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曾涌现许多神秘的组织,他们有的隐于山林,有的积极入世;有的爱好和平,有的挑动战争,他们活跃在历史的动荡时期,是那个时期人民愿望的寄托。那么,历史上有哪些神秘组织呢?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动荡而思想自由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诸侯互相攻伐,思想百家争鸣。广为人知的有孔子开创的儒家、老子创立的道家等等,除此之外,有一位思想家开创的学派显得异常神秘,那就是墨家。
春秋、战国之交,一个名叫墨翟的孩子在一户农家出生了,他自小擅长木工,人们都说他的手艺比鲁班还要精巧。稍大了一些后,他开始四处求学,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自己认同的,剔除反对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出身贫苦的他更能够理解底层人民的想法,于是被许多民众追随。
他主张“兼爱非攻”,崇尚和平;又提倡“尚贤”,主张按照才能提拔人才;四处推广“节葬”、“节用”的观点,反对儒家对礼乐的过分重视。
这样看来,墨子无疑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除了他的思想,他还精于科学与军事。他曾造出各种器械,曾用守城之策劝谏楚王放弃攻宋,写出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启蒙著作《墨经》,其中的许多原理均世界领先。他发现的小孔成像原理更是为人称道。
然而,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直到清代中期,才被人们重新重视,墨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时隔几千年又一次造福了后世。从墨家严格的纪律制度、严苛的选拔标准、神秘的组织形式来看,或许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神秘组织了。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简介: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墨子:出生日期:前468 ,逝世日期:前376;名翟(dí),鲁阳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中文名: 墨翟
别名: 墨子
国籍: 鲁国
民族: 华夏
出生地: 鲁阳
出生日期: 前468
逝世日期: 前376
职业: 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信仰: 兼爱、非攻
主要成就: 开创墨学
代表作品: <墨子>
墨翟小故事
墨翟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儒家的教育,老师教他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墨翟对后四项尤其感兴趣。因为这几项能够促进人的动手能力。墨翟的老师也很着重培养墨翟的这方面的能力,他经常带墨翟去参观工匠们的作坊。有一次他带墨翟去了染布坊,他让墨翟观测布匹是怎样染成的。墨翟对工匠们的劳作很感兴趣,当他看的聚精会神时,他的老师说: “看到了吧,这些丝绢本来都是雪白雪白的,把它们放进黑色的染料中,就变成了黑的;把它们放在了**的染料中,就变成了**的。” 墨翟说:“丝会跟着染料的颜色来变化,是这样的吗?” 老师说:“是啊,做人的道理和染丝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丝是被人放进染料的,如何做人则完全是自己作出的选择。” 墨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当他后来成为思想家收了门徒后,他也经常用这个例子来教导自己的学生。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非乐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非命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统治思想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 一种观点认为,墨子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墨子广为人知的主张“非攻,兼爱”。
逻辑思想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