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第1张

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100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芷晴 回答时间 2008-02-21 10:04

检举

有三种传说

一、平息"诸吕之乱"

如《太平御苑》以为这一天是古人祭祀天帝的日子,西汉时武帝刘彻笃信鬼神,于是这日在宫内遍燃灯烛献祀太一(即天帝),乃至通宵达旦。遗风流传,形成元夜张灯的习俗。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二、"三官"祀典

明人郎瑛撰《七修类稿》,论及元夜张灯,解释为源起道教的"三官"祀典。

"三官"是道徙编造出来的三尊神祀,分别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据说它们例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个日期一起下降人间弄神作法,其中正月十五这天是天官给人赐福,称"上元";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给人消灾,称"中元";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给人赦罪,称"下元"。所以在道教信仰中,"三元"都是节日,都有相应的祀典。但对世俗影响最大的则是正月十五之"上元",因为这一天的神祀"功德"以天官赐福为主,其时又当岁初岁首,隆重地庆祝一番,不仅是叨求福祉,还兼有祈祷全年平安、万事顺遂的意思。至于张灯,其实也是一种媚神手段,据说三官各有嗜好:天官喜欢娱乐,地官喜欢热闹,水官喜欢灯火,所以人们在元夜大张灯彩、结群游观,而且并举猜谜、拔河、踏歌等各种娱乐活动,实在是为了同时取悦"三官"。后人每称

过上元为"闹元宵",突出一个"闹"字,亦因这个缘故。

比较诸说,元宵节张灯观灯之俗起源"三官"信仰的讲法可能最称切近。但是自唐宋以来,作为民间庆典的"闹元宵",早已逐渐褪尽宗教信仰而完全成为世俗性的公众娱乐节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谓写尽古人元夜游观、彻夜狂欢的盛况。至于灯品彩札之精、烛月交辉之丽、人马喧阗之盛、百戏杂陈之乐等种种细部景象,除却《岁时杂记》、《东京梦华录》这些书略作描述外,人们只能从相应题材的风俗图像上概观一二了。

三、元宵节与宫女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很矮,他不仅足智多谋,风趣滑稽,而且还心地善户;宫中彩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娥彩女都对他非常敬爱。

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地向御井扑去,他慌忙上前拦救。这宫女叫元宵,家住在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把她选进宫来,每逢年底岁首,她思念亲人,心如刀搅。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艰辛,心想:既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便安慰了一番,劝解了一阵,答应想办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恋眷的惆怅,便下决心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这一天,他来到西北山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阵,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的办法,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城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黑下来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烧长安的火神君。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在地上拦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天刚擦黑,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在一张偈语,回身走了。

后来,老人们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望望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念着念着,吓得满头大汗,魄飞胆碎,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也爱吃汤圆,我看,十五的晚上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再传谕京都有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唬着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把京都四门大开,让城外的庶民百姓进城观灯。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杂在乡下来的那些不在劫的人中,会沾他们的光,蒙他们的福,免去灾难。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的好,可让元宵手提大宫灯,把元宵的名字写上,在前开道,我手端汤圆跟在后边,穿大街走小苍,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地心软下来的。"汉武帝一听,心中大喜,就传旨按着东方朔的办法行事。

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火球横飞,焰火满天,好看极了。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闹了一夜灯火,长安京都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这就是现在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

  元宵节的起源有以下四种说法:

  1、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3、“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4、源于佛教说。

  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打柴的青年叫万年,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乱,决心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从移动的树影中得到启发,回到家里,他设计一个专门测量日影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出现云阴雨雾天气时怎么办呢?后来他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灵机一动,做了一个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地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在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朝见天子,讲解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来制历,并在天坛前筑起了日晷仪,过了一段时间,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季,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十分嫉妒万年的才能,害怕万年得到天子的重用,于是收买刺客刺伤了万年。天子知道后大怒,处死了阿衡,并亲自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义,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为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元宵节日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一直不主动出击,导致诸葛亮把各种激将法都给用上了,而且最狠的是还给司马懿寄了一套女装,如果你司马懿承认不敢进攻那就穿上女装。结果司马懿比诸葛亮还狠,二话不说就穿上了女装,也是让诸葛亮没想到,还被气的吐了一口血。所以司马懿这次的举动也被调侃是历史上最早的娘炮形象。但这也不能怪司马懿,毕竟战事伟大,只能说司马懿不拘小节,注定能成大事。

1

历史上最早的娘炮鄙视来自哪里来自诸葛亮。《晋书·宣帝纪》里记载,诸葛亮北伐出祁山,跟司马懿的魏国军队隔着渭水对峙。蜀军劳师远征、利于速战;魏军以逸待劳、利于持久。

诸葛亮要打,司马懿不干。诸葛亮天天派人隔着河骂街挑衅,司马懿高挂免战牌选择性失聪。诸葛亮无计可施之下,就祭出了娘炮鄙视的大招。

诸葛亮派人给河对岸的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因遗帝(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从发夹到吊带装到高跟鞋,完整的一套三国高级女装送去给司马懿,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是个男人,就出来真刀真枪地干;躲起来不敢亮剑,你就是个大娘炮。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的这一段情节里,司马懿不怒反笑,施施然穿上女装、大摇大摆出辕门来到河边,再选了二十个嗓门特大堪比高音喇叭的魏军,高声朗诵对面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一听,一口老血就喷了出来。

在现实中,司马懿是没有这番做派的。他当然是勃然大怒:说我是娘炮是可忍孰不可忍!众将士提上刀都跟我出去拼了——可是等等,我们是魏国官兵,陛下吩咐我们只守不打,我们要打也要先请示陛下批准,走正常的流程才符合正当的程序嘛。你们等等,我马上给陛下写信,一批准我们马上就打。

结果魏明帝曹睿派了大臣辛毗来监军,既定方针不变:不许打。司马懿大声问他:难道你没有看到吗对面鄙视我是娘炮!不行我一定要跟他们干。

司马懿全副武装带着手下一堆将士就要往外冲,辛毗拿着尚方宝剑站在营门口:谁敢出去就砍谁。于是司马懿只能捶胸顿足:大家都看见了,不是我不想打,谁愿意顶个娘炮的恶名呢可是没法啊,有宝剑管着啊。

姜维在对面看到了,问诸葛亮:辛毗拿着剑,看样子魏军不会出来打了吧

诸葛亮叹一口气:司马懿本来就不会打。他之所以要上书请战,都是做给手下看的,只是为了证明他不是娘炮。他借皇帝的使臣来制约魏军,自己就能洗脱娘炮的嫌疑了。他要是真想打,千里迢迢地请示干什么他又怎么会是动辄请示的那种人

可见在两千年前,娘炮鄙视的威力就无比巨大,尤其在军队之中。一代枭雄如司马懿,也不敢正面跟娘炮鄙视硬扛,而是借力打力化于无形。因为他一旦被手下视为娘炮,那军心就散了,说话也没人听,还打个P的仗。

2

有趣的是,诸葛亮虽然对司马懿使出了娘炮鄙视的大招,但在后人看来,却认为可以把他比作帮助刘邦灭楚建汉的谋士张良张子房:一个具有娘炮嫌疑的名人。例如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就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口,把诸葛亮比作“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对张良的外貌有记载:“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意思就是说我以为张良是一个高大威猛的伟男子,结果见到了画像,样子却像一个漂亮姑娘一样。

见多识广的司马迁,为什么会凭感觉臆断张良高大而威猛呢来看看张良都干过什么事:

张良是战国韩国的贵族,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丞相。秦始皇灭了韩国,于是张良就准备刺秦,一雪国仇家恨。他把家产全部变卖了,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又找了一个能扔得动大铁椎的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巡游的路上准备刺杀。结果因为情报有误,砸错了车队里的其他车,秦始皇不但安然无恙,还为中文造就了一个“误中副车”的成语。年纪轻轻就敢冒险刺杀九五之尊,张良的胆子有多大,也就不用说了。

过了十年,张良遇到了刘邦,就在他身边担任出谋划策的智囊。刘邦打下咸阳,是张良劝他要胸怀大志,不要贪恋豪华宫室和美色;刘邦在项羽的鸿门宴上,是张良设计让项羽终于没有杀掉刘邦;让韩信彭越英布各自独挡一面围攻项羽,也是张良的计策。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十面埋伏、项羽的四面楚歌。

建功易、守成难,刘邦当上了汉朝皇帝,开始诛杀功臣。韩信英布彭越一个个死于非命,但张良却安然无恙——不但安然无恙,还参与谋划了确定第二代接班人人选这样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大事。跟张良一起的萧何、陈平等一干人最后都因权力斗争而遭到政治打击,只有张良依然安如泰山——而且还修道去了。

刘邦自己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跟刘邦一起出来打天下的有许多人,最后像张良一样善终的几乎没有。刺杀统一天下的皇帝、造就一代开国的皇帝、筹划第二代接班的皇帝,张良一生做的事情惊天动地。难怪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一直以为他是个高大魁梧的威猛男。

等到看到张良长得其实像漂亮大姑娘一样的时候,司马迁不禁感叹,要是以貌取人,张良就会活过来狠狠打你的脸。

3

娘炮鄙视,一般都指的是对懦弱、胆怯和无能的鄙视。一个人有没有大智大勇,往往取决于临事之际的态度,而不是一目了然的外表。纤弱女子也可能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相反抠脚大汉可能是危急关头变节最快的那一个。

跟张良齐名的大将韩信,也遭受过娘炮鄙视。当街遇上没事挑衅的恶少流氓,逼韩信从裤裆下钻过去才不难为他,韩信就钻过去,任凭围观吃瓜群众怎样笑他是没胆的娘炮都不顾不问。

几年以后当韩信率军诛灭项羽,以齐王的身份把几年前的恶少流氓找来问话时,曾经雄赳赳气昂昂的恶少却吓得尿了裤子。所以一千二百年之后,绝顶聪明的苏轼才会对韩信大加赞赏,“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韩信也只是文弱男,不是樊哙那种粗犷得肌肉都要裂开了的暴力男。

南北朝时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是“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白类美妇人”。放在今天来看,颜值温柔、皮肤白得像美女,多半也会被认为是一个娘炮。由于盛世美颜实在太突出,对阵时不能令人一见心寒,高长恭还专门制作了恶鬼面具作战时戴上。

但戴不戴面具,高长恭都是万中无一的猛将兄。当时北周数万大军围困洛阳,高长恭率五百死士为先锋,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地杀开一条血路直抵城下,然后再跟后面赶到的援军内外夹攻,杀得北周军丢盔弃甲而去,丢下的装备绵延三十余里。

这就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捷,此役之后,没有一个人敢把高长恭跟娘炮挂钩。

不说古人说今人。世界杯上的韩国队门将赵贤祐,跟一般胡子拉碴的球员不同,他不但化妆甚至还会纹眉打粉底。放在某种话语背景里,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娘炮。

但赵贤祐不但是韩国队世界杯三场比赛的主力门将,更是在比赛中高接低挡发挥出色。他的表现致使在韩国这样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国度,也基本没人骂他不配国家男足主力门将的位置。不管他看上去再怎么娘,在韩国队大门前,他都是暂时无可取代的那一个。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有女孩生来长得像男孩,也有男孩生来长得像女孩。如果说娘炮鄙视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也是对懦弱无能的鄙视——可是从古到今,历史上无数例子证明:勇气和智慧,并不一定跟粗犷外貌百分之百地挂钩。动辄将娘炮挂在嘴边,既是对女性的轻慢,也是对男性自身的侮辱。

男孩当然应该有男孩的样子,女孩也当然应该有女孩的样子。但社会越来越宽容多元,对外貌的评定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以貌取人,实在是愚蠢。无论男女,阳刚英武之气都应该是临事不惧的大智大勇、不带恶意的以理服人,而不是对自己看不惯事物的动辄鄙视、炫耀肌肉式的以力服人。

否则在批判自以为是坏榜样的同时,很有可能会成为更坏的榜样。

曹操迎娶尹夫人后第三天,与尹夫人坐着喝茶,回头看着何晏与曹丕在廊下读《诗经》,胖墩墩的曹丕读《君子阳阳》,一脸肃然,俊秀的何晏读《静女》,眼角眉梢皆喜色。窗外的阳光灿烂得像绸缎似的,曹操看得高兴,掉头说:“夫人,我想把何晏的名字改了,你意下如何?”。尹夫人稍有一怔,忙起身下拜施礼,说:“谢将军!”随即招呼何晏过来给新养父叩头谢恩。

何晏听罢母亲说要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曹晏,一言不发,转身朝庭院走去,走到中庭,停住。站在了烈日里。

曹操与尹夫人莫名所以,起身去问究竟。

何晏随手抓过一棵棍子给自己身体周围画了一个圈,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我不能搬出来!”

曹操惊讶不已。忙说:“好好好,我答应你呆在何家的房子里。”

这是建安五年的夏天,这一年,何晏刚满七岁。

七岁的何晏何以会有如此非凡之举?恐怕是血脉使然,而谈到血脉,就得从何晏的祖父谈起。

何晏的祖父何进,官拜过大将军,就是汉朝的军委主席。他担任军委主席的理由不是有出将入相之才,而是因为妹妹睡在汉灵帝的后宫里。被人称作皇后。

有关何进的妹妹当上皇后的事,有必要多说两句,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一幅千古流传的秘密地图,隐藏着一条通往富贵显达之乡的道路。

何进的父亲何真是洛阳街头一位勤勉的屠夫,夜晚杀猪,白天卖肉。在一条街上人气首屈一指,赚了不少银子,大约比长安县城的那个北大才子陆步轩的生意还要好一些,但屠夫这个职业属于个体户里的末流,在中国这个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里,地位是最卑贱的一种,市井小民看不起你不说,工商、税务、城管常常上门欺负你也是家常便饭。日子过得就相当憋屈。20岁那年才讨上一个老婆,新婚之夜才知道是从青楼里拐卖出来的**。

虽然是**,但长得美,还懂房中术。屠夫其实很满意。没过几年生下一双儿女,儿子长成后堂堂一表,女儿更不得了,比刘亦菲还好看。但街坊邻居的舌头耳朵总是很长,不知怎么就从一帮娱记那里打听到他老婆青楼秘史,常在街头巷尾嘀咕,弄得何真郁闷得紧。不到四十岁的光景,就愁白了头,他开始琢磨怎么可以找到一条出路,走出这个窘境。

有一年,新年刚过,何真陪老婆回小城老家拜年,无意中听岳母谈起她的一个亲戚在宫中做宦官,叫孙璋,权势了不得,不仅可以帮皇帝选妃,还把这个小县城里的太爷给换了。何真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全身发抖,当即打马回程。

回家后,何真向妻子诉说出了自己的伟大梦想:他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皇宫里,并大胆地描绘起一个未来皇后安富尊容的生活。妻子被何真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奇思异想吓住了。完全不知所措。胸脯起伏不止,一直在气喘,张大的嘴巴长久也合不拢来。

何真没有时间理睬妻子的表情,他把密存在地窖里的两坛银子搬了出来,这是几十年来血汗钱,他把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放在手上摩挲了一整夜,天声未明,就备了两架马车,将它们拉出了家门。

当天夜晚,何真的银子就堆放在了太监孙璋的库房里。

孙璋得了厚礼,不仅答应将何真的女儿选入了宫中。而且承诺了一定会将她送到皇帝的龙床上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何真的妻子开始了对女儿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她把青楼里的得到的《素女经》悉数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

临行前一夜,何真与妻子突然向女儿行跪拜之礼,并老泪横流。他们的举动把女儿吓得不轻。跪完后,何真郑重地告诉女儿:坐不上皇后的椅子就不要回来面见双亲。何真的话像一棵刺,扎进了女儿的脑袋里。

何真的这件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人们兴奋的谈资,相信直到今天依然会是热心道德与成功的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但我想说,所有的责难与赞美都是容易的、浮浅的、恶俗的,我们应该理解一个饱受生活痛苦折磨的卑微生命的大胆抉择。毫无疑问,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理想的屠夫。

2:一个色情皇帝的享乐生涯

在后宫的历史长河里,再也没有哪个朝代能比汉宫的春色故事更迷人了,它甚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宫廷都要自由、放荡与滑稽。遗憾的是,它无耻的、欢快的、华贵的、匪夷所思的美,一直躲在历史的漫没无边的荒草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支生花妙笔把它的传奇画卷描绘出来,我愿意在这里稍稍推开一点门缝,让你们看看它一星半点炫目的光辉。

何晏的祖父生活在汉灵帝时代。与他的祖辈帝王们一样,汉灵帝是一位崇尚享乐的人,有热衷文化比较的朋友们常常会将他与法国的路易14相媲美。

在大汉一朝,从刘邦开始,皇宫里的女性服装就进行了一次了不起的改革,那就是所有的宫女都穿开裆裤,目的很简单,就是为皇帝做爱打开方便之门。宫女三千,皇帝一人,皇帝忙得没有时间去脱她们的裤子。

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可以对这种服装的改革表达你的欣赏或鄙夷,但千万不要瞎激动,因为说到底,文化趣味高于一切。文化是什么?从通俗浅显的层面说,衣食住行而已,深入下去才是文学艺术呢。我这里只谈通俗浅显的。那衣服就首当其冲。你看今天我们崇拜法国的文化,首先是从法国的时装开始的。因为它就在你的眼前晃荡呢。

汉朝宫廷的这个服装改革就为它的享乐文化奠定了色情的调子。

这个享乐文化一开,饮食艺术也讲究起来了,都在弄滋阴壮阳的把戏,花色也乱人眼目。吃完饭,就得有娱乐节目,演小品的、讲相声的、跳艳舞的、唱情歌的、弄丝竹的、搞杂耍的就发展起来了。

皇帝就希望娱乐无极限,总之,每个感官都想舒服一些再舒服一些。

娱乐一旦无极限,一切皆有可能,汉朝的皇帝中就出了好多同性恋的皇帝。有趣得要死。大臣们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

等到了汉灵帝刘宏这里,享乐文化就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有足够的资料表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色情皇帝。

汉灵帝刘宏11岁坐上皇位,负责掌管他饮食起居的有10位随侍太监。这些太监不得了,都是一帮大红人,完全控制了国家的一应大权。他们可以把大臣处死,也可以把皇后处死,还可以更换皇帝。

太监张让和赵忠甚至被汉灵帝刘宏叫做父亲与母亲。

太监专权对天下不利,但对皇帝有利。那就是不用为天下苍生社稷操心,而可以一门心思摆夜宴、搞娱乐,玩弄宫中妇女。

刘宏从13岁开始玩弄妇女,乐此不疲,到20岁时他开始体会到享乐不仅仅在满足性欲,他希望这个享乐来得更有情调一些。

夏天到来之前,他与太监们商议,把戏班子们弄到西园里。开戏之前,让演员们走红地毯(好莱坞的红地毯就是从这里学去的),宫女们都穿着开裆裤站在两旁,半裸着胸脯,鼓着掌,浑身上下散发着西域进贡来的异香,所有的演员都不知道眼睛往哪里放,羞怯得像乡巴佬,皇帝在一旁看着,乐翻了天。

等到晚会散场,把戏子送走,好节目才开场,西园里万树华灯,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手持灯笼在花园里游荡,回廊上响起《招商七言》的曲子,荷风吹来,假山后、树丛里,传来宫女们的燕语莺声。皇帝与宫女们捉迷藏,太监也两眼放光。中常侍张让甚至穿着皇帝的龙袍在宫女们中间穿梭,闹得宫女们惊喜交加、一片欢腾。

这么闹还不够,还在园子中盖了一个裸游馆,采来苔藓覆盖在台阶上,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渠水中所植的荷花莲大如盖,荷叶夜舒昼卷,被称作“夜舒荷”。他让那些一丝不挂的宫女执篙划船,轻唱莲歌。一派梦幻场景。

灵帝在裸游馆的凉殿里裸体饮酒,让太监把酒杯放在渠水里,倒上美酒,再让它顺水漂流来到眼前,传说这就是最早的曲水流觞的游戏。被后来的文人们所继承。他用西域进献的茵墀香,命人煮成汤然后与宫女沐浴,把沐浴完的漂着脂粉的水倒在河渠里,称为“流香渠”。

他常常躺在凉殿里喝到通宵。并感叹说:“要是万年如此,我就是神仙了。”

其实何用万年,过上一天就是神仙了哦。

3东汉王朝的覆灭之谜

何进的妹妹嫁给的就是这样一个色情皇帝,她能否实现自己做皇后的野心?

答案大家都知道了。她做上了皇后,她的父亲被追封为车骑将军,母亲被封为舞阳君,而且让自己的哥哥何进当上了大将军。满门朱紫,红透半边天。

她凭什么当上皇后的?

靠两条:床上是妓女的女儿,床下是屠夫的女儿。

对一个男人而言,这两条都是非常致命的。

何进妹妹入宫时,宫中的矛盾很尖锐,形势很复杂,战斗很惨烈。

但因为有太监孙璋强顶,她很快取得了皇帝的欢心,半年下来,肚子里就怀上了龙种。

随即被封为贵人,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

虽说贵为贵人,但与皇后尚有差距。再说,当时的宋皇后敦厚平和,椅子看上去稳当得很。且非常年轻。

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太监王甫因枉杀渤海王刘悝及他的王妃宋氏,这个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担心宋皇后迁怒于他,就与太中大夫程阿诬陷皇后在宫里闹巫蛊咒皇帝。在大汉一朝,巫蛊事件很让皇帝们害怕和讨厌,汉武帝时候就因为这个巫蛊事件斩杀了数万人,甚至逼死了自己的儿子。

灵帝一听宋皇后闹巫蛊,当时就火了。立即收回宋皇后的玺绶,并将宋皇后关了起来,没过几天就王甫他们折腾死了。

皇后一死,何贵人激动了,她立即找来太监孙璋,将自己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赏品全部交给对方,并要孙璋拿出家里的银子,笼络好宫里的实权太监。并允诺孙璋,一旦坐上皇后的椅子,立即以十倍的银子返还。

所有的太监都是最好的商人,他们对财富的欲望没有止境,孙璋一看有利可图,他欣然答应合作。

光和三年,即皇后死后的第三年,何贵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戴上了皇后的帽子。

接着,儿子刘辩被立为储君。

但皇帝刘宏依旧荒*不改,宫中的大权依旧在太监们手中。国家依旧乱得一塌糊涂。气功大师张角揭竿子闹起义的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给大家说一点邪乎的。

汉元封二年,就是汉武帝时代,郁林郡一帮官僚为给皇帝拍马屁,曾经献过一株珊瑚树的祥瑞之物,这个珊瑚树奇特,呈碧绿色,一株珊瑚就有几十枝桠,枝间满是叶子。大的高五六尺,小的也有一尺多,蔚为奇观,汉武帝命人植于殿前,宫里戏称为“女珊瑚”。这株“女珊瑚”在宫中历经300年一直枝叶繁茂,好端端的,可到了灵帝这里却忽然枯萎而死。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这事很邪乎。

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但我知道它的秘密,那就是:太监们忙于弄权,宫女们忙于跳脱衣舞,没有人给它浇水了。

公元189年,33岁的灵帝刘宏终于顶不住美女与酒精的袭击,被一场严重的肾炎给弄崩溃了。他临终前,突然想起赵贵人给自己生下一个叫刘协的儿子,好像比何皇后的儿子还聪明,找来太监托孤,表达了要让赵贵人的儿子做太子的愿望。

这个想法匪夷所思。给本已摇摇欲坠的帝国埋下了祸乱的由头。

太监们哪里有谱?操纵皇权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快感,他们就愿意显示他们翻云覆雨的本事,加之何贵人做了皇后后,骄横跋扈,让他们非常不满,都想把她赶下来,于是以蹇硕为首的十大太监商议,准备找机会拿下大将军何进后废皇后、太子,另立新君。

第一次走露了风声,蹇硕被杀了头。但第二次成功了,何进掉了脑袋。

何进掉了脑袋不说,还引来了董卓的虎狼之师。宦官被除了,太子被废了,何皇后被杀了,何家一门差不多满门遭灭,事发之时,何进的儿媳尹夫人因为带着儿子何宴去终南山进香还愿而幸免于难。接下来,董卓犯了众怒,因一个美人计而身首异处。

经过这一折腾,东汉政府已是名存实亡了,各州各郡长官为求自保,都拥兵自重。

兖州牧曹操进驻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做上了大将军。

一个英雄奋起的三国时代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

东汉王朝究竟是因何而灭?

史书上说是灭于宦官当权,民间的说辞是皇帝昏庸,曹操说是灭于何进调兵,学者们的说法是灭于享乐文化。这些说法都有理,也都没趣,我的说法是,它灭亡于一个市井屠夫的伟大野心。

四:中国第一个清谈大师

何晏在曹府长大,自小锦衣玉食,长成了个面白如玉的贵族公子,加之饱读诗书,少年时代就能谈岐黄、说《易经》,才华卓异,曹操看着舒服,竟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个养子,完全不怕人笑话,有人说曹操思想开放,其实哪里是思想开放,完全是激赏使然。他的激赏甚至使被立为太子的曹丕都很窝火,常对何晏有不逊之言。

有关何晏的相貌风度,历来传说颇多,一种说法是:何晏貌美,是个帅哥,他的皮肤白里透红,打眼一看,有如戏子们在台上施了粉底,以至于众人都疑心他私下傅粉,被唤作“敷粉何郎”。

这个名声在京城里不胫而走,甚至都传到了宫中,文帝曹丕对他这个妹夫的才华学问本来就嫉妒得不行,听说他一个大男人居然施粉,就想给他一个出丑的机会。于是故意在大热天宣他进宫吃热汤饼,何晏被热得够呛,只得用袖子擦汗,擦后立刻“色转皎洁”,曹丕这才发现是个谣传。弄得很失望。

除了敷粉,还有另外一种谣言:说他“行步顾影”,仿佛很自恋。我疑心这是那些长舌小人们对他的诋毁。

但这些都是小节,无伤大雅。大雅是什么?是清谈。

清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一群人坐着,听一个人盘道,什么是道?老庄是也。跟今天的百家讲坛这帮子故事篓子们不同,清谈者谈的是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诸如此类的大哉之问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深入灵魂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是探讨存在与虚无、宇宙与人生。这么玄奥枯燥的话题要谈得听众如饮甘醇,如沐春风,如听单口相声,当然匪夷所思。

对此,东方朔是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说法,叫“谈何容易”,说的就是真正的清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看见东方朔在皇帝面前胡扯,但从没听说过他敢聚众清谈。

但何晏敢清谈,因为他有这个才华,他不只让清谈变得容易,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快感。传说,因为迷醉于他的清谈,司徒王允新婚的儿子竟然不愿意回家睡觉,而博士官潘鹤因此误了返籍居丧。在何晏家里,常常是几十人围着他通宵清谈。足可见出他的谈话魅力。魏明帝一朝,夜宴一词风雅流传,成了在何晏家听其清谈的赏心乐事的特指。

何晏究竟谈了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他开了这个先河,给文人们创造了一种活法。自汉武帝提倡把明经作为晋升的阶梯以来,在官僚阶层中出现了一大批依靠经学起家的势利之徒。这种生活让人们觉得活得太累,纷纷希求不拘儒家之节,争取人格自由。

何晏的这个清谈一开,不得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搅和进来了,人们读老庄、《易经》,成了最时髦的事,谈玄论道风雅一时,流风所及,洛阳的书香门第几乎家家论道、户户谈玄,这一时间产生了诸如夏侯玄、王弼、欧阳建、嵇康、阮籍、卫玠、裴頠、向秀、郭象、王衍等许多耍嘴皮子的天皇巨星。

这些巨星都没人包装,绝非浪得虚名,比如那个王弼,不仅口若悬河,思想也先锋得很。董仲舒说乾为天,皇帝是天派下来的,把天道落实在了皇权与统治上,弄得很恶俗。王弼谈《易经》,就说天是道,是自然,跟统治阶级联在一起就是狗扯羊皮,风马牛不相及。他以老庄的宇宙观解释《易经》,如同在高空看万物,就是大写意,让人茅塞顿开。

除了侃大山,他们的传奇故事更让人惊奇不已,比如那个卫玠就很牛,自幼风神秀异,特立独行,是个著名的谈玄巨星,他曾经坐着羊车过街,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风光得一塌糊涂。八王之乱时,他一家子从洛阳跑到武汉,妻子经不住旅途劳顿而死,武汉地区将军山简当即把爱女嫁给了他。卫玠带上新婚妻子前往东晋都城南京。南京政府久仰其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才子们听说来了这么一个谈玄巨星,也是倾城围观,就像今天的歌迷们见了周杰伦,把个卫玠差点挤得晕倒,当场中暑,没两天就一命呜呼了,留下了一个“看杀卫玠”的典故。说到这里,我就免不了为那些性感明星担心,真怕他们被追星族们活活给看死了。

那时的谈玄能有如此风光,实在让人叹服,归结起来,还是何晏的功劳。

弯涂岁符画水神 (英语"1234567"的谐音)

蛇戏坏佛睡土碗 (英语"7654321"的谐音)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新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无情)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下联: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新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无情)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新联:家谱四五笔,上书老子。(无情)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注: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

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注: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

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注: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

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注: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娃挖蛙出瓦。

下联:妈骂马吃麻。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新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无情)

新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无情)

新联:进北京献白金白金藏北京百斤白金(本原)

注: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注: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二、四、七字读zhang

下联一、三、五、六字读hang。二、四、七字读xing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上联: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下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酒不留零。

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

下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上联: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上联: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下联;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上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上联: 千古流,千古楼,千古楼上望千古流,流楼共千古。

下联; 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上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上联: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下联;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上联: 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下联; 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上联: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下联;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上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下联; 何水能如河水清。

上联: 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下联; 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上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下联; 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新联:罪客勿来醉客来。(无情)

上联: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下联; 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上联: 洛阳桥,桥上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下联; 鹦鹉洲,州下舟,水使舟流洲不流。

上联: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下联; 妞妞轰牛,牛拧妞妞拧牛。

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上联: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下联: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下联;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上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联;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下联;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上联: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上联: 孔子生于舟(周)未。

下联; 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上联: 莲(连)子心中苦。

下联; 梨(离)儿腹内酸。

上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

下联;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注:此联为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诸葛亮),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关羽, 张飞。

上联: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注:“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三国人物: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转贴:

武汉·蔡大金谜友的《“谐音字谜”的沿起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谜面以一个或两个汉字同音(或谐音、切音)扣底,或取其它非汉字材料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类字谜。有人称为“提音字谜”或“音变字谜”。我们之所以称为“谐音字谜”,一是遵从汉字“六书·谐声”传统,二是通过这一定义,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前述“提音”、“音变”等提法,只是单个谜条评述时的技术性用语,若用于“谐音字谜”理论上的概括,尚存涵盖不广的缺陷。所以,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命名前,我们暂以“谐音字谜”称呼之。

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是我国灯谜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中得到较为切实的体现。他在该书篇首大书“六书原理”。将灯谜中除谜格之外的所有“法门”。“体例”归于“六书”旗下。谢氏这样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呢?不得而知。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归纳呢?亦语焉不详。我们从他的书中实在找不出具体答案。只有读了张起南《橐园春灯话》后,才知道张“谜圣”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张在《春灯话》中说:“谜有体有格。体则有会意、象形、谐声、增损、离合、假借之别。”接着张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这类灯谜的特点。如此看来,谢公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照搬”谜圣”的“理论”而已。《评注》书中多有抄录《春灯话》处,留待以后再议吧。

“六书原理”自谢会心至今,影响了现代谜坛七十多年。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现在若要打破这一“框架”,重新构筑新的灯谜理论,也还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比较困难的事情。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如“谐声”类中一例:“彼此姻缘恰并头”射“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此谜以“姻、缘”二字与“音、员”同音之巧成谜,成为现代谜坛一条谐音扣字的经典之作,这条字谜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已佚名。谜面原是这样的:“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将明清以来的民间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参见《红楼梦》29回)略为改造的句式。“冤家”是《红楼梦》中贾母比喻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有情人的话。谜作“姻缘”本无可厚非。然谢会心偏将“不是”两字改为“彼此”,谜虽近扣,却离“俗语”原意远了。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声谜事的衍生物,培育品。若将民间谐声谜语比作培养菌温床,那么,“谐音字谜”当是这一“温床”上长出的莓菌和香菇。我国“谐声”造谜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远推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其中有很多“谐音”双关的例子。如以“环”谐“还”,以“丝”谐“思”,以“芙蓉”谐“夫容”,以“莲子”谐“怜子”……等等。发展到陈朝沈炯的仿《郡》体诗《闲居有乐》:“屋室何寥廓,志士隐蓬蒿”,用“志”谐音“至”而拆“屋”。整个宋朝年间的灯谜资料应该说是很丰富的。可惜散佚严重。现在除周密《齐东野语》尚留吉光片羽外,所存无几。真正的“谐音”谜例已很难寻觅了。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明李开先《诗禅》一书中得以一观。如《诗禅》中的“尼姑庵不值半文钱”射“光阴似箭”,谐音“光阴寺贱”相扣。这里的“光阴”是别解,“寺贱”是“谐音”。又如“天师过河不用船”射常言“自有法度”,其中“度”谐音“渡”。这已相当于今天的“粉底格”了。上述以“谐音”造谜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灯谜的“谐声”取法铺垫了厚实的基础。倘无宋、明几代人的努力探索,清至现代的“谐声”灯谜是无以发展的。谜格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等谐声格类,正是“谐声”灯谜逐渐成熟定格的标志。张起南之所以把“伤心细问夫君病”射“杯盘狼藉”(谐“悲盘郎疾”)称为“世俗所传”(参见《春灯话》上卷),大约也是“谐音”谜语本来自民间的缘故。其实这条谜倒不是“世俗所传”,而是清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地道创作。它较早出现在爱素生《竹西春社钞》中。谜面原是“伤心细问儿夫病”。目标“朝阳格”(即“昭阳格”),射“古文”一句。“杯盘狼藉”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后在《三梦记》、《歧路灯》等小说中中反复出现,已是大家熟悉的一条成语了。

“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在“谐声”灯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条谜作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最初并未引起谜人们的特别注意。只是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因为柯国臻先生等少数几位谜坛精英的提倡,才逐渐风糜起来。柯氏模仿此谜而制下列诸作:

但闻左右尽歌声(戬),声声鼓乐起西东(胡)

音乐堪听意会难(胭),织抒半融读书声(纾)

随后,模仿之“声”风起。诸如郑百川的“塔前破寺起风声”(封)、方柱中的“潭中流水似琴声”(覃)、黄穆灿的“鸡声明月清风里”(肌)、张奕虎的“鼓乐之声播戎羌”(胡)、武骝的“村头含泪听乡音”(湘)、赵首成的“大泽起义辨狐音”(湖)……等等一大批“音扣字谜”竞相登台亮相,俨然成为整个九十年代字谜创作的主流。这些“提音”方式谜作,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新一代谜人善于追求的精神风貌。其内在的“模仿”痕迹是明显的。其作品的数量,又非民国旧作可比了。

目前,我们对于出现在民间谜刊以及《中华字谜大全》中的大量“谐音字谜”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笔者仅读到《中华谜联》中《字谜借典、用音佳作叠出》、《音变谜四说》等少量几篇文章。真正上升到“理论”上的文章还待出现。这或可是因为“谐音字谜”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许多仿“声”谜作蜂拥而上。致使谜论工作者还来不及对这批谜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况且,有些谜作的著作权也难辨清。究竟谁先谁后,谁抄了谁,谁模仿了谁,实在难以定案。比如“听其音,知为商”(殷)这条谜,如何评介它呢?它是“多人”创作,还是某个谜人的单独创作呢?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断。又如上举张奕虎先生那条“胡”字谜,作者是否肯承认是模仿了柯老之作而后制呢?所有这些,无不给“谐音字谜”的理论研究带来困难,亦给谜坛敲响了警钟。互相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真正的灯谜精品才能登上艺术的殿堂。

故此,我们不打算对“谐音字谜”作一个全面性的评介。仅从一个侧面,将“谐音字谜”作一番初步的的梳理和分类,使之更为程序化、规范化。倘若读者能从这一梳理和分类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也是对笔者本人的最大安慰了。为了叙述的方便和节省文字,所举谜例一律略去了作者姓名,这也是需要读者谅解的了。

“谐音字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双声扣字类

1道是姻缘恰并头(韵)2音乐旋回焉又闻(胭)3不同规格回然聚(鞋)

姻缘、音乐、规格,都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现代汉语中称为“连绵词”。凡属这类词汇同音扣底的字谜都称“双声扣字”。“双声扣字”谜材不丰,成谜亦难。故其谜面不必强拆和会意。适当兼以提音,如2例以“焉”提“胭”字之音,也是可以的。“双声”谐音谜要注意面词与底字笔顺的关系。如2、3例之“音乐”、“规格”不合底字顺序,故以“旋回”“回然”纠之。这类谜作纯以“音”取胜,作品稀少,故张思锋先生称为“凤毛麟角”(参见《音变谜四说》)。

二、同音合扣类

4闻听左右尽歌声(戬)5笛歌声起各西东(戳)

6远羌鼓乐声又起(胡)7书声乐声和鼓声(股)

这里的“同音”指现代四声的同音。如“尽”、“歌”与“晋”、“戈”同音。其余依此类推。“左右”、“西东”是提示底字的部首方位。亦可不示位,以提音、会意补之,如6、7两例。这类谜作是模仿“双声”字谜而形成的。比“双声”谜材略宽,但也非唾手能得。模仿之作能否做到至善至美,关键是看作谜人的火候掌握如何。

三、音意叠扣类

8观世音(视)9大泽起义辨狐音(湖)10听其音,知为商(殷)

“音意叠扣”是指“谐音、会意双重叠扣”的字谜。这类字谜取材方便,然要做得精当又为不易。上述三例是此类谜作中的姣姣者。8 例以“观”通意“视”,又以“世”、“视”同音揪底。寥寥三字成谜,可谓干净利落。9例似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故事敷面,“义’字别解,“狐”音扣底,亦属佳构。10例之“商”别解五音之“商”为“商朝”(殷),亦有嚼趣。

四、离合提音类

11书声伴我居茅宅(舒)12东湖阁里听歌声(胳)

13暗香春雨听琴声(秦)14小桥星月听箫声(宵)

15吟诗川前带古风(虱)16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朱)

“离合提音”是指谜面仍以增损离合为主,辅以提音方式的谜作。这类谜作在“谐音字谜”中产量最丰。乃是因为谜源广阔,谜人能自由取格的缘因。“提音”字谜是在“双声”、“同音”字谜基础上再加改变的一类字谜。谜作以自然流畅为上乘。兼顾七言谜面平仄相协,读来铿锵作声当是更好。因受篇幅所限,上述谜例的特点谨请读者自行鉴别,在此不再—一剖析了。

五、形拆音扣韵谜类

17日近长安犹隔远,相逢席上雁声传(宴)

18春意已随流水去,理妆答以读书声(梳)。

19双峰叠影浑如睡,归鸟岩中语有私(鸶)

这类谜作融形拆、意扣、提音等多种手法于一体,取七言韵语形式成谜。俗称“韵谜”。谜面必需平仄相协,上下关联。若兼取曲句,则谜作更趋典雅、耐读。如17例上句“日近长安”取《世说·夙惠》之典。18例“答以读书声”乃陆游诗句。19例虽未取典,然象形生动,拆字简明。此类谜作要求作者诗同功底扎实,谜艺熟练。一般不谙诗律平仄者,切忌为之。

六、通韵谐扣类

20菊朋韵友上元聚(言)21脸容红半吟江上(腔)

22我要柳边留语音(杼)23散友自当马上逢(夏)

“通韵谐声”指谜面取诗韵(或词韵)韵部领字、配以韵书常用字音、韵、吟、唱、平、上、去、入等成谜的一种方式。上述四例取《诗韵》中的“平水韵”。如20“言”属上平,“十三元”韵,“菊朋”,京剧演员言菊朋也,以名企姓。21“腔”属上平“三江”韵,脸、容、红各取半为“腔”。22“杼”属上声“六语”韵,其余折扣。23“夏”属上声“马”韵,“友”散后配“夏”上下。这类谜作并不难做,手中只要有一本韵书,随时可以得来。谜作比“提音”字类稍有嚼处。此类谜作是从“通韵”一类灯谜演化而来,并非本人倡尤。如谢会心《评注》专辟“通韵”一章,举例“广韵风俗通”射聊目《红玉》。谜中“风”、“红”属“东”韵,“俗”、“玉”属“沃”韵。

七、反切拼音类

24天上雨滴声正切(一)25云久声切叹非无(有)26古胡恳切恕其罪(辜)

“反切”是古代汉语主要注音方法。“反切”用于“黑话”语,在明清两代甚为推行,“反切”作为“谜格”已见前清谜书。柯国臻先生《谜谱》书中对“反切格”有详细介绍,读者可自行参阅。谢会心(评注)辟“切音”一例:以“东”挂面射古人“董平”。即“董”的平声为“东”。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切音”。上举三例是用“雨滴”、“云久”、“古胡”各自的声母和韵母拼音后切音成谜。如“古”的声母为“g”“胡”的韵母为“u”。恰为“辜”的拼音,再以“辜”的本义“罪”而揪底。余者类推,谅不详释。谜面要注意用“切”、“反”等衬字。否则,读者不知所云。

八、其它声扣类

27英语读完走天下(一)

此例属当代青年谜人作品,富有创新精神。英语中的“一”为“ONE”,读音似汉语中的“完”。加之“天下”的去拆,故射“一”。这是利用汉字以外的谐音“材料”而制谜的一条典型提音谜作。随着灯谜的不断发展,这类“谐音字谜”将会随时出现。

上述“谐音字谜”八类,是当代这类谜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因限于水平和学力,其分类可能不太精确,诚盼有识之士指谬。

当代“谐音字谜”发展迅猛。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亦是谜人们顽强奋战的结果。“谐音字谜”不仅未有抛弃传统的离合、会意两法,并且还能揉捏其中,这是古人想做而未敢做的事。它加深了灯谜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字谜的创作源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因当代谜人水平参差不齐,谜作出手过快,缺乏精雕细刻,故而作品良莠混杂。优秀之作常有,残次赝品不无。如“共凭窗前听雨声”射“异”(异的繁体),便是一条提音有误的病谜。查《汉语大字典)“异”只一个“yi”的注音,又查《佩文韵府》,“雨”字韵中无“异”字。既不同音,亦不谐韵。是一条失败之作

无疑。又如“日近长安闻雁声”射“宴”,表面看来,“雁”通“宴”声,似可成立然“长安”之“长”未必一定“拉长”,亦有“长置”之意的,加之“晏、宴、雁”三字同音,谜射一“晏”字未尝不可。此种瑕疵微存之处,若不细察,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的。故我们在鉴赏和评谜中一定要高度注意。

当代“谐音字谜”尚属摸索阶段的初级产品,许多作品并未达到那种异常完美、自然、出神人化的境界。过度的吹捧或一味地抹煞都是不可取的。谜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修养,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历史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人节之一。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约637~约689,字升之,范阳人)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另有一说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286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随机推荐

  • 多芬和妮维雅洁面泡泡哪个好用

    多芬和妮维雅的洁面泡泡都有一定程度的保湿成分,但具体哪个更好用,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1 成分:多芬的洁面泡泡含有月桂酰,配合常见的增泡剂,达到清洁肌肤的效果。而妮维雅的洁面泡沫中确实含有低含量的皂基,所以对皮肤有干燥或刺激的现象。2 质

    2024-04-15
    50100
  • 真的黑绷带在哪里买,多少钱能买到

    在挪里买真的黑绷带的价格不一定。因为它的价格需要根据具体购买地点和供需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一些商家在官方网站或其他平台上进行售卖,提供多样尺寸和价格以供选择。建议您在购买时多询问多比较,在确认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更优惠的价格。也可以建议您淘宝等

    2024-04-15
    46300
  • 丸美多肽蛋白提拉蜜露精华水怎么样

    想让肌肤绽放青春吗就来试试丸美多肽蛋白提拉蜜露精华水怎么样吧!快来跟着好物君一起看看丸美多肽蛋白提拉蜜露精华水怎么样吧!丸美多肽蛋白提拉蜜露精华水怎么样丸美多肽蛋白提拉蜜露精华水具有紧致肌肤的功效,有助于让肌肤更加弹润细腻。丸美多肽蛋白提拉

    2024-04-15
    32800
  • 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怎么样?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成分

    妮维雅清透防晒露主打防紫外线隔离,那么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怎么样?妮维雅清透防晒露都含有哪些成分?带着这些疑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妮维雅清透防晒露的全面分析,了解它的更多性能,帮你解决更多的困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来看看吧!1

    2024-04-15
    35000
  • 藏红方养生项目可靠吗?

    藏红方养生项目不可靠。有网友投诉藏红方利用招商加盟的外衣,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召开技术交流大会,老客户带新客户返还高额佣金等手段,骗取加盟商的财物。当加盟商认清产品,发现产品功效并没有公司介绍的那么“神奇”,发现被忽悠时,销售人员却

    2024-04-15
    27600
  • 关于芍药的诗句 古诗

    -1-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唐代:韩愈《芍药》-2-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唐代: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3-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

    2024-04-15
    27200
  • 妮维雅泡沫洗面奶好用吗??

    妮维雅泡沫洗面奶有一些用户认为比较好用,但也有一些用户反映使用后出现了过敏的情况。这款洗面奶的成分中包括了肉豆蔻酸、黄瓜萃取精华、仙桃仙人掌果实提取物等,具有清洁、补水、保湿、滋养等功效。针对不同的肤质,妮维雅也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针

    2024-04-15
    28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