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粗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
粗茶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粗风暴雨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粗袍粝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粗心大意 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粗心浮气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粗衣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粗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粗衣粝食 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粗枝大叶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粗制滥造 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粗中有细 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象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粗什么大什么粗枝大叶
cū zhī dà yè
[释义] 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比喻不周密、不详细或比喻粗略的轮廓。
[语出] 宋·朱熹《朱子语类·书序》:“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全书序细腻;只是六朝时人文字。”
[正音] 粗;不能读作“chū”。
[辨形] 枝;不能写作“支”;叶;不能写作“业”。
[近义] 粗心大意
[反义] 精雕细刻 小心谨慎
[用法] 用来比喻作风草率;不精细。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粗心大意”(190页)。
[例句]
①他做事老是这么~;这回可捅漏子了。
②你老是这么~;不求甚解的;这可不行。
[英译] negligent in one's work
3 五什么四什么的四字成语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我的紫色小妖
四海为家、遮三瞒四、六通四达、眼空四海、连三接四、四壁萧然、语惊四座、挑三豁四、五行四柱、急三火四、鼓噪四起、四海一家、四海九州、撁五挂四、四方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3623736云扰、四百四病、四海他人、倒四颠三、传三过四、三妻四妾、极目四望、臂有四肘、差三错四、四海晏然、扬名四海、言三语四、四时气备、疑三惑四、投诸四裔、牵三扯四、三番四覆、四通八达、四邻八舍、四六骈俪、四方辐辏、四角俱全、四肢百体、丢三拉四、四面受敌、九洲四海、志在四海、居徒四壁、八万四千、文房四物、四时充美、拿三搬四、九州四海、四面出击、重三迭四、三老四少、语四言三、说三道四、调三窝四、捱三顶四、志在四方、四时八节、拉三扯四、一谦四益、挑三拣四、四近之臣、纲纪四方、没三没四、四海升平、吃四方饭、四海飘零、挑三窝四、四衢八街、丑声四溢、四海困穷、巴三揽四、四体百骸、四姻九戚、三清四白、目空四海、三长四短、推三宕四、四山五岳、张三吕四、丢三落四、商山四翁、四体不勤、挨三顶四、半三不四、四大皆空、骈四俪六、囊括四海、文房四艺、挑三嫌四、文房四寳、四战之地、倒三颠四、四海承风、四海升平、揭竿四起、四邻不安、五湖四海、四面楚歌、求三拜四、四纷五落、三反四覆、三从四德、四至八道、调三斡四、大化有四、巴三览四、欺三瞒四、四平八稳、三檐四马、四海鼎沸、吼三喝四、三亲四眷、四冲八达、四海承平、室徒四壁、四停八当、三瓦四舍、张三李四、文房四士、四海为家、遮三瞒四、
4 什么拙粗什么 四字成语没有含“拙”的成语,“()拙()()”的成语只有5个:
1、百拙千丑
bǎi zhuō qiān chǒu
解释极言拙劣丑陋。
出处宋·晓莹《罗湖野录·辩禅师》:“黄龙鼻下无口,当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2、心拙口夯
xīn zhuō kǒu bèn
解释夯:同笨。心思笨拙,又不善于说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3、运拙时艰
yùn zhuō shí jiān
解释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空学的兵书战策,争奈运拙时艰,淹留在此去住无门。”
4、运拙时乖
yùn zhuō shí guāi
解释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5、巧拙有素
qiǎo zhuō yǒu sù
解释巧:精巧;拙:笨拙;素:本来的。精巧和笨拙就有所不同,是天赋素养造成的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5 粗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带粗的成语详细
粗粗笨笨:指物体笨重或人不灵巧
粗声粗气: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五短三粗: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粗衣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心粗气浮: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粗制滥造: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
粗枝大叶: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
粗心浮气: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粗心大意: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粗茶淡饭: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也作“淡饭粗茶”。
粗中有细: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粗风暴雨: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财大气粗:气:气势;粗:粗大。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也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才短气粗: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
粗具梗概: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
粗心大气: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粗有眉目: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粗株大叶: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粝食粗餐:粝:粗米;餐:饭食。指食物粗糙
面红脖子粗:脸红脖子变粗。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食淡衣粗: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气粗胆壮: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
心粗胆壮:粗:粗疏,粗略。心思粗疏,胆量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
恶衣粗食: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心浮气粗:见“心粗气浮”。
心粗胆大:心地粗疏,胆子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亦作“心粗胆壮”。
气壮胆粗: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胆壮气粗:见“胆粗气壮”。
粗袍粝食:同“粗衣恶食”。
拿粗夹细:比喻惹事生非。
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浊醪粗饭:浊醪:浊酒。指简单粗糙的饮食
执粗井灶:谓操持家务。喻为人妇。
挟细拿粗: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胆大心粗: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乱头粗服: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粝食粗衣: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胆粗气壮: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粗服乱头: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拿粗挟细: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粗衣粝食: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6 五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捱三顶五 博览五车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过五关斩六将 挨三顶五 拔十得五 二一添作五 腹载五车 过五关,斩六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铭感五内 目迷五色 如堕五里雾中 三令五申 三五成群 伸手不见五指 三下五除二 三三五五 三番五次 三坟五典 三智五猜 三牲五鼎 三老五更 识二五而不知十 三皇五帝 三纲五常 十围五攻 四分五裂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风五雨 五鬼闹判 五经扫地 五湖四海 五斗折腰 五行八作 五虚六耗 五音六律 五黄六月 五言长城 五大三粗 五风十雨 五子登科 五零四散 五雀六燕 五脊六兽 五世其昌 五内如焚 五陵年少 五脏六腑 五颜六色 五色无主 五光十色 五角六张 五马分尸 五彩缤纷 五方杂处 五合六聚 五谷不升 五毒俱全 五里雾 五月粜新谷 五羖大夫 五谷丰登 夏五郭公 五日京兆 五行并下 五花八门 五色缤纷 五谷不分 五内俱崩 五体投地 五月披裘 五行并下 学富五车 一退六二五 一身五心 一五一十 攒三聚五 拔十失五 九五之尊 连三接五 连三跨五 马中关五 七相五公 牵五挂四 去天尺五 日诵五车 三差五错 三朝五日 三环五扣 三回五次 三荤五厌 三江五湖 三年五载 三山五岳 三尸五鬼 三汤五割 三贞五烈 折腰五斗 十变五化 十恶五逆 十光五色 十浆五馈 十十五五 十雨五风 书读五车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山五岳 四书五经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通五达 五步成诗 五藏六府 五车腹笥 五尺竖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典三坟 五鼎万钟 五冬六夏 五短身材 五方杂厝 五谷丰熟 五侯蜡烛 五侯七贵 五花大绑 五花杀马 五积六受 五劳七伤 五里雾中 五零二落 五陵豪气 五陵英少 五男二女 五抢六夺 五亲六眷 五申三令 五十步笑百步 五石六鹢 梧鼠五技 五体投诚 五心六意 五行俱下 五月飞霜 五洲四海 咸五登三 一目五行 攒三集五 五彩斑斓 为五斗米折腰 五色相宣 五味俱全 五蕴皆空 二百五 二五耦 人五人六 八门五花 五音不全。
7 以“粗”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 粗声粗气cū shēng cū qì:指人说话嗓门很粗。李准《清明雨》三:"这是陈明运的声音,小程想走开,可是另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却吸引了她,她由不得屏住了气。"
2 粗衣恶食cū yī è shí: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粗衣恶食。出 处 《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3 粗衣淡饭cū chá dàn fàn: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4 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5 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6 粗中有细cū zhōng yǒu xì: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五回:"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7 粗心大意cū xīn dà yì: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老舍《骆驼祥子》二一:"不管怎么不重要,总是自己~,所以就一声没敢出。
8 粗风暴雨cū fēng bào yǔ: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8 关于“五什么四什么”的四字成语四什么五什么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四分五裂、四通五达、四山五岳、四纷五落、四分五剖、四书五经、四分五落、四会五达、四舍五入等。
一、四分五裂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白话文:“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魏襄王说:‘魏国向南亲近楚国与齐国而不,那齐国攻打城东;东边和齐国而不与赵,那趟从北面进攻;不符合在韩国,这是韩国攻打他的西;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这就是四分五裂的方法。’” 示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严复《论世变之亟》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近义词万众一心、豆剖瓜分、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瓜分鼎峙、一盘散沙、同床异梦、瓜剖豆分、土崩瓦解、七零八碎 反义词万众一心、完好无损、一统天下、众志成城、戮力同心、百川归海、团结一致、百川朝海、精诚团结 二、四会五达 拼音[ sì huì wǔ dá ] 解释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南朝·宋·鲍照《芜城赋》:“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白话文:“陈留,天下的冲,四通八达的地方。”南朝宋鲍照《芜城赋》:“重江通知的岸边,四会五达的庄。”
三、四山五岳 解释: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近义词三山五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引一千余军马,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白话文:“带领一千多人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0回:“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亲四山五岳都走遍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地理等。 四、四纷五落 解释:形容分散零乱。
同“四分五落”。 近义词四分五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白话文:“刘繇军队大败,大家都纷纷五落四。” 五、四分五剖 解释:四分五裂。
形容分散,不统一。 出处《解嘲》:“往者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可是他为啥叫六一居士呢?原来……
欧阳修在63岁那年写的《六一居士传》中讲得很明白,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回答者:佳中有一 - 秀才 三级 4-3 09:20
--------------------------------------------------------------------------------
欧阳修(1007——1055)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回答者:啄B木W鸟 - 经理 四级 4-3 09:23
--------------------------------------------------------------------------------
欧阳修。有说他是六指。也有这么说的: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回答者: 易伊 - 大魔法师 八级 4-3 09:24
--------------------------------------------------------------------------------
应该是欧阳修。
回答者:penvag - 经理 四级 4-3 09:27
--------------------------------------------------------------------------------
明明是醉翁 欧阳修 怎么是 白居易呢???????
回答者:weijianlv - 魔法学徒 一级 4-3 09:31
--------------------------------------------------------------------------------
这种问题真让人如坠五里迷雾之中啊
回答者:小鲲鱼 - 秀才 二级 4-3 10:14
--------------------------------------------------------------------------------
欧阳修在63岁那年写的《六一居士传》中讲得很明白,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回答者:初学者dmg - 魔法师 四级 4-3 10:19
--------------------------------------------------------------------------------
因为有“六个一”,所以这么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回答者: 熔岩状态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4-3 10:23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回答者:yangdaipei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3 11:15
--------------------------------------------------------------------------------
书一万
金石遗文一千
琴一张
棋一局
酒一壶
翁一个
回答者:dafengchuisha - 魔法学徒 一级 4-3 11:49
--------------------------------------------------------------------------------
白居易(772~846)
中国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 ,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平 他生于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授盩厔县尉 。作《观刈麦》 、《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 ,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 ,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 ,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 、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 ,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 ;其“ 独善” 之心 ,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 、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③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④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白居易书《楞严经》墨迹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 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 ;都是他 人生目标的 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 “ 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有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 ,既有“ 汉皇重色思倾国 ”的寄讽 ,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有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 ,如白朴 、洪踦据《 长恨歌 》分 别作《 梧桐雨》、《 长生殿 》;马致远、蒋士铨据《 琵琶行 》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 治安策 》的政论文;《 与元九书 》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今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 元白诗笺证稿 》,中华书局 1962 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欧阳修(1007~1072)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 今洛阳 )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 上章批评时政 ,被 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 ,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 ( 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 。以后 ,又知扬州 、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分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 ,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 , 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 , 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 ,各体兼备 , 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 ,发展了杜甫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江西永丰西阳宫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 。 他的词 ,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作品集和版本 欧阳修的著述 ,今存 《 欧阳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 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附录于全集。
回答者:shenjieokok - 经理 四级 4-3 12:28
--------------------------------------------------------------------------------
你说的不对,他应该是香山居士
1 关于教育教学故事的诗句
关于教育教学故事的诗句 1关于教育的诗句
1、《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长歌行》两汉: 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春秋 《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5、《剑客 / 述剑》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2关于教学的诗句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师蚕
教子教女,
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
甘乳一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成语)桃李满天下
3有关教育的诗句大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流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 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关于“教育”的古诗有哪些
1、《孟母三迁》 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曾子杀彘 / 曾子烹彘》 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及弟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4、《陈万年教子》班固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5、《田子方教育子击》 司马光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6有关教育的古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7关于学习的故事和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真宗《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王安石《劝学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翁森《四时读书乐》
8关于教育类诗句
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师蚕 教子教女, 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 甘乳一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成语)桃李满天下。(出去不祥)。
9关于教育的诗句
1、《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长歌行》两汉: 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春秋 《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
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5、《剑客 / 述剑》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看看孙过庭的书论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徐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于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孙过庭书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定礼乐,妙拟神仙,犹埏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淬。室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能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自。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磋呼,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著缣缃。暨乎崔、杜以来,萧、羊已往,代祀绵远,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糜蠢不传,搜秘将尽,偶逢缄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覼缕。其有显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 孙过庭书谱
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可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人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辞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稗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蹋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与?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议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磋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捡;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纵欲唐突羲献,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慕习之辈,尤宜慎诸。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则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殊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筌蹄。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语过其分,实累枢机。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湘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夫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向使奇音在爨,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则伯喈不足称,伯乐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垂拱三年写记
1形容教育的诗句
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2有关教育的诗句大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流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3关于楚辞的诗句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4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 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有关教育的古诗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6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哪些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 释义: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释义: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 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来改正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释义: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释义: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 释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秉性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
8 爱之必以其道。——《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释义: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9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思辨录辑要》 释义: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10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古文观止》 释义:受宠的孩子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孩子没有不失败的。
7关于“教育”的古诗有哪些1、《孟母三迁》 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曾子杀彘 / 曾子烹彘》 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及弟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4、《陈万年教子》班固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5、《田子方教育子击》 司马光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8楚辞中的所有诗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九歌: 东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七谏: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九怀: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1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怎么用文言文夸奖一个人“有才华”:
1、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
2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
3 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清·曾国藩
4 夫士大夫登朝之后,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清·恽敬
5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语·观周》
6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7 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明·冯梦龙
2 “努力,加油”用文言文怎么说可以翻译成如下的诗句:
这些诗句都是鼓励加油的含义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译: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译:博学的,对不明之处追问到底,认真分析仔细考察,对所学加以区分,取精华去糟粕,坚定地将真理付诸实践。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译:广泛地观察然后取其要领,大量地积蓄,少量地、慢慢地释放。
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译: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仍能作鬼雄。
扩展资料
关于奋斗的现代诗句
1、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2、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罗斯福
3、当你将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将永远充满力量。
4、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巴尔扎克
5、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6、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7、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8、作了好事受到职责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的本色。——巴尔扎克
9、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爱默生
10、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孙过庭书谱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姸。”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 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宣礼乐,妙拟神仙,犹埏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
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
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
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垂拱三年写记。
译文:
关于古代以来,擅长书法的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和张芝的卓绝书艺,在晋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对张芝的草书,可与他前后相列;因为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下工夫刻苦专习,未必赶不过他。”
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是无愧于书法这项事业的。
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二王)还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记录语言,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所谓“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清雅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不如钟繇、张芝一样。”
我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工楷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楷书,对照钟繇的楷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
然而君子立身,务必致力于根本的修养。扬雄则说诗赋乃为“小道”,胸有壮志的人不会只搞这一行,何况专心思考用笔,把主要精力埋没在书法中呢!对全神贯注下棋的,可标榜为一“坐隐”的美名;逍造自在垂钓者,能体会“行藏”的情趣。
而这些又怎比得上书法能起宣扬礼乐的功用,并具有神仙般的妙术,如同陶工揉和瓷土塑造器皿一般变化无穷,又像工匠操作熔炉铸锻机具那样大显技艺!酷好崇异尚奇的人,能够欣赏玩味字书体态和意韵气势的多种变化;善于精研探求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潜移转换与。推陈出新的幽深奥秘。
撰写书论文章的人,往往择取接受前人的糟粕;真正精于鉴赏的人,方能得到内涵的精华。经义与哲理本可溶为一体,贤德和通达自然可以兼善。汲取书艺精华借以寄托赏识情致,难道能说是徒劳的吗?
王羲之的精妙书法大多出自晚年,因这时思虑通达审慎,志气和雅平静,不偏激不凌厉,因而风范深远。自献之以后,莫不功力不足而鼓劲作势,为标新立异,另摆布成体,非但工用比不上前人,就是神采情趣也相差悬殊。
有人轻视自己的墨品,有人夸耀自己的书作。喜欢自夸的人将因缺乏继续勤奋精神而断绝进取之路,认为自己不行的人总想勉励向前,定可达到成功的目标。确实这样啊,只有学而未果,哪有不学就会成功的。观察一下现实情况,即可明白这个道理。
《易经》上说:“观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时序的变化;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来教化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妙处,往往取法于人本身容貌的特征。
假使笔法运用还不周密,其中奥秘之处也未掌握,就须经过反复实践,发掘积累经验,启动心灵意念,以指使手中之笔。学书须懂得使点画能体现情趣,全面研究起笔收锋的原理,融合虫书、篆书的奇妙,凝聚草书、隶书的韵致。
至于王羲之为卖扇老妇题字,老妇起初是埋怨,后来又请求;一个门生获得王羲之的床几题字,竟被其父亲刮掉,使儿子懊恼不已。这说明懂书法与不懂书法,大不一样啊!再如一个文人,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又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感到宽慰;也是因为有的人根本不懂事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所以庄子说:“清晨出生而日升则死的菌类,不知道一天有多长;夏生秋死的蟪蛄(俗称黑蝉),不知过一年有四季。”老子说:“无知识的人听说讲道,便会失声大笑,倘若不笑也就不足以称为道了。”怎么可以拿着冬天的冰雪,去指责夏季的虫子不知道寒冷呢!
自汉、魏时代以来,论述书法的人很多,好坏混杂,条目纷繁。或者重复前人观点,无新意补充以往;或者轻率另创异说,也无裨益于将来;使繁琐的更加繁琐,而缺漏的依然空白。
现今我撰写了六篇,分作两卷,依次列举工用,定名为《书谱》。期待相传给后来者,作为书法艺术规则应用;还望四海知音,或可聊作参阅。将自己终生的体验缄藏秘封起来,我是不赞成的。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写记。
阿弥陀佛!师兄,世间没有是非!一切的是非皆是人为的安立。是站在一个角度上,分别和取舍而生的。我们每一个众生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安立一系列的观念,认为正确,然后加以执着,评判他人。殊不知,自己已在陷坑之中,而不自觉知。生无量是非,造无量口业,却以为点化世人,甚为可怖!当知因果不虚,口业之因,必受口业之报。这一切的根源,皆来自观念的执着当真,嗔心致恶口,贪心生绮语,一切争执纠缠,皆是竞相造业,同入三涂!
故而佛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当我们为自己的知见而争执不休之时,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我认为对的这个观念,真的是对吗?世上真的有对错是非吗?
佛法是解脱的大法,是圆融无碍的教育,令我们逐渐地开启智慧,遍知一切角度,而不执着任何一个角度,不深陷其中,不被一切是非、对错、恩怨、善恶等等对立观念所缠绕束缚,跳出一切有为造作的泥潭,归趣清净无染福慧圆满的涅槃之境。
我们初入佛门,若是所依法,即依解脱法,清净法,不依缠绕法,圈子法。一切的法,用以反观我们的内心,观照我们的贪嗔痴减少了没有?观照我们的是非恩怨对错善恶观念放下了没有?而不是以此法义,来衡量全世界,来点评全世界。一切世界任何枝枝叶叶皆因我们的心而幻现,若将内心分别执着之根拔除,一切对立观念不复存在。如此修行,是真修行!
他人若执观念,当知因缘所生所致,他非我不非,我非必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师兄,如佛所教,慈悲一切众生,不论他们是哪宗、哪派,哪道,哪类,皆以慈心相对,不生嗔怨。远离一切是非恩怨,远离一切贪嗔痴之念,我们都走在这样的路上,愿我们大家共同勉励,一起努力!出离生死苦海,归无余涅槃境!
---------------------------------------------------------------------------------------------------------------------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悔,祸必灭己。”------《佛说四十二章经》。
古人谓:“行己之要,自不妄语始。”况学出世之道乎?经载:沙弥轻笑一老比丘,读经声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罗汉,因教沙弥急忏,仅免地狱,犹堕狗身。恶言一句,为害至此。故经云:“夫士处世,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沙弥律仪》要略。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菩萨戒本》。
“佛告阿难。云何名五百亿刺林地狱。刺林地狱者。八千由旬满中铁刺。一一刺端有十二剑。树上复有大热铁钳。世间自有愚痴众生。恶口两舌绮语不义语。调戏无节枉说是非。说经典过。毁论义师。如此罪报命欲终时。咽燥舌干。即作此念。得一利刺刺颈出血。令众脉间流注众水不亦快乎。作是念时。狱卒罗刹。化作父母手执月珠。珠头生刺持用拟口。如水欲渧。罪人欢喜。我所愿者今已得果。作是念已气绝命终。如大电顷生刺林间。既生之后狱卒罗刹。手执铁钳拔舌令出。八十铁牛有大铁犁耕破其舌。刺林诸树有风吹来扑打其躯。一日一夜六百生六百死。过是已后得生人中。唇咃面皱语言蹇吃。如此罪人。体生诸创脓血盈流。经五百世人所恶见。过是已后。虽有所说人不信受。遇善知识发菩提心。”------《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观佛心品第四。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
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
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
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
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 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欲事。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是故汝等由斯恶业 。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从彼 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 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 故。寻复还没。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于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