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岭南歌手胡芳芳演唱的《FM1017》
以下是该歌曲歌词:
胡芳芳 - FM1017
专辑:《EMI星声传集》
这小节用大合唱 这小节用大吉他
哇 好得意呀 好得意
真不知怎样配衬 怎样配衬
只好由你乱唱一通 乱唱一通
这小节用大结他 这小节用大鼓
好鬼死得意呀 好鬼死得意
真系抵你乱讲一铺 乱讲一铺
要撑住那份唱游 在广州玩到扶墙呕
要抢咪高峰跟你打赌赌到无对手头拿来剁
我老细老细老细 真系一个都无救
系咪好似好劲呀 好劲呀
我系咪要讲多次 我系咪要讲多次
你系咪唔够胆呀 不够胆呀
你系咪要咁贱呀 咁贱呀咁嘎嘎嘎奸嘎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嘎奸哈
咁都话系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啱
美宝莲,始于1917年美国,纽约潮妆品牌,其睫毛膏与矿物粉底为畅销的明星产品。
美宝莲成立之时,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支现代眼部化妆品:美宝莲纽约块状睫毛膏(MaybellineCakeMascara)。
如今,美宝莲纽约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全球化妆品先驱公司。世界90多个国家及城市中,美宝莲纽约已经成为第一个针对女性生产化妆及护肤品的公司。至今已经有了100年品牌历史。美宝莲纽约(Maybelline
NewYork)提供包括专业脸部彩妆、眼部彩妆、唇部彩妆产品。
美宝莲明星产品
美宝莲小灯管
美宝莲新品小灯管,因外形酷似灯管而得名。手感棒,质地佳,滋润度很好,色号多,满足了一支好口红的所有标配,难怪无数美妆博主都为它打call。
美宝莲橡皮擦
这款实在太火了,很多朋友来来回回入手了好多支。遮瑕能力不用说,主要是液体质地可以很好地融入底妆,遮瑕的的地方完全不会突兀。火遍全球的美宝莲橡皮擦,6个色号分别针对不同的肌肤问题,帮你完美应对所有瑕疵。一般肤色推荐120遮瑕,黑眼圈推荐150,质地和粉底液相似,小的瑕疵基本不在话下。
美宝莲三色眉粉
这个眉粉最早关注到它是看到一个网红用它的中间色画卧蚕,效果超级自然,用来当鼻影也很棒。美宝莲三色眉粉粉质细腻,显色自然,持久度佳。一盒中包含眉粉、眉胶、鼻影,眉粉塑形,眉胶定型,鼻影粉既可以用来画卧蚕也可以用来画阴影,性价比简直高出天际。
美宝莲雾感哑光口红
雾感质地,膏体倒很顺滑,虽然干但不会成渣。没办法,雾感质地的口红都偏干,唇部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擦,容易显唇纹,但抹好了也是真的分分钟凸显气场。美宝莲雾感哑口红这个系列最喜欢MNU09,陈伟霆的女皇色。饱和度超级高的正红色,作为当家色号,气场真的一点不马虎,分分钟彰显女王的冷艳气场。
美宝莲超细眼线笔
这个眼线笔超细,只有001mm,画起来超自然。不过持久度一般,干皮没事,油皮建议再压一层散粉。个人更加偏爱棕色,比较日常,黑色画不好总有种浓艳感,用棕色气质会柔和很多。美宝莲眼线笔极细笔头,可以画出精致的眼线妆容。画完干起来非常快,不用担心晕染的问题
。软毛刷头,不戳眼睛,新手也可以驾驭啦!
杭州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64年,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特色学校,教育部认定的享有20%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3所著名外语学校之一。
一、学校的沿革
六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形势需要,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决定创办外国语学校,以培养高级的外语人才。1963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八所外国语学校成立。浙江省教育厅受教育部的委托,负责在杭州筹办杭州外国语学校。
1964年,小学部创立,附设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校园内,中学部附设于原杭大附中(现学军中学)校园内。1966年两部合并,落址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原址。
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停止招生。在校生也于1969年陆续离校。小学部学生就近转入小学,中学部学生全部“上山下乡”。小学部教师除英语教师外,几乎全部调离本校。
1969年学校划归杭州市教育局管辖,改招普通中学学生,至1975年止,共招收学生1465名。
1973年根据浙江省革委会政工组批文精神,学校改招“工农兵学员”,“性质中专,学制三年,以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师为主”。至1980年最后一批学员毕业离校,共计五届426名学生。
1978年,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恢复原杭外的办学体制,开始招收小学毕业生。办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院校输送外语水平较高,一般文化知识较好的学生”,“为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以及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打好基础”。
1979年1月,学校重新收归省管,直属教育厅,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
1978年至1984年,每年在杭州市区招收80名学生。1985年至1990年,招生范围由杭州市扩大至全省数个城市,每年仍只招收80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大,外国语学校原有的规模需要扩大,省教委决定新建外国语学校校舍。1991年,校舍基本建成,学校迁入教工三路(现为学院路)新校舍,招生人数增至每年120名。
2003年9月,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和“二次创业”的需要,学校整体搬迁至环境幽雅的小和山高教园区。
杭州外国语学校在全面完成培养合格中学生这个主要任务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自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水平外语人才。1982年以来,开设了在职中学教师英语专业大专班等各类外语培训班。1985年与浙师大联合招生,创办了英语大专班,共招收了两届学生。2004年开始,开设了浙江省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促进了浙江省中小学的英语教育。
二、办学实绩
杭外的四十年,是艰苦创业的四十年,是历经风雨的四十年,更是锐意开拓的四十年。经过新老杭外人的不懈努力,杭外的办学实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多年以来,杭外以“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为校训,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教学上,“外语特长,文理兼长”,提高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营造“自主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合作共享”的现代意识,修习“宽容大气”的良好心态,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方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杭人,是承继传统精髓的知识人,是具备公民意识的现代人,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办学四十年来,杭外培养出一批双一批文理兼优、精通外语、具有很强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的优秀毕业生,如今正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前台。在学校历届毕业生中有近30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部工作,有的已经成为中国驻外大使,有的成为外交部的主要翻译。
近二十年来,杭外是全国各重点大学在浙江省招收保送学生的主要基地之一。每年有50%左右的高三毕业生被保送和提前录取进入名牌大学。仅2003年毕业的自主创新实验班,就有1/4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重点大学提前录取。在高考中,我校亦屡创佳绩。自1986年以来,我校学生多次获得浙江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杭外学子在各类竞赛中均有突出表现。大批学生进入全国各类学科竞赛前列:自1994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等各类各级数学知识竞赛中有近50人次获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等各类各级物理知识竞赛中共有40多人次获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等各类各级生物知识竞赛中有近12人次获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等各类各级化学知识竞赛中有近15人次获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等各类各级信息学竞赛蝇共有17人次获一等奖;我校学生还曾获得省首届中学生电视辩论赛冠军,省中学生英语电视辩论赛冠、亚军;在全国中学生英文写作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各类各级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18人次;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各类全国作文大赛中有近50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次……历年来还有相当数量的杭外毕业生以“托福”、“雅思”及综合测试的高分进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州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2004年,学校开设了少数语种课程,标志着杭外多语种教学的起步。2004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办了“浙江大学少数语种实验班”。
近二十年来,勇于进取和开拓的杭外人,在致力于创建国内一流学校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世界。本着“拓宽学业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培养丰富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对各民族文化了解”的目的,积极开拓国际间的交流和协作,努力与国际教育接轨。学业校常年聘有外籍教师专职任教。自1985年以来,有来自美、澳、英、加等国的外籍教师共计78人,在我校任教半年或一年;杭外与英国嘉德中学、澳大利亚那拉邦达学院、德国纽芬堡中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师生互访与交流联系;每年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师生访问团和考察团来我校访问交流,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非洲国家等;每年我校均派出师生考察团赴美、英、加等国家访问交流,至今我校也已经有160多位教师出国考察访问……这些都促成了杭外人的世界性的眼光,着眼未来,志存高远,将教育作为一项民族产业来专门经营。同时,也为我校各项教学的深入和探索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坚持走“科技兴校”的道路,涌现出一大批科研型教师,取得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近几年来,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并正式出版的专著、教材、译著达30余部,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篇,省级以上40篇。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课题和省级重点课题近10个,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全国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累累硕果,见证着杭外前进的步伐。
三、设施与规模
学校创立初期,校舍简陋,设备不全。2003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投资约32亿的新校区占地405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学综合楼、体育馆、图书信息中心、500人以上的报告厅、标准田径场、网球场、学生餐厅、学生公寓等先进设施。校内还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讯系统、理化生实验室等各种专用教室及设备。
杭州外国语学校还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教职工由初期的8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269人,其中在职省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71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被高校外聘为硕士研究生教师2人。在校学生由1964年的两个班80名发展到如今的45个班近2000名。
2004年,金秋十月,杭外迎来自己四十华诞。四十年的风雨历程,磨洗出杭外人的品格;四十年的执著追求,铸造出杭外的精神;四十年的耕耘不辍,更是成就了杭外的辉煌!
回眸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杭外清楚地知道过去的辉煌更是今天的动力。这一切成绩的获得,更是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鼎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真诚关怀。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面对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厚望,杭外人倍感责任之重大。全体杭外人将铭记这一切,化压力为动力,打造杭外品牌,超越自我,努力续写那属于杭外的光荣和辉煌!
志存高远的杭外人开启了新的征程,一片新的灿烂正从小和山麓冉冉升起!
杭州外国语学校倡导素质教育,为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举办了体育节,外语节,文化节,科技节,艺术节五大节日.还有非常频繁的出国交流和外国姐妹学校来访的机会.学校的老师敬职敬业,和学生相处如朋友.倡导在快乐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采用题海战术.学校历年来的本科上线率都是100%.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大家好,这里是拿不动刀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
8年前,一位天才数学家宣称自己解决了数学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未解猜想,如今其研究论文终于要发表了。当地时间 2020年 4 月 3 日,日本天才数学家、京都大学教授、比特币疑似创始人望月新一在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的两位同事柏原正树和玉川安_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望月新一关于abc猜想的证明终于被学术期刊《数理解析研究所公刊》接收,即将正式发表。
这一曾引发数学界神仙打架的研究成果,在历经了 8年的同行审议后得以解除封印,再次引起全球科学界广泛关注。
abc 猜想
实际上,数学中有个分支叫做数论,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数论分为初等数论和高等数论。
在数论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便是丢番图方程,得名于古希腊亚历山大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代数学鼻祖丢番图。
所谓丢番图方程,即是有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整系数方程,又名不定方程、整系数多项式方程。实际上,我国古代约 5-6 世纪成书的《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百鸡问题”,涉及了如今我们所谓的三元不定方程组,其实这也就是一种丢番图方程。
而本文的主角——abc猜想就曾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家 DorianGoldfeld 认为是“丢番图分析中最重要的未解问题”。
另外,abc 猜想与著名的费马大定律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如果abc猜想被证明为真,那么费马大定律也能得到证明。
据了解,abc 猜想于 1985年由法国数学家 Joseph Oesterlé 及 David Masser提出。
那么,如此重要的数学猜想,具体是怎样的呢?
若 a,b 和 c 是满足 a+b=c 的互素正整数,通常有 crad,而 abc 猜想要讨论的正是例外情况。
严格来讲,abc 猜想如下图。
难题只能交给天才吗?
相信大家看到上述猜想肯定一头雾水,但实际上,几十年来许多数学家也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证明这一猜想,至今还没有被行业广泛认可的一套方法论。
2007 年,在数论、算术代数几何和交换代数领域有过重要贡献的知名法国数学家 Lucien Szpiro 首次宣布对 abc 猜想的证明,但很快就被证明有误。
实际上,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们也把数学家都难以解决的这一难题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荷兰莱顿大学数学研究所__数学类项目,旨在通过搜索满足abc 猜想条件的三元数组,获得其分布,从而帮助数学家证明这一猜想。
就在这一猜想的印证之路陷入瓶颈之际,2012年,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连发 4篇预印本论文,总篇幅超过 600 页。望月新一表示,他解决了abc 猜想。
出生于日本的望月新一 5 岁随父母前往纽约生活,16 岁就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求学,19岁进入研究生院,师从著名德国数学家、1986 年菲尔茨奖得主 Gerd Faltings,23 岁便获得博士学位,33 岁成为京都大学教授,曾在“远阿贝尔几何”领域中作出过超卓贡献。
此外,2013 年 5 月 20 日,计算机科学家、HTTP之父 Ted Nelson 爆料化名中本聪的比特币创始人其实正是望月新一,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数学界神仙打架
望月新一的证明方法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数学方法,使用了一些全新的数学“对象”——相关抽象概念只有极少的数学家能够完全理解。
据了解,望月新一就abc 猜想问题独自思考了 20 年,最终得到的成果被他本人称为“宇宙际 Teichmüller 理论”,其中包括各种神秘术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比如第一篇论文中提到的“霍奇影院”的构造、第二篇论文中引入的“外星算数全纯结构”。
这一足够使得数学界大地震的研究却遭受了“冷遇”,原因很简单——很长一段时间内,能读懂这篇论文的数学家寥寥无几。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数论学家 Jordan Ellenberg曾作出评价:
读他的论文就像是在读来自未来或外太空的论文。
对众多数学家来说,这 600多页“天书”难以读懂,而更重要的是,望月新一本人自 1988 年柏林数学家大会之后便从学术界“消失”,潜心研究abc 猜想。预印本论文发表后也是一直拒绝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各种演讲邀请,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论文发表的常规同行评审过程几乎陷入停滞。
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评审总决赛面试主考官陶哲轩最初便委婉表示过对该研究成果的质疑,但也强调了自己并非这一领域的专家,无法给出很好的见解。
直到 2018 年,德国波恩大学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 Peter Scholze 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家 Jacob Stix 终于对望月新一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的质疑——二人发表报告,指出第三篇论文中的推论 312的证明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有缺陷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篇论文中的推论 312是证明abc猜想的关键部分。作为数论领域的权威,Peter Scholze曾公开表示:
我认为abc 猜想的证明依旧悬而未决,任何人都有机会证明这个猜想。
此外,Peter Scholze也曾前往日本访问望月新一,就论文进行探讨,但二人并未达成一致。
不过,不论结果如何,此次望月新一的论文被接收,也说明abc猜想的证明终于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接下来,该证明还将接受更多的同行评审。
实际上,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理论不断被推翻的过程。毕竟,经过不断讨论、交流甚至是质疑的学术观点,才会更加接近科学真相。
引用来源:
http:
欲要知晓更多《600 多页“天书”即将正式发表 最富传奇色彩的难题被天才数学家解决了?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
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对啊,仙剑三仙剑四最感动了
看看这篇文章
有点长,但看完你不会後悔
1引言
这一切还得从仙四说起。
2007年8月,仙四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制作人张毅君(工长君)、张孝全(笑犬)等人到场签售,现场出现了由玩家排起的长长的购买游戏的队伍。这种情形一般只有在日本每逢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这种大作发布时才会看到。
现场有几幕颇令人感动。其中有一位玩家表示愿意出钱捐助上海软星,支持仙剑的研发,被挽拒后,他购买了好几套游戏才肯离开。还有一位从广西特地乘飞机赶来的15岁女玩家,在得到张毅君的祝福后,她激动的哭了。在上海仙四豪华版首发现场,有一位玩家在上海大剧院门口等待了13小时,只为购得一套限量梦璃版。
仙四一周内销量达到20万套。这在如今日渐萎缩的单机游戏市场已经算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然而,就在此后不久,网上就传出张毅君、张孝全辞职的消息,紧接着,上海软星正式宣布解散,一连串的变故来得都是如此突然,如此错愕。
无数疑问摆在我们面前--仙四卖的好好的,怎么上软就解散了?二张的离职到底又是为何所故?仙剑系列又将何去何从?
让我们接着细细研读
2事出有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海软星走到今天这步,其实和母公司大宇的经营策略难脱干系。
北京软星是台湾大宇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代表作有大富翁,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分公司,主要负责开发仙剑系列,同时也有阿猫阿狗这样优秀的原创作品,上海软星受母公司大宇的财务管制,又要听从北京软星的指挥,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上软的自主权最小。
当初成立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总负责人,仙剑之父姚壮宪的主意,他将仙剑系列交给张毅君、王世颖等主力干将,自己则专心开发大富翁。
姚壮宪当初离开台湾到北京,多少带有点赌气的成分。因为他尽管是大宇的王牌制作人,但前后这几年他过的并不开心,这其中有大宇内部的问题,也有他自己的问题。
大宇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其他游戏公司不一样,比如在开发一款游戏时,员工只要有好创意都可以提出来,而且很容易被采纳,那时单机市场很兴旺,只要做出游戏都有人买,因此掩盖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许多弊端。随着游戏市场越来越成熟,玩家的口味越来越高,钱也就越来越难赚,姚壮宪经历的第一个时代---个人英雄时代结束了。
与此同时,个人电脑也正在从DOS平台转向WINDOWS平台,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已不足以做出叫好又叫座的商业游戏,姚壮宪以往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制作风格。面临如今的技术和理念的双重转型,他有着许多的矛盾和困惑。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那就是尽管他制作了大富翁和仙剑两个系列游戏,但大宇给他的待遇却只是一个中级别的项目主管。在大宇上市前,曾公开让员工认购原始股,但并没有给他更多的份额,这让他觉得非常的不公平,于是当其他组的主管帮组员提升认购额时,他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他的组员应得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失,这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不满。
大宇上市后,姚壮宪的精力更多的放在项目规划和人事安排等方面,同时暴露了他性格的许多缺点。为了避免别人插手大富翁和仙剑的开发,他对小组成员加以过多的限制和保护。当时大宇决定向世嘉的土星移植仙一,并确定由狂徒的林嘉裕负责时,便引起了姚壮宪的不快。此后,当林和他的小组的几位美工走的比较近时,他便警告林“不要打他组员的主意”,并且每次在林索要仙一的DOS版源程序代码时,姚壮宪总是以“硬盘坏了”等理由拒绝提供,林和组员只能从游戏中提取程序,并重新编写,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源。在完成SS版的移植后,林嘉裕愤而退出狂徒创作群。
而姚壮宪与狂徒另一核心人物—谢崇辉的关系也不甚理想。谢是仙一的主企化,为游戏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他的名气却远不及姚壮宪。在构思仙二时,姚谢两人的制作理念出现了巨大分歧--姚坚持认为仙二应该讲述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则认为应该延续一代的故事,两人争执不下,最后谢无奈只得转去开发新游戏霹雳奇侠传。而姚壮宪为了让游戏达到FF7、铁拳3的品质,不断修改剧本,推翻策划案,不仅开发人员叫苦不迭,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开发组进度更是步履唯艰,最后仙二的开发终于搁浅。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觉得这是自己发展的一个机会,可以脱离总部的种种束缚,于是他仅带着张毅君一人来到了北京。经过了初期的艰苦奋斗,北京软星初具规模,不仅招募到很多游戏开发人才,还制作了仙剑客栈这部创意性的小品游戏,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就在客栈发售不久,也就是北软刚成立一年之际,姚壮宪做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决定,让张毅君带队,与张孝全、王世颖等主力开发人员赶奔上海,成立了北软的分公司—上海软星。
“其实游戏做好最重要,露不露脸根本不重要。研发人员应该让游戏中的人物变成明星,而不是自己。-摘自张毅君BLOG
3重任在肩
上软的情况比较特殊,虽说是分公司,但真正的性质却只是一个子团队。姚壮宪曾要求张毅君只能开发《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游戏,并且一定要做好。这是有原因的,当初姚壮宪提出由上软负责开发《仙剑》续作时,就遭到了大宇总部的否定,总部认为张毅君之前一直没有独立负责过大型项目,他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以胜任仙剑这样重量级的产品,另外对大陆研发人员的技术是否能做出高水准的游戏也表示怀疑。在姚壮宪的极力保证下,总部才勉为其难的放行。而姚壮宪之所以执意要将《仙剑二》拿到上软去做,主要就是避免总部方面的过多干涉,面对这份信任和期待,张毅君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
很快,让姚壮宪和张毅君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谢崇辉的《仙剑二》提案通过了总部的批准,这让姚壮宪愤怒不已,他认为总部的做法是在有些欠妥,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他一面敦促张毅君尽快将《仙剑二》的提案上交 ,一面积极与总部联络,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最终大宇还是将《仙剑二》的开发权交给了谢崇辉,而上软所提供的《仙剑二》则变成了《仙剑三》。
由于总部对上软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初期启动资金仅给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这样的规模做一款三流游戏可能还算够用,但制作像《仙剑三》这样的大作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张毅君一直在开发的RTS游戏《汉朝与罗马》也进入到了吃钱的阶段,更加速了资金的消耗。
就在局势并不十分明朗之时,大宇总部突然传来谢崇辉的开发小组集体离职的消息,留下了烂尾的《仙剑二》。为了不让“仙剑”之名受损,姚壮宪不得不回到台湾,与其他几位制作人一起收拾烂摊子。可此时离制作档期结束只有不到一年,游戏的完成度却并不高,就算姚壮宪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支离破碎的游戏变成经典之作,于是《仙剑二》在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推出,自然引起了玩家的强烈不满,一时间恶评如潮。
《仙剑二》的失利带给张毅君更多的压力,《仙剑三》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三》也失败,后果就非常严重,不仅《仙剑》初代多年来积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软也可能会随之关门大吉,就算运气好没有倒闭,但今后也会和仙剑绝缘。可以说,《仙剑三》还未出世,就注定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2003年7月,仅隔了半年时间的《仙剑三》正式发售,游戏的素质大幅度的超过了预期,征服了包括内地、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玩家。游戏限量版一度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一扫之前《仙剑二》失败的阴霾,成为玩家心目中真正的仙剑续作,甚至还有很多从来不知“仙剑”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与良好的游戏性所吸引,成为该系列的忠实拥护者。
据统计,《仙剑三》共卖出50多万套(盗版约300万套),总销售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游戏市场绝对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盗版更加会是一个奇迹)。《仙剑三》的佳绩不仅让姚壮宪扬眉吐气,同时也让大宇总部打消了所有疑虑,将《仙剑奇侠传》的独立开发权留在了上软。
“小野人与菱纱、梦璃、紫英、勇气等等人物的互动,有很多其实都是研发人员平日给我的感受。我很庆幸认识这批同事,因为大家都保有一颗爱玩但又执着的心,工作辛苦但还是很快乐” -摘自张毅君BLOG
4步履蹒跚
尽管《仙剑三》的成功让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上软带来多少切实的利益。因为上海软星没有独立的财权,大宇规定上软只能拿到内地销售的纯利润,而台湾、港澳的销售利润都归总部所有。这样算下来,能够留在上软的资金只有500万~600万,这点钱填补完公司的缺口以后也就所剩无几了。然而上软要发展,仙剑要开发新作,这都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仙三》开发组拼死拼活干了三年,也需要奖金来慰藉,张毅君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以公司发展为重,并没有发放太多的项目奖金,这个做法引起了不少员工的不理解,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便提出离职。随后一批骨干开发人员离开上软,张毅君尽管心痛,却也无力挽留。
2003年后,伴随着上海房地产行业的爆发,人力物力的成本也开始飞升。三年后的500多万,实际作用可能连三年前的一半都不到,而上软员工的薪资待遇也和2001年没什么区别。《仙剑三》的成功只是让上软声名远播,研发资金的规模却反而不如三年前了,这是让张毅君和上软人感到的最不公平之处。他们在无奈之下,只能靠一些低成本项目如仙三“问情篇”来创盈收,为《仙剑四》的开发积累资金。
实际上,台湾大宇公司的待遇之差是业界一直所公认。通常是靠着知名系列和制作人招进员工,但开发完一个项目后,这些人就会觉得付出和获得不成比例而选择离开,所以也有人讽刺大宇是“培训基地”。从大宇出去的研发人员水平都不错,普遍要求却都不高,因为他们在大宇享受的是业界最低等级的待遇。
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了北软和上软,相对来说北软要好一些,而上软则有点像“后妈的孩子”,就算做出再大的成绩,总部也不会因此而放宽政策,始终是冷冰冰的态度,未免让人感觉有点心寒。张毅君只能动用有限的资金,在不影响《仙剑》续作开发的前提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其中《阿猫阿狗2》就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作品,各方面的评价都很高,但因为单机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最后也只能叫好而不叫座。随着《仙剑三外传:问情篇》的完成,又有一批老员工难以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和低廉的薪资待遇而离开上软,其中甚至包括《仙剑三》主力策划王世颖。这次离职后,上软的元老所剩无几。看着昔日的战友一个个离去,张毅君也想到过一走了之,但对《仙剑》的感情让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就这样一直挨到了《仙剑四》的项目的开始,他决心再奋力拼搏一次。
那么,大宇总部为何始终对上软的管理策略如此冷漠呢?这主要是2003年后,单机游戏市场的日益衰落,开发公司纷纷解散或倒闭。随着盛大公司掘到第一桶金的诱惑,更多的单机开发商转向网络游戏开发,大宇也是其中之一。但初次的几次试水均告失败,产生了巨额的亏损,加之单机市场的萎缩,对大宇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连续几年亏损对上市公司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对于现在的大宇来说,迫切需要利润来填补亏空,而《仙剑三》创造的利润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尽管在网络游戏市场屡次失利,但大宇并没有动摇转型的决心,并不断加大投入。对单机游戏研发的预算则不断削减,从《轩辕剑五》的素质中即可看出端倪。姚壮宪的想法也比较类似,他在不断扩展新的产品思路,积极着手研发网络游戏。于是,上软的《仙剑四》就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开始了研发工作 。
“大宇工作八年,看过太多沧桑,又小又穷的上软照顾仙剑六年,虽然辛苦,虽然不能做到更好,但是无惧无悔” -摘自张毅君BLOG
5壮士扼腕
拿着极其有限的资金,却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望,不允许有半点敷衍和粗心;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劳动,却拿着低于行业标准的薪水;用心制作的游戏,却换来那些使用盗版的玩家无端的指责和唾骂,这就是上软员工一直以来都在承受的压力。
在《仙剑四》的很多人物对话,都强烈地透露着一种沧桑和辛酸,这难保不是制作人员的心声。在游戏一处隐藏地点里,仙四开发人员化身为一个个小妖怪,向玩家诉说心中的理想和委屈,看了这些,让人心中觉得不是滋味,仿佛这些结局早已注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难怪有不少玩家在玩后感慨的说,仙四的故事其实就是上软自己的故事。
在仙四的正版说明书中,张毅君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前言。其中道出了上软这七年来的辛酸历程,以及不足为外人道的烦心事。“或许离开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最为可惜的便是某些受不了玩家辱骂而心灰离开的战友。他们超量工作仍能怡然自得!看着销售量好象很高但利润很低的成绩还能继续奋斗!一边玩着欧美大作一边看着资金限制下自己的作品还能保持希望!但是每当面对恶意的批评,却往往不支倒地。”
看到这里,不知那些等游戏出了,就在网上四处打听“有下载吗”,然后只玩了个开头就就跑到论坛上大骂“垃圾”、“和FF、DQ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所谓“玩家”,现在又作何感想?
张毅君在前言中还写到,“百年之后,仙剑本身并不重要,赚的多少也不重要,付出多寡也不重要,因为一切终将归于尘土……重要的是游戏乃人性所驱,不懂得经营、把握、和坚持,便是等着他国文化洗脑,年轻一代将不负记取何为传统文化,岂不为国人悲哀?”
可见,张毅君并不仅仅是把“仙剑”当作一款游戏在做,他希望“仙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浩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渗入到每一位玩家的心中。尽管仙四各方面都不如那些国外的大作,但这种文化底蕴却是他们所不具备的,因为仙剑是我们中国人开发的游戏,如果有朝一日仙剑、轩辕剑都不复存在,或名存实亡,那么对于中国玩家来说绝对是一件悲哀至极的事。
但是,盗版和玩家的恶意中伤还打不倒坚强的张毅君,让他下定决心离开的是对总部的积怨。仙四在内地的利润约有1000万人民币,这部分本应该为发展上软、开发仙剑五而准备的资金,却大部分都要挪用到其他项目上,留给张毅君的只有600万,这和七年前开发仙三、三年前开发仙四的资金规模相同,但不同的是,如今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是多少?如今游戏的开发规模又是多少?很多人和喜欢拿仙四和最终幻想做对比——好,最终幻想7的纯开发费用是4500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为3亿6千万,那些整天批判仙四不如国外大作的人不妨算算,这个数字大约是上软开发资金的多少倍?
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仙四的动画又少又难看,画面有些过时,人物动作有些呆板了吧?好,如果你明白了,我也不希望你说什么,做什么,明白就好。
仙四的诞生多少带有一些悲剧色彩。本来是好好的游戏,却被star force加密软件弄得频繁卡机;正版验证无可厚非,但偏偏就因为服务器太少造成拥堵而无法认证;台湾出精装版也是好事,但就是因为质量低劣打击了玩家收藏正版的热情。
不明真相的玩家痛骂仙四、痛骂上软,这不就是张毅君在前言中所担心的事情吗?看着这些无理的谩骂,回想大宇这么多年来对上海软星的冷遇,未来又要面对仙五等数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毅君真的觉得有些倦了。
2007年9月,张毅君、张孝全辞职,上海软星官方论坛关闭,上海软星公司宣布解散。上海软星的剩余工作,包括研发、运营等将由北京软星全部接手。来自官方的说法是“上软将并入北软”,然而上海软星的员工似乎无一人加入北软。
公司原本放于橱窗内的各种仙剑的周边均已经被各位员工瓜分一空,以作为对其长久工作的纪念,目前橱窗内已经空空如也,正式结束了其使命
6结束语
得知上软解散的消息后,很多玩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感伤。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家制作公司,而是一个充满灵性、血性、个性的团队,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独立风格的游戏制作人。未来也许会有仙剑,但必定不会是那个工长君的仙剑了,必定不会是那个有些沧桑、有些自嘲、但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桀骜不驯、一股中国人的尊严的仙剑了,必定不会是那个能让玩家落泪的仙剑了。我始终认为,一个游戏的形式可以被照搬,剧情可以被复制,但其中的灵魂却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的。引用某品牌一个产品系列的说明——Often copied, but never reached!
谨以此片(仙剑四)感谢:
正版玩家的支持
两年来一起奋斗的战友
不管仙剑四最终的评价好坏
不管以后是否还有缘相聚一起
在仙剑十四年的风雨是非之中
大家又在一起共同刻画了一次人生的烙印
——大宇最小研发团体~上海软星感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