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帕克(PARKER )
1888 年,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位叫乔治帕克的电报学老师,因对常要为学生修理墨水笔而萌
生了自己设计一款品质优良的墨水笔的念头,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制造出一支名为“幸运
环”的新笔,解决了当时一般笔常出现的一些毛病,并取得了专利。之后帕克创立了公司,
进行了积极的市场行销运作,使得这一品牌逐渐走向了全世界。
最初帕克笔的目标市场是针对商业人员、大学生、专业人士,但很快他就发现文艺界对此笔
的需求量大得异乎寻常,并且随着岁月的推移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帕克笔逐渐走上政治舞
台,成为了各国元首级人物的首选书写工具。1945 年二战结束后艾森毫威尔签署盟约及麦克
阿瑟将军接受日本投降时签字用的都是帕克笔,而尼克松 1972 年访华时给主席带来的见面
礼也是加入了宇航员从月球取回土壤的特别款帕克金笔。由于其独特设计及构思并不断推出
新型号,帕克笔也受到了一般人士的追捧,拥有一款帕克笔,既是身份的象征,同时还具有
收藏的价值。
第二名:万宝龙(MONT BLANC )
万宝龙成立于 1906 年,但在此之前的 1889 年,瑞士钟表公司 Suter 曾以「万宝龙」为名注
册并生产机芯和表壳,在 108 年后的今天,重新推出万宝龙品牌腕表。一百多年以来,万宝
龙的名号代表着书写艺术的极致,著名的小白星 (象征着白雪皑皑的欧洲最高峰-白朗峰峰
顶的积雪),则成了顶级品质的表征。
万宝龙在 1924 年所推出的 Meisterstuck 钢笔已成为公司的代表作,它典雅的造型超越了时
光岁月而具有永存的价值。万宝龙制品不论是书写用品、皮件、眼镜或珠宝饰物,一眼望去
就被其特有的价值感所吸引,他们一贯的信念是以传统的技艺制造有永久价值的日常实用
品,追求高质感,更胜于高科技。
第三名:威尔·永锋(WAHL-EVERSHARP )
自成立以来一直饱经沧桑,威尔·永锋的起死回生的经历和它的地平线系列笔几乎一样的有
名气。而今,它挟带着昔日雄风在法国巴黎重新登陆,再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威尔·永锋在 1912-1917 年间由永锋铅笔公司和威尔·艾丁(Wahl Adding )机器公司合并而成。
它的第一个奇迹产生于 1929 年,当时他们推出了金海豹(Gold Seal )系列个人用尖头墨水
笔,这些笔因带有用线穿在一起且易于更换的笔尖而倍受欢迎。那一年威尔公司的净销售额
飙升至 5,697,938 美元, 比庞大的派克公司高出25%还多。
但这之后,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直到 1940 年,他们出品了威尔公司最畅销的地平线 (Skyline )
笔,才刹住了下滑的脚步。但好景不长,由于工艺粗糙,威尔·永锋生产的圆珠笔在 1947 年
有数千支被退回来。就这样,公司再度沉寂。
几度蹉跎之后,1995 年,埃马耐勒·卡塔格罗尼(Emmanuel Caltagirone )加盟该公司,他
决定重塑地平线系列笔的形象,因为它与众不同的外形能在收藏时常唤起强烈的品牌意识。
于是威尔·永锋东山再起。目前,该公司正全力以赴,以期在下世纪的笔坛精品市场里占有
一席之地。
第四名:华特曼(Waterman )
华特曼曾是纽约的一位保险经纪人,据说有一次他的墨水漏水,不慎将一份重要的合约弄脏
了;待他重新拟好一份新的合约时,竞争对手早已经抢走了这笔生意。为了不使相同的是再
度发生,他以小刀、锯和锉刀为工具,在饭桌上制造了第一支钢笔-利用毛细吸管原理,并
将出水与进气管道分开,以控制出水量;这项发明华特曼在 1883 年提出专利申请, 1884
年 2 月 12 日取得专利权。
华特曼笔改变了市场对笔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与舒适之外,更增加了艺术价值。例如“CF”
上的绳索纹路、笔尖与笔杆紧密结合、笔夹上有两个树枝状分叉等都不断重新标示了业界钢
笔设计的里程碑。华特曼在历史上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他的作品。19 世纪末,流
行不同颜色金属覆盖自硬橡胶上。1924 年起塑料逐渐取代早期的硬橡胶的时代, 1929 年华
特曼又推出了第一支塑料笔杆钢笔。
第五名:卡地亚(Cartire)
卡地亚,这个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的著名品牌,在 150
余年中,创作了许许多多光彩夺目的美妙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珠宝腕表创作的精品,而
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欣赏玩味,往往还因曾归属名人,而被蒙上一层传奇色
彩。
从印度王子订制的巨大项链,到曾与温莎公爵夫人行影相随的虎形眼镜,以及大文人科克托
充满象征符号的法兰西学院佩剑,卡地亚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时至今日,卡地亚的艺术领域不断拓展,旗下产品除饰物钟表外,还包括皮具、香水、书写
工具、丝巾、眼镜、打火机,其经典地位屹立不倒。
第六名:犀飞利(Sheaffer )
作为现存最古老的墨水笔公司之一,犀飞利有着足以夸耀的传统。但它并没有在传统的名义
下正襟危坐,而是传统与创新齐头并进。
华特·犀飞利(WalterASheaffer )于 1913 年创办犀飞利公司之前,曾与他父亲合伙精英珠
宝店。那时,他的珠宝店就已经在出售墨水笔了。针对当时墨水笔只能通过有滴孔的小瓶灌
墨,犀飞利发明了一种带有吸墨水装置的墨水笔,这种笔直至 60 年代仍是工业标准。
1908 年,他发明的压杆自灌墨墨水笔获得了原创专利,1912 年经修改后便雄心勃勃地投入
到与美国 58 家同业的激烈竞争中。之后,在他灵敏的商业头脑和不断革新的精神双重作用
下,犀飞利的业务蒸蒸日上,逐渐踏入世界名笔之列。
20 年代,犀飞利推出了终生保用笔尖和彩色赛璐墨水笔,使其成为美国当时最为畅销的笔。
30 年代期间,犀飞利公司将墨水笔做成流线型,并开发了羽毛感双向笔尖、活塞式灌墨装
置和可视墨水供给装置。40 年代犀飞利笔采用了轻压式灌墨装置,只需按一下活塞就可以
达到排空、清洗和灌墨等目的。
50 年代,犀飞利达到了其最辉煌的时期,它的“洁净”吸墨装置,即在吸墨水时不必把笔尖浸
入墨水中,这又给犀飞利带来了极大的成功。犀飞利公司非常重视售后服务,他们拥有一个
灵活的顾客服务部,顾客可以要求定制各种色彩与式样的笔,所有这一切使犀飞利的墨水笔
非常受欢迎。
第七名:地球牌(IDEAL )
该品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牌笔之一。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早年由美国人制造,上世纪初
为世人所赏识,并有段辉煌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就销售到了中国。后来该品牌被
法国华特曼家族接手经营,但近二十年来由于其营销方面的原因,一度归于沉寂,直至 1986
年吉列收购沃特曼的笔厂后才使地球牌恢复了往日的魅力。
该品牌的最大特色是法国风格的设计及鲜艳夺 目的颜色。它的价格分为高价和中低价格几
种,在高价笔中,它的笔尖最好,用足 18K 金,书写极为流畅。该品牌笔的笔嘴上有一副
地球图案,是为纪念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而设计的,因此,中国收藏家往往称它为地球
牌。
第八名:奥罗拉(Aurora )
Aurora 是意大利首席笔类的制造商,成立于 1919 年一战结束后的都灵。公司取名 Aurora
意在表达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憧憬,这也成为了意大利书写史上新的开始(Aurora 在意大利
语为黎明之意)。限量发行的 Aurora 笔被作为一种真正的手工珠宝来生产。
直到今天,该品牌仍坚持由技艺精湛的工匠手工制作,同时辅以高科技以及最精良的材料。
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师的连续合作,Aurora 笔总能处于时尚潮流的尖端。Aurora 制造的书
写笔反映了其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深知思想、美与文化对人的巨大影响,并为此不惜时间
精力。
第九名:高仕(Cross )
AT高仕(ATCross )是美国最古老的精致书写工具制造商。19 世纪 40 年代早期,它成立
于纽约或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其准确日期无从考证,只能从标志有“since1846”字眼推断其
以阿隆索汤森高仕(Alonzo Townsend Cross,1846-1822 )为名的公司之诞生。然则,在此
之前,阿隆索的父亲里查德高仕(Richard Cross )、叔叔本杰明高仕(Benjamin Cross )
及其继久祖父爱德华布拉德伯里(EdwardwBradbury )已在从事书写工具及珠宝玉石工艺
品的制作了。
高仕家族来自英格兰伯明翰的北部。约翰高仕(John Cross,1771-1835 )曾是工业革命时期
最早的经纪人之一和码头老板。他的几个儿子是怎样涉足珠宝制作这一行并迁居纽约的,到
今已不可查考。
里查德,高仕于 1844 年在纽约结婚,但他很快就返回英格兰,或许是为了寻找熟练的工匠
和工具,并于 1847 年带回波士顿。那时他用金银制作墨水笔盒和铅笔盒。1850 年,他在马
萨诸萨州的阿托巴罗夫(Attleborough )创办了一家在当时来说规模不小,拥有 12 个雇员的
公司。在 1857 年的大规模金融恐慌后,他把工场迁到了罗得岛普罗维登斯附近的博拉布罗
(Brodbury )。
美国内战末期,该公司的规模扩大了 2 倍。AT高仕年轻时就追随父亲经营并在 1871 年组
成合伙公司。在 AT高仕晚年,总结其事业成就,获得了 25 项有关书写工具的个人专利,
其中墨水笔 5 项、尖头自来水笔 9 项、墨水笔及尖头自来水笔合用的 3 项、铅笔 6 项、笔尖
夹 1 项、上釉术 1 项。
19 世纪 70 年代期间,AT高仕有两大主要成就。他和斯蒂尔曼桑德斯(Stillman Saunders)
合作研制了一台蒸汽机,高仕将这台蒸汽机应用到其作坊和书写工具的生产上。到 1896 年,
他已在蒸汽机四周安装了车箱,制成并驾驶了普罗维登斯的第一辆汽车。
然而,一般人认为尖头自来水笔是高仕的最大成就。它使墨水笔和通信艺术得到了彻底改革。
尖头笔是第一种能够使用墨水进行书写同时可以复写出多份副本的书写工具。尖头笔通过一
个结实的管针将墨水引到纸上,而管针内的轴心则代替传统笔尖作为书写点。因此,书写者
可以用力在复写纸上书写。在此发明之前,复写的副本只能用铅笔书写,因为传统的笔尖太
软且易变形,难以承受必要的压力。尖头自来水笔是如此重要的一项发明,以致于美国邮局
几乎立即宣布必须使用该笔。
该公司在其发展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制作墨水笔,但这一点在今天却鲜为人知。从
1881 至 20 世纪 20 年代,同时存在了 AT高仕将其公司卖给了其推销员老华特罗素博斯
(Water Russell Boss Sr ),AT高仕一直保留着家庭股份。如今而拉福德R,博斯 (Bradford
RBoss )和罗素A,博斯(Bradford ABoss )兄弟分别担任该公司的主席和董事长。
知名度最高的高仕墨水笔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制作的。该支美观的大笔,笔杆由包金或镀铬的金属制成,饰有黑珐琅箍带。该笔制作数量似乎不多,可能是因为当时高仕从破产的列
伯夫(Le Boeuf )公司接收了一批用以抵销债务的机械。该笔推广时被称为高仕铅笔的配对
产品(而不是以墨水笔为主)。该笔在 1940 年左右停产,至 1982 年才恢复生产,复产以来,
其古典的 Art Deco 外形成了高仕墨水笔的台柱,并给它自己带来了现代的诠释。
该墨水笔在 40 年后重新投入生产。在此期间,人们以为墨水笔可能会被圆珠笔,软尖笔或
走珠笔所取代,高仕在这几种笔上都取得巨大成功,起初他们只是将再生产的墨水笔投放出
口市场。该笔尖由钌制成,要经地一段使用期才能符合笔主的手势。
高仕书写工具的制造结合了机器操作与手工操作,没有一支笔完全是手工制的,所以他们没
有急于制作那些曾拖累欧洲的许多中小型公司的发展的手工产品。高仕墨水笔有一金属壳,
通常是铜壳,又饰有贵重金属和欧洲漆,或通过物里蒸汽沉淀加工的钛表层。目前的高仕公
司还推出了很多诸如眼镜,钥匙扣,等产品供大家选择。
第十名:Montegrappa
Montegrappa 是意大利最历史悠久的书写工具品牌,创自一九一二年。历年来 Montegrappa
精心制作恍如艺术品的书写工具,为知名人士如作家海明威、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西班牙国
王 King Juan Carlos 及赛车手舒密加等收藏。而品牌的限量珍藏系列更是精华所在,以历
史事件、国际大事、传奇人物或歌颂文化和自然等作主题,每一支小小的笔杆,背后都有动
人故事。
始创于 1912 年的著名品牌 Montegrappa 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书写工具制造商。
Montegrappa 的书写精品营销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以名贵、 精致的造工见称。经历多个
时代的粹炼,Montegrappa 不断超越时代,以卓越创意制造出富有美学品味的书写精品。每
一件出品都是匠心创作,由手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铸造的钢笔,与其说是书写用具,倒不如说
它更像一件撩动人心,令人渴望拥有的艺术品。
历年来,Montegrappa 钢笔赢得了皇族、总统、著名作家以至荷里活影星的欢心,其中包
括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西班牙国王 King Juan Carlos I、名作家海明威及国际巨星史泰龙等。
Montegrappa 的另一秘密武器,则是爱笔人求之若渴的高品质旅行用笔盒。笔盒皮质的细致,
手工缝线设计造型的特出,以及盒外拉链锁扣,盒内真皮以及防止纯银氧化特殊绒布的悉心
呵护,在象牙白、法拉利红,以及深褐色的不同选择下,展现了 Montegrappa 意大利血统
的高格调与品质。
美术用品:油画笔、油画刀、毛笔、丙烯颜料、水粉笔、铅笔、马克笔、彩色铅笔、彩色水笔、彩色粉笔、木炭条、炭精条、橡皮。
一、油画笔
油画笔:是一种油画专用绘画工具,一般笔杆多为木制,笔毛为猪鬃,也有少数狼毫和化纤的。按笔头形状分圆头笔、平头笔、扇形笔、排笔等按大小分为12种型号,从小到大分别为1#-12#,另外也有一些大型号的。
油画笔在油画绘制过程中发挥着最基本的功能。得心应手的画笔,能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情趣。油画笔的选用取决于作画手法。不同质地、形状、型号的画笔,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油画刀
油画刀是画油画和水粉画的工具,也叫油画刮刀,是常用的绘画工具。刀片多为钢制,也有塑料制品,一般没有锋利的刀刃。有木柄,分大小型号。
三、毛笔
毛笔(Chinese brush,writing brush),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四、丙烯颜料
丙烯颜料一种绘画颜料,由溶解于矿物油精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见ACRYLIC RESIN)所制成的分散性颜料,有时称它们为纯丙烯颜料或可塑颜料,以区别于含有丙烯和其他水溶性树脂所制成的聚合颜料。
丙烯颜料不会发黄且速干,很容易用矿物酒精或松节油洗掉,这些特点使它们适用于绘画保存工作中的补画(INPAINTING),用以修补损毁或遭到涂抹的部分。
五、水粉笔
水粉笔,是用于画水粉画的一种重要使用工具,笔杆多为木、塑料及有机玻璃制成,笔头多为羊毛和化纤制成。
按笔头的大小一般,由1#-12#。还有特殊型号,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购买。
按笔头的材质一般分为羊毛笔和化纤笔。羊毛笔多为白色,适合薄画和湿画法。化纤笔较硬,笔头有多种颜色,但多为棕色,适合干画和厚画法。
上海特产
上海水蜜桃
据说上海最早栽培水蜜桃的人是天文家徐光启的儿子徐龙兴。解放后,市郊各县的桃园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中南汇县成为重点果区。品种除了有玉露水蜜桃、陈圃蟠桃外,还有早熟的“早生”、“雨化露”和中熟的“白风”、“凤露”以及晚熟的“白花”等。上海水蜜桃以皮薄、汁多、香浓、味甜赢得海内外欢迎。英国、美国、日本都先后引种过上海水蜜桃。
进京乳腐
上海郊区奉贤县鼎丰酱园生产的“进京乳腐”久负盛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乳腐之一。品种有红乳腐、白乳腐和花色乳腐三种。红乳腐包括大红方和小红方。白乳腐包括糟乳腐、油乳腐和白方,花色乳腐品种更多,以配料而命名,如玫瑰乳腐、油辣乳腐、火腿乳腐、虾子乳腐等等。其中以玫瑰乳腐最具江南特色。
枫泾丁蹄
上海市郊金山县出产的枫泾丁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采用黑皮纯种“枫泾猪”的蹄子精制而成。这种黑皮猪骨细皮薄,肥瘦适中。丁蹄煮熟后,外形完整无缺,色泽红亮,肉嫩质细。热吃酥而不烂,汤质浓而不腻;冷吃喷香可口,另有一番风味。
上海梨膏糖
据传梨膏糖始于唐朝名相魏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他将草药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给其久病老母服用。后来这种方法竞相流传,成为疗效食品梨膏糖。现在,上海豫园商场内的上海梨膏糖商店常年供应各式梨膏糖,有采用杏仁、山楂、川贝、桔梗、桔红等十余种中药材加工制成的止咳梨膏糖,还有姜汁、薄荷、胡桃、虾米、肉松、松子等各种花式梨膏糖。
凤尾鱼罐头
凤尾鱼,又称烤子鱼,特征为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雌大雄小。凤尾鱼是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美,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通常人们喜欢将它油炸,加上辅料佐餐,味香酥可口。油炸凤尾鱼制成的凤尾鱼罐头畅销国内外。
上海浦东鸡
肉质特别肥嫩、鲜美,香味甚浓,筵席上常作白斩鸡或整整炖煮。它单冠直立,胸阔体大,黄嘴、黄脚,体形硕大。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故有“九斤黄”之称,母鸡体重也有6斤左右。
银鱼
产于上海的崇明、青浦等县。在当地俗称“面丈鱼”或“面条鱼”,肉嫩味美,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餐桌上的珍品。用它和鸡蛋一起下锅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银鱼炒蛋”,也可晒成干或加工成银鱼罐头。
上海木雕
上海是我国木雕工艺品重点产区之一,按所用材料分为白木、红木和黄杨木雕三大类。白木所雕作品,构图丰满,层次清晰,刀法精细,富于变化,有欣赏陈设的插屏、屏风,也有欣赏和实用相结合的家具、酒厨、台灯、果盘等。代表作品有巨型木雕艺术品《龙船》、《蟠桃胜会》。
红木雕采用小块红木,运用镂雕、圆雕、深浅浮雕等技艺,以山水、花鸟、瓜蔬、虫鱼为题材,设计成文具用品、烟具、花插等工艺品。造型精致纹饰简练,做工挺括。上海的黄杨木雕以圆雕为主,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刀法精细,造型活泼生动,适于案头欣赏。其优秀作品有《五子戏龟》、《顽皮娃娃》、《乘龙》等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代就是上海地区的著名工艺品。嘉定竹刻主要有平面雕和立体雕两种。立体雕以竹根为主,平面雕以扇骨、笔筒、花瓶等为。
雕法有阴刻、阳刻、皮雕、模雕等多种,其中以留青皮雕最具特色。留青皮雕以竹的青皮作花,竹肌作底,利用其色泽的不同而雕镂出层层画面。所刻书、画、插屏、挂屏等欣赏艺术品和烟盒、笔盒、花瓶等实用工艺品刀法缜密精致、图案清丽淡雅。
上海面塑
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历史。开创者当推被人称为“面人赵”的上海著名面塑艺术家赵阔明。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色彩鲜艳丰富,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技艺,在国外现场表演中被誉为上海牙雕
上海牙雕
上海象牙雕刻主要品种有镂雕细花、皮雕、圆雕人物三类,其中以镂雕细花景物最具特色,与北京的圆雕、浮雕人物、广州的多层牙球、通雕花舫齐名。上海牙雕的镂雕细花特色,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所表现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丰满,形象生动,富有画意。作品的刀功干净利索,工艺精巧细腻。特别是镂空雕,把内景与外景融为一体,充满江南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白螺姑娘》、《蚌景》、《十八罗汉斗大鹏》、《琵琶行》、《大河下》、《春景》、《龙船》、《江南风光》等珍品。
“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面塑体积小,携带方便,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褪色,因而成为旅游者赠送亲友,留作纪念之佳品。
上海绒绣
绒绣是新兴的中国工艺美术品之一,是在特制的网眼织物上用各色绒线一格一针地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产品分欣赏和实用两大类,以色彩丰富,层次上海丝绸
上海丝绸
上海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和出口地之一。绸、缎、绫、罗、锦、绉、绒、葛、绨、纺、纱、绡应有尽有,花色繁多,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赞赏。举世称誉的“金三杯”真丝印花绸配色和谐明朗;以中国画为题材的真丝花绸,不仅有古色古香的风貌,又有崭新的表现手法,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
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而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上海绒绣中“万里长城”、“百花争艳”、“珠穆朗玛峰远眺”等都成为在国内外有定评的杰作。其中“万里长城”一幅被送至联合国大厦厅堂上陈展,使各国代表叹为观止。
嘉定黄草编
上海嘉定区的徐行乡是驰名世界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黄草,具有光滑、柔软、坚韧等特点,用黄草编织的草制品既美观大方,又轻巧适用,是上海的传统特产。
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仅产于上海松江县西门外秀野桥下,为松江特产,自魏晋以来就闻名全国,其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没有细毛刺,滋味鲜美绝伦,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中国四大名鱼之一。松江鲈鱼体型呈纺锤形,长约十二厘米,
城隍庙梨膏糖
城隍庙梨膏糖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现由豫园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专卖。
重不过二、三市两。用鲈鱼制作的名菜,有被誉为“东南佳味”的鲈鱼脍、鲈鱼羹等 。
崇明水仙花
上海崇明水仙花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以其浓郁芳香著称于国内外花卉市场,可与英国玫瑰齐名。“崇明水仙”中最名贵品种有:白玉水仙、琉璃水仙、喇叭水仙、球头水仙和亚香水仙。
上海漆器
上海镶嵌漆器,分骨石镶嵌、玉石镶嵌和手磨螺甸三种。艺人们利用象牙、牙板骨、青田 石、寿山石、蒙古石、云母、蚌壳或翡翠、白玉、珊瑚、绿檀、金星石等不同色彩的天然 材料,根据画稿上人物、花鸟的神情形态,加工细刻,然后拼装,镶嵌在各种漆器上,再 辅之描金技法,刻成图案背景,加以衬托,使画面色彩鲜艳,并富有立体感,如骨石镶嵌 《祝您长寿》挂屏,作品画面构思富有情趣,整幅画面巧妙地选用20多种彩色,突出了 “老寿星”的特有形态,脸的表情,手的动作,形象逼真,寿星和小孩的衣纹,用彩色螺 甸描金修饰,画面古朴端庄刻漆是以刀代笔,在磨光后的漆器上,根据设计的画稿,用刀 刻去漆皮,填上各种绚丽古雅的色彩,表现出各种美丽的画面。上海刻漆具有刀法流畅, 线条优美的特点。它以精刻楼阁亭台和古装人物见长,并以准确地复制中国古典名画和创 作设计古典文学故事情节而享有盛誉。如屏门《清明上河图》就是刻漆作品的优秀代表, 它复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中最精彩的部分,基本上保持了原作 品画风工细、朴实,人物、山水、建筑神形逼真的特点。上海的刻漆,还有一种叫断纹工 艺术,它是继承传统刻漆手法,在漆坯上用针划出断纹,更显
上海玉雕
上海玉雕主要有四大类:炉瓶、人物、飞禽、走兽。其中以炉瓶最为著名,它造型稳重典 雅,纹饰古朴精美,富有浓厚的青铜器趣味,在玉雕行业中独树一帜。上海玉雕炉瓶种类 很多,有炉、瓶、鼎、卣、爵、熏、杯、盒、灯等。造型多种多样:有三脚炉、四脚炉、 鹤炉、凤炉、鹰炉等;也有双鸡尊、双牛尊、双象尊、双羊尊,以及各种链条瓶等。
上海玉雕不仅制作小件装饰品和中件陈列品,而且还制作出几件世界罕见的大型玉雕。1962 年,由魏正荣、关盛春两位老艺人主持,制作了重达4000多斤的大型玉雕《红旗插上珠 穆朗玛峰》,刻画了中国41名登山队员征服世界屋脊的英雄姿态。1979年,上海玉石雕刻 厂在工艺师黄德荣主持下,由数十名艺人合作,用一块重7300公斤的大青玉,设计制作 了高26,宽14米的《万水千山图》。在制作这一巨型玉雕的过程中,艺人们采用圆雕、 深浅浮雕、透雕,以及镂雕结合运用的各种技艺,历时经年,才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玉雕产品。
得质朴大方,古趣盎然。
上海砚刻
砚刻就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砚 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这种艺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是和中国书画同时 发展起来的。砚刻需要有高质量的砚石作原料。中国广东的端溪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 洮石、湖南的紫石、江西的龙尾石、宁夏的贺兰石,等等,都是自古闻名的上乘砚石。艺人们就是利用这些特殊的石料,采用传统的砖刻、石雕手法,以石构图,因材施艺,雕刻 各种形状、绚丽多姿的砚台。此种砚台既是实用品,又可供人们欣赏。
上海砚刻以造型雅朴,刀法刚健著称。其雕刻技法在继承砖刻石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等其他艺术的精华,运用深、浅雕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富有立体感。题材多取于 蔬菜、瓜果等静物,也有少数鱼虫等图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上海集云阁篆刻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及汉魏时期,篆刻印章由印工镌刻, 艺术成就很高。隋唐以来,也各有其朝代的特点和风格,相传,自元代画家王冕开始用花 乳石作印材,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了明清两代,由于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提供了 大量参考资料,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研究篆刻的风气日益盛行,出现了很多篆刻家和流派。
集云阁篆刻所用印材大有讲究,并备有篆刻印章的各种材料,玉、石、铜、牙、角五大类都有。玉章有老虎石、独山玉、新山石等,晶莹明澈,光彩夺目。石章有寿山石、青田石、 昌化石等,质地油润,色彩瑰丽,还有举世稀少的田黄石和鸡血石,都是珍贵的印材,它 本身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集云阁的铜章造型古朴,匠工独具。还有雪白的象牙章,漆黑的牛角章,以及造型典雅,雕工精细的各类印钮。
上海集云阁篆刻社,专门承接来外宾 、华侨和旅游人士的篆刻业,浙江地区明清时代各家的篆刻艺术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治印以工隽朴茂取胜,尤以小篆入印名重,运用各种书体入 印,以纤细、飘逸、隽秀 、美观见长, 在实用与欣赏上有独到之处。
上海曹素功墨
徽墨与湖笔、宣纸、端砚齐名,为“文房四宝” 中的珍品。徽墨发展到清代,质好量大,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制墨家。曹素功居“四 大家”之首,故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曹素功墨庄生产的墨以质 量装饰齐佳,挥写赏鉴咸宜,驰名于世。清朝顺治三年,曹素功墨庄由歙州迁至上海,从 开业到1956年,曹氏已经历了十三代,绵延300多年,先后创建了“紫玉光”、“光琛”、 “天瑞”、“千秋光”等书画名墨和“豹囊丛赏”、“古钱”等集锦套墨,畅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曹氏墨配方严格,用料讲究,工艺精良,优质书画墨的主要原料是桐油。桐油素称“油 中之王”,附着力极强。另外加上麻油、猪油、广胶、天然麝香、梅片、冰片、珍珠、金 箔以及其它名贵中药香料,运用传统工艺,共经炼、搅坯、翻凉、描金等十二道工序,历时一年之久,精制而成。素功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色泽如漆,黝黑之中泛出微微紫光。据《歙县志》和《徽州 府志》记载:清康熙皇帝巡视江宁,曹素功进献宝墨。康熙试用后深为赏识,恩赐曹氏“紫玉光”三字。其次,香味浓郁。清朝嘉庆年间,朝廷召曹氏进京特制御墨。这在宫廷中自然是件新鲜事,大臣宦官竞相围观。曹氏投放麝香、冰片等料,随着不断地捶打,芬芳扑 鼻,不多时整个大殿香气馥郁,久久不散。这就是墨名“金殿余香”的由来。第三,墨迹 不腐不蛀。由于墨锭之中加了几种名贵中药材,其馨香之气起到了防腐避虫的作用。曹素功墨用于作书绘画不粘滞,书写后不绉纸,墨迹着水不化,作品久存不褪色,防腐性强,使用时芳香沁人,能提神助兴,为中外书画家所欢迎。
上海崩瓜
因皮薄而脆,成熟后稍受碰击即会崩裂而得名,外形长圆,中部略粗,似橄榄形的马铃,又称马铃瓜。单重2公斤左右,大者2.5-3公斤,瓜皮呈淡绿色,有浅色花网纹,皮薄而脆,瓤色淡黄,籽血红,肉厚汁多,甜度尤高,清香爽口。崩瓜植株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如选择排灌条件好的田块,施足基肥,结瓜后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浓肥、化肥,抗旱要开沟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时宜在午后,以减少破裂。
猪血扁
猪血扁质地脆嫩,味香糯,煮而易酥。作为菜食,它有两大其它扁豆无法与之匹敌的特点和作用:一是晚熟,在夏末秋初的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都是收获期。这使它在国庆佳节和10月后秋菜纷纷落市时,赢得了上市的时机。另外,一般扁豆,若太嫩,子粒未成时炒吃,只能尝到一层荚皮的滋味;若待子粒饱满后食用,其壳已纤维化。猪血扁即使子粒饱满,其荚还不会老化,照样能炒食。它既可清炒素食,又可和肉类同煮,做成荤菜。
城隍庙五香豆
城隍庙五香豆用料讲究,火候适当。所用原料是专门选自浙江省余姚县出产的蚕豆,挑选极为严格,黄皮豆和虫蛀豆都不能用,要使用清一色的青皮豆,洗干净用水煮。烧煮用的是双眼灶,上面放一只清水锅,一只糖水锅。当清水锅水温达到摄氏60度左右时候,再把洗净的蚕豆放进去,煮一段时间,豆熟后往糖水锅里捞。但捞豆以前,要先把一定比例的糖精和香草、香精放在糖水锅里,再往捞出的蚕豆上撒点盐,放进糖锅里后要不断地翻动。翻动时,要从锅边周围用笊篱慢慢往下推着翻。这样能把豆煮得均匀入味。半个小时左右,见豆皮上泛出盐花,可以起锅把豆晾在竹丝容器里,凉透、干燥后即为五香豆。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
嘉定白蒜
嘉定白蒜是很好的滋补强身蔬菜,除含糖类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C,以及微量元素硒等,主要供炒食调味及加工用。大蒜又是一味良药,具有抑杀多种细菌的作用,对原虫性、真菌性感染也有疗效;而且它还可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此外,还可抑制胃癌的发生。大蒜对农、牧、渔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用于蒜粉作公猪发情促进剂,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乙基大蒜素可防治稻热病和棉花苗期病害;冷冻鲜鱼时,在冷冻液中加入蒜汁可起到防腐作用;鱼塘中撒一些蒜汁可防治鱼病。
香粳稻
产于上海青浦。具有以下特点:1、叶香。从苗期起叶片散发香气,抽穗扬花期尤浓,农户于蒸煮老米时,加入少量香粳稻叶,饭粒呈绿色,剧增清香;2、米香。脱粒、晒谷之时,场上香气宜人,虽稻柴亦具清香。米无腹白、心白,清亮光洁,呈珍珠色,似碎玉晶莹;3、饭香。煮饭、煮粥香气四溢,后者尤甚,因有“一家烧粥十家香”之说。热饭柔软适口,粘性足,冷饭经多次回蒸,仍味香如初。用制糕点则热食爽滑,冷后糯而不粘,干后脆而不裂。其营养丰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淀粉、铁、钙、氨基酸等。为老幼、病弱、产妇皆宜的滋补佳品,有活血益气、健身补肾之功,加入桂圆、红枣、莲子煮粥尤益滋补,常食能增进食欲,对治疗心脏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较有疗效。
香芋
产于上海崇明。香芋含有较多的粗蛋白、淀粉、聚糖(粘液质)、粗纤维和糖,蛋白质的含量比一般的其它高蛋白植物如大豆之类都要高。香芋块根肉质细腻,味清香,常供筵席食用,一般与肥鸡一起煮做成“红烧香芋鸡”或作冷盆菜底。香芋中的聚糖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制,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食用能解毒、滋补身体。
芦笋
产于上海崇明。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但几乎没有脂肪,吃起来清爽可口,对补充人体蛋白质需要和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有好处。它的嫩茎既可同肉、肉片、虾仁、豆腐、蘑菇、香菇等炒食,也可加工成罐头,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名菜。另外它还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上海肿瘤医院将它作为治疗某种肿瘤的专用药物,也已临床试用多年。
浦东鸡
又名九斤黄、三黄鸡单冠直立,胸阔体大,黄嘴、黄脚。母鸡羽毛黄或麻栗色等;公鸡胸红或杂黑色,背黄或红,翼金黄或黑,尾黑,多有跖羽。浦东鸡体型硕大,抗病力和适应性强。浦东鸡肉质特别肥嫩、鲜美,香味甚浓,宴会、家庭往往用以招待宾客,筵度上常作冷盘(白斩鸡)或整只加以炖煮。产妇或初愈病人皆习惯于用它来调理、滋补身体。
上海高桥松饼
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经配料、调制发面、擦酥、包酥、开酥、插皮子、包馅成型、烘烤、冷却、检验、装盒等工序。成品形如月饼,饼面呈金**,油润光洁,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结发硬,酥皮层次分明,馅心无杂质,皮薄馅足,酥松香甜。具有葱香、麻香、脂香风味。油而不腻,甜而爽口,香气浓郁,皮酥馅糯,细软可口,余味无穷。
上海高桥松饼
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经配料、调制发面、擦酥、包酥、开酥、插皮子、包馅成型、烘烤、冷却、检验、装盒等工序。成品形如月饼,饼面呈金**,油润光洁,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结发硬,酥皮层次分明,馅心无杂质,皮薄馅足,酥松香甜。具有葱香、麻香、脂香风味。油而不腻,甜而爽口,香气浓郁,皮酥馅糯,细软可口,余味无穷。
上海潜泉印泥
系采用优质朱砂、陈油及富有弹拉力的艾绒等为原料,质地细腻浓厚,色泽沉着显目,寒而不凝冻,炎而不透油,印文跃于纸上,字迹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经曝晒、水浸,色泽鲜明如故;经祷、拓,字文不走样。
金泽状元糕
产于上海青浦。
工艺:系采用优质纯粳米,用石舂碓成粉,粉质细腻不糊,配以白糖,经蒸、切、焙、烘等工艺制成。如和以适量松子粉则成松子状元糕;和以椒盐则成椒盐状元糕,宜不喜甜令及患胃病者食用。其烘制最为讲究,系用木炭文火烘炙,火候四角均衡。成品片薄,色泽金黄,味美气香,甘甜松脆,入口即溶,内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助消化、生津健脾之效。食用、携带及贮存均极方便,且价格便宜。
“五芳斋”糕团
“五芳斋”的糕团点心独具特色。一是用料讲究、用料适中。制作糕团的米粉,选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出产的色白、韧性强的粳米和糯米。松子肉、瓜子肉、芝麻等辅料,都是精选上等的,桂花用的是香味浓郁的陈桂花。另外它的制作工艺也特别讲究,先把水磨粉磨制精细,压粉沥水,既要沥干,又要求保持米粉松软。不同的品种,配料各异,一般糕团是七厘米粉、三成粳米粉;青团是八成糯米粉,二成粳米粉;糖年糕则纯用糯米粉,使糕团各具特色。另外这类产品的品种特别繁多,达上百种,既有大众化的赤豆糕、黄松糕,也有八仙过海、双龙戏珠等花色糕团,根据江南地方民间习俗,还制作、供应农历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汤团)、清明时节的青团、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糕、春节的糖年糕、百果松糕等应时点心。
上海绢花
上海绢花主要有以下6道工序:第一原料上浆,绢花原料大多采用真丝织品,一般质地柔软,不易落料,且花瓣易生毛边,难予造型,故须上浆处理。系以绿豆粉为浆料,过去以手工剖浆,其产量低,不适应流水生产,且干燥靠天;现由机械刮浆,蒸汽干燥。第二落料,按设计的花瓣形状,用敲刀与下料机落料,代替过去以笨重木榔头手工敲瓣落料方式。第三染色,属制作工艺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为适应色彩多变,便于套色及小批量生产的特殊要求,一般采用以酒精为深透剂的冷染法,按水、深透剂及染料的科学配比进行。并用色卡为色标,代替过去单凭经验目测方法。第四造型,过去用手工握、烫、捻、拉花瓣,现已使用模具及机械冲压,使花瓣纹脉清晰,提高质量。其五定型,造型后的花瓣含有一定水分,致花瓣较为湿、软,应加以干燥定型,关系花朵整体形象的逼真。现由电烘箱代替原用火(煤)炉干燥。最后组装,一般分为3个步骤,即:粘花,将定型的花瓣照实样粘成花朵;拼花,用皮纸顺次将花朵、叶、杈、梗拼凑成一枝完整的绢花成品;最后经包装入盒。产品色彩明朗,鲜艳和谐,结构合理,外形饱满,线条柔和,真美兼备,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欣赏性与装饰性。
凤尾鱼
又名烤子鱼。产于上海崇明。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口大而方,胸鳍上部具游离鳍条,尾鳍没有对称性。腹中具棱鳞。雌大雄小。凤尾鱼是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美,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通常,人们喜欢将它油炸,加上辅料佐餐,其味香酥可口。
叶榭软糕
其原料是选用当地特制白粳与糯米按比例配制而成。这两种米要在水中浸泡4天以上,每天换水,使米发酵成分全部挥发完。经晾透后用石臼春粉细筛3次,再用筛子筛入蒸烙,辅以精细绵白糖和各色馅心,荷叶衬垫,蒸煮而成。口感清香、凉爽。原为手工生产,现经技术改造,实现半机械化,包装出售,但仍保持其传统特色。
软糕有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3个品种。方糕以猪油、豆沙、枣仁、红绿瓜丝、绵白糖为馅心,外现呈正方形,色泽鲜艳,特点为肥、香、甜;素糕系混入上等绵白糖,外现呈大块长方型,雪白细腻,线条清晰,特点为松、软、甜、凉,糯而不粘,盛夏季节一周内不馊变;桂花白糖糕以全糯米加桂花、白糖、猪油、豆沙制成;外观呈圆盘形,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吃起来松软香甜而不腻,加薄荷更是夏日饮食佳品。
上海龙虾片
系以新鲜虾肉、洁白细腻的淀粉为原料。经水调后,呈透明液状,无混浊。经油氽成熟后,膨胀达3-4倍,具天然虾香,入口酥脆、松化、无硬渣、滋味鲜美。制作过程要求精细,从投料、打浆开始,注意浆层均匀,浓稀适度;拌粉和面务求匀透而无块粒;挤压、搓条必须粗细一致,表面光滑,底板平整,不出气孔;蒸煮严格掌握时间、火候,既要熟透,又不能过熟;切片要求表面光洁,厚薄均匀,无刀纹及连刀;烘片注意控制热量,使虾片受热均匀,逐步散发水分,以期片子平直,不开裂或粘连。
呈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见云纹,并略有虾肉细微颗粒,片形完整,大小厚薄均匀,无搭连片、碎裂片。
上海全蛋萨其马
系以鸡蛋代水和面,在于增加营养成分,提高蔬松程度,改善色泽。全蛋萨其马原料主要以鲜鸡蛋、花生油、椰丝为主,工艺上要求制作精细,如擀皮掌握面团的软硬度,并考虑撒粉,防止面皮的粘连和起筋;熬糖浆根据天气控制老嫩程度,过老影响色泽,过嫩影响成型;成型注意粘合、压实,防止松散、空馅等。
崇明白山羊
其体型不大,但肌肉丰满,浑身雪白,毛质柔软而富有弹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该山羊毛按纤维长、短、粗、细、光对以及毛端平、尖的不同特点,分为细光锋、粗光锋、中短锋、黄光锋、白光锋、上爪锋、脚爪锋等10余个品种,均为制笔原料,尤以当年生而未经阉割的幼龄公羊头颈部所生的颌鬃毛,称细光锋,最为名贵,具有长、直、尖、软而弹性始终如一的特点,被列为世界笔料毛的珍品,是制造书写笔、油画笔的高级原料。
崇明酱包瓜
产于上海崇明。
它的主要制作方法是将生瓜放在甜面酱中腌制,加工腌制的原料和工艺特别讲究。首先,采收生瓜要选取早期和中期结的,头尾一样粗,且尚未熟透。其次,要用一套特殊的酿制工艺,把面粉中的糖分充分酝酿出来做成甜面酱。当生瓜投入酱缸后,一方面经过酶的作用,甜面酱中的种种糖类逐渐为瓜所吸收;同时又通过酶的催,使瓜中本来所含的碳水化合物(酶)一淀粉、糖、纤维素、葡萄糖、核糖、果糖等转化或酿制出来,使瓜产生种种特殊口味和特殊质地。
特点:肉厚皮薄,食之甜而不腻,脆嫩爽口,堪称是酱瓜中的佼佼者。瓜体呈透明状,放在灯光下一照,条条都是嫩**的晶体,里边的瓜子粒粒可数,切片佐食,胜似蜜饯。
忆往昔:跟刘艳萍学语文的日子
1400班仝皓宇
我把每一寸思念编织成一个梦,梦里,你着了一件白色旗袍,点缀着青花翠鸟,还在那间教室,墙角挂着我们侃过得摄像头,下方的倒计时是炽热的鲜红,像虞姬玉颈上的一抹香血,感伤了一个夏天。
喜欢听你讲林徽因的故事,彼时的你穿着一身民国风情的短衫,青底白点,勾勒一代的记忆。你讲林徽因的静姝,讲徐志摩的多情,讲金岳霖的痴恋,娓娓动听,我仿佛看到你撑着油纸伞走进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那一世烟雨,那一国风云,在你口中似亲身经历,诗情与文采,独立而自信,你回眸的一瞬间,似林徽因穿越百年沧海桑田跟我打了一个照面。
五分钟的课前演讲是每个同学期待的时间,有的同学会紧张,在讲台上颤颤巍巍,吞吞吐吐,你却从未打断任意一次演讲,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你给我们指导,给我们鼓励,给我们掌声,演讲是自拟主题,于是有闫雅彤论诗经古韵,韩世杰读简媜名篇,安柄炫谈游侠列传……不同的人,不同的篇章,点染了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点亮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梦想。
每天的素材分享都有种兰亭流觞的趣味,对时事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有独到的眼光,有精辟的概括,有恰当的引用,有慷慨的陈词,才子佳人的少年豪气,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会在每一份讲义下,每页积累本后都写一句励志的话,在高三阴晴不定的三百多天里我不知把它们翻看了多少遍,在每一个艰难的路口,正是这些话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执着前行
我执笔写下这篇文章时,高考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了,每当我回想起您带我们浴血奋战的日子,我的心总是暖暖的,那真是一段保尔柯察金式的奋斗史,您的语文课改变了我们对语言的看法,对文学的看法,使这门课也不再仅仅是张口说话握笔写字的简单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感谢您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的青春更美丽,一首短诗送给我最最敬爱的语文老师刘艳萍,送给我们跟您学语文的日子。
青春纪念册里挂满照片,
最珍爱的是你的笑靥,
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自从你来到我们的身边,
唐风宋雨醒春眠。
月不单单洁白还寄托了思念,
秋风卷落叶 , 有情人不见,
梧桐叶落,
你远去的笑脸,
我模糊了视线……
忆往昔-跟刘艳萍老师学语文
1400班韩世杰
时光如梭,两个月前的此刻,我还在高三的教室水深火热地为着那场名为高考的战斗而倾覆一切,如今坐在电脑前,喝着红茶,刷着知乎,敲打出一些不疼不痒的文字以作过去的缅怀,以与那即将降临的忘却的旧主相抵抗争,此等闲适,怕是曾经那个埋于书海的我难以想象的罢。
曾经梦寐以求能在无数个排的满满的自习抽出十分钟来把新买到的作文素材看一遍,现在却因为富裕出来的时间满地而百无聊赖地学会了刷知乎,玩狼人,曾经舍得花一节理综考试时间去抄《祝福》的那份文学心似乎突然离我远去,就像鲁迅结尾描绘的那缕蹒跚在鲁镇上空逐渐消散的轻烟,逐渐消灭在手机,电脑,快节奏的打工时间表里,现代生活的纷繁与多彩逐渐淹没了曾经那颗鲜衣怒马纵情高歌的文学心……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可能是高三的重负压在心头许久,突然解脱却让人难以把控正常的状态,所以直到开始一个一个字开始码这篇回忆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笔下的文字早已干涩无味,一字一句都难以连缀,才短短一个月,我们“漂亮”的网红小文和各式短评已经完全把我的脑袋格式化,于是就此搁笔,表示什么都写不下去了/(ㄒoㄒ)/
为了找到灵感,我去复习了高中写过的几十篇作文,结束之后,一个字,豁然开朗。倒不是因为自己的文章有多靓丽,只是看到每篇作文后面那些长长的红批,我想起了高三很多个下午,第一节语文课,我满怀希冀地等待本周作文发到手上的小心情,我想起了每个早读拿起自己作文读完,骄傲地看着下面少则三行多则五六行的批语,因为这些于我如源头活水的文字,我爱上了语文,尝到了用心写好文后紧随的“甜头”,我逐渐给自己的高三加以语文的佐料,于是生活逐渐鲜艳明亮,活色生香。
《庄子》中曾经记载,“朱泙漫学屠龙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屠龙之技虽有,世间无龙,要之作何?黎高安形容的生动:“故事里的朱泙漫,像是如堂吉诃德一般的愚者,而支离益则像是揣着大力丸的神棍。”二者都是执着于一个虚无缥缈的方向甚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现在回想,在高三,“沉迷”语文的自己也算是朱泙漫的现代翻版了吧,作文的确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分数,但在同桌看来,我无疑傻的冒泡--每天把大把的时间花在阅读和抄段子上,有这些时间,多做一道理综题不是更划算吗?
每当惨遭一旁学霸的质疑时,我只能浅笑一声,回一句“我喜欢”,然后默默地抄下去。的确,我还有很多理科习题,知识纰漏没有理会,但我还是义无反顾把语文作业当成每天的第一道菜,在高考张牙舞爪地逼近之时,我的日常总比别人多那么一丢丢的舞文弄墨,于是乎得刘老师宠幸,谓我曰清流也。能让一个处于非常时期的理科小生爱上语文,不得不说这位刘氏老师的功力深厚- -
不过,高考后的“朱泙漫”在回过头来记挂自己的高三时,却不由得庆幸:亏得语文润色了生活,漫长持久的高三才没有那么可怕,自己也才能在最后关头保持冷静而清醒的头脑,而且自己这一年的青春记忆也更加令人回味。正如那篇文章里写的,“谁说屠龙之技定要屠龙?也许朱泙漫独行过千山,终于找到了可以睥睨这周遭世局的峰巅。此刻他正桀骜地弹铗长歌,等待终殁时刻,再骄傲地将屠龙之技一同埋葬。而支离益,也许正握着那块古意盎然、装饰繁复的怀表,平静地守望着下一个愿意学屠龙之技的少年”
语文所给予我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身边美的感悟,并不只是简单的高考一百五十分,张晓风在《爱》里说,与千万年之中,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恰好遇见了。我想起和刘老师的初次遇见,那是在开学的第一篇作文中,我将自己升学、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悲喜一股脑倒出,刘老师写了足足七八行的评论,高一高二从未遇到如此认真的老师,于是“受宠若惊”的我开始认真地完成每一篇布置的习作,而刘老师也毫不含糊,每篇都认真批改。有图为证= =
可以看到,每篇作文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勾出精彩句段,这也是我们全班同学在上高三的第一个星期里为之惊奇的事情,当自己的好词佳句(chencilandiao)受到如此赏识,写好作文的心情就汹涌澎湃而来呐= =
作为刘老师的学生,谈到日常作文,不止有这些骄傲的彩条条代表着老师的认可,还有刘老师专属的“高分推送”----作为一群高一高二惨遭打压作文从来没有上过四十五分的一群同学,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周末考试的作文分数时每个人的嘴都是大大的O形----这么高!于是纷纷去书店把新的作文素材抢购一空然后= =你懂得,全班的语文成绩就起飞了。。。大家都知道是鼓励,但这就像一个人每天夸你长得帅长得漂亮这类= =听多了也就不知不觉信以为真了,吕中励志哪家强,五楼零零班找老刘=0=
除了作文让人无比舒坦,刘老师还有一个金字招牌:课前分享五分钟。同学们按学号依次准备下节课前的分享内容,最开始是作文,后来鑫鑫妹搞事情,私自换成了文言文,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看图写话、小说阅读、诗词、默写、成语。。。。。。本来我最喜欢的美文共赏给整成了考试研究大会=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有效而充满趣味的课前分享让人每天对语文课满满的都是渴望(虽然我们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那个同学选讲小说或者作文然后一直讲到上课二十分钟,老师从来没有打断过的)
上高三前,我一直以为语文就是一门纯理解的文科类项目,所以一直也就本着理解第一的原则对各类文章一通瞎猜,所幸高一高二跌跌撞撞也没有在语文上犯过什么大问题,然而随着高三课程逐渐推进,语文老师却实实在在地征服了我= =原来语文也可以这样学!象其他理科一样套着公式学!上位概念、作文题材分类、作文模版化、开头作用、借景抒情的特色——所有考点全方位覆盖,到高考时,我们微微一笑——全是原题型,而且共享单车、一带一路一类话题早已出现在我们的课前分享中。高考前我们的语文最后一张学案上是这样写的:
然后刘老师在考后如是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一位神预判的老师对又一年奋斗结束的总结,自信而飘逸的文字,源自她不断的积累与努力,我曾在假期的学校和下课许久后的楼道等等很多地方看到她的身影除了一直守候的班主任,她的“工时”大概是最长的吧。充足的备课让她满腹经纶,每节课的作文素材整理都是最新的时事而且信手拈来,在她的穿针引线下我们的辩证思维逐步完善,每天一次的“套餐”把我们喂得满腹经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简直比基友还熟以至于我在今年的高考完收走答题卡后还愤愤不平地在草稿纸上留了一句“命题人,说好的任务驱动型呢?”因为今年的作文一反之前放出来的消息,不是熟悉的那个“请就以上事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角度自取,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但还好,一切都在老师掌控之中,题型变了,主题好像还是原来的诶= =于是我零零班学子微微一笑很倾城,拿出以前的专题素材瞬间解决,这份考场上的从容与果决,来自我们师生的一年不懈努力,下来以后,我们给她私封“诸葛萍”“回响哥”
========================我是大众记忆与私人记忆的昏割线=========================
以上便是班里每个学子对刘老师的印象啦,但我和刘老师还有一些独家的会议哦
据现在每位同学回忆,当时的韩世杰已经完全沉迷语文无法自拔= =不过好像真的是这样的诶。在所有同学写作文都字字珠玑(zi zi jian nan)的时候,清流同学桌子上卷子已经堆成山,然后当事人还在细细措辞写着自己的课后习作。 又据不完全统计,该同学高三共写《答案在风中漂荡》《闲人何必多言 石心早有所悦》《答案在风中飘荡20》《答案在风中飘荡30》《谁的青春不迷茫》等课余作文跟老师交流(课下自己没事干瞎写的段子和科幻不计)而刘老师则每次都认真的读该同学交上来的作文,甘愿遭受无理文青的各种骚扰还不厌其烦给出批语与指导意见(这就是20,30产生的原因= =)
刘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一览
谈到这些课外习作,我还能感受到的就是刘老师的开放心态,她并没有因为即将要高考而恐吓或劝阻我这个中二青年的文学之路(感谢老师不泼冷水之恩)《答案在风中飘荡》是我心血来潮参加青少年创新作文大赛时的产品= =
到高三再参加这种竞赛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但刘老师却热心地帮我修改了好几次,其中我谈到了自己的那份水木梦思,老师对此也高兴地鼓励我坚持下去
虽然,结果是,创新作文大赛貌似压根就没有高三组= =而且最后我也与那片荷塘失之交臂,但这就恰似朱泙漫学得的屠龙之技,虽到头来是无用功,可我有现在这份回忆,有和老师一同完成一份作品的愉悦,这就是我的青春记忆,于我足矣
《闲人何必多言 石心早有所悦》的背后则更是一番故事——这是我为一位名叫石悦的学姐写的文章。清华毕业,建筑系八年,但同时直播三年,做游戏视频五年,二者的矛盾使她见诸报端,最后出现在我们课上的素材包中。出于对清华园中每一个人儿的喜爱,对游戏产业的主观感情,出于对那些每天在电脑那端舞文弄墨批判别人的闲人的厌恶,我在语文下午培优补差课上查到了石悦的资料
详细了解之后,中二青年的内心更为愤恨,于是回去宿舍熬夜写了长文讨伐,并交给刘老师献丑。
。 老师不吝溢美之词,中二青年的内心便如寻知己,从此心中的六科老师排序为
刘老师的欣赏 刘老师的关心 刘老师的课堂 刘老师的文采 刘老师文字的库存 其他老师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这篇文章的结局,阴差阳错被班主任看到,然后被谈话:我真的不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现在还有心思搞这些东西?
对比可见刘老师的心态何等开放= =)
在老师的影响下,我有了自己的文学信仰,鲁迅的刀笔吏之风,简桢的文字中微漾的古风,史铁生的明理文字都曾在我的心中激起过不同的回响。两次语文分享,一次为大家朗读孙郁的《夜枭声》(评鲁迅),一次是以简桢的《四月裂帛》探讨作文引用的技巧,我并不是有意要在讲题的分享格局中做什么特立独行的姿势,而是我觉得大家都已经在题海中畅游太久,就像王开岭所说的:“生计,就像一场紧盯着地面的觅食,盯久了,人的目光就会变得和鸡一样短浅,粘稠;体态也因此臃肿起来,因此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热爱生活,是语文教给我的,也是刘老师教给我的。
至今仍记得班主任问刘老师周末的安排是什么时老师那一句“逛街”让班里同学狠狠地大笑了一次;而我也学会了从容地在高三中生存下去的真理:用语文来减压。在高考前三四天,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做那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份份套卷时,我偷偷跑到书店,跟熟悉的老板聊了聊,惊喜的发现新一期的《南风窗》封面人物居然是志摩与徽因然后花了半个小时读完以后继续开始了复习苦旅,我至今仍为自己这些忙里偷闲的日子而自豪不已
高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我看着那句话心中豪气顿生,仿佛看到一年的隐忍终于换来光明与辉煌,看到一切大风大浪终于烟消云散亘古不变的万里光霁重现云天,看到人生的一万种绚烂在我眼前渲染出天空的底色(对没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么夸张)于是我在明信片上抄下这句诗,背面又附了《试题调研》那里抄来的徽因的一句:“如果我的内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小小的蜡,虽则莹莹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于是我带着这份心情走进考场,居然在检查人员中碰到了小学的语文老师,她每场前都朝我微笑示意,于是我信步闲庭,笔走龙蛇,一通瞎比乱猜,除了作文里面把李斯写成了唐朝的,其他一切顺利
最后一场结束,我给小学语文老师送了一页书签,上面也写了那句让我热血沸腾的“明年此日青云去”,在写落款时,突然想起刘老师曾经给我们分享的学生感谢信,于是慢条斯理地写了一个“——吴景老师惠存”,想来小学语文老师看到也会欣慰自己的教学吧也想起来她和我们的过往,曾为我们被误会的事情跟校长在课上争得面红耳赤,至今我还记得她的那句“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不会做这种事情!”
也许人生中的每个语文老师都是前世的恋人,她们在今生给我们温暖与拥怀,忆往昔,与刘艳萍老师的学习语文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感悟与体会,触摸到了文字真切的清芬,仿佛北方的野马被驯服于南疆的温润柔软,我醉倒在满是浮萍的艳丽春天。
(韩世杰小朋友今年夏天的小礼物)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7届志成班 白莹
想了好久,觉得金先生写给林先生的文字用来形容刘老师最是贴切不过,而语文,也是予人万千诗意,使每一颗在数理化中疲倦的心得以栖息。
记得刘老师说过的,教育就是把学过的一切忘了以后留下来的东西,在一切都尘埃落定后,知乎看点已经索然无味,最新热剧也难以让人着迷,小说散文的套路已经淡忘,六十四篇的记忆已经模糊,但那些身教大乎于言传的片段,却历历在目。
初识刘老师,是军训后的第一课,彼时的她带着口罩,说话有着重重的鼻音,第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语文,走进了从文的凤凰古城,感受到了语文中不加修饰的人文之美,湘西的美,清新动人,从此以后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让人心驰神往。
我们的语文课从来不乏乐趣,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诗朗诵还是课堂表演,都别有风味,演绎孔雀东南飞的悲戚或是表现雷雨的矛盾交织,一次次加深了我们的理解,所谓的素养,我想便是这样一步步修炼而成的。
最精彩的想必是课前五分钟的展示,不论是聆听他人的讲解还是自己准备,都让人受益匪浅。记得第一次讲种树郭橐驼传,明白了种树如同育人的道理,联想到了幼时所学的桃花心木;讲宋之问,精心准备后,才得知自己一直喜欢的文采斐然的诗人竟是如此不堪,但最后还是明白世间并非黑白分明,也便原谅了那个“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人。
再往后,读老师的文章,总是能读出一种一尘不染的幸福,夫妻情,母女情,还有在枯燥生活中的诗意,是常见的主题。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老师在读给父母写的文章时泣不成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只是最后的目送,其间无数次的相处,才是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我感谢那个不只教我语文,还教我如何理解与感恩的老师;我感动于她为了给我们安慰和鼓励,把小女儿的糖给我们吃的暖心举动;我敬佩于她在我上课打盹时不是责备,而是关心的问候的教育方式……
记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其间寄寓的祝福不言而喻,高中三年,不只是为了最后的一纸录取通知书,那些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最为宝贵。
曾羡慕郭靖幸逢良师,但我又何尝不是足够幸运呢?
不说再见,我的四月天。
携语文以遨游
——跟刘艳萍老师学语文
1706班 田雨禾
提笔第一感觉,就是高中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语文。从精彩的课前五分钟,到一个个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再到老师精心准备整理的美文共赏、晨读学案,有新奇,有满满收获,也有兴奋和满足。
从第一堂课的藏头读诗开始“沦陷‘语文,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期待着每一堂课的到来,期待着每一份“新意”。
先来说说课前五分钟吧。记得刚开始的课前五分手钟是演讲,不仅从同学的演讲中开阔了视野,自己亦收获了不少经验。紧张,但也有点小兴奋。第一次是关于读书感悟。虽说一周前开始着手准备,但终是“新手上路”,带着”火候不到“的演讲稿,以及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完成了第一次“当众演讲”,同时为第二次的“顺利进行”积果了经验(虽说依然有些磕磕绊绊)。接下来的古诗词分享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首诗的来历、背景,细细斟酌每个字的含义及蕴含的深层意味,甚至品味出修辞情感,再将诗词讲给同学们听,有时还会收获老师的妙语点评。不但对某首诗有了更深体会更对诗词本身增添了不少兴趣。
最记忆犹新的,还要数课堂了。高一高二那会儿,每节课正课内容开始前,老师您总会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将时事分享给我们,并完美地衔接正课风容,日积月累,渐渐体会到了语言艺术,更被您深厚的语文功底和魅力深深吸引,也知道了每个完美瞬间的阐释,都离不开背后默默默的努力——例如一次上课,您在过道站着时,偶然瞥见您手中的课本,上面做着套密麻麻的笔记、批注,瞬间就明白了您能在每一堂课游刃有余的原因。
上课回答问题,是比完成作业还要有成就感的事。紧跟课堂,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抒心中所想,答对,心中窃喜;答错,纠正思维,都改获满满。
到现在最舍不得扔的,就是语文笔记本了。满满都是精华呀(虽然说自己写得不怎么样≧≦)。最初的文言文小故事,总是有“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分解”,意犹未尽;而一词多义,从字形着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本意、引申义……感觉汉字是如此博大精深,文化常识中“兼大领小判高低”的句子到现在依然朗朗上口;到高三最精华的,就是每一个思路清妆晰、层次分明、有主有次的知识框架。从中心向外拓展,思路也随之愈开愈宽广,而小说散文之类,不知老师您将近十年甚至更久的高考题看了多少次,每种题型下对应的高考题和框架相互对照,想不理解都难,这怎一个“妙”字了得啊!
作文方面呢最大的收获就是各种文体的驾驭,即使文采可能不尽人意,但格式要点基本掌握。从开始的议论文、演讲稿,到辩论稿驳论文,借鉴人民日报等时评文,以及《我是演说家》《主持人大赛》等相关节目逐渐心领神会。
思绪万千,感觉想说的好多,但下笔“竟无语凝噎”、不知所云。特别想感谢您,刘老师, 您让我真正体会到语文,勾起对语文的兴趣。
那年夏天,风遇见云,萤火虫遇见星光,而我遇见您,亦遇见了语文。
如果学弟学妹可以看到,我想告诉他们,刘老师是我遇到最温柔负责的老师,没有之一。从师刘老师,真的是极大幸运。她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业,还有育人。她是恩师,亦是益友,她将全身心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从其三年,语文无悔。
学生和老师是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两者时刻关联,甚至在一些寄宿,老师陪伴学生的时间超过了家长。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国家再三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大部分师生处于一种单向尊重关系。
一、学生单向尊重教师
——为何如此
传统观念
在封建制度时期,等级森严,学员对教授行揖礼,以示对教授及学问的敬重。上课时,行礼喊“老师好!”;下课时行礼说“感恩老师教导!”学生必须听从老师,不可违背老师旨意。甚至在教学活动中也是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因为历代的传统,这个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就此形成。因此,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老师地位高于学生,学生必须尊重老师,而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
权力分配
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却没有突出学生对老师对监督权力,由此学生把对老师对服从和尊重当成一种必然,而老师在在利用教师职权的期间,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权力的分配,导致学生对老师对单向尊重。
二、老师单向尊重学生
——为何如此?
家长溺爱
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吃过很多苦,等到了自己有孩子,就拼命的溺爱以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在此过程中,孩子习惯了被人宠着,习惯了家长的退让和妥协。等到了学校,做错事受到老师批评,反而毫无悔改,父母在背后指手画脚,导致学生不尊重老师。
老师功利化
在有些学校,老师开培训班,本班不去的可能遭受排挤,也就是所谓的穿小鞋,还有逢年过节都要送礼和请老师吃饭现象严重,把教学活动当成一场盈利,教学质量又跟不上,整天只知道利用自己的身份赚钱,由此便逐渐失去了学生以及家长对老师的尊重。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些洞穴中有关人和动物的图画至少有25万年的历史然而人类用笔记载历史的时间却短得多两千多年来制笔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
公远前1200年: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纸草纸
公元400年:许多文明社会都发明了更加稳定的墨水它是用铁盐、橡树树瘿和阿拉伯树胶混合而成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几个世纪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鹅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笔在后来的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1548年:西班牙书法家胡安·德·伊西亚尔在他的书法手册中最早提及青铜笔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乐器制作大师)最早为自来水笔留下画图他有5枝笔流传下来
1803年:英国工程师布赖恩·唐金获得第一个钢制笔尖的专利权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国第一次获得制笔方面的专利权,这是一种笔管中有墨水的自来水笔不过他的设计有许多缺陷
1830年:英国的钢铁工人威廉·约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尔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发明了大量生产钢笔尖的方法由于随后20年钢质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笔的人越来越少
1884年:纽约的保险推销员刘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为钢笔坏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户之后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自来水笔
188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韦茅斯的约翰·劳德获得第一枝圆珠笔的专利权,但直到专利权期满,它也没被批量生产过
20世纪头十年:4家自来水笔厂家主宰着市场,它们是派克、犀飞利、威尔一永锋和活特曼
1912年:犀飞利制笔公司在自来水笔的笔管中添加了拉杆吸水装置在此之前,人们用滴管给自来水笔加墨水
1935年:活特曼推出了墨水囊,当时是一个有软木塞的小玻璃管
1938年:匈牙利记者拉迪斯洛·比罗和他的兄弟格奥尔格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圆珠笔它使用的是能迅速变干的印刷油墨英国政府后来许可他们为英国空军飞行员制作圆珠笔圆珠笔在高空不会漏油,而自来水笔会漏墨水
1945年:芝加哥商人米尔顿·雷诺兹对比罗的发明进行重新设计,并把它引入美国当时比罗的发明没有在美国获得专利权拥有比罗发明专利权的永锋公司很快把它们的产品也推向市场新型自来水笔轰动一时,销路非常好
1950年:法国男爵马塞尔·比什成立了比克公司他的公司擅长于大量生产圆珠笔(如今,比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笔公司,每天销售2100万枝笔,一年76亿枝)
1951年:在最初的热情过后公众发现圆珠笔价格高,而且不可靠圆珠笔销售量急剧下滑自来水笔卷土重来
1954年:派克钢笔公司推出“Jotter”圆珠笔这种更加可靠的新型圆珠笔的书写时间比最流行的同类产品长5倍圆珠笔的销售量重新回升
1962年:东京文具公司的堀江尾世木因发明毡尖笔而出名
1966年:费希尔为美国航天局发明了太空笔这种笔的墨水囊经过加压,能在失重状态下写字
1979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钢笔,它写出的字能在10小时内擦去其决窍是用橡胶胶水制成墨水
1984年:日本樱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笔,它是圆珠笔和记号笔的中间产品,用的是中性墨水(gel-ink)
1996年:美国彭特尔公司推出“Milkys”中性墨水笔,大受美国儿童欢迎
中国的刀
最早的铜刀脱胎于石刀,形状很小。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周代重剑,不喜佩刀。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在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两把青铜刀,一把刀身长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长24厘米,类似冰刀形。那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在当时诸国战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骑兵队成为作战主力。因此单纯的刺兵器不足以发挥效力,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刘备令工匠造刀5000把;孙权则命造刀1000把;司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这些刀是用来装备军队的,那时刀已成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无比。西汉时大将李广之子李敢“左持长槊,右执短刀,跃马陷战”。三国时南蛮首领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长标,背插五口飞刀,重伤张嶷,活捉马忠。
钢刀不仅用于战场上,而且在官场上同样地位尊贵。汉朝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刀。佩刀表示达官贵族的身份等级。东汉时,对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装饰都有极严格的明文规定,谁也不准许逾越。这种佩带用刀,从外形上要求精致美观,刀身通体雕错花纹,刀环铸成各种形态的鸟兽图案。例如东汉中山穆王刘畅生前的佩刀,全长105厘米,刀身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两汉三国时,诸国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几近嗜好,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名师,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炼制宝刀。那时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师,据说他造刀“受法于宝青之虚……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用阴阳之候,取刚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轻微无丝发之际,斫坚刚无变动之异”。还有蜀国的蒲元,他运用当时的先进淬火技术造刀,具有独到之处。曾受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钢刀3000把。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非常重视腰刀的制作,在其军事著作《练兵实纪》中对腰刀制作方法有着详细的研究与记载。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古时1斤=16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中国古代名刀
二刀:指雌雄两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剑录》:“后燕慕容垂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少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五色。”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后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中山。”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北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永安”。
白鹿: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周幼平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司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兴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百胜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李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
安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黄武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
定业: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齐高帝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
定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宋武帝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
神术: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前秦苻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
建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西奈乞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赵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六寸,铭曰建平,隶书。”
善胜:古代名刀。《梁书·陶弘景传》载:“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
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明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之。”
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凉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
七圣刀:古代名刀。
大夏龙雀:古代名刀。《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唐书·地理表》:“忠州贡文刀。”
巨刀:刀的一种。《湘烟录》:“魏文帝造宝刀曰露陌……查原文恐有误,名曰巨刀”。
半垂:古代名刀。《与弟超书》:“窦侍中遗促舟全错,半垂刀一枚。”
龙刀:古代名刀。《梁·简文帝》:“龙刀横脖上,画尺堕众前。”
龙泉太阿:古代名刀。《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龙鳞: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论》:“丕作陌露刀,一名龙鳞。”《续汉书》载:“龙鳞,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典论》:“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玉环刀:古代名刀。《南史·刘怀慰传》:“齐高帝以怀慰为齐郡。太守手敕曰:有文事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
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于阗国传》:“开宝二年,国王男总贡玉把刀”。
百炼:古代宝刀。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艺文类聚·六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宝刀赋》:“
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
安陵:古人名刀。高启《游侠篇》:“新削安陵刀,光夺众目眠。”
犵党:古代名刀。宋·辅《溪蛮丛笑》:“出入坐卧,必以刀自随,小者尤铦利,名犵党。”
阮师刀:古代名刀。晋·杨泉《物理论》:“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宝贵也。……其刀平背狭刀,方口洪首,截轻微之绝然发之系,斫坚钢无变动之异,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赤刀:古代名刀。《尚书》:“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琬琰在西序。”郑玄注:“赤刀者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周之正色。”《博物志》:“赤刀,周之宝器。”
含章: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二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灵宝: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
张飞刀:名刀的一种。三国时期张飞所佩的腰刀。又称“新亭侯”。《刀剑录》:“张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
宝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尔传》:“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
郑刀:古代名刀。《周礼·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
青犊: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二曰青犊……”。
鸣鸿刀:古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孟劳:古代名刀。《谷粱传·鲁僖公元年》:“公子友谓莒不回: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屏左右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回: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
神刀:刀的一种。相传为诸葛亮指挥下百炼而成。《蒲元传》:“元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方汉水钝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环者,乃是其遗范。”
项羽刀:相传为项羽所佩之刀。《王侯鲭》:“董卓少耕野得一刀,无文,四面隐起山云文,斫王如木。及贵,以视蔡邕,邕曰:此项羽刀。”
泰山宝环刀:古代名刀。《列异传》:“仙人王方平,降陈节之有,以刀一口,长五尺三寸,名泰山宝环,……曰:此刀不能为馀益,独卧卦可使无鬼,入军不伤,勿以入厕,溷且不宜,久服三年后有从汝求者,可争与之。后果有与载钱百万清刀者。”
素质:古代名刀。《北堂书钞》魏文帝曹丕《典论》:“余造百辟宝刀三,……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太平御览·兵部·刀》:“(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桂溪刀:古代名刀。黄庭坚:“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宿铁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怀文传》:“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出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
鸾刀: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筋。”
铜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书旧给介士二百人,人给大铜口刀一枚。”
银装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阐文传》:“梁武帝起兵,阐文劝。仍遣客私报帝,并献银装刀,帝报以金如意。”
脱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脱光。”
朝仪刀:《刀剑录》:“明帝鸾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刀。小篆书,长四尺。”
新亭侯:古代名刀。见“张飞刀”条。
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三曰漏景。”
警恶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杨贵妃文玄琰,小时尝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间佩之,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故名曰警恶刀。”
千牛刀:利刀的别称。《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庖丁宰牛数千头,所用刀仍锋利无比。故后世称锋利的刀为千牛刀。南朝梁元帝《金楼子·一·箴戒》:“时杨玉夫见昱醉无所知,乃与杨万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斩之。”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种。《三才图会》:“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剑。”后演变成现今短刀。
温铜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追随笔》载:“传为明戎政尚书陆公完字遗物,恩陵赐也。”
回回刀:古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甚。闻回回国王所佩者。”
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葛党刀:古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鱼刀:《水经·温水注》晋范文“日南西卷县夷师范椎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羊,于涧水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曰“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有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成两刀,举刀向鄣,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蒿,由是人情渐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