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牌子排行榜前十名是纪梵希,兰蔻,资生堂,欧莱雅,娇韵诗,玉兰油,雪花秀,汤姆福特,怡丽丝尔,圣罗兰。
1、纪梵希
Givenchy,来自法国的时装品牌。GIVENCHY是法语,其正确发音:Gee-von-she。中国大陆译名纪梵希 ,台湾、香港等地的译名“纪旺西”更加接近其正确发音。纪梵希最初以香水为其主要产品,后开始涉足护肤及彩妆事业。
2、兰蔻
兰蔻 (Lancôme)源自法国的世界顶级化妆品牌,致力于成就全球女性的奢华风尚,优雅气质。于1935年诞生于法国,现在LANCOME属于世界第一大化妆品集团LOREAL。
3、资生堂
资生堂的涵义为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
4、欧莱雅
欧莱雅是知名度最高、历史最为悠久的大众化妆品品牌之一,主要生产染发护发、彩妆及护肤产品,它的出众品质一直倍受全球爱美女性的青睐。 欧莱雅在整个20世纪中的发展史,是日化工业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娇韵诗
娇韵诗是法国美容界的著名品牌。娇韵诗公司成立于1954年,它的崛起不同于那些由流行服饰起家的化妆品牌,也有别于一般由脸部护肤开始发展的保养品。
6、玉兰油
玉兰油(OLAY)是中国区最大护肤品牌,在大陆已持续十年呈两位数增长。它是宝洁公司全球著名的护肤品牌,OLAY以全球高科技护肤研发技术为后盾,在深入了解中国女性对护肤和美的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品范围。
7、雪花秀
雪花秀所追求的美丽源自于和谐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求的原料呵护细嫩肌肤。而雪花秀的设计灵感也取自于蕴含着万物相生原理和传统智慧的大自然中。雪花秀根据传统药理智慧,将多种不同的成分互补协调。
8、汤姆福特
出生于美国圣达非的汤姆·福特 (Tom Ford),曾在纽约上学,制作过电视商业广告,之后到纽约和巴黎的Parsons设计学校学习了室内设计和服装设计,在1990年获当时Gucci的总监DawnMello赏识加入Gucci之前,曾先后为设计师CathyHardwick和PerryEllis工作。
9、怡丽丝尔
资生堂怡丽丝尔ELIXIR是基于“美肤·再活性理论”,针对肌肤氧化引起的不良肌肤状态而研制的综合护肤产品系列。在抵抗肌肤表面发生氧化的同时,赋予表皮层及真皮层活性,使肌肤滋润、明亮,弹性十足,焕发出由内而外的光采和透明感。
10、圣罗兰
YSL: yvessaintlaurent,中文名为圣罗兰,是世界著名的时尚品牌,主要有时装,护肤品,香水,箱包,配饰等。
1988年8月,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成立,宝洁以新产品海飞丝洗发水登陆中国。
宝洁在中国的17年经历了三个时期:1988~1998年,一路遥遥领先,高居日用品王国的宝座;1999~2001年,陷入国外强大竞争对手以及本土大小品牌的围攻,危机重重;2002年以后,重返巅峰,取得佳绩。
1988~1998:日用品帝国王朝
这一时期,宝洁在中国构建了一个日用品帝国王朝。据统计,宝洁中国从1991年开始赢利,1991~1998年销售额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迅速递增。1997年,宝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80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997年飘柔市场占有率达到2979%,高居榜首;潘婷和海飞丝以1430%和994%紧随其后—宝洁公司的这三个品牌已占据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1992年3月宝洁的香皂品牌舒肤佳进入中国市场后,把原霸主—力士从龙头宝座上生生赶了下来。据一份调查报告,现在中国香皂的第一品牌是舒肤佳,其市场占有率达4195%,比位居亚军的“力士”高出14%,有3680%的消费者把“舒肤佳”作为首选品牌(杨维忠,2004)。
宝洁为什么能在短短的10年间成为中国日用品市场的霸主?
市场先行优势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日用品市场产品不多,消费者只能单调选择几个质量差、包装粗糙、缺乏个性的国产品牌。
宝洁发现了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白,以创新式的轻便小包装面世,“海飞丝”、“玉兰油”等品牌迅速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青年人求新、好奇、追求名牌、喜欢广告、注重自我,具有先导消费作用,因此宝洁选择青年消费群作为其目标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手段。比如,用当时的青春偶像郑伊健、张德培等作广告,并配上“滋润青春肌肤,蕴含青春美”等广告语,还举办了“飘柔之星全国竞耀活动”等一系列围绕年轻人的促销活动。
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
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是宝洁成功的基础。进入中国后,宝洁确立了三大基本经营原则:(1)推出的任何新产品在测试阶段,就要比竞争者具有明显的优势。(2)尽早发现一个消费趋势,并引导消费者消费。(3)对消费者需求及偏好进行细致的监测。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宝洁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消费行为数据库和完善的市场调研系统,帮助宝洁从一开始就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及生活习惯。比如,他们洗头及刷牙的方式、对目前产品的意见以及喜欢什么样的宣传方式等。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宝洁不断地挖掘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趋势。比如,在推出舒肤佳时,宝洁把其功能定位在除菌上—在当时,这是中国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的,并通过广告的诉求“妈妈爱心护全家”,从而引导其消费。
适时的分区域销售渠道
在这一时期,宝洁适应当时中国的国情,产品基本上通过分销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大店、小店,最终进入寻常百姓家。宝洁将中国分为四个销售区域:华东区、华南区、华北区、西南区。四个销售区域又分别设有区域分销中心、营销、财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等部门。区域分销中心分管所属区域内的分销商,全国有300多个分销商,1999年宝洁超过80%的销售额是通过分销商销售的(周伟,2005)。
价值链上不同程度的本土化
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宝洁在价值链上实施不同程度的本土化。越靠近消费者的部分,本土化程度就越高,反之,本土化程度就越低。
比如,财务和资本运作这两个领域离消费者较远,宝洁需要全球统一筹划和运作。相反,离消费者最近的产品,都给它们起一个中国名称,并作为一个本土品牌运作。据调查,中国消费者根本不认为飘柔、海飞丝、潘婷等是外国品牌。
宝洁还采取了多品牌策略,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海飞丝、玉兰油、护舒宝、潘婷、舒肤佳、碧浪、汰渍、帮宝适、品客和沙宣等诸多品牌;在新品牌推出阶段使用公司名称来推荐,一旦获得市场认可就只强调独立的产品品牌;宝洁还鼓励品牌之间的竞争,在同一市场发展两个或更多的品牌,让它们彼此竞争,从而增强了产品在本地市场的竞争力。
严格的内部晋升制度
从1989年开始,宝洁就坚持绝大多数需求岗位由毕业生补充的策略。据统计,广州宝洁有中方员工889名,其中研究生43人,大学本科生223人,两者占员工总数的1/3。这些人中已产生了1位总监、18位副总监、150位高级经理。
目前,宝洁在中国的员工,包括管理层,98%的都是中国人,但高管层由总部直接派任,华人很少。宝洁全球前副总裁韦俊贤、宝洁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许有俊算是宝洁高层中凤毛麟角的华人,不过他们俩一个是中国台湾人,一个是菲律宾华人,都不是中国内地的。
1999~2001:四面楚歌
经历了10年辉煌的宝洁中国公司,在1998年后跌进低谷。有资料显示:1998~1999年宝洁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如在洗发水市场的占有率从60%跌到40%;公司整体销售额下降了20%~30%,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为3917亿元人民币,已经跌破了其盈亏平衡线,出现亏损。
昔日的帝国王朝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困境?
其他品牌的围攻
作为领先者的宝洁身后自然有一大批追赶者。在借鉴宝洁的成功经验中,纳爱斯、舒蕾、奇强们不断成长起来,分割着宝洁的各线市场;“高露洁”牙膏、“奥妙”等其他国际品牌也开始叫阵。
在洗发水市场,宝洁遭到舒蕾和夏士莲的双重夹击。尤其是舒蕾,它运用终端战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有效避开与宝洁的正面交锋,于1999年一举跃升为全国性品牌,到2000年销量仅次于飘柔,最终打破了宝洁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洗涤用品市场,宝洁遭受了纳爱斯和奇强的强势进攻,而纳爱斯的冲击力最大。纳爱斯主攻中低品牌的空档,针对宝洁的“高价游戏”,提出“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纳爱斯推出的雕牌,以广告攻势和低价位出击,从而一跃成为肥皂行业的龙头;紧接着又进军洗衣粉市场,到2001年以年产89万吨稳坐第一。
宝洁的自身因素
宝洁中国总裁颜德健曾说,宝洁的敌人只有一个,是宝洁自己。
从宝洁自身来看,宝洁一贯奉行的高质高价策略,恰恰为它自己埋下了隐患,给本土品牌留下了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本土公司利用宝洁的这个软肋,定位于中低档市场,采取低成本、“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占据了大片农村市场,还不断对以大中型城市为据点的宝洁发起冲锋,令昔日的帝国王朝陷入危机。
1999年宝洁全球战略的转变也对宝洁中国的失利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一年,宝洁全球总裁耶格尔提出了“进行更大规模变革”的战略,并推出“2005重组计划”,目的是让宝洁更加适应全球化、保持竞争优势。体现在中国市场上,宝洁忽略了一些小的零售商,推行向大卖场进军的营销策略,失去了大部分农村市场和分销商,从而留给竞争对手巨大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行为的转变
新生代市场调查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已不是顾客选择日化产品的惟一动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趋于理性化,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另外,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去不同的门店购物,而没有对某一家门店表示出特别的忠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宝洁情有独钟了,他们对宝洁品牌的忠诚度逐渐降低,往往在其他厂家促销人员的鼓动下而选择宝洁之外的产品。
2002年至今:重返巅峰
2001年6月,罗宏斐出任中国宝洁总裁。他一到任,就采取了更加本土化的战略,宝洁的困局开始改观:首先确定广州为大中华区总部,直接向总部汇报,一改广州、香港、中国台湾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次,与分销商重修旧好。随后,宝洁开始大规模地反击:2003年发起射雕行动,进军农村市场;2004年夺取央视广告标王,等等。
在有效控制成本后,宝洁开始与本土企业展开价格战。据统计,2003年,宝洁的玉兰油、舒肤佳、激爽平均分别降价20%、25%、30%。在洗衣粉领域,为了收复失地,汰渍一度降到了35元的底线,矛头直指雕牌和奇强等品牌。紧跟洗衣粉价格大战,宝洁又打响了洗发水市场的价格战。2003年底,宝洁在区域市场上尝试销售99元的飘柔洗发水。同时,宝洁在各终端或明或暗的促销活动不断,并试图在品牌效应的掩护下,强力渗透中低端市场。
进入2000年后,宝洁中国大力拓展农村市场,陆续推广“乡镇终端网络建设”和“乡镇菜市场展示计划”。2003年末成为央视标王,进一步扩大了宝洁在农村市场的影响力。
宝洁的反击取得了成效。据报道,宝洁中国2001~2003连续三年销售增长率超过了25%,利润以平均每年140%的速度增长。其三大品牌—飘柔、海飞丝和潘婷收复了失地,重新占据市场的多半壁江山。2003年,中国成为宝洁全球第六大市场以及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业绩接近150亿元人民币。
◆ ◆ ◆ ◆ ◆ ◆ ◆
宝洁在中国的17年可以说是成功的,但其在具备先行者优势的情况下“失去”1999~2001这几年,至少说明,在日化用品这类产品可替代性强、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的终端市场上,倘若忽略中国实际的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即便拥有强势品牌,也可能给后进入者以可乘之机,“大意失荆州”。(王分棉)
来源:北大商业评论
有很多曾经很火热的品牌,现在已经消失或没落了,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诺基亚:诺基亚曾是手机界的巨头,拥有超过40%的全球市场份额。但诺基亚没能及时转型,错过了智能手机的机遇,最终被苹果和三星超越,现已没落。
2 破解者:破解者运动鞋在90年代非常流行,曾掀起一股basketball风潮,是当时的时尚象征。但随着各大品牌的竞争,破解者没能继续革新,最终在00年代初消失在人们视线中。
3 玉兰油:玉兰油曾是中国人心目中高档的洗发水品牌,深受青睐。但随着更高端洗发水品牌的涌入,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玉兰油没能继续占据高档定位,最终销量大幅下滑,没落。
4 立白:立白免洗洁碗精在80-90年代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超过90%。但立白没能开发出其他畅销产品,单一产品立白免洗洁碗精最终被竞争对手超越,已逐渐没落。
5 老干妈:老干妈曾经是辣酱的代名词,十分流行。但近年来受高端进口辣酱和新兴本土品牌的冲击,老干妈贴近中老年人的形象和品质争议等问题逐渐显现,热度有所下降,已不像过去那么抢手。
所以,上述品牌的没落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自身产品革新不足,品牌形象跟不上消费者期望等因素。任何品牌,要想持续成功,都需要不断革新产品,优化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没有变化就没有未来,这是品牌发展必须遵循的定律。
玉兰油化妆品十分受女性的喜爱,因为可以解决女性的肌肤问题,且让女性重新获得自信。玉兰油是通过改变肌肤的油性,让肌肤整天都处于滋润细腻的一个状态。且玉兰油还有防晒霜一系列的,可以讲行相对的护肤。
玉兰油日间修护主要是进行肌肤修护,改变肌肤,让肌肤的暗淡减少,让肌肤重新恢复美白滋润。而且可以减少肌肤上的色斑。如果是调理的护肤品的话就是改善肌肤的湿润度,提供肌肤水分,让肌肤总是呈现水嫩透白。
实际上玉兰油它是宝洁公司全球著名的化妆品牌,Olay以全球高科技护肤研发技术为后盾,在深入了解中国女性对护肤和美的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品范围,目前已经涵盖了护肤和沐浴系列,真正帮助女性全面周到地呵护自己的肌肤。玉兰油全球销售额近十亿美金,成为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护肤品牌之一。
内容参考:-玉兰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