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教育思想(新儒学思想)的精髓与西方教育思想精华相结合
未来教育思想和教育哲学的走势,必定是东西方教育精髓的相互包容和吸纳。如从孔子、韩愈到陶行知,几千年所提炼的“仁爱”“忠、孝、礼、义、信”“学、问、思、辨、行”与西方教育哲学的本质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perennialism)、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社会重建主义(social reconstructionism)、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以及多元智力理论等,应相互借鉴与吸纳。
(二)提升国民素养,培养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人的素养上。在美国,无论是著名大学还是普通中小学,都注重人的素养的培养。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育人目标是“要培养有教养的人”;加州尔湾北坞高中(Northwood High School)的育人目标是“(我们)一贯的承诺──培养有同情心的、有教养的、能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的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必须培养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高素养”的内涵,包括基本素养、核心素养、高层素养等方面。基本素养包括:文明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信息素养、环境素养、审美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核心素养包括: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高层素养是指创新素养。培养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要从小、从实、从细抓起,长期坚持,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三)改革课程、课堂以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美国自二战后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历次教育改革都以中小学课程作为突破口,强化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学生学会了什么或没学会什么,决定着社会的兴衰。人们把课程看作是许多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的原因或补救方法。美国及现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几乎都是以此为导向。我们要借鉴美国的课程体系,重视课程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既要把课程改革置于教育改革的核心位置去认识,更要把它置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去理解,因为课程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如何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只有具备这种观念,才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在美国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者通常要考虑三个问题:这节课的目标具有价值和挑战性吗?教师是以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吗?学生对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美国是在向我们学习的。以美国加州为例,他们每年五月全州统考,八月出成绩,学校也以此成绩的优劣来排名次。学生成绩也可以作为申请大学时的依据之一。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以此把学校按1—10的等级排队(称之为学业表现指标:Academic Performance Index──API)。学生成绩则分五类:高级(advanced)、精通(proficient)、基础(basic)、基础之下(below basic)和远远低于基础(far below basic)。而国家(联邦政府)考查一所学校,
则根据其达到精通水平的学生数的比率来给学校排队。
(四)重建新世纪的学校文化
学校是关注生命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学校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提升生命价值的文化;是一种追求理想、与时俱进的文化;是一种求真务实、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的文化;是一种“网络文化”;是一种团队学习、优质服务的文化。管理哲学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等方面。学校文化在培养人、熏陶人的内涵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何重建新世纪的学校文化,是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
人类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要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于孩子而言,最初的约束来源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只要身边这个人善良、公正和有责任感,他就会把这一美德传授下去,孩子是可以并能够被教育的。
中国父母们在教子问题上责任重大,体现不仅仅是要孩子吃好穿好,让他们受宠,关键是关怀他们的成长,真正表里如一地成长。大部分家长过度保护,过度溺爱使孩子丧失了应有的能力。心理学家指出:关于美善与公正的个人标准结构等,对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成长中能否成为公正和善良的人非常重要。西方人认为,培养有道德的孩子是父母、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如诚实、爱心、正直、平等、博爱等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在西方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美国儿童的品行教育主要通过公民学教育进行的,其基本内容包括:自律;守信;诚实;实现最佳自我;利己但不损人;敢于说“请原谅,我错了”;具有良好的运动员风格,懂得取胜是是重要的;像希望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懂得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养成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习惯等。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英国教育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更注重的是家庭中的“绅士教育”,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每个孩子的基本要求。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在他们眼里模拟一种生活环境,准备许多在艰难环境下生活的能力磨炼,是对孩子的另一种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娇宠和过分的呵护,时间一长,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就会自然养成,这将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是父母对孩子的真爱。
法国人认为教育是“为人生做好准备”。他们不想把孩子束缚着课堂这一狭小空间,而是让孩子们学会做人的勇气,在学习中培养自己,把眼光投向世界。传统观点认为在家庭中,父母要懂得如何带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上的保护人”。不管怎么说,法国人始终坚持博爱与平等、自由,人与人平等相爱,无拘无束。
德国人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无论在家庭和学校,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培养他们战胜自己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在家庭中父母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与他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培养孩子责任心,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同时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促进他们高雅的趣味和高尚的品德。这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美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应该知道: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流过,孩子们一定会学得有责任感,有进取心、彬彬有礼。要记得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传道者”。
2019第三届行知教育两岸论坛暨首期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研修班(第一天—815)
一 聆听分享
由各位领导嘉宾做了精心准备的致辞后,随着《行知教育实验手册》的发布,在杨瑞清校长的主持下,2019第三届行知教育两岸论坛暨首次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研修班正式开幕。
首先,由陶行知先生的曾孙、上海市行知教育促进会理事长陶侃先生做了题为《教育者的领导力提升——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的领导力提升》的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陶侃先生所提及的教育者的领导力是包括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以及学校教师三方面的领导力的。他分别从以下五个维度延展说明了关于领导力的具体内容:(1)注重实践锻炼,熔炉历练;(2)注重哲学思想,认知升维;(3)注重人性思考,驾驭人性;(4)注重灰度思想,张弛有度;(5)注重知行合一,以身作则。
其中认知升维是领导力的核心。陶侃先生又以柯达和腾讯的具体案例来对照说明了相关主题的内容。第一个是关于柯达。柯达的出发点是:我不做,人家也不会做。因此,柯达输在了“成功经验、优质资产、眼前市场、既得利益”这四点上。而腾讯的出发点是:我不做,人家也会做。因此,腾讯赢在了“紧迫感、自我颠覆、内部竞争、创新文化”这四点上。主动的谋求自我改变,获得的将会是重生,而被动地等待被人改变,面对的将会是淘汰。总之,领导力就是持续不断的自我更新力。结束了对领导力的自我感悟的分享之后,陶侃先生总结出了关于当代教育者的领导力包括的主要内容:人格魅力,前瞻力,平衡组织力,创新力,决策决断力,风险担当力。
其次,是国家一级作家王一梅老师的分享。
王老师是《一片小树林》的作者,她在分享中提及了自己创作儿童文学的灵感源泉、以及自身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经验。王一梅老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写作的土壤。另外,创作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有爱满天下的情怀,“生活”和“爱”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便是“爱生活”。在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重的方面,就是审美。在生活的土壤里,以爱的情怀,写出充满美的作品。王老师以儿童的视角,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写成了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
接着,由北京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硕士赖和平先生做了题为《创造性改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华文教方案》的演讲。
赖先生以南怀瑾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基础,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照进行,从前辈那里寻根、汲取,再结合自身经历和选择历程,宏观深刻地剖析了南怀瑾先生“东西精华”教育理念在中华人文教育思想脉络中的变迁及位置,为我们带来了有关文化寻根的精神盛宴。
下午,在分论坛上由来自台湾的八位校长分享了他们学校各自的课程创设。课程分别涉及了学生的文史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教育、创新教育、安全教育、体育教育、品格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 自我思考
首先,在每个人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共同的认知与理念:以人为本。因为有着这样的认知与理念,因此不同课程创设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本位的体现与生根过程。学校里一切不为人(儿童)的发展考虑的举措终究是不长远的,缺乏一定根基的。
其次,无论是行知教育集团的各所学校,还是台湾的几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各自的主题与特色,这种特色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标新立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一种因地制宜,特别注重课程创设的在地性。每一所学校就如同每一个人,在做好常规发展的同时,能创设出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育出师生共有的情感,才是真正值得师生热爱的地方,而不是一心想着逃离的处所。
接着,在晚餐过后的分享与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杜守正老师的大男孩情怀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率真。如果教师是幸福的,那么他所带领的孩子也是会感受到那种幸福的。如此,教育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它有着比传递知识更宏大的使命与微小的关注。
最后,在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的分组互动交流中,聆听了好几位老师的提问与交流,觉得我们面对的现实当中是有着不合理的地方,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存在,可是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去一味地抱怨现实,而是试图从改变自己开始,就如杜守正老师的分享当中所提到的:立大志,做小事。当你无法改变别人时,至少,可以去改变自己,你怎样,你周围的世界便会怎样。
三 疑问·期待
第一,行知教育实验主持人需要做什么样的事情?
第二,教师个人成长途径有哪些?
第三,在地课程创设的切入点和意义是什么?实施的时间如何保证?
获得江苏教师教育的18个精华帖的方法如下:
1 首先,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班或研讨会。江苏地区有许多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或教育学院,他们常常会组织各类教育培训班或研讨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分享。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精华帖。
2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现在,互联网上有许多教育平台、教师论坛和教育博客,教师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的资源。在这些平台上,教师们不仅可以浏览他人分享的精华帖,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
3 此外,加入教师专业组织。江苏地区有许多教师专业组织,如教师协会、学科教研组等。加入这些组织,可以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并参加组织的各类活动。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教师们可以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获得更多的精华帖。
4 最后,定期阅读教育期刊和专业书籍。江苏地区有许多教育期刊和专业书籍,这些出版物常常会分享一些教育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师们可以定期阅读这些期刊和书籍,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精华帖。
综上所述,获得江苏教师教育的18个精华帖的方法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班或研讨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入教师专业组织以及定期阅读教育期刊和专业书籍。通过这些途径,教师们可以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和精华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精华教育是深圳一家有名的课外辅导机构,超强师资阵容是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多年的发展使精华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这支非常过硬的教师队伍,有辅导书著者,市示范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等,充足的教学信息,丰富的教学经验,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能事半功倍,轻松胜出。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培养高尚的品格。在精华,学生绝对可以做到德智比收,全面发展。
精华精品课堂的严格管理是非常有名的。班主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我们的要求是:班主任不但要管理学生,更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们同时强调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相关信息反馈,并建立学校联系卡,最终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
开课方式:一对一辅导班、一对二辅导班、小班教学(3-6人)
开设课程:
1.养成教育课堂:旨在培养孩子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养成夏令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好的习惯。“快乐学习”心态的养成将有效的引发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活动化,开放化,达到乐学的终生学习目的。
3面授班:分为小组课、一对一辅导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
开设科目:数学、语文、英文三门学科
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
开设科目:数学、语文、英文、科学四门学科
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
开设科目: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生物、物理、地理、历史八门学科
开课时间:周一到周五晚上18:00---21:00周六、周日全天
4暑假预课班
初一开设科目: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四门课程
高一开设科目: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生物、物理、地理、历史八门学科
开课时间:
7月15号到8月26号 (随到随学)周一到周日
8:00—17:30
咨询电话:24小时热线:26161224 (卢老师)
地址:深圳南山区前海路港湾丽都5栋8C
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是指西方教育学流派。因为西方教育学流派:要素主义·Essentialism要素主义(Essentialism)又译“精华主义”、“精粹主义”、“本质主义”。要素主义是一种保守的教育理论,所以有人有时也称之为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要素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文化上各式各样的最好的东西”,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传授给年轻一代。“要素主义”也因此而得名。由于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的文化遗产,所以便重视教材的价值,对个人的社会训练以及教师的权威地位。所以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是指西方教育学流派。“要素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在1935年由德米亚西克维奇(MichaelDemiashakevich)提出。1937年迈克尔和奥尔登同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巴格莱教授商议准备成立一个组织以反对当时在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占支配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并致力于使公众了解美国教育的软弱无力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危险。德米亚西克维奇把那些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基本要素为教育之首要职责的人们称为’要素主义者‘。初步商议后,巴格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并马上开始支持他们的主张,他迈出第一步,就是起草《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之纲领》。然而巴格莱起草的“纲领”未经批准而出版发行,这遭到美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要人物的激烈谴责,这反而使他们名声大振,使要素主义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精华学校是一所学风很好的学校。
精华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北京四中和北大医院教工子弟升学辅导班,由北京名师廖锡瑞老师一手创办。
精华学校创办初衷是为阔别学堂多时的“知识分子”重返高考进行升学辅导,后一直致力于高考服务,经30多年发展,成为北京地区著名的高考辅导品牌。
精华学校始建于1978年,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信奉“名师出高徒”的简单道理,扎扎实实地从一个辅导班发展到拥有多条教育产品线、数百名特高级教师、数十万名毕业学员的大型高考辅导机构。
精华学校特点
信奉“名师出高徒”的理论,精华学校老师具有很高的教学资质,他们有丰富的中、高考辅导经验,有深厚的功底,懂得教学和考试规律,热情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精华老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切磋,制定最全面细致的教学内容。
精华学校有11个学区,包括花园桥校区、北大地学区、公主坟学区、石景山学区、金源学区、宣武学区、崇文学区、青云学区、大兴学区、紫辰院学区、望京校区。
-精华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