情>,《小江你别跑》《君似明月我似星》,《倾尽天下》
《绯闻》《九重月明》《路人甲的爱情故事》《千金不换》《浮光》《入戏》《往事且随风》《眼波横》《几度绯红》
《青梅怀袖,谁可与煮酒》《丹青劫》《小m日记》<废墟》《老婆,出来看奸情》《一个NPC的耽美历程》《追逐太阳城》《杀手也小白》
1年7班恶男团(校园、爆笑 强烈推荐)
不疯魔不成活(校园、爆笑、强烈推荐)
篡位吧!(古代、皇帝受 爆笑 很可爱)
弟弟都是狼(都市很搞笑后来有点小虐 强烈推荐)
芙蓉颜色(话说这是我看的第一篇耽美 从此万劫不复 古代 爆笑)
怪,你太美丽(网游文 搞笑)
祸害成患妖成灾(咳 这个我就不说了 大爱)
见林下风、神经派出所(这个作者书不多 但绝对够爆笑 强烈推荐 绝对不小白)
青莲纪事(有人说是伪BL 不过大爱 好看)
美人外商追踪报道(风维大人的短篇 质量保证 荐!)
暖光(温馨文 很不错)
媳妇儿难当(不说了 大爱啊 强烈推荐)
新房客(很有亦舒的感觉 还不错)
、
一个爹爹三个娃(不说了 强烈推荐 风维大人的 大爱!!!!)
怎见浮生不若梦(非常经典的文 咳 强烈推荐)
债,是这样欠下的(非常搞笑)、
应公案(古代 爆笑 小白皇帝 大爱 太可爱了 强烈推荐)
慢慢爬过(温馨文 给人感觉暖暖的 )
公子欢喜的几篇文《纨绔》《思凡》《狐缘》《眉目如画》《艳鬼》文笔很好
现代文最喜欢《我们都是好孩子》;还有冰魅的《幸福小孩刘小源》《哥哥你养我吧》《藏娇》《至爱小鬼》
偷眼霜禽的《薄幸消得有青玉》
林紫绪的我爱宁静路系列有十来本吧都很好看《风中的樱草》;还有《橘子汽水》
古代文《千里暮云平》很好看很温馨结构严谨文笔优美,
《红尘有幸识丹青》阿堵的文文很是强大啊;
《王九娶亲》;《暖床人》;《大劈棺》;《坐看云起时》《细雨归舟》《金钱帮》《周家男宠名暮烟》《公子晋阳》《琉璃恋君》;瑞者的《过期男妓》;
阿豆的《笑傲江湖之非常故事》《皇子传奇》《清穿》
风维的《凤非离》《青萍结绿》《玲珑配》《移世情缘》《乱点鸳鸯谱》《帝台春》
大风刮过的《又一春》《桃花债》《江山多少年》
冷音的双绝系列
三千世界鸦杀BY津守时生
无声深处BY赭砚
不疯魔不成活BY微笑的猫
考古手记BY微笑的猫
风流BY天籁纸鸢
又一春BY大风刮过
如意蛋BY大风刮过
桃花债BY大风刮过
八点档BY大风刮过
皇叔BY大风刮过
凤凰的饲养方法BY大风刮过
江山多少年BY大风刮过
男孩与保险套BY草本精华
十年BY暗夜流光
螳螂君BY地府苯犬
美人BY木原音濑
观棋不语BY苏特
时光中的乘客BY涂沐
小文正传by涂沐
浮光by渥丹
歧路BY渥丹
月迷津渡BY彻夜流香
叶加BY彻夜流香
灰衣奴By彻夜流香
有风鸣廊BY彻夜流香
十大酷刑BY小周123
DEVIL BY朱夜
如果这都不算爱BY成川
流年BY路玛门
一受封疆BY殿前欢
无根攻略BY殿前欢
北京故事BY筱禾
孽藤缘By朱雀恨
失忆人BY朱雀恨
雪狐缘BY朱雀恨
看朱成碧 BY款款
浮生六记By白起
我等你到35岁by白起
槐树里BY颜卿
一刀春色BY陈小菜
杀人动机BY穆卿衣
第十三章 渴大贤三顾茅庐
前 情
卧龙岗一顾再顾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láng yá:古地名,在山东东南部)阳都人。孔明居襄阳城外不远,自号卧龙先生。其妻黄氏,貌甚陋,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tāo略:此指古代兵书《六韬》《三略》)遁甲(dùn 甲:此指一本中国古老奇书)诸书,无所不晓。孔明闻其贤,求以为室。孔明之学,其妻多所赞助。徐庶入曹营前,力荐孔明于刘备,称其为大贤。刘备如梦初觉,遂安排厚礼,欲谒(yè,拜见)请孔明。忽司马微来探徐庶。刘备大喜,拜问孔明其人若何。司马徽笑称此人可比为兴周之姜尚(人称姜子牙、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朝)、旺汉之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开国元勋之一)。众皆愕然。司马徽飘然辞去,行前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次日,刘备同关羽、张飞并从人等往隆中,请孔明出山。不数里,遥望卧龙冈高枕流水,曲压云根,果然清景异常。刘备至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不巧,孔明出游,归期不定。刘备惆怅而回。过了数日,刘备探明孔知已回,便教备马急投卧龙冈,二请孔明。关、张无奈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tóng,红色)云密布。行无数里,忽朔风凛凛,瑞雪霏霏(fēi fēi,雨雪烟云盛密的样子),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刘备扣门喜入,至中门,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备上草堂,表瞻慕之心。不料孔明又已出外闲游,往来莫测,不知去所。刘备直叹缘浅,遂借得纸笔,留书表殷勤之意,称日后将斋戒薰沐,再行拜访。刘备于大风雪中回望卧龙冈,悒怏(yì yàng,忧郁)而归。
名段品读
渴大贤三顾茅庐
[光阴荏苒(rěn rǎn,指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又早新春。刘备卜得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欲往隆中三请孔明。关、张不悦,一齐入谏:]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肃立,恭敬地站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chǎng:大衣,外套),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nǎn,因惭愧而脸红)。”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miù,此指差错)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此指始终)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è:困苦、灾难),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今天的汉江),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此指大概)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慰问救济),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yí,少数民族之一)、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南阳)、洛(洛阳),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dān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 续
怜苍生初出茅庐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诚,终允出山辅佐,时年三九(27岁)。刘备大喜,与孔明同归新野,待之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关、张不悦。时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聚武将商议南征。孔明教刘备速招新野民兵,得三千人,朝夕教演阵法。曹操差夏侯惇(dūn)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擒刘备。孔明初次行兵布阵,乞(qǐ,求)得刘备剑印,聚集众将听令,依托博望城外左山右林,派拨军马埋伏。关、张无奈,冷笑听令而去。众将与刘备未知孔明韬略,虽各听令,皆疑惑不定。夏侯惇等引兵至。赵云出马诱敌,且战且退,诱夏侯惇至博望坡。刘备依计接应,引其轻敌再追。夏侯惇催军急赶,直至南道狭路。山川相逼,树木丛杂,两边皆芦苇。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月黑风高。夏侯惇猛省,正欲回马,只听背后喊声震起,两边芦苇烧着。一霎(shà,瞬间)时,四面八方,风大火猛。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与关、张合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冒烟突火,逃回许昌。关、张始知孔明真英杰。于是下马,拜伏于孔明车前。刘备携(xié,带)孔明并众将士班师回新野。百姓幸得生全,皆望尘遮道而拜,以谢孔明。
一章一得:
经邦济世,人才为急;
大道至简,战略为先。
曹操:有勇有谋,但疑心太重
刘禅:优柔寡断,贪图享乐,胸无大志,没用
张飞:有勇,有谋 。
关羽:重情义,有勇,武功不错,但太骄傲
姜维:继承孔明,神机妙算,也有文滔武略
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实数旷古奇才
周俞:文武双全,用兵如神!自负!心胸狭宰!
赵云: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玉树临风!
邓艾:大智若愚,文韬武略!
刘备登场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
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
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
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
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
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
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关羽登场
(刘备张飞)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
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
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
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张飞登场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计,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华阳国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曹操登场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服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时人未知奇也,惟有桥玄一见曹操,指而言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高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耶?” 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喜而谢之。桥玄尝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 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曹操往造劭而问之,劭鄙其为人,不答。曹又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大喜而去。
诸葛亮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以上是人物评价,
1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3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8-05-01 17:5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以上是读书感受。
满座衣冠胜雪 所有文
dubedu 所有文
筱禾 所有文
殿前欢 所有文
吴沉水 所有文
周而复始 所有文
陈小菜 所有文
《银翼猎手》,《凤霸天下》、《谁主沉浮》、《写意风流》、《青莲纪事》、《斜阳若影》、《千山看斜阳》、《晨曦》。
《十年》《束缚》《北京故事》《双程》《又一春》《一受封疆》《十大酷刑》《就是爱宠你》《微微的微笑》<胃疼的爱情>,《小江你别跑》《君似明月我似星》,《倾尽天下》
《绯闻》《九重月明》《路人甲的爱情故事》《千金不换》《浮光》《入戏》《往事且随风》《眼波横》《几度绯红》
《青梅怀袖,谁可与煮酒》《丹青劫》《小m日记》<废墟》《老婆,出来看奸情》《一个NPC的耽美历程》《追逐太阳城》《杀手也小白》
1年7班恶男团(校园、爆笑 强烈推荐)
不疯魔不成活(校园、爆笑、强烈推荐)
篡位吧!(古代、皇帝受 爆笑 很可爱)
弟弟都是狼(都市很搞笑后来有点小虐 强烈推荐)
芙蓉颜色(话说这是我看的第一篇耽美 从此万劫不复 古代 爆笑)
怪,你太美丽(网游文 搞笑)
祸害成患妖成灾(咳 这个我就不说了 大爱)
见林下风、神经派出所(这个作者书不多 但绝对够爆笑 强烈推荐 绝对不小白)
青莲纪事(有人说是伪BL 不过大爱 好看)
美人外商追踪报道(风维大人的短篇 质量保证 荐!)
暖光(温馨文 很不错)
媳妇儿难当(不说了 大爱啊 强烈推荐)
新房客(很有亦舒的感觉 还不错)
、
一个爹爹三个娃(不说了 强烈推荐 风维大人的 大爱!!!!)
怎见浮生不若梦(非常经典的文 咳 强烈推荐)
债,是这样欠下的(非常搞笑)、
应公案(古代 爆笑 小白皇帝 大爱 太可爱了 强烈推荐)
慢慢爬过(温馨文 给人感觉暖暖的 )
公子欢喜的几篇文《纨绔》《思凡》《狐缘》《眉目如画》《艳鬼》文笔很好
现代文最喜欢《我们都是好孩子》;还有冰魅的《幸福小孩刘小源》《哥哥你养我吧》《藏娇》《至爱小鬼》
偷眼霜禽的《薄幸消得有青玉》
林紫绪的我爱宁静路系列有十来本吧都很好看《风中的樱草》;还有《橘子汽水》
古代文《千里暮云平》很好看很温馨结构严谨文笔优美,
《红尘有幸识丹青》阿堵的文文很是强大啊;
《王九娶亲》;《暖床人》;《大劈棺》;《坐看云起时》《细雨归舟》《金钱帮》《周家男宠名暮烟》《公子晋阳》《琉璃恋君》;瑞者的《过期男妓》;
阿豆的《笑傲江湖之非常故事》《皇子传奇》《清穿》
风维的《凤非离》《青萍结绿》《玲珑配》《移世情缘》《乱点鸳鸯谱》《帝台春》
大风刮过的《又一春》《桃花债》《江山多少年》
冷音的双绝系列
三千世界鸦杀BY津守时生
无声深处BY赭砚
不疯魔不成活BY微笑的猫
考古手记BY微笑的猫
风流BY天籁纸鸢
又一春BY大风刮过
如意蛋BY大风刮过
桃花债BY大风刮过
八点档BY大风刮过
皇叔BY大风刮过
凤凰的饲养方法BY大风刮过
江山多少年BY大风刮过
男孩与保险套BY草本精华
十年BY暗夜流光
螳螂君BY地府苯犬
美人BY木原音濑
观棋不语BY苏特
时光中的乘客BY涂沐
小文正传by涂沐
浮光by渥丹
歧路BY渥丹
月迷津渡BY彻夜流香
叶加BY彻夜流香
灰衣奴By彻夜流香
有风鸣廊BY彻夜流香
十大酷刑BY小周123
DEVIL BY朱夜
如果这都不算爱BY成川
流年BY路玛门
一受封疆BY殿前欢
无根攻略BY殿前欢
北京故事BY筱禾
孽藤缘By朱雀恨
失忆人BY朱雀恨
雪狐缘BY朱雀恨
看朱成碧 BY款款
浮生六记By白起
我等你到35岁by白起
槐树里BY颜卿
一刀春色BY陈小菜
杀人动机BY穆卿衣
两个御医听说是太上皇来到府上,三步并两步赶到大厅,为冷玄把过脉脉象,一切正常。
待见了那墨石手环,又听雷海澄说了金河巫师童颜刹那老的异象,两人不由啧啧称奇。
「古籍上确实曾有记载,神石产自深山,吸日月精华而生,除秽气,祛百病,延年益寿。烈陛下获此奇物,定是上神庇佑我天靖……」
「行了行了。」雷海城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含笑打断了那两个御医。
什么吸日月精华的,也太夸张。不过这手环确有治病驻颜功效,可说是不争的事实。
等两个御医走后,他终于放下了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口的大石,一把搂住冷玄肩膀道:「越霄那丫头虽说没安好心,将你我骗去指天峰,但也算歪打正着,送上个救命的手环。今后,你都不用再担心毒性复发了。」
冷玄瞧着墨石手环,沉吟一阵,抬头道:「已经带了个把月,我看余毒也该被吸除清尽了。这手环,不戴也罢。替我拿掉吧。」
「为什么?」雷海城诧异地扬眉,「这玩意除了驱毒,还可以驻颜,你——」
「所以我才不要继续戴下去。」冷玄淡淡笑:「我不想将来你已经七老八十白发苍苍了,我却还像那金河巫师一样,容颜不老。」
雷海城凝视着冷玄目光里温柔神色,胸中百味交杂,最终握起男人的手掌,轻笑道:「那就等我三十岁后,你再把手环摘掉吧。我跟你,一起变老。」
执子之手,与子同老。此生,别无他求。
◇◇◇
两人在冷寿府邸里盘桓了两天后,便要辞行。
太后舍不得「儿子」匆匆一来又走,央求两人再多住几日。冷寿也在一旁说情,雷海城拗不过情面,就又住了下来。
冷玄本想早些回宫与明周会面,见这情形,不多逗留一阵恐怕也脱不了身,于是修书一封,将他身体安康的消息告知明周,遣了澜王手下送报天靖京城,免得明周牵挂。
金河国遭此天劫,关乎黎民生计的金河毁于一旦,噩耗早已传遍周边各国。金河国中多崇山峻岭,难以种植谷物,也无丰美水草可供放牧,向来就靠金砂与别国易货,这一来,等于断了国之命脉。
「我看这是个接手的好机会,让澜王下令接济金河粮食药草,金河百姓若愿意移民,西歧多的是无人居住的草原寒地,正好分给金河移民放牧经营,让他们安心定居下来。时日一久,金河处处依附西歧,自然归化。」
雷海城和冷玄正坐在后院小池塘边的石凳上,晒着午后淡金阳光。他手里拿了饲料,轻轻一弹,掉入塘中,顿时引来众多鱼儿争食。
冷玄点头道:「金河国矿石丰饶,若能将它收入天靖,对天靖军工确实大有裨益。我会找澜王商议细节。如今许昌王位之争,也是周儿扶植的那一派人马占尽上风。待金河许昌两国都对天靖言听计从,另两个小国想不臣服我天靖,都没这胆。」
「没错。」雷海城抛尽手里最后那点饵料,望向前方小径上快步走近的澜王冷寿,笑着挑高眉毛。
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他很快看清楚冷寿一脸凝重,不禁一愣,敛了笑容。
「寿皇叔,出了什么事?」冷玄也目光微凝。
冷寿坐定石凳,道:「京城刚传了消息过来,下月十六周儿将亲临云潼关,与秦姜、凉尹等五国会盟。」
他扬了扬手里的文书,「秦姜军中不少善战的将领都先后被治罪,军心涣散,难敌我方攻势。秦姜王遣了使者,愿割让秦姜治下一半风陵国土予天靖求和。这地点,是周儿挑的。」
冷玄微微一笑,知子莫若父。明周选云潼关做会盟之地,固然是因为云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占据这天险,不惧秦姜五国暗中捣鬼。而最重要的,是想在当初沦为风陵人质的地方一雪前耻。
「今天就动身,应该还能赶得上。」雷海城只消看冷玄的表情,就知道男人嘴上没说什么,心思已经飞到明周身上。
说实话,他也不放心那个神神秘秘的凤璃君。
降罪军士,割地求和,也许都只是秦姜王和凤璃君演的苦肉计,以退为进,诱使天靖掉以轻心。
不亲眼验证,无论是他还是冷玄,都无法真正放心。
京城内,桃红柳绿,春色纤秾。雨丝渐沥连绵,落在湖面,泛起圈圈涟漪。
一人静静地伫立岸边,任由风雨斜飞,打湿了他黑发锦服。
几个衣饰华贵的年轻女子打着伞,轻声谈笑着,正从不远处经过,看到岸边人,诧异地道:「皇上怎么一个人在那边淋雨?」
这几人,都是明周当太子时就纳下的美人。当下向湖边走去,想给明周打伞,却被附近的侍卫挡住,说是皇上有旨要清净独处。
几个女子无奈,只得悻悻走了。
明周听到身后动静,也未回头,仍凝望着眼前碧湖。
风景依然如昨日,可那个人,大概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年前送走父皇和雷海城一行后,原以为从此天人永隔。听了柳刃等从漠北返回的侍卫禀告,得知父皇还建在,他欢喜之余又心生惆怅。
经此绝处逢生,父皇和海城,亦如再世为人。尘世间诸般不舍与留恋,包括他,或许再也挽留不住那两人……
原本,那个意气风发潇洒不羁的男子,就不是他能追逐得上的。
他闭目,感受着拂上面庞的凉风细雨。良久,才在由远及近的熟悉脚步声里回头,接过原慈君递来的竹骨伞,微笑道:「云儿睡着了吗?你成天哄她也累得很,我送你回去休息罢。外面又有风雨,免得冻坏了身子。」
「我不冷,倒是你站在这里淋半天雨,回去一定要喝碗姜汤驱寒才行。」原慈君细声埋怨,将臂弯里的风衣替明周披上。「再过几天,你就要离京前往云潼关会盟,可千万别在这时候病倒了。」
明周嘴角微翘,凑在原慈君耳边低声道:「你也太小看你家夫君了。我的身体够不够强壮,你应该最清楚,呵……」
原慈君臊红了脸,伸指轻刮了下明周的脸,「不怕羞。」
似嗔似喜,尽在她眼波流转间。
明周哈哈一笑,揽住原慈君肩膀,打着伞,两人轻言谈笑,离开了碧湖。
◇◇◇
缩云山,巍然耸峙在天靖东境,睥睨着已国破唯有河山在的风陵大地。
阵阵雄壮号角,从黎明伊始,便吹散了苍穹云翳,响彻群山。
无数英姿勃发的精壮儿郎,全副披挂,跨骑战马,手执剑戟,凛然列阵于云潼关下,虽有万千人之众,却不闻丝毫杂声。
铁甲映日,旌旗舞风。大军肃穆沉凝,如背后的雄关高山,坚不可摧。
明周身着金龙盘飞的天子袍,在头顶五色旌盖呵幡帐的遮护下,踏着稳如山岳的步伐,越过千军万马,缓步登上搭建在云潼关前的百尺高台。
高台西边,并排放置着五张金漆长案。凉尹、景国等四国使臣已经各自入座。
中间那张属于秦姜的长案后,仍是空空如也。
明周透过帝冕的珠帘缝隙,冷然对那张空桌望了一眼,不动声色的走向高台东首的巨大龙椅。
他坐入龙椅的霎那,天靖大军募地齐齐高举兵刃,振臂高呼,整齐利落,声动云霄,震得山峰回音不绝。
四国使臣见了天靖这等军容声势,无不悚然动容,偷眼往身后张望——
今天是约定会盟地正日子。四国使臣早在昨天午后都相继抵达云潼关。眼下,天靖皇帝也已经出现,会盟地另一主角秦姜王却迟迟未露面……
一阵马蹄声从西边急促奔近,数匹骏马跃入众人视线。马匹未近高台便已体力不支,口吐白沫跪倒在地。
马上骑士跃落马背,搀扶着个身材嬴瘦的官服老人快步而来,被高台下把守的侍卫长戈交错,拦住去路。
那老人满脸焦灼,仰望高台嘶声道:「冷陛下,下官是随秦姜国主来会盟的。我家国主两天前在帐篷中突然失了踪影,遍寻不见。下官所言千真万确,恳请冷陛下明鉴,容下官再派人寻找国主,下官——」
四国使臣听到这突来的变故,不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相对于老人的慌乱,龙椅里的人淡定如常,反而朗声笑了。年轻的声音顺高处的风传遍山峦。
「秦姜王昨日已来到云潼关,本皇自然不会怪罪秦姜。」
「啊?」老人错愕万分。
此时军中号角声再度吹响,一人身穿深碧色锻袍,发束金缕冠,走出天靖大军,踏上高台。
老人认得这正是自家国主的衣饰,刚激动的想开口,眯眼再一看,愤然变色。
这穿戴着秦姜王衣冠的男人,居然是跟秦姜王同时失踪的凤璃君。
不祥之兆即刻泛上老人和身边骑士胸臆,看到凤璃君双手还托了个覆着红布的银盘,老人面如死灰。
红布揭开,下面赫然是一枚少年人的首级。
四国使臣齐声惊叫。
老人大喊一声,怒极攻心,花白的须眉皆抖。「凤璃,国主多年来对你恩宠有加,临终托你尽心辅佐幼主,你竟然忘恩负义,背叛国主!」
凤璃君垂首看着自己手上的首级,沉默片刻,竟笑了笑,将首级抛下了高台。充耳不闻台下老人的怒叱,不徐不急的走到那空出的长案后,从容就座。
明周一挥手,示意高台下的侍卫拖走老人和随行骑士,长笑道:「天下当由有能者居之。凤璃先生才智过人,岂能久居人下?这秦姜王座,非凤璃先生莫属。」
「冷陛下过誉。」凤璃君在长案后微欠身,依旧是当日慢吞吞的语调,可高台上众人,都听出了他言辞间的踌躇满志。
他脸上,挂着扬眉吐气的得色,捧起案头金盏邀敬明周。「凤璃能有今日,全仗冷陛下抬举。秦姜日后,还要仰仗天靖提携。」
「秦姜王言重了。」明周唇噙一丝略带讥讽得微笑,目光掠过那四国使臣。
诸人仍处于极度震撼之中,听到明周这句秦姜王,心头剧跳。
他们中无人知晓,这凤璃君究竟是什么时候和天靖皇帝联起手,将秦姜掳入囊中。然而明周投到诸人脸上得森寒目光,明明白白的告诉四国使臣,谁若对这王位更迭稍有异议,下场绝不会好看。
诸人强自露出笑容,也跟着纷纷举起了杯盏。
◇◇◇
半山腰间,雷海城缓缓放下手里得镜筒,微笑着看身边骏马上得男人,「这凤璃的野心倒真不小,竟然把秦姜王也掀下了台。」
冷玄也放落左手的了望镜筒,淡然笑:「秦姜王再器重凤璃,也不可能让凤璃当上秦姜国主。周儿这步棋确实下的不错。当初风陵也是策动卢长义,想让天靖窝里反,却被周儿学了去。」
「就怕凤璃想要的,远不止秦姜王座这么简单。」雷海城微眯眼。
人心欲壑,从无止境。尘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摆脱得了贪、痴、嗔的束缚?
冷玄凝眸,遥望高台上明周的身影,忠实回首:「走罢。」
雷海城一愕,「你不过去见宝贝儿子?」
「回天靖,也就是想再看看周儿,现在已经见到了。至于将来的路,他终须自己走下去。」
冷玄提起缰绳,笑望雷海城:「你不是要和我走遍名山大川,看尽天下么?那就走吧。」
所有思绪,都为男人黑眸深处的光影停顿,与男人薄唇边那抹微笑一起,锁住了刹那光阴。
雷海城久久凝睇,最终与冷玄相视而笑,迎风扬鞭,并肩驰骋,飞驰向山巅长天云日。
江山如画,不及你一个微笑。
携手跃马,只与君逍遥天下。
身后,云潼关万千天靖将士在为明周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声裂金石,惊涌四方风云。
铁甲旌旗九州寒
剑气纵横四海战
笑饮风雷逐狼烟
血染菱沙祭长天
跃马携手群峰癫
谈笑脚下沧海桑田
气转乾坤吞河山
金戈铁马破雄关
一朝生死参千年
三尺情思斩不断
倥怃塞上风云乱
望断天涯落日艳
红尘逍遥山长水远
辞湛当歌风流云散
皇图霸业弹指一笑间
繁花落尽岁月无边
桃花流水辞斜阳
一寸相思两难忘
神兵不发弃长枪
莫笑我痴心无处屏
千骑关山万里飞霜
吹角塞秋孤灯金帐
义重情深恩怨一壶藏
流血挥泪为谁唱
青冢只埋英雄骨
白发思君无归路
问世间情为何物
看天下谁主沉浮
儿郎仗剑潇洒四方
抱月听风与君觞
碧雪丹心画天地苍莽
弹一曲淘江山浪
举金樽冷眼黄泉
辞里寻梦浮生偷欢
饮一瓢弱水三千
翻云覆雨笑我缠绵
问世间情为何物
看天下谁主沉浮
================
谁主沉浮 第四部 后记
章节字数:1082 更新时间:08-03-09 10:46
这篇感言,本来是写在大漠结局之后的。看过网文连载的朋友们会知道,网文,是以雷海城和冷玄永远留在了漠北沙海作为尾声。
谁主从去年四月动笔,断续写了一年多。故事以架空的诸国混战为背景,想表述的,也无非是世事的变幻无常。恩与怨,对和错,胜或负,并没有绝对。众生芸芸,只是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哪怕到头来,权势如云烟,万事皆成空。
如果说一切争权夺利都是一场繁华一场梦,那么一份历经乱世劫难、岁月流逝而不变的情感才更真实。
雷海城和冷玄,在我心目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姓名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正因如此,我希望他们拥有一份纯粹永恒的爱情。或许网文的大漠结局并不是有些朋友喜欢的结局,却是最触动我心情的。
我始终觉得,幸福的定义,不在于能活多长久,而是活着的时候,得到过什么自己想要的。也许我对爱情的看法太过理想化。现实生活中,完美如查尔斯黛安娜、文雅丽等人的爱情童话都经不起时间推敲以悲剧收场。许多情浓意深的情侣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变心分手。
当深爱的人不再相爱,对我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如果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才是永远,那么雷海城和冷玄,也真正相爱到了永远。身边见过不少银发老人,在结发多年的老伴病逝后,没多久又找到了新的伴侣。对我而言,一份纯粹的爱,真的容不下彼此之外的任何人介入。将来会如何,没人能预料。我能做的,也唯有让雷海城和冷玄把爱停留在永恒的时间里。
任何结局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也绝对不想改变大家各自对人生的看法。笔者该做的,最基本的无非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变成文字,供大家自己品位想象,而不是教科书式的说教。每个人,出于年龄、爱好习惯、生活环境、社会经历的不同,也自然会对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物形成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和评价。如果我的文字能让读者有所感动,哪怕只是一瞬间,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后续的HE结局,也希望能给喜欢团圆结局的朋友圆一个梦。
写谁主以来,最高兴的是认识了许多朋友。看到素不相识的读者为文章写评,为人物画插图,写歌词,我只能用感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种不为任何利益目的,纯粹因为喜欢而喜欢的感情,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世界,都弥足珍贵。
所以,尽管我知道有点俗气,笑,还是想在这里再谢谢芳草、夜鹰、LIUREN、明月、冬熊、FNFN、小猪……等等,谢谢为谁主书宝宝画封面、插图的米酒、疏风、菠萝、沂云、花小白、空劫等。还有太多,不能一一赘述,总之,感谢大家的支持。
《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
情节和主旨
一、基本情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魏武挥鞭。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一至三十三回)主写曹。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是黄巾起义,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1、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
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
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
其二,曹、孙坚起事。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
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招董卓)
其二,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
其三,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卓。
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卓。中国的美女之所以美,因为她们承担了许多额外的政治任务。西施、王昭君无不如此。
3、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回)。
这三家中,曹操抢的了先机,孙坚得到了地利,刘备赢得了名声。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刘表,四处奔波。
(二)赤壁之战。(34——50回)主要展示魏吴之争。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主写吴。
曹军压境。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急于完成统一大业,亲率八十几万大军兵临吴国,希望尽快地铲除最后一个劲敌。这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不但曹操这样认为,吴国上下一片哀鸿,哗声一片,形势非常严峻。
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三顾茅庐。在没有寸土的情况下,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徐图天下。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联吴抗曹”。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
巧借荆州
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蒋干中计、献苦肉计。
赤壁鏖战
(三)三分天下(51——104回)。以蜀为主线,诸葛亮为主体,夹写魏吴两国。
蜀国的创建。从无到有,由弱而强。
拓疆建蜀:借荆州、攻西川、取汉中,称汉中王。
蜀国由强而弱。
失荆州
彝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孔明活动。
五路围剿,安居平五路。
七擒孟祸是安定后方的举措
六出祁山,是一攻为守的计谋
九伐中原,孔明的学生姜维执行孔明的路线,可是国界离国都越来越近。
写出了孔明无力回天的困境,多次出征,寸土为得,最后病死沙场,完善的只是个人的人格、道德。
(四)三国归晋(105——120回)。完成了一次历史循环。
二、主旨:
作为历史小说,符合历史小说的要求:基本上展示了100多年历史的真实风貌,描绘出历史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历史现象,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还原了历史真实,表达了民众的朴素愿望。这些是一部历史小说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
1、深刻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本质。(这是历代统治者的共同特征,是贬曹倾向形成的原因)
其一,残忍和奢侈。残忍的本性和糜烂的生活。(这是历代统治者的共同特征,两者之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残忍: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为小民哉。”杀百姓以充战功。杀洛阳富豪数千人以占有其财富。
曹操的人生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吕伯奢一家充分说明之。其父死于徐州,便要杀徐州人以报父仇。
奢侈:董卓建眉坞别墅,役民二十五万,其规模如长安城,囤积粮食可用二十余年,选民间少女八百余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不计其数。曹操修铜雀台费时三年,耗费巨资,为的是以娱晚年。
与此相对立的是大开杀戒的战争,到处充满了血腥和恐怖,到处是千里无人烟,出门见白骨,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惨象。
其二,功利和虚伪。(廉耻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政治上的功利性和道德上的虚伪性。在一个社会动乱、权势欲膨胀的时代,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完全失去了约束力,对功利的追逐取代了一切。《三国演义》中,上层社会的统治者已丢弃了温文尔雅的外衣,暴露出赤裸裸的狰狞面目。在他们之间,崇高、友谊、善良、真诚等传统道德都出现了危机。取而代之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死我活,还有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关系等一切,都被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利益争夺所取代。甚至,连神圣的爱情和婚姻,也成了斗争的卑贱的奴婢和手段,一切美的东西,都在相反面对蜕变。
王允献貂婵,就是用貂婵的婀娜多姿和甜言蜜语离间对手吕布和董卓,进而除掉董卓,达到清除奸臣的政治目的;袁术同意儿子娶董卓的女儿,是为了借吕布之手杀刘备,以消除自己的威胁;曹操嫁女儿给献帝,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皇帝,达挟榭天子以令诸侯目的;刘备东吴招亲,孙权是为了控制刘备,索回荆州。
2、歌颂理想政治和健全人格。(反映出社会心理和人民愿望,尊刘贬曹倾向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蜀刘政权上,作者把一切美好的、理想的东西集中到刘备集团上,反映出尊刘反曹的倾向在小说中的影响。三国之争中曹的天时、吴得地利,刘得人和。
其一,仁德和仁政
自从儒学设计了那套“民为邦本”和仁政王道的蓝图后,就逐步沉淀为民族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千百年来知识分子为之奋斗,广大民众向往不已。刘备打出的就是这张牌。刘备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刘备没有什么特长,智商一般,武艺平平,家境贫寒,虽有皇室血统,也早已远离了政治权利的中心,实际作用不大。他的制胜的法宝,就是不同于曹操的仁德和仁政。(在找到诸葛亮之前,犹如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闯,其势力不但无法与曹、孙相比,也员不及刘表和刘彰。)具体的如下:
第一,聚义。义是仁的一种外在形式。刘备建功立业的起点就是从义开始的,即“桃园三结义”。兄弟三人抱定的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理想踏上奋斗征程的。这样的“义”,从此就成了他们的行动指南,行为准则。他们兄弟三人用一生在演绎“义”的内涵。义使他们的集团有了凝聚力,也有了号召力。
第二,爱民。“仁者爱人”这是最权威的解释。刘备用行动又不断地为这句话作诠释。刘备的一生几乎是爱民的一生。刘备初为安喜县尉时,就以爱民而民声大噪。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再为新野牧时,更是推行爱民政策,深得百姓好评。那里的百姓自编歌谣颂扬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更为感人的是(携民渡江),当曹操来犯时,无力对抗,只好被迫转移。这是一个感人的场景出现了。全城的百姓都舍家随他而去。部下权他放弃,刘备却说:宁死也不抛弃百姓,至襄阳后,那里的老百姓也随其逃难,把一次军事转移,变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难民大迁徙(当然也有作秀的因素)。两地百姓还高呼:我等虽死,也愿随使君。这是一种何等的力量。因此,很好解释,为何占领成都时,作为侵略者的他,却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这个结果体现的正是“仁”的力量。(张松献地图)益州别驾张松献西川图本给曹操,碰壁之后有意路过荆州西川,想看看刘备是否像人们传闻的“仁义远播久已”。他刚刚到邺州界口,刘备已经派赵云“轻装软扮”,带领五百余骑人马等候多时。相见后“军士跪奉酒食”,赵云亲自进敬,“送自思曰‘人言刘寻德宽仁爱客,今果如此’”。来到荆州界道,天色已晚,而关羽却奉命“洒扫绎庭,击鼓相迎”,又“派上酒宴欢饮方罢”。第二天一早,刘备带领诸葛亮,庞统亲自来接,远远望见张松,便下马等候。这里把刘背集团礼贤下士,谦恭好客的风度分为不同层次,渐进深入地加以烘托和渲染,与张松的听闻相互印证,一下子就攫取了张松的心。他为刘备的“宽仁爱士”所感动,使有意将西川图本献给刘备,正如毛宗岗所说的:“张松暗暗把西川欲送与曹操,曹操却白白把西川让与玄德。玄德以谦得之,操以骄失之也”。刘备留张松宴饮三日,却不提川中之事。十里长亭送别“玄德举酒酌松曰:“甚荷大夫不外,留叙三日;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听教。”言罢,潸然泪下。张松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不如说之,令取西川。”刘备先以言钓之。张松明确让刘备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时,他又一语漾了开去,表达了不忍夺“帝室宗亲”之心。张松听后,殷切地分析了益州这块宝地,已在他人觊觎之下,“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直到这时刘备才流露出取川之难的想法,张松已在此刻,义无反顾地慷慨地献出西川图本,上载“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这里把刘备集团礼贤下士,谦恭好客的风度分为不同层次,渐进深入地加以烘托和渲染,与张松的听闻相互印证,一下子就攫取了张松的心。他为刘备的“宽仁爱士”所感动,使有意将西川图本献给刘备。如果说,刘备三顾茅庐从诸葛亮那里看到的西川挂图,启迪了战略意识,那么今天在这里看到的西川图本,则是战术上具体的打战行军图了。至此,刘备集团迈开向西川进军的坚实的一步。从中我们更深刻地体味到,刘备把仁义之术玩弄得烂熟,在道德的光环下,不知不觉地开拓进取,既不露痕迹,又名扬天下。
刘备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仁政和仁德的胜利。
平等的政治关系。
与部下、大臣的关系是君臣——兄弟——朋友,以义维持,以诚感人。对兄弟、大臣表现出大度和信任。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阻力,来到他的身边,就是基于这种平等和信任。白帝城托孤的临终嘱托,令多少人泪流满襟。刘备曾自我总结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以操反,事乃可成。还说: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历史完全证明了他的正确。
其二、人格上重忠义
道德评判,是《三国演义》评价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三国演义》在人格的建构上,恪守的是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标准。全书写人论事,都是以忠义作为尺度,区分善恶、评定高下。一般不问其身处何方,也不论贵贱贫富,只要义不负心,忠不顾死,一律加以赞美。特别是对孔明的“忠”,关公的“义”,著者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了理想人格的化身。孔明竭尽忠诚,为刘氏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病死沙场。关公的义更是被渲染到了极至。这样的道德标准,比较多的体现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其三,才能上尚智勇
《三国演义》中评价能力的一个标准是崇尚智勇。这是作为个人立身之本来肯定的。在乱世中,要走出乱世,成为强者,必须具有智和勇,作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小说中写的最多的,称颂的最多的除忠义者外,还有两类人:智者和勇者。各个政治集团都有一大批这样的人。
3、展示战争历史。
其一,战争类型。进攻战、防御战、阻击战、心理战、新闻战、(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单骑突入、十里埋伏、短兵相接、铁骑漫卷、围而不歼、打而不追;以弱胜强、以强制弱;先胜后败、败中取胜;火攻水淹、虚张声势。离间计、假降计等等。
其二,战略经验。在美国此书曾被译成《智慧之书》,元末起义领袖,曾以此书作为军事教科书。大量的战例告诉了人们:战争不是简单的军事较量,而是政治、外交、智勇多种因素的综合。如奠定曹操在北方统治地位的官独之战,改写历史的赤壁之战,安居平五路的外交战,还有从必然死亡中脱险的心理战空城计。
第三节 人物形象
全书所写人物有四百多人,成功的有十几人,性格最鲜明、特征最突出的是“三绝”。
一、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是一个价值和道德判断上彻底否定的人物,美学评判上不朽的典型。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 残暴、权术
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驭言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听了之后,激动不已,每天盼望动乱的到来。最能体现其残暴本性的是大量杀人。
其一,中风诬叔。初尝奸诈的甜头,获得了自由空间。
其二,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借谋反杀人:除掉政治对手,扫清夺权障碍,展示出无中生有、造谣的力量。仅一次就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马腾、伏完、吉平等七十余个强劲对手和七百余口无辜者,连怀孕五个月的生命也不放过。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
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
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
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
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
其三,狡诈善变。(对部下、朋友)
刺卓。由刺杀到献刀,由凶相到媚态,在瞬间完成角色的转变,不露声色,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又获得了英雄的美名。
释辽。张辽被擒归来,先是拔剑在手,定要亲自杀掉张辽,此时,刘备挽住他手,张飞跪求于前,他立即明白了杀张辽弊大于利,瞬息之间,电击雷轰的脸上变得春风荡漾,掷剑在地“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这一招效果明显,既收买了人心,又延揽了大将。
哭笑。哭笑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赤壁之战后三次中伏时的三次大笑,以激励将士们的勇气和斗志,逃出重围后,真正地解除了危机,却捶胸顿足的大哭了一次,大哭早死的郭嘉,如郭奉孝不死,那有今日之败。这一哭,既祭奠了死者又骂了生者。多么反常又多么具有深意
谎言。官渡之战时与许攸的对话。“可支一年”、“半年耳”、“三个月”对别人的真诚,也使用谎言,一点也不脸红,训练有素。
2、雄。即英雄的一面,毛泽东评价说,曹操是一个英雄。
他有头脑、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样样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许;横槊赋诗,以周公自比。
光远大、识才重才。
其一,识关公于弓马手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斟酒壮行;始终于关公交好,关公义释曹操。识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徐晃本是袁绍之将,后为曹操所用。毛宗岗说:“操爱才如此,焉有不得天下。”
其二,烧信,是收买人心很高明的一招。事情发生在诸侯混战,社会无序的时候。官渡之战刚刚结束,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许多不愿看到的东西——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件。如何处理,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要杀这些人,那很简单,要用这些人,使这些不坚定分子,成为了死心塌地的拥护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羽毛尚为丰满,需要人才。此招实从晋公子重耳“摘帽”那招变化而来。
其三,不做皇帝,顾全大局。三国的元老,只有曹操没有做皇帝。但他的权利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当作遗产,留给了儿子。他怕树敌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为儿子扫清障碍。
(2)足智多谋。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曹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仗,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一些败中取胜的战斗。
其一,败中取胜。濮阳之战,与吕布的一场战事。先败后胜。潼关之战,虽是败得狼狈,但比司马懿要光彩得多。(割须、弃袍、以旗裹头;司马懿被吓后,跑了五十多里路才停下来,第一句问话是“吾头尚在否?”
其二,转嫁危机。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鱼翁之利。
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二、关公
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和民间都修关帝庙,各行各业的人都敬奉关公。关公是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艺术典型。
1、神勇。他不只是万人敌。他战胜敌人不是靠力量、武艺、技巧、战术,而是凭一种磅礴的气势,任何强大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华雄、颜良无不如此。斩颜良,刀起头落,干净利落;死后还能显灵,使曹操落下了头痛的毛病。
2、大义
其一、信用、忠诚。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哥哥。死后化为神还在为蜀刘出力。
其二,超越性。超越集团和阶级的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关公得到了各阶层和各类人的崇敬。官方的、民间的、正义的、邪恶的甚至连小偷、强盗也敬之若神。如义释曹操。
其三,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让关公的义经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而丢失荆州。
与马超比武,要马超出丑
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
因此,关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三、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诸葛亮何以成为第一主角,而不是刘备、关羽,年龄是最关键的因素。
1、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隆中对策中充满了辩证法和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策中的两可两不可和曹操由弱而强、袁绍由强而亡充满了辩证法。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聪明是一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聪明者。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
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加在他的身上时,显得那样自然可信。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3、德。又是道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
孔明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他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关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过去不少人因肯定它是封建正统思想而予以否定。早在1953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三国演义》座谈会上,有人认为《三国演义》这种正统思想“是二种极端反动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于《三国演义》中正统思想的表现,应该肯定地把它看作这部名著中的消极性的因素,也就是所谓封建性糟粕,在认识上予以批判和剔除。”尔后持此类观点的不乏其人。近年仍有人认为“拥刘反曹,主要思想倾向是不好的、落后的。有人则在肯定“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主要是属于反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前提下,认为它也包含着人民性的因素。按照前者的意见,“拥刘反曹”当无人民性可言;按照后者的意见,其人民性也是很有限度的。但是,《三国演义》几百年来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感情上都喜欢刘、关、张和孔明,憎恶曹操,如果“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主要不是体现人民的理想、感情、愿望和要求,而是主要体现反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话,我们怎样理解几百年来古今读者的这种态度呢
体现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正统思想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思想意识。在封建社会里,由于时代的局限,生产力低下。科学不昌明,人们对自然界了解不多,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总认为冥冥之中有个主宰者,只能“听天由命”;故每当遭逢乱世,人们总希望有个“真命天子”出世,给他们带来“雨露”和“阳光”。历代创业主为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制造种种神话。宣传自己是“真命天子”,天下是他一家的,并应传之万世,用以慑服和欺骗人民,使人民服服贴贴地受他们的统治和剥削。无疑,宣传这种正统思想是十分反动的。可是,封建社会的农民为反对“无道昏君”,也利用正统思想举行拥护“真命天子”的起义。而《三国演义》宣传正统思想和封建统治者宣扬正统思想,其目的是不同的,和起义农民利用正统思想也有所差别。作者提出刘备是“汉景帝中山靖王之后,应继汉统”,这反映了作者还不能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但是,如果细加推敲,就可发现作者不过是利用其“合法性”来推崇刘备而已。何以见得论正统莫过于桓、灵二帝和汉献帝,而这些“龙子龙孙”在作者笔下都被否定:桓、灵二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造成朝政日非,天下大乱;而汉献帝只不过是软弱无能之辈。至于汉室宗亲刘表、刘璋,作者通过曹操之口,说前者“有名无实”,后者是“守户之犬”(第二十一回)而刘备和汉室是远亲,是织草履出身的,为何作者唯独推崇他作者通过周仓之口,说出了他的真正意图:“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第六十六回)这种“唯有德者居之”的主张,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因此,不能笼统地把与正统思想有联系的都说成反动的。对于打着“正统”旗号的,要看其从事的活动是什么,是反映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还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并为其罪恶目的服务,才能得出结论:是进步抑或是反动。
刘备和曹操,谁是正统,历来看法就不一致。如西晋继魏,陈寿著的《三国志》尊魏为正统。迄中国北部被“五胡”先后占据,东晋偏安于江左,处境与蜀汉相同,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就改蜀汉为正统,以魏为逆。北宋政权上承五代,进而消灭割据诸国,情况与曹操略同,所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沿陈寿先例,尊魏为正统;但到金人铁骑南下,南宋偏安以后,朱熹作《通鉴纲目》,又一反司马光的看法,跟习凿齿一样为推祟汉族政权的地位,仍尊蜀汉为正统。罗贯中生于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元代末年,他与农民起义军有联系,是“有志图王者”,他以蜀汉为正统,是为抒发他要恢复汉族为主的政权的抱负,这和当时受压迫的汉族人民的愿望是一致的。上述说明,提出以蜀汉为正统,都是在民族斗争激烈的时候,是用它象征汉族政权作为斗争的武器。当然,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是和习凿齿、朱熹所标榜的正统思想有本质的差别的,后者是为维护东晋和南宋政权的统治,前者却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2006-1-24 23:43 回复
21863105 2楼
“拥刘反曹”观点早在民间已形成,据宋苏轼《志林》记载:说书人讲三国故事,—听众“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据《录鬼簿》所记,三国故事的剧本有二、三十种,其梗概与今日之演义基本相符,是“拥刘反曹”的。元至治年间(公元1321——1323)新安虞氏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语》,也贯串着“拥刘反曹”这个思想。为何这时三国故事都“拥刘反曹”,南宋时民族斗争激烈,军阀混战,尸骨遍野,生产衰蔽,人民苦不堪言。迄元,人民受着阶级、民族双重压迫,境况更惨。三国时代的情况,和南宋、元末颇有相似之处;人们便通过讲三国故事以表达自己的理想、感情、愿望和要求。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因“自淮以北,民苦征调,皆望王师之至”,写了一首诗,诗里以“汉”喻南宋,以“曹”喻女真,开头两句是:“邦命中兴汉,人心大讨曹”。“拥刘反曹”思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当时民间艺人就根据这个思想去编造三国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于是,刘、关、张和孔明及其对立面曹操等的轮廓便被勾画出来了。罗贯中吸取民间文学的精华,参考历史,并加以提炼,写成了这部伟大著作——《三国演义》。而曾从事民族革命活动的罗贯中和人民的脉搏是一起跳动的,他在这部巨著里宣扬“拥刘反曹”的思想,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三国演义》’问世几百年来;刘、关、张和孔明等的英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祟拜的典型;而曹操这个阴险诡诈的典型,一直是被人们所憎恶,这就是说“拥刘反曹”这个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人们爱憎的准则。
据上述,我们认为“拥刘反曹”这个思想倾向明显地体现了人民的理想、感情;愿望和要求,是富于人民性的。为了进步说明这个向题,现就作品并根据这一思想倾向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内容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意在歌颂仁政反对暴政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拥刘反曹”的具体内容,即“拥刘”的是什么,“反曹”的是什么《三国演义》写得很清楚:“拥刘”,主要是因刘备“仁慈爱民”;“反曹”,是因曹操”奸诈害民”。其实质是:提倡“仁政”,反对“暴政”。对此,应如何评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有人认为:“作者的描写这一切(按:指揭露董卓、曹操杀人放火的罪行),并不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作者用来歌颂‘王道’的一种陪衬;所以,他在批判董卓等人的同时,却又通过其‘正面’人物来赞扬、美化封建统治阶级,大肆宣传‘主道”而“鼓吹王道”,却是“为了欺骗人民群众”。(见《三国演义》“前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2月重印。)这么说,作者提倡“仁政”、反对“暴政”是不值得赞扬的,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说描写董卓、曹操等杀人放火罪行“并不是为了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是很难为人所接受的。让我们看看作者怎样控诉董卓、曹操等的滔天罪行。 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远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第四回)对此,这个屠夫却一点也不感到内疚,还杀气腾腾地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第六回)
曹操攻徐州时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于是,“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第十回)可是,这个奸贼还厚着脸皮想骗人,对庞统说什么“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四十七回)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从不同角度剥开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统治者的丑恶嘴脸(除了董卓、曹操外,还有袁术、吕布等),特别是对曹操这个阴险诡诈典型的揭露是透骨的(如关于“杀吕伯奢全家”、“梦中杀人”的描写)。这都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这批残民以逞的群丑的极端的憎恨。而群魔飞舞,人民遭殃,在作者笔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由于军阀混战,到处出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凄惨景象,而幸免于屠刀之下的人民也处在死亡边缘:“皆食枣菜,饿莩遍野”(第十三回),“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第十四回)难道作者描写这一切不是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吗不!这不仅是揭露,而且是血泪的控诉!
2006-1-24 23:43 回复
21863105 3楼
当然,对于“王道”的本质要有清醒的认识。所谓“王道”是别于霸道而言之,王道是讲“仁德”,霸道是尚“权术”,而封建统治阶级是靠霸道起家,靠霸道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就是说霸道是封建统治阶级本质的体现。但是,光行霸道,人心不服,反抗也猛。统治阶级有识之士有见及此,便提出“王道”,即主张也要实施“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如孔子早就提出“思威并济”、“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统治术。迄孟子见梁惠王时就明确提出:“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春秋战国是兼并的时代,讲霸道的时代,因此孔孟的主张到处碰壁。可是,秦实行暴政招致速亡说明:光讲霸道,不讲点王道,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因此,刘邦统一天下后,霸道和王道交相运用。尔后,有远见的皇帝多效此。当然,王道从其本质来说,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是,既然王道有别于霸道,就不会完全是一样的。事实上,“仁政”总比“暴政”好。所谓“仁政”,主要是指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它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人民把实行“仁政”的君主赞为“仁君”,把实行“暴政”的君主称为“暴君”。在“暴政”之下,人们总是憧憬和怀念历史上的“仁君”,即比之暴君,对人民压迫、剥削较轻的“好皇帝”。 刘备这个仁君形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作者所美化的。在作者笔下:刘备“仁慈宽厚,有长者风。”(第六十回)他相信“唯德可以服人”(第八十五回),一到安喜县,“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第二回)。治理新野,“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百姓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第三十回)他“爱民如子”,当曹操追兵快到时,他仍不愿抛弃跟随他的荆襄之民,拥着民众数万,缓缓而行,甘冒被俘的危险;跟随他的民众也齐声表示:“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 (第四十一回)。其得民心如此。他进位汉中王后,“东西两川,民安国富,田禾大成”(第七十七回)。而刘备这个仁君形象,正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化身。这个“化身”也是宋、元时期挣扎于死亡线上的人民的希望所在。人民用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幻想来粉饰刘备;作者从人民的创造中吸取素材,添上自己的政治理想,塑造了刘备这个仁君形象。尔后几百年,刘备这个仁君形象一直为在封建制度压榨下的人民所喜爱。
如果我们离开历史唯物主义,而是用今天的标准对作者责备求全的话,刘备这个仁君形象是尽可否定的,事实上,刘备这个仁君形象和历史上的刘备有一定的差别,并不是封建社会中的真实人物,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爱民如子”的仁君。唐太宗、朱元璋算是历史上比较关心人民的“好皇帝”,而他们之所以关心人民,首先是从维护其封建统治利益出发。如唐太宗把民众比做水,君主比做船,认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朱元璋也说:“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正因此,他们对待人民的态度比之历代皇帝的态度较好些。但是,人民如违背他们的封建统治规章,他们还是要大开杀戒的。因此,如果从封建社会中的现实来看,像刘备这样“爱民如子”的仁君是不存在的。但评价刘备这个仁君形象时。要明确的是:这个形象是小说中的形象,是经作者“理想化”的;同时,也不能离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创作的动机,这就是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上面我们指出:作者写《三国演义》不是单纯为追溯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实,他通过揭露三国时代群丑的罪恶来鞭鞑其同时代的统治者,通过歌颂刘备这个仁君来抒发他的政治理想。作者首先是对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憎恶,才幻想出刘备这个仁君形象;而不是通过这个“正面”人物来赞扬、美化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作者提倡“仁政”,其动机跟美化封建统治阶级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在作者所处的时代,他的最高的政治理想也只能提出“仁政”的蓝图,把希望寄托于“仁君”的出现,即使是在革命高潮中参加起义的农民也如此,他们不可能反对封建制度,而只能是反对“无道昏君”,拥护“好皇帝”。这是由于经济条件、阶级关系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跳出封建生产关系的圈子,设想出什么新的生产关系,或提出由人民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时代的局限,束缚了人们思想飞翔的翅膀,所以,我们不能苛求于前人。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和宋、元时代被压迫的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幻想是一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