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达91000名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将士来说,成为战俘仅仅是漫长苦难的开始,根据统计,其中将近50%的被俘者都没有能活过即将到来的1943年春天,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俘虏安置的指示常常变成了一纸空文,在察里津山谷匆忙建立的“战俘医院”,实际上不过是一座死亡营。仓促搭建的土墙根本不能抵御早春的寒冷,大约4000名病号被直接安置在潮湿冰冷的土地上,许多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在这里感染的冻伤和伤寒。数量有限的军医被数字庞大的病号队伍搞得晕头转向,何况医疗用品的缺乏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清洁用品只有从溪流中提上来、夹杂着冰雪的水,少得可怜的药品与器械常常被苏军二线部队“征用”,惟一的办法就是半贿赂的黑市交易。为了几片奎宁、止疼片和一条黑面包,第44步兵师的军医鲁道夫杜伯特不得不从自己的病号中征集了两块手表。被宣布为“健康”的战俘的境遇也很糟糕,内务部与军队后勤机关之间的扯皮使得没有人想到如何为即将投降的第六集团军提供食物,更何况红军也正在度过战争爆发以来最艰难的一个冬天,“每天的食物千篇一律,10个人分享一条黑面包,再加上由水、一点盐和黍类做成的汤。”一位隶属第14装甲师的少尉在日记中说,“期望更好的待遇是不现实的,尤其是考虑到党卫军安全部队是如何对待那些落入我们之手的苏联军人时。” 流放之路 当3月来临,冰雪初融的时候,这支由“披着破旧军毯,蹒跚而行的幽魂”组成的队伍就从斯大林格勒附近出发,向东行进,“生存意志”成为支撑这些半死不活的俘虏走向遥远的战俘营的动力。“在沿途的俄国人眼里,我们跟几百年前沙皇发往西伯里亚的囚徒没什么两样。”鲁道夫杜伯特回忆说,“一些妇女按照古老的习俗站在道路的两侧,将毛毯、粗盐、黑面包和腌鱼塞给上路的战俘,而一些孩子与男人则向队伍投掷石头,并大声咒骂。”对于战俘来说,这趟死亡之旅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最幸运的一批只需行进12公里到达斯大林格勒北部的杜博夫卡战俘营,就可以勉强安顿下来;而更多的人则必须跋涉数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西伯利亚与高加索。在漫长的行军中,不断可以听到卫兵的枪声,宣告又一个不堪重负、过分虚弱的同伴已经倒下。夜间,战俘们不得不以10到20人的规模,挤在一起,分享一条军毯,处于最外面的成员必须保持警醒,确保内圈的沉睡者在两三个小时后跟自己轮换,否则寒冷的天气就会使短暂的沉睡变成死亡。“每天早晨,所有人都在卫兵粗声粗气的催促中醒来,及时列队。俄国人的逻辑很简单,能站起来的就打发上路,不能站起来的就赏一颗子弹。” 在经过漫长的跋涉来到战俘营后,这些筋疲力尽的流放者发现他们面临的不过是一座有屋顶和四壁的废墟。在规模最大的贝凯托夫卡营地,30个人拥挤在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囚舍中,每隔三天,才有一批食物和水通过少得可怜的卡车和骆驼送到战俘手中。为了防止可能的暴动,战俘营管理人员将战俘按照国籍与“政治成分”划出了名目繁多的等级: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受到的待遇明显优于德国人,他们的口粮和被服供应更充足,并且可以在厨房工作,在顿河河区被俘的意大利第八军中尉卡洛席尔瓦在回忆录《西伯利亚归来》中就描述他们甚至可以在营地中演出歌剧,并且可以在圣诞节得到面包、砂糖、新鲜蔬菜与肉类。而在德国战俘一边,至少每天有50到100人死于传染病或者劳动过度,甚至一磅从厨房偷来的人造黄油都能使过度饥饿的战俘死于消化不良。对于那些相对幸运的高级军官来说,他们面临的困境通常是精神上的:作为第六集团军的高级指挥官之一,沃尔瑟冯塞德里茨将军积极主张与苏联合作,将德国陆军与人民从纳粹暴政下解救出来,在担任苏军对德政治工作的“自由德国”组织负责人后,他甚至希望贝利亚允许他成立一支3000人左右的德国战俘部队,以吸引更多的东线德军投诚,并最终以此为基础组成德国新政府。然而无论是他的昔日战友还是新合作者,都对他的热心表示敌意或冷淡。1943年9月,莫洛托夫在给斯大林的信中强烈声明与“自由德国”进行更广泛合作所带来的后果:“这样不仅将在红军内部安插进一个不可靠因素,也会使我们的盟国怀疑我们和德国正在暗中进行某种交易。”同样,在前线接到署名“塞德里茨”的劝降传单后,大为光火的希特勒立刻在东普鲁士的“狼穴”召集了包括龙德施泰特、隆美尔、克莱斯特、利斯特、魏克斯等大部分陆军元帅,迫使他们发表声明,宣布自己和国防军无限忠诚于这个已经显露败相的纳粹政权。 在经过长达两年的漫长等待后,1945年5月的和平并没有立刻使这些“斯大林格勒的幽灵”立刻回到祖国,欧洲日趋紧张的冷战格局使他们成为了苏联与他们昔日盟友讨价还价的筹码。到了1955年,在5000名幸运地活到这一刻的战俘中,仍有2000人被关押在苏联,直到当年9月,阿登纳总理访问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一揽子经济贸易协定的时候,这些人才得以释放,其中包括曾坚决要求保卢斯突围的第11步兵军军长卡尔斯崔克将军、沃尔瑟冯塞德里茨将军,以及保卢斯的副官亚当上校等。不过回到德国后,许多幸存者发现他们将永远生活在“谁该为第六集团军的悲剧负责”的质问中。在退伍军人眼里,塞德里茨将军毫无疑问是德国和国防军的“叛徒”,虽然联邦政府在1956年撤销了纳粹德国军事法庭对他的判决,但拒绝恢复他的军衔,甚至连参与施道芬堡伯爵刺杀希特勒计划的奥斯特将军也认为他“玷污了国防军的名誉”。而劝说保卢斯坚守到底的亚当上校则被悲愤的军人遗属称为“冷血的帮凶”。不过对于那些饱受集中营式煎熬,有幸回乡的普通一兵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究竟如何已经不再重要,正如哥特费尔德俾斯麦中尉在回忆录中所写的“幸存下来就是惟一可以感激命运的理由”。
记得采纳啊
当时 在东线监视俄国的只有九个师 而在西线投入作战的是德国的精华 七个集团军七十八个师 德国的计划是 西线速战速决 然后集中力量在东线 结果 马恩河会战结束后 彻底破灭了德国西线决胜的希望 并且 自己的兵力被大量消耗 在自己的军队力量完整的时候 德国尚且无法两线作战 更何况是在如此情况下 再加上 德国的战略目的彻底破产 从战略上已经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 再加上国力不继 任何明眼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对于德国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军纪还是非常良好的,比一战德军要好,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二战后期德军的士气和纪律要明显好于一战后期。主要是因为一战德军的士气逐渐受到 社会 主义思想的侵袭,人们认为他们是在为皇帝充当炮灰。而二战的德国国防军则受到纳粹党宣传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士兵对希特勒充满崇拜,即便在1944年那种困境中仍旧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曾经担任德军第84军军长的埃菲尔特曾经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德军步兵从1914-1918年时一样优秀,炮兵比那时更强,武器更为先进,战术也大有长进。但在一战的最后两年,倾向和平的 社会 主义思想在部队中传播,影响了士气。在这次战争中,纳粹主义则反之,它能提升士气。”曾任德军总参军训部主任的勒里希特也提出了与上述相同的观点,他也认为二战德军的军纪要明显好于一战德军。
能够证明德军军纪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即使在1945年德军正式投降后,绝大部分的德军也都没有就此解散,而是仍旧作为一个集体而存在,士兵仍旧继续听从军官的指挥,官兵之间仍旧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即将的战俘生活。在路上苏军士兵特别喜欢抢德军装甲兵的黑色制服,为了保护那些装甲兵免于衣服被抢,德军官兵总是将那些装甲兵塞在队列的最里面以避免被苏军士兵所发现。即使德国已经战败,德军已经缴械投降,但是军人的集体意识和互助思想仍旧深深的根治在官兵的心里,由此可见德军的军纪情况。
正如**《兄弟连》中的一个片段,那些被俘虏的德军士兵仍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以行军队列行进,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俘虏一般有的颓丧,他们仍旧充满纪律性,仿佛仍旧是一支军队,只是没有了武器而已。
采访了许多参与过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女性老兵,都收录在了《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这本书里。我们直接来看当时这些红军战士的自述:
德国人是不把女兵留作战俘的……抓住立即枪毙。或者把她们拉到集合起来的德国士兵面前,展示说:瞧瞧,这些都不是女人,而是怪物。我们始终都要为自己准备两颗子弹,必须两颗,是为了防止第一颗是哑弹。
我们有一个护士被俘了……一天之后我们夺回了被敌人占领的村子,随处可见散落着死马、摩托车、装甲运兵车。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她: 敌人剜掉了她的眼睛,割去了她的乳房 ……把她的身子残暴地竖插在 木橛子 上……寒冬腊月的天气,她身子雪白雪白的,头发也是灰白的。这姑娘才十九岁。
在她的背囊里,我们发现了她的亲人来信和一个绿色的橡胶小鸟,那是她儿时的玩具……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夺回了一个村庄……寻找取水的地方。走进一所院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水井吊杆,木雕边围的水井……院子里躺着被射杀的主人……而他身旁蹲着他的狗。看到我们,狗儿开始呜呜地低吟。它没有立刻到我们跟前来,只是对着我们低声吠叫。然后狗儿带着我们进了茅草屋……我们跟着它走进去。在门槛旁躺着女主人和三个孩子……
狗儿就蹲在他们旁边哭泣。真正在哭泣,像人一样……
我们开进老家的村子,村里只竖着几根柱子,别的一无所剩!在乌克兰我们解放的一些地方,也是什么都不剩了,只留下一片西瓜地,人们只靠吃这点西瓜过活,别的什么都没了。我们进村时,他们就拿来西瓜给我们……代替欢迎的鲜花。
一位名叫 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 的游击队员说:
我还记得,看到一个犹太男孩……一个德国人把他拴在自行车上,他就像狗一样跟在德国人车后面紧跑。“快跑!快跑!”德国人一边骑车一边大笑着。是个年轻的德国人……等他玩累了,就从自行车上下来,比画着叫男孩跪在地上,四肢着地,就像狗一样跳着走……他在一旁大叫:“狗崽子!狗崽子!”又扔出一根木棒,喝令孩子:捡回来!犹太男孩站起身,跑过去把棍子拿在手里跑回来。德国人大怒,气势汹汹地打他骂他,比画着要男孩四肢着地,像狗一样跳着跑过去,用牙齿衔起木棒。最后,男孩是用牙齿咬着木棒回来的……
那个德国青年这样耍弄了犹太男孩两个多小时后,又把他拴到自行车后面,转身回去。男孩就像狗一样跑着……朝犹太人隔离区那边……
听到这个故事,您还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去作战,为什么要学会射击吗?……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我记得一个场景,德国人追赶母鸡。抓住后,把它举起来,旋转着甩动,直到在手里甩没了鸡脑袋。他们哈哈大笑。我好像觉得,我们的鸡在叫喊……像人一样……人一样的嗓音……还有那些猫,那些狗,敌人开枪射击它们的时候……这之前,我没有看见过死亡。既没见过人的死亡,也没有见过其他动物的死亡。只有一次在森林里看到过死去的小鸟,这就是全部。我再也没有看到过死亡……
我们村子是在1943年被烧毁的……这一天我们正在挖土豆。邻居瓦西里,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会许多德语,他说:“我去找德国人,向他们求求情,别烧咱们的村子。那里——住的都是些孩子啊。”他去了,结果被敌人烧死了。 学校也被烧毁了,所有的课本都烧了 。我们的菜园也被烧了,还有果园。
这场大战由最初单纯的国家间交战,演变为一场全人类的生存斗争。被侵略的人民如果不能赢得战争,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场战争,确实成为了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季第一集
二战中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整体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无论是驻扎在法国还是苏联的德军都比较遵守德军著名的“十条军规”,而屠杀犹太人、强奸妇女等劣迹,大多则是纳粹的党卫军干的。二战末期,德国国防军甚至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与美军联手对党卫军开火。实际上,在提倡“人性先行”的欧洲,即使是出于敌对状态下,人性的光辉也难以掩盖,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故事便是典型。
1940年8月25日,英国借助强大的空军与德国展开对轰,对德国首都展开首次轰炸。此后,作为盟友的美国也加入到轰炸的行列中来。1943年12月20日,在完成一次对德国工业目标的轰炸后,美军飞机在返航的途中,与德军一个空军飞行编队遭遇。要命的是,美军飞机大部队已经脱离战场,只剩下一架B-17F轰炸机陷入与德军的纠缠。在一轮交火后,由于处于绝对劣势,美军飞机的机组人员伤亡惨重,有1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而飞行员查理·布朗也一度被打蒙,飞机差点失去控制栽向地面。
好不容易重新将飞行姿态调整为正常状态,布朗发现有一架德军战机紧随其后,似乎已经锁定了目标。而美军的机组人员则将机载机枪瞄准德军飞机,双方都想占据先机一举击落对方。然而就在这时,德军飞行员突然重复着一个手势,并放弃了攻击,将伤痕累累的美军飞机放离战场。这并非是德军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而是其有意为之。驾驶德军战机的飞行员名叫弗朗茨·施蒂格勒,在战争中先后击落攻击22架敌军飞机,是德军的王牌飞行员。1943年这场战斗发生时,施蒂格勒只有23岁。当时他距离获得一枚代表德国士兵巨大荣誉的纳粹铁十字勋章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再击落几架战机便可以了。当然,面对落单的美军飞机,施蒂格勒自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然而,当他锁定美军飞机时,发现敌机已经被打得很惨,不但机翼被严重损坏,机舱也被打出大洞,里面的机组人员也是受伤严重。就在这一瞬间,施蒂格勒突然动了恻隐之心,他做了一番犹豫,最终放弃了这次唾手可得的机会。
二战时期的德国军纪的确应该被肯定,如果和当时的日本军纪相比来,德国的军纪简直是要严明地多了。但也并不是都非常遵守军纪的,所谓的害群之马在哪里都有。
大家都知道,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就曾经强迫妇女来充当日本军的慰安妇 ,如此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事,对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军队来说,也做过类似的事。 德国在整个欧洲地区一共建了大约有500多处慰安所 ,据统计,至少有3万名欧洲妇女被迫去做慰安妇,而且她们大多都是德军在大街上绑架来的平民妇女。
这些慰安所多是在德军占领地的酒店, 目的就是为了供途经此地的军人玩耍,而在集中营里,德军也有建有慰安所。 德军以此作为鼓舞士兵士气的手段,是允许士兵到慰安所解决个人问题的,但是, 同时又严令禁止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 ,这样能够免德军在与当地人发生关系时染上病。
1、一种观点认为:二战中的德军整体军纪水平还是值得称赞的,都还是比较遵守德军的“十条军规”的。 那么,为什么德军的军纪会如此严明呢?首先,这和普鲁士军人的传统有关。普鲁士军人视荣誉为生命,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严格贯彻到底 。
其次,和希特勒上台后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有关。 比如,童子军的野外训练和爱国教育。比较有名的是攻打法国时,德军对当地居民秋毫无犯,这也导致很多的法国军队投降,致使法国的伪军数量一度高于德军的三倍,并且还服从德军。
再者,希特勒对德军下了死命令:不允许玷污占领区的妇女。 因为,希特勒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如果和别的民族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血统。虽然说这个说法很偏执,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么这么看德军的军纪的确是不错,主要原因就是传统造成(普鲁士军魂)但是由于战争的推进,丑陋的人性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民族的劣根性, 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没有留底线,德国对苏联实施“焦土政策”(比喻)所以双方自然也不会手下留情。 而都是往死里整。不过这都是战争后期,人性已经崩溃,但是德军刚开始而且在西欧还是算可以。首先,德国人会把盟军和苏军区别对待,而盟军也是,至少对你还算留情,而苏军则不是,所以为什么后期会出现,德军只会向盟军投降,并不会向苏军投降的事情发生。 德军的军纪和日本兵比的话,可以这么说,德军就是天使。 日本人做的混帐事我不想重复,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也有另外一种观点: 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军纪,不仅不能够被称为典范, 而且还称得上是非常糟糕。强奸妇女、杀害平民、打砸烧抢、虐待战俘都是国防军跟党卫军曾经一起干过的“好事”。当然除了虐待战俘(关集中营)以外,干这些事情对德军来说还是得分场合的,如果是在西欧(如法国)地区,那德军至少还知道逛景区要排个队,买个香水要给人家法国老板付钱; 但要是在东欧,尤其是苏联地区,那么上述的种种残暴血腥的行为,德军一样都没落下。
虽然普鲁士的军队的军纪在近代长期成为欧洲各国军队的典范,在十九世纪后期成立的,作为普鲁士衣钵的继承者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二也依旧继承了普鲁士时期的优良军纪,但是希特勒上台后的德三就不一样了;虽然希特勒号称他的德三“继承了神罗和普鲁士(德二)的意志和精神”, 但实际上神罗和普鲁士的那一套在军队里早都被剔除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着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教条的纳粹主义。
而纳粹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人种观念。在希特勒的观念里,最优秀的人种是纯正血统的日耳曼人及其分支(金发碧眼的北欧人种) ,其次则分别是意大利人、印度雅利安人、蒙古人(日本)、因纽特人、澳大利亚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排在最后的则是斯拉夫人与犹太人。在希特勒看来, 这些在他心目中落后的民族(斯拉夫,犹太)根本就称不上是“人类”,是可以被随意屠戮的对象; 而以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为所谓的“指导思想”的德国国防军的军纪又怎么会高!真的是不知道这群信奉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军队的军纪能有多高?!当然了,在 历史 上也有反例, 由于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德军高级军官和将领极其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和残暴的行为, 所以一般在这些军官将领带领下的军队也是很少会做出这些极其残暴的行为(领导都不信我肯定也不信)。
在德国侵苏联之初,作为“反苏阵地”的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非常欢迎德军的“入侵”, 认为德军是前来“解放”他们的,很多居民不仅为德军提供各种帮助,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叛变,成为了德军侵略苏联领土的帮凶。 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和德国在占领区实施的高压政策,德军也随之开始在这些地区无恶不作,烧杀掠夺一样都没落下; 逼的当地老百姓又不得不转变立场,继续支持苏联。 德军的行为逼的一向反苏的地区都开始支持苏联的卫国战争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德军军纪高?
而且,德三也曾设立过不少专门为军队所服务的慰安所, 其设立初衷就是为了防止德军士兵在战后由于行为不检点而染上性病。 这些慰安所在前期只招揽德国女性,之后招揽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占领区。并且早在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的时候,德军内部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不检点行为,在攻占巴黎时,这种不检点行为又进一步扩大, 成千上万的德军沉迷在巴黎红灯区的灯红酒绿之中。如果不是因为建立了专供军队使用的慰安所, 那么很难想象这种情况会不会进一步在德军当中继续蔓延。如果三德子的军队军纪真有那么高,那么为何还会有慰安所这种防止德军士兵行为不检点的设施存在呢?(虽然德军说这是为了鼓励士兵,涨士气,但是都用上这种方法涨士气了,可见其军纪)如果德军军纪真有那么高的话,为何在战争后期还大批大批的要向英美盟军投降呢?德三国防军不是号称“继承了普鲁士的精神”了吗?
二战德军军纪并不比日军好,只是日军直接侵略了我们,我们记录下了更多的日军暴行。德军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我们对于德军的暴行不熟悉而已。 戈林早就下了命令:“将一切不敢正眼看你的人统统枪毙。” 德军一样在占领区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扫荡。 德军规定,苏联平民哪怕靴子里有一把刀子,一把剃刀,也要被杀掉。
德国的帝国专员辖区,警卫师,野战训练师,警察营,执法警察总局,还有伪军性质的东方营都是对平民进行扫荡的武装组织。 苏联平民在苏德战争,死亡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800万人。
1942年希姆莱颁布法令禁止德军与外国女性发生关系 ,并将这种行为定性为对日耳曼种族的犯罪,将受到军法审判。希姆莱同时也毫不掩饰的表示我不反对,不会造成怀孕或 情感 纠葛的关系。 也就是说强奸以后,打死就行了,只要不怀孕就行。 为此,德军的这种暴行实际上非常残酷。而且,在德军部队也有慰安妇,就是所谓的战地妓院,全部女性,都是在当地抓捕的平民女性。
按德军规定,战地妓院,每名妓女平均要接待50-100名军官士官和士兵。德军全线溃退并最终失败。昔日为德军服务过的那些可怜的女人受到了凌辱, 她们被当地民众也视为「纳粹」,更多的被打为「叛徒」,包括她们和德国人生下的孩子,终生都没有安宁过。
德军在屠杀战俘方面同样惊心动魄,德军屠杀的苏联战俘,超过百万人。对法国,英国战俘一样进行残酷的屠杀。德国党卫军的弗里茨·克诺兰就是因为在1940年屠杀英国俘虏,而在1949年被处决。
因为党卫军部队暴行尤其突出,为此在,1946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德国党卫军为犯罪组织, 其100多万成员无权像普通德国国防军士兵那样在战后享受退伍军人待遇。
二战,这场战争带来了数千万人死亡,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武装力量分为德国国防军和德国党卫军。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区别为,国防军可以保持一定的军人道德,为执行军令而战。
而党卫军是纳粹党人组成的,效忠于纳粹党的军队。党卫军是纳粹极端意志的表现,他们为了贯彻希特勒的大德意志主义,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实施侵略和扩张,并疯狂的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大量屠杀犹太人。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党卫军在二战中臭名昭著,战后,党卫军在纽伦堡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被列为非法组织,被判定为犯下了严重的反人类罪。党卫军的头目海德里希被刺杀,希姆莱自杀。
而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经审判,未屠杀过平民,罪行较轻,仅关了三年,便被释放。
据说德军军纪很好。那就看看苏联人怎么说的吧,看完之后您自己下结论吧:
另一位女战士对德国人的焦土政策是这样描述的:
一位名叫瓦莲京娜•巴甫洛夫娜•柯热米娅金娜的游击队员说:
阿列克谢耶维奇还采访了一些当时还是孩子的老人。请参考她的《我还是想你,妈妈》。
战争时只有四岁的萨沙•苏耶金回忆说:
战争时只有五岁的瓦尼亚•季托夫说:
战争时只有十岁的萨沙•卡夫鲁斯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列娜•克拉夫琴科说:
战争时只有七岁的盖妮娅•扎沃涅伊尔说:
您有结论了吗?是不是要赞赏这种严格得有些夸张的军纪或是败坏得一塌糊涂的军纪?
这么说吧,德军在东线战场对平民犯下的罪行,你但凡了解百分、千分之一,你都会对苏联军队攻入柏林后的行为感到困惑:太文明了,红军战士们,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仇恨?忘记了纳粹在你们家乡犯下的罪行?
有着优秀理论设计的德式种族主义,能够让绝大多数德国士兵发自内心的相信:雅利安的血统是神圣的,斯拉夫人和其他东方人是天生的奴隶,他们的文化和语言不值得保留,他们的种族唯一存活的意义,就是服务德国人。这就是所谓“反抗的人要死,服从的人也要为德国人劳动,直到死亡”。
用这种思想武装大脑的士兵,能有什么军纪?连坐、直接枪决、集体屠杀,一个德国人的血要用十到二十名普通居民的生命偿还,这能有什么军纪?除非你把军纪看作单纯的服从命令,那德军军纪“好的很”,因为没有命令不允许屠杀东部平民和战俘,没有命令不许劫掠、焚毁他们的财产,更没有命令不许大规模强奸。相反,在德军实际可查的命令里,充斥着“帝国不养无用之人”、“消灭敌人的抵抗基础,即使是平民”、“饥饿是消灭敌人有效的手段”。
以前军事圈老有一种幻觉:日本鬼子残忍,二战德国有骑士精神,不会干那些事。后来翻了一下史料才发现:穿得好看跟是不是好人完全两码事。而且从效率上来看,德国人在屠杀、扫荡、劫掠、饥荒上的本事比日本人强多了,完全工业化流水作业,每件事都有指导手册,不愧是精准的德国工艺。
“本着德国人严谨的作风,他们甚至朝空的汽油桶开枪”。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至少饿死三百万人,最高估计能到七百万人。照理来说乌克兰人应该对苏联充满仇恨,坚定地和德国人站在一起,可为什么最后除了班杰拉手上那稀稀拉拉几支游击队,其他乌克兰人都加入了苏联红军呢?从这个角度想想,德国人得犯下怎样的罪行,才能让乌克兰人倒向斯大林,倒向当年饿死他们几百万人的慈父?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军纪,
是为保持法西斯战斗力。
而不是维护和平与正义。
纳粹德军因此侵略成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军惨无人道,罪恶滔天,
充分暴露其法西斯本性!
堪称法西斯代表和象征。
失道寡助必然穷途末路。
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规律!
德国分党卫军,和国防军,为什么德国受到大部分人民的喜爱,就是军队素质高,特别是国防军,他们的使命就是听从国家的命令,也许二战德国是侵略者,但是没有进行抢杀掠夺老白的物品。
胜者王侯败者寇,德国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军队纪律究竟如何?按照苏联说法,入侵苏联的德军军纪败坏,对苏联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比起作恶多端日军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还有一种说法,称赞德军军纪严明,不像日军那样,每占领一个地方,烧杀奸*无恶不作。那么,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哪个更接近 历史 的事实呢!
抛开意识形态,不得不承认德军整体的军纪还是不错的。在德军占领区 ,很少发生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事件,德军也不像日军那样,到处抢劫老百姓的财务,肆意奸杀被占领区的妇女。就以莫斯科保卫战为例,当时的德军饱受严寒饥饿之苦,换做日军早就将附近村庄洗劫一空了。但德军一没有去拆除附近村庄的房子用于取暖,二没有进村抢粮食。是不是有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义军形象。当然了,这与苏联的坚壁清野有关,更与德军严明的军纪密不可分。首先,这与德军传统有关,德军认为军人的荣誉在战场,价值也在战场。去打劫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是军人的一种耻辱。德军向来视荣誉高于生命 ,一切听从指挥,而且是不折不扣的贯彻到底。当然,对于被占领区的游击队,以及那些为游击队通风报信的老百姓,德军下起手来也是毫不留情,不是被吊死,就是被枪决。所以,我们在苏联的**中,常能看见这样的镜头,有很多老百姓被德军吊死的场面。据说,德军攻打法国时,对当地居民是秋毫不犯,导致许多法军纷纷投降德军,甚至一度出现过投降法军的人数是德军三倍的怪现象。
在德军占领区,很少发生士兵强暴当地妇女的事,这与日军的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除了德军的严明纪律外,还与希特勒有很大关系。希特勒虽是战争狂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但他自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劣质的民族。如果德军和占领区的妇女发生关系,会玷污日耳曼民族的高贵血统。因此,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许德军强奸被占领区的妇女。
最后,我们一定要将德国国防军与希特勒的党卫军区分开来,屠杀犹太人,在集中营虐待战俘等反人道的行径,都是党卫军所为,国防军很少参与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相比较日军的残暴,苏军的纪律涣散,德军的军纪真的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她最后被打败了。
1918年,历经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沉浸在胜利喜悦的时候,作为协约国的高级将领们,对未能占领德国全境而耿耿于怀,但是他们也知道,早早的签订停战协议,尽快结束战争也是无奈之举,更是政治的需要。
一是,战争几乎耗尽了英、法两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英国采取的“饥饿战争”,全面封锁德国,但同样需要进口维持的英、法两国,不比德国好到哪里去。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这场战争的胜负谁都不好说。
与单纯的军事占领相比,更让英、法等国有心无力的是维持。因为占领德国,就意味着要承担6000万德国人的生计。从经济的角度看,把“烂摊子”继续交给德国人去处理,是十分划算的事情,并且德国恢复的过程,相对而言也是安全的过程。
二是,协约国不是“铁板一块”。随着德国的失败指日可待,协约国内部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法国有取代德国成为欧洲霸主的“苗头”,而英国不希望“一家独大”等等,各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更有甚者,以撤军做要挟。可以说是战争还未结束,各国已经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得“不可开交”,眼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战局,唯有尽快结束战争,避免协约国的分裂。当然,战争一旦结束,以撤军或退出同盟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布尔什维克的身影,结束战争可以全力镇压国内的革命势头。同时,也利于德国腾出手来,清剿布尔什维克化的“斯巴达克团”,毕竟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是一致的。
当然,单从军事实力看,协约国军队的军事素养与德军还有不小的差距,继续进攻,谁都没有把握能够战胜德军,更何况进攻就意味着伤亡,民众的呼吁,士兵的厌战,迫使各国尽快结束战争,哪怕是一丝的希望,他们都要努力争取之。
而美国的强势介入,更坚定了英、法两国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
1917年,随着俄国国内爆发“二月革命”,已无心在东线发动攻势。这让两线作战的德军,看到了全力以赴攻占法国的希望,除警戒部队外,一部分主力调往西线。然而,美国的宣战,让他们对胜利再次产生了怀疑。
美国这个时候出兵,可谓是选点极准。双方已在战争中苦熬了3年,早已两败俱伤,此时参战是“损失最小,获取利益更大”。尤其是帮助英、法两国,就是帮自己,因为两国欠美国大约17亿美元,如果德军胜利,这笔钱就收不回来了。
但美国参战,并没有给欧洲各国带来多少喜感,更多的是不安。一是,美国与德国没有太多利益冲突,在态度上比英、法两国温和许多。试图与德国单独签订协议,要挟欧洲各国接受美国的条件。说白了,美国有插手欧洲事务的想法。
二是,常年的战争,让英、法两国惊恐地发现,他们现在越来越依赖美国的军队、物资等等,他们的影响几乎是无孔不入。更有甚者,美国已经开始“指手画脚”了,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样子”,战争再继续下去,欧洲各国都将沦为美国的附庸。
更令人不安的是,尽管占领德国全境,但欧洲各国都无力“维持”。而当时有能力的只有美国,如果在欧洲培养一个亲美的大国,势必将欧洲带向更混乱的境地。他们认为,趁自己还有实力,美国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趁早结束战争。
否则,随着战争的继续,美国所起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甚至准确预测到,1919年美国人将担当战争的主力,就像支配德国人那样支配协约国。那个时候,就不是欧洲的欧洲,而是美国的欧洲,这正是他们尽其可能赶快结束战争的一个理由。
由此可见,不占领德国,尽早结束战争,就是不给美国任何插手欧洲事务的借口和机会。但战争进行得不彻底,保留了德国的军事精华,以及不认为是失败的民族情绪,致使德国在二战前迅速崛起,再次“兴风作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家利益面前,老牌的西方列强更在意自己的利益,不管是意识形态上的相同与否,还是他国是否真心帮忙,都不允许外部力量介入欧洲。哪怕是“养虎为患”也在所不辞,因为在这个时候,美国是比德国更可怕的“敌人”。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先生曾经威胁一名德国军官,如若这名军官不提供帮助,辛德勒先生将找关系把他调往东线,这名军官立马就服软了。事实上,在整个二战中,恐怕最残酷的战场就是东线了,苏德双方在这里进行着残酷的消耗战,不管有多少人、多少装备,一旦进入东线,都会沦为消耗品,也是在这里,德国陆军的精华在这里被消耗殆尽,不知有多少在西线名声赫赫的德军师旅在东线,被红军和俄罗斯的严寒打垮。 不过,到底是谁击败了强大的德国,真的是苏联红军么?恐怕结果不是,1943年1月,美英首脑在摩洛哥举行「 ”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了「 ”1943年作战方针”报告。两国商定:盟军空军「 ”要逐渐摧毁并打乱德国军事、工业和经济系统,要打击德国人民的斗志,从而使他们进行武装抵抗的能力削弱到一落千丈的地步”。将对德国轰炸主要的打击目标,按优先次序依次为:①潜艇工厂与基地②飞机工厂③轴承工厂④炼油工厂⑤合成橡胶工厂⑥机车工厂等。这项命名为「 ”直射行动”的对德空中作战战略总计划,要求美国第8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从英国基地出发,实施联合进攻,昼间轰炸由美军负责,夜间轰炸由英军负责。 从1943年7月开始,直到这一年结束,美国第8和第15航空队对德国腹地进行了14次大规模轰炸,主要针对德国的飞机制造厂、人造纤维厂和滚珠轴承厂等目标,投弹共约4000吨,虽然规模较小,而且由于缺乏远程战斗机护航,但是依然给德国航空工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德国Me-109战斗机在1943年7月份接收数量为725架,但到9月份就下降到了536架,到年底降至357架。Fw-190战斗机在7月份生产325架,到年底降至203架。在1943年的空战中,由于美国远程战斗机加入了战斗,使德国在1943年度里被击毁和击伤战斗机10661万架 。 由于美英对运输系统的战略轰炸,使德军运输力量极度紧张。仅能提供的 1.5个基数的油料也因运输困难,常常不能如数供应到装甲部队手中。由于缺少油料,进攻开始后,几乎一半火炮无法跟进,只能留在进攻开始的阵地上。这样,在进攻巴斯托尼作战中,炮兵火力严重不足;加上油料短缺,严重妨碍了装甲部队的行动,结果始终没能攻下巴斯托尼,致使盟军取得了防御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美英的战略轰炸,使德国在苏德战场作战中也感到油料短缺。1945年2月到3月,德军由于油料短缺,严重地妨碍了其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作战活动,这加速了苏军在西里西亚的胜利。为此,斯大林曾评价说,美英对德国石油工业的轰炸,对加速苏军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美军将轰炸目标对准德国的飞机制造企业和柏林,德国空军不得不全力反击,面对数量和质量占据巨大优势的美国P-51战斗机,每次抗击美军轰炸机群德国平均损失50名熟练飞行员,德国战斗机部队在1944年1月和2月的损失率为30%,在战斗最为激烈的3月达到了50%,之后的三个月也一直维持着40%的高损失率,最终,德国空军最后的力量也消耗尽了。截止1944年3月,德国空军仅有900架战斗机能用于本土防空作战。 对德战略轰炸结束后,美国派出1150人的调查团,经过6个月的调查,询问了包括德国军政要员在内的数千名德国人,查阅了德国档案,并进行了一年的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其中,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总的结论是:「 ”在西欧的战争中,盟国的空中力量是决定性力量。难免会有一些事后诸葛亮建议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使用空中力量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更好的办法。但无论如何,空中力量是决定性的。在空中战场,空中力量的胜利是全面的。在海上战场,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结合,使敌人给我方最大的海上威胁——潜艇的威胁宣告结束。在陆地战场,它帮助扭转战局,使盟国地面军队取得压倒的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