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指的哪里落后于苏联?
按我猜你应该指的是装甲厚度。只看数值不看用法或者过度玩某些扯蛋游戏就会得出像你这样的错误结论。
首先先先说一下,德国没有“E系列”,只有一个基于豹子的E50通用坦克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豹子的成熟设计,而所谓E75、E100这些都是二次艺术创作,跟现实里的德国没有关系。
冷战初期西方坦克不重视装甲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技术上落后于苏联,而是苏联的炮有效射程很短,根本就摸不着西方坦克,也不能在西方坦克的优势距离击穿所配备的薄皮装甲,更不能在西方坦克的凶残火力下幸存,所以西方坦克根本不需要重装甲。
首先西方坦克拥有非常强大的火力,苏联的烂炮看似口径吓死人,穿深超过谢尔曼的一个都没有,T-55和T-62还被谢尔曼端得满地找牙,1952年的西方火炮端出来打现在的T-90都是一炮飞头,再加上二战时就已经大量装备的测距仪和火炮双稳,快速装填,以及不久之后的红外夜视,弹道计算机,直接秒苏联肉眼手算加几十公斤的分装弹药在狭窄的车内空间里哼哧哼哧瞎倒腾几十条街,就这火力优势,哪怕西方的搭载平台只是丰田皮卡,苏联坦克也没有任何戏唱。苏联火炮的装填速度慢到什么地步?以现在俄军的152mm自行火炮为例,两个装填手加半自动装弹机,输送弹药用专用的小推车,在完全开放的环境里需要1分多钟才能完成装填,在狭窄的坦克里一个装填手要完成这个操作,最少也是三分钟起了,至于某些游戏里的装填速度,里面那装填手不是熊科的才怪。
而苏联坦克的重甲更是给自己挖坑,首先铸造装甲的厚度受工艺上缩水流动不均冷却分层难以热处理和脱模限制等诸多影响,理想厚度不能超过110mm,哪怕现在也是如此,因此铸造超过110mm的大面积装甲时会因为以上问题造成内部空洞及应力分布不均甚至断裂等严重影响装甲质量的现象,甚至导致装甲根本不能承受打击,这还算是理想状态下的不可抗力,再加上毛子那几乎为零的品控水平,更是雪上加霜,从IS-2开始,这个问题在苏联的重型坦克身上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型号在投产时都没有战斗力,开一炮崩掉自己炮塔前脸的事都算日常操作,随着装甲越来越厚,问题也越发显著,本不提供防御的顶甲强度不足被迫加厚,占据了大量的重量,结果坦克越来越重,通过能力越来越差,故障越来越多,车内空间越来越小,弹药越放越集中,IS-8在第一次行驶展示中甚至直接压断坐圈引爆弹药,总师跟着自己的作品当着斯大林的面上了天,也从此终结了IS系列。即便如此,这些重如泰山的苏联坦克依然顶不住西方APDS和HEAT-FS的轻轻一击,结果在苏联坦克的系列里,幸存下来的反而是不怎么耐打但轻量好用的T-44衍生中型坦克,这些坦克在防护上相当差,并不如西方坦克。
至于火炮,它的性能核心在于炮弹,火炮的所有零件,炮膛炮管炮架都只是一个适配弹药的一个部分。炮管长度适配发射药95%燃烧完成所能给予炮弹的加速距离,炮膛容量则适配炮弹的发射药量,炮架大小则适配炮弹产生的后坐力。
炮弹口径越大,重量越大,加速越慢,和炮管的摩擦力越大,所需的膛压就越高,炮管壁就会增厚变重,而发射药由于燃烧速度非常快,装多装少的燃烧时间基本没有区别。
由此你就可以看出一个矛盾,大口径重弹需要更长的炮管和更长的加速时间,而加速时间基本恒定的情况下,很快膛压和炮弹阻力就形成了平衡,延长炮管并不能帮你提高炮弹速度,实际上,目前已经知道在大口径线膛炮里身管长度是有上限的,这就导致了重弹的出膛速度上限很低,所以不用问,俄国的122等大口径炮的性能必然不会比88炮有明显的优势,反而装填速度和火炮寿命损失一大截。而小口径炮就不同了,由于弹头质量小,发射药即使已经100%燃烧完成,由于炮弹给予的阻力小,保持的膛压仍然能够加速炮弹,这就是超倍径火炮为何都是小口径的原因。以二战为例,整个二战最强的火炮是美军的M1A3,锥膛增压超倍径次口径全部都有,发射45mm弹芯的次口径M93时弹速1290m/s,穿深可达238mm,而同款火炮发射大弹头少发射药的泛用弹M62时,弹速740m\s,穿深也就126mm,而俄国的122,穿深165封顶,跟德国的88没差。至于某些游戏里给德国128配的128/88次口径APCR,正是德国仿M93临时设计的一款弹药,但并未定型投产。
自然堂不是法国的,是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自然堂品牌故事:
自然堂2001年创立于上海,已成为中国知名化妆品牌之一,在中国女性护肤品类市场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自然堂倡导乐享自然,美丽生活的理念,针对中国人的文化、饮食和肌肤特点研制,融合自然界天然成分与创新技术,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专业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扩展资料
自然堂创新技术
1、60种科学验证
自然堂从原料的选择到上市销售,都需经历至少60种不同的安全性,功效性验证。
主要分为产品需求测试、功效验证、安全性验证、稳定性验证、感官验证,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值得信赖、功能卓越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质量、功能、环境的诉求。
2、3D皮肤模型
以东方人皮肤细胞为种子培育而成的“3D皮肤细胞模型” 经专家组鉴定,已取得与国外最新技术相同水平,这种技术是选用东方人皮肤细胞作为科研对象,通过体外培养技术构建的一个含有表皮、真皮和真表皮连接处的完整结构的皮肤组织模型。
自然堂官网-品牌故事
-自然堂
给你一些资料参考
下图是舒尔兹-斯坦伯格大家族,下半图像别墅一样的地方,这个是斯坦伯格历史最久的工厂之一:这里主要做手工琴
继续上图:这里是米尔海姆,主要制作三角钢琴
自然堂是中国上海本土品牌,不是法国品牌。自然堂,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产品,2001年创立于上海。
品牌大事件
2012年3月,自然堂品牌与中国跳水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跳水队官方合作伙伴。
2013年4月29日,自然堂品牌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首批捐赠1000万元。自此发起持续八年的自然堂“让爱留守”公益项目,通过心灵关爱和成长导师,伴随中国6130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013年,全国自然堂专柜平均每天售出12万支产品,每小时售出1万支产品,每分钟售出159支产品。
2013年9月,伽蓝集团被授予“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合作伙伴”,自然堂品牌“雪域精粹系列”和“男士系列”被授予“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专用产品”,由此开辟在研发领域的科研视角。
2014年,自然堂品牌获誉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4月,博鳌亚洲年会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
2014年12月31日,《解放日报》刊登《关于推进590项2014年度上海名牌的通知》,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获审定并推荐为2014年度“上海名牌”。
2014年12月,伽蓝集团获“2014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2015年自然堂成为中国女士护肤品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品牌;百度大众护肤品关注度排名第三。
扩展资料
一、创新技术
1、3D皮肤模型
3D皮肤模型是2011年伽蓝集团导入的一项特殊技术,
由法国皮肤组织学专家摩根博士亲自负责带领团队进行该项目的自主构建,并以中国人的皮肤细胞作为种子进行培育。该技术对于我国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学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不但为研发提供更加快速和高通量的筛选,而且提供了可替代动物实验的科学验证。
2、60种科学验证
每一款产品从原料选择开始,经过产品需求测试、功效验证、安全性验证、稳定性验证、感官验证等至少经过60种安全性、功效性验证,从产品需求调研到原料甄选、配方设计、包装、设计,贯穿研发始终,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值得信赖的产品。
3、Ice-tech冰肌科技 加乘发挥精华护肤功效
“冰肌科技”是自然堂品牌产品功效和宣称的核心。其核心为独特的喜马拉
雅小分子团冰川水与珍稀植物活性提取物的协同增效作用,将冰川水和雪域精粹融合,可以更快速渗透并导入活性成分,净化细胞,增加活力,加乘发挥活性精华护肤功效。
二、自然成分
雪域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孕育的自然珍贵生命,成功抵抗了周围的严厉环境。
1、喜马拉雅5128米以上冰川水
取自世界上海拔极高的天然冰川自涌泉,取水口位于喜马拉雅北麓5128米以上,由冰川雪水融化而成,终年不冻,至纯至净。天然小分子团结构,富含多种矿物元素,保护肌肤天然皮脂膜,优化肌肤保水力,增加肌肤营养活力,使其柔滑细腻。。
2、高寒雪参珍萃
雪域高原苛刻的生长环境,赋予雪参花抗氧化能力,能够促进肌肤自我修护,减少自由基伤害,净化肌肤的同时保湿舒缓。
产自喜马拉雅三江流域的玛瑙红石榴精华,具有美白抗氧力,净化并修护肌底内环境,改善粗糙暗沉,均匀净白提亮,均匀肤色;同时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够减少自由基的伤害,令肌肤皙白水润。
3、雪花莲珍萃
雪花莲精华可以帮助细胞储备能量,延长健康细胞生命周期,淡化细纹,帮助减缓肌肤老化,抗击氧化。
-自然堂
自然堂-品牌故事
对二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头条里面二战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军事资料整理多了,免不了手中就搜集了大量非常值得推荐的资料,怎奈手中积压的文件太多,我实在没有精力为大家在开辟新的专题,关于二战各次战役所发生地的地理位置、地势对战役的影响,二战资料局的我其实一直想个大家单独写一个系列文章,可为了避免其他版块的烂尾,只能一直在脑海中构思,但我发现即将为大家介绍的二战西线的一场著名战役「 ”色当战役”的时候,却不得不先行对法德两国之间的夹缝之地——阿登地区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阿登地区地理位置图 西起大西洋东岸,冬至莱茵河口的西欧平原,绵延万里一马平川,而占据这片优渥土地大部分面积的国家,则是欧洲大陆上的雄鸡法兰西。沿这片平原向东,则是欧洲大陆上另一块面积广大的平原波德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同样强悍的国家德意志,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本是同根同源,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法兰西与德意志自分家之初,就相互征伐,欲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怎奈相互缠斗数百年的双方,最终都没有实力彻底征服对方,而他们的身边还存在一个竭力要维持欧洲大陆均势大英帝国,就这样在这三个强大国家的中心位置,最终形成了由三个小国家组成的缓冲区——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而这三个国家,由于地势平坦低洼,则被统称为低地国家。 阿登地区的地势地貌 今天文章所要介绍的阿登地区,大部分位于英法德三国夹缝的南部区域,也就是今天的比利时和卢森堡境内。而这片面积约为11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足500米的台地,大部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陡峭和河谷和湍急的河流贯穿其中,在法德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界线。但也正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的无险可守,使得阿登森林这片战略要地成为了列强反复争夺的对象。先是1793年法国大革命成功之后,国力蒸蒸日上的法国吞并了整个阿登森林和莱茵河西岸的富庶地区,1815年拿破仑的大帝国覆亡之后,被拿破仑所敲打的那些封建旧贵族们弹冠相庆,召开了意图恢复欧洲封建旧秩序的维也纳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阿登地区的卢森堡大公国得以建立,1830年,法国新一轮的革命爆发并很快的波及到自己的邻国, 阿登地区又来了一轮洗牌,最后英国、法国和普鲁士三国达成了协议,比利时获得了阿登地区大部分的统治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边境战役 1867年,欧洲大陆上利益纠葛的各方又在伦敦签订了新的协议,将卢森堡划为了中立国,作为代价,卢森堡需要自毁长城,拆除境内的各处军事要塞。1870年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的普鲁士为了最大限度的削弱法国,吞并了法国至关重要的工业区阿尔萨斯和洛林,而法国人,为了防止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将自己彻底绞杀,则沿着法德边境,由瑞士附近开始,一直到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凡尔登,修筑了一系列的坚固要塞,使得德国人从西部边界突入法国境内变得困难重重,而阿登地区的防御,则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被认为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被忽略。可军事立国的德意志向来不缺乏优秀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德国人很快就制定出了绕道低地国家击溃法国的「 ”施里芬计划”,取道比利时,利用高速机动,对法国防守最薄弱的地段施以最致命一击。 1940年5月10日至16日的西线战场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14年8月21日,德法双方在阿登地区就有了交火,该战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德法边境战役的附属战役,也是德法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揭幕战,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血流成河的其他战役,1914年的阿登战役并不为人所熟知。当然此次不大不小的战役,并没有让法国人产生足够的警觉,一战结束之后,作为胜利者的法国,更加坚定了堑壕战、防御战才是未来战争决定性因素的想法,也更加迷信只有坚固防线才能保护自己漫长的边境,而对于阿登地区,法国的军事决策机构的主流想法却依然认为装甲部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通过该地区,根据法国人的推算,德国人穿过阿登地区到达法国东北部城市色当所花费的时间至少为五到九天时间,如日中天的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将军甚至自信的表示:「 ”阿登地区是欧洲最好的坦克屏障”。 1914年德国双方的阿登战役局势图 就在法国的军事决策机构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法国依然有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人才对德国人无法快速穿越阿登地区表示极大的怀疑,1938年的一次军事推演中,法国的安德烈·加斯顿·普雷特拉特将军,就用模拟的四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两个坦克旅加上其他三个师的部队,彻底的击溃了法国人的防线,然而,官僚气息严重的法国军事高层,竟然以该结果会影响士气为由,将此次推演结果雪藏,而阿登地区的防御也并未得到更多的加强,1939年秋,法国人最终批准了加强该地区防御设施的建设计划,但是严寒的天气极大的影响了工期和材料的交付。至1940年3月,该地区的防御仍处于一个远不如人意的状况。心急如焚的普雷特拉特将军,此时早已经推算出德国人穿越阿登地区,至多只需要60个小时到达马斯河沿岸,实际上,德国人再一次穿越阿登地区到达马斯河沿岸,只用了57个小时。 1944年12月15日,西线局势图 法国人为自己思想上的保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德国军队穿过阿登地区突然出现在马斯河沿岸,并在法国东北部城市色当又一次让法国军队蒙羞之后,法国人在战略上就已经基本上输掉战争了。阿登地区所上演的最后一出精彩的战略大戏则是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的突出部战役,孤注一掷的德国人动用了能够搜集到的一切资源,拼凑了20个师的兵力,意图再现1940年德国横扫西线的辉煌,然而已经不堪重负的德国实在没有重现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席卷天下的能力了,昙花一现的放工最终被人员物资,后勤补给都远超自己的盟国军队所击退,阿登地区也成为第三帝国灭亡奏鸣之中重要乐章。下期文章预告《法国军事史上的蒙羞之地——色当》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战资料局的头条号,更多二战资料持续归纳、整理和放送。
如果从二战之后算起,国际大赛中发挥最出色的球队恐怕还不是五星巴西,综合来看德国队(包括此前的联邦德国)的发挥要更胜一筹。相比于巴西队在1949到1997年间都无缘美洲杯冠军,日耳曼的稳定性要高出一筹。
他们从1954年开始恢复世界杯参赛资格,1968年开始参加欧洲杯,此后就开始了不可思议的旅程。1972、1976、1980连续三届欧洲杯闯进决赛,1982、1986、1990连续三届世界杯闯进决赛,1992、1996又是连续两次欧洲杯决赛之旅,即便在比较低谷的时期,他们依然闯进了2002年世界杯和2008年欧洲杯的决赛。
如此出众且有延续性的高光表现,也让德国足球诞生了无数巨星,相比于英格兰和西班牙,他们的 历史 前五更难抉择,要放弃一些引领时代的巨星,以下是笔者的选择:
1 贝肯鲍尔(活跃年代1966-1976)
2 盖德-穆勒(活跃年代1968-1974)
3 马特乌斯(活跃年代1980-2000)
4 赫尔穆特-拉恩(活跃年代1950-1960)
5 鲁梅尼格(活跃年代1976-1986)
贝皇高居榜首没有任何悬念,他是德国足球永恒的象征,作为1945年生人的战后一代,他不仅经历了这个国家足球的崛起,也见证了德意志从覆灭到重生的全过程。
世界杯冠军+欧洲杯冠军+欧冠三连冠+2座金球奖,贝肯鲍尔收获了作为一名职业球员,能拿到的一切荣誉,而且都是作为的头号球星率队征战。
早年他是一名全能型中场球员,有些球员随着年龄偏大位置越来越靠后,是身体机能下滑所致;但贝肯鲍尔25岁左右就开始尝试后撤踢自由人,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角色,不仅作为不盯人的防线清道夫,他还承担着稳压空场、发起进攻乃至完成终结的重任。在很多评论家眼中,贝肯鲍尔是欧洲 历史 上最强的自由人,与智利英豪菲格罗亚算是一时瑜亮。
盖德-穆勒排名第二应该也没什么争议,他是足球 历史 上最出色的射手(之一),创造了无数进球纪录。只要他参加过的重量级比赛,都拿到最佳射手且都在决赛中进过球。
作为贝皇时期联邦德国&拜仁慕尼黑的双料二当家,他就是锋线上让人胆寒的世纪杀器。他没有出众的速度、碾压常人的对抗能力,以及南美人那样精细的技术能力,但他凭借出色的嗅觉,以及出众的处理球能力,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打进致命进球。
有很多人说老穆勒除了进球“一无是处”,说这种话的人大概率没看过他的比赛。其实他具备一定的持球能力,在回撤串联和输送组织方面也有一定贡献,在1970年代这已经是全能中锋的标配,1972年欧洲杯决赛,他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
马特乌斯老三的位置也很稳固,从地位上来说他不及两位前辈,但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传奇。
老马职业生涯有两大特点,一是巅峰期超长,从1980年欧洲杯初露锋芒,到2000年以主力身份欧洲杯谢幕,20年如一日活跃在主流足坛,令人非常钦佩。二是他跟贝皇一样,出道时候是中场球员,后来慢慢发现自己更适合当领袖,就后撤成为了贝皇那样的自由人,1990年世界杯夺冠是他生涯最大的成就。
排名第四的拉恩可能很多球迷不熟悉,他是上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实质上的场上核心,1954年世界杯的时候,老队长弗里茨-瓦尔特已经37岁高龄,他在场上更多是精神领袖,作为前场尖刀的拉恩才是真正核心。
他是顶级的锋线杀手,双足能力均衡,在老式战靴+硬质皮球的年代,也能抽出惊艳的世界波。1954年世界杯决赛,正是他的进球帮助西德队绝杀匈牙利,创造了所谓的“伯尔尼奇迹”。
在1950年代末期,拉恩也算是能竞争金球奖前三的人物,常年也会与迪斯蒂法诺、普斯卡什、科帕等人放在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球迷们崇拜的英雄人物。
第五名是很多老球迷熟悉的鲁梅尼格,他是贝皇这一代人谢幕之后,德国足球此后十年的头牌球星。1980年代顶级攻击型中场层出不穷,鲁梅尼格也与马拉多纳、普拉蒂尼、济科、达格利什齐名,都是引领时代的天皇巨星。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德国足球 历史 上,唯一一个蝉联欧洲金球奖的人物(1980和1981),强如贝肯鲍尔都没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你有幸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看球,一定忘不了他的精彩演出。
以上就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其实德国足坛出众的人物还有很多,像克林斯曼、巴拉克、巴拉克这些顶尖球星,都在激烈的竞争中落选,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是一些球迷心中的最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