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电脑工作的人,每天大约需要补充2000ml的水分,差不多就是4瓶矿泉水的量。人每天的正常排水量,大概是在1800ml左右,这个时候为了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也要补充相应量的水分。不过对着电脑工作的人,是比较特殊的,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所以应该多喝水。
1、每天补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的补水量应该在2000毫升左右,具体还要根据自己的杯子大小,决定自己一天要喝几杯水。而且还要考虑到夏天和冬天的元素,夏天办公室内会开空调,会蒸发室内的水汽,此时应该补充更多的水分,冬季也是同样的道理。春秋两季属于正常,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就可以。而且电脑具有一定的辐射,如果自己补水量不够的话,皮肤会出现干皮。时间长了皮肤会越来越干燥,影响自己的形象。
2、每天喝水的时间
喝水也是讲究时间的,比如说在睡觉之前,就不建议喝太多的水。喝水过多晚上会起来上厕所,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也不能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口渴代表身体处于轻微缺水的状态,此时补水就晚了。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补充适当的水分,因为在晚上身体会排汗,此时是水分缺失的状态。上午九点到十点,或者下午三四点的时候,都可以补充水分,其他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不能一次性喝太多,会出现饱腹感。
3、喝水有哪些注意事项
喝水可不像我们看的那么简单,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比如说刚烧开的水,此时需要静置几分钟,才能让里面的水垢沉下去。也不能喝反复烧开的水,对于人体是有害的。一般的饮水机没必要担心,饮水机是不可能达到100度的。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O3(ml)=(22 –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 补充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 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 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 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 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一、二、三、四”
· 一个计划 一个24小时计划
· 二个步骤 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 三个确定 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 四句话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 “一”定补液量
轻30-50ml/kg
· 累积损失量 脱水程度 中50-100 ml/kg
重100-120ml/kg
·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
补多少 腹泻病 10-40ml/kg/d
· 生理需要量 基础代谢 60-80ml/kg/da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 :3 :1溶液(1/2张)
· 累积损失量 脱水性质 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 继续损失量 丢什么
补什么 腹泻 1/3-1/2张
·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 1/4-1/5张溶液
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8-12小时内,8-10ml/kg/h
· 轻中度脱水 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l/kg/h
(脱水程度)
一步:扩容阶段 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300ml),30-60分钟
· 重度脱水 分三步 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 同上
电解质的补充1、钠 2、钾 3、钙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
1、按公式计算
2、按提高5mmol/L CO2CP计算
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
·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
几种混合液的简便配制 (ml)
溶液种类 5%(10%)GS 10%NaCl 5%SB
1:1液 500 20
1:4液 500 10
2:1液 500 30 47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注:为了配制简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用整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液。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2:6:1液 100 2 3
2:3:1液 100 3 5
4:3:2液 100 4 7
液 体 G S 盐 5%SB 张力
2∶3∶1 100 3 5 1/2
4∶3∶2 100 4 6 2/3
2∶1 100 7 9 等张
1∶1 100 5 1/2
1∶4 100 2 1/5
1/3张液 100 3 1/3
1/4张液 100 25 1/4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
5%GS 09%NaCl 14%SB 渗 透 压 用 途
2:1含钠液 2 1 等 张 重度脱水扩容酸
2:3:1溶液 3 2 1 1/2张 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 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 高渗性脱水
(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
1:1液 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 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
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
五、小儿补液目的
1 调节循环系统液体量
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 额外损失量
2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PHK+Na+ ClˉCa2+ HCO3
· 胶体渗透压 [静脉输液的目的]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胶体渗透压
[静脉输液的目的]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液体量:
影响因素:修复,生长发育;
术后低蛋白血症;
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
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
日需量:10kg 10kg 10kg
100ml 50ml 20ml
每100ml液体: 10%glucose 80ml 09%NS 20ml 10%KCl 15ml
术后当天液体量为需要量的70% ,应包含止血,抗感染,维生素等
若术中检查或术后钾低则可立即补钾,否则……一般术后第一天开始补钾(禁饮食者)
术后第一天补全量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相关
如: 轻度 中度 重度
5%体重 5-10 10-15
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 Cl- Na+ K+ P均高HCO3ˉ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所以:
1 24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
2 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100ml/kg
3 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100-120ml/kg
4 4天内不补Na+ Cl- 可补NaHCO3 和、7天内不补K+
5 1-2天内不补电解质
二、能量:0--1岁 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
三、电解质
1 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钠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4
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 再酌情继续补充
2 低钾时 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钾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06
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 再酌情继续补充
3 10%葡萄糖酸钙 03ml/kgd
输血后常规要补钙 10%葡萄糖酸钙 1ml/100ml血
4 25%硫酸镁02-04ml/kg次(成人4-10ml/次)1-2次/周 用5% or10%GS稀释成1%浓度后缓慢静滴。
四 输液速度
婴幼儿7-9ml/kgh(2gtt/min)
心衰
一、等渗性缺水
概念: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钠等比例丧失,血清Na+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外科病人最易发生;
1、病因
(1)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漏、大量呕吐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烧伤、腹腔感染、肠梗阻
2、临床表现
(1)缺水表现:尿少、乏力、恶心、厌食但不口渴,粘膜干燥,眼球下陷
(2)休克表现:缺水大于体重5%时出现,6%-7%严重
(3)常伴代酸
(4)如丧失液体主要为胃液时,则伴发代碱
3、诊断
(1) 病史及临床表现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现象(RBC、Hb、血细胞比容升高);血清Na+正常;酸碱中毒;
4、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补充水钠:平衡盐水或等渗盐水
补充量=(血细胞比容上升值/正常值)×体重(kg)×020+日需水量(2000ml)+日需钠(45g)
(3)尿量超过40ml/小时,补钾
二、低渗性缺水
概念: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余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值,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病因
(1)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丧失:反复呕吐、胃肠道持续吸引、慢性肠梗阻
(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3)利尿剂
(4)等渗缺水时补充水过多
2、临床表现
(1)低钠缺水表现:分三度(轻度 血清钠 130—135mmol/L
中度 120—130 mmol/L
重度 <120 mmol/L)
(2)休克表现
(3)神经症状表现:神志不清、腱反射弱、昏迷
3、诊断
(1)尿液检查:尿钠减少,尿比重降低,1010以下
(2)血清钠测定:下降
(3)血浆渗透压降低
4、治疗
(1)病因治疗
(2)补钠:补钠量=(血钠正常值-血钠测量值) ×体重(kg)×06(女性05) (1g钠=17 mmol钠)
(3)尿量超过40ml/小时,补钾
三、高渗性缺水
概念:原发缺水,水钠同失,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升高,细胞外渗透压高,细胞内脱水。
1、病因
(1)摄水不足
(2)失水过多
2、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2-4%,仅有口渴
(2)中度:缺水4-6%,极度口渴,干燥,尿少
(3)重度:大于6%,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3、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治疗 低渗盐水045%NS或5%GS+日需水钠
补水量=(血钠测量值-血钠正常值) ×体重(kg)×4
四、水过多
概念:水中毒或稀释性低血钠,钠不少,而水过多,细胞内外液渗透压下降,发生较少
1、病因:ADH分泌过多,或肾功不全时,摄入水量较多或静脉输液过多,造成水在体内蓄积。
2、临床表现:急性水中毒可出现出现颅高压症状。漫性水中毒可出现皮肤苍白,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3、治疗:限制水量,脱水利尿,改善低渗状态,减轻脑水肿。
1、补水量:水在循环过程中,除了蒸发损失和维持一定的浓缩倍数而排掉一定的污水外,还有部分因空气流由冷却塔顶逸出带走的水损失,管道渗漏的水损失等,因此补水量为:
补水量=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水损失+渗漏损失
2、排污水量:这个与冷却塔的蒸发损失和浓缩倍数有关,排污水量可以简略计算为:排污水量=蒸发水量/(浓缩倍数-1)
根据《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而夏季运动时则应补充更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科学的判定方法为:体重每降低500克,补水550~700毫升。
①运动前
运动前补充一定的水分,能够让我们身体的水分储存量达到顶峰,这样在运动时,机体缺水的情况能够推迟出现。科学的建议是:运动前4个小时,补充450~600毫升的液体;运动前10~15分钟,补充200~350毫升水,均建议是纯水。
②运动中
运动时补水,也有许多讲究。如果一次性补充过多,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加重身体负担,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如果身体缺水后再补充,可能导致机体轻度脱水、运动疲劳提前出现。科学的建议是:当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每运动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主要为纯水,少量搭配运动饮料;当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每运动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主要为低渗、等渗的运动饮料,少量搭配纯水;每小时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升。
③运动后
虽然在运动前、中都进行了科学补水,但是在运动后,身体体温会在一段时间内才降下来,故因身体温度原因,体内水分仍有持续散失。此时补水的依据,比较简单的方式是:观察自己的尿液。如果尿量充足,颜色较浅,那么机体属于水平衡状态,可以不用单独补充;如果尿液颜色较深,尿量偏少,则需要增加补水量,一般建议在运动后2小时内须及时补充纯水。
总的来说,夏季运动需要的水分比其他季节更多,补水建议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30分钟左右的大强度流汗较多的运动,建议既补纯水也补等渗运动饮料。
(2)30分钟以上的持续性运动或运动量过大时,建议以等渗运动饮料为主,辅助补纯水。
(3)主动补水,运动前少量补,运动中多次适量补,运动后,多次足量补水。
(4)不要喝冰水,水和运动饮料常温为宜,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5)不建议喝汽水、咖啡类饮料、茶;汽水可能会导致更加口渴、脱水,咖啡和茶有利尿功能,不利于体液恢复。
(6)在进行日常运动时,等渗或低渗运动饮料就能满足补水需求,不建议随便补充高渗运动饮料,因其容易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
(7)运动后的膳食需要进食蔬菜、水果、优质肉类,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补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运动期间身体水分随着汗液流失很快,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导致运动无状态、头晕目眩。所以掌握运动后补水很重要。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1运动减肥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随着运动,身体相应产生一些变化,最显著的就是发汗流失很多水分,所以很多人运动后,都会觉得口渴,想喝水,但是运动后补水也很重要,补得不对反而对身体有害。
太多太猛伤身体。运动后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血液浓度迅速稀释,会给心脏带来巨大负担。尤其刚运动后,心脏的负荷需一定时间缓解,喝水速度太快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情况。此外,暴饮还会让身体反射性出汗,使本就缺水的身体再一次面临透支危险。喝得太快太急还易将空气吞入体内,造成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
平缓多次是道理。科学补水应遵循积极主动和少量多次的原则。马拉松专业选手补水时,都会捏住瓶口,使单次补水量减小,并多次补给,从而达到快而有效的补水效果。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保持补水速度平缓,并间歇多次进行,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至少应有15分钟的间隔。
首选天然矿物质水或运动饮料。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汗液,其中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种电解质。过多丢失体内电解质,对运动能力及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大量运动后既要补水,也要补充矿物元素。1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长于1小时或在极端气候下,建议喝运动饮料。纯净水不适合作为运动时或运动后的饮用水,因为不含矿物质。此外,运动后内脏器官也处于高温状态,喝太多冰水会引起腹泻,加剧脱水。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也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
别忽视运动前的补水。不注意运动前和运动中的及时补水,会加速身体脱水症状的出现,最好在运动前2小时至半小时内补水300毫升左右。天气炎热时,运动人士还应额外补充250~500毫升水。运动前后不能喝汽水,其含有的二氧化碳会让胃部胀气,不利于运动健康。运动后,心跳恢复需一段时间,所以尽量不要立刻喝水,先休息10分钟左右,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再慢慢喝水。
运动后补水很重要2运动前:补充适量水分,防止运动时缺水
我们习惯运动后补水,而往往忽视运动前和运动中补水。一般在运动前30~120分钟需要补充水分大约300毫升,这样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
尤其是跑步前,补水至关重要,有不少人会忽略跑步前的水分补充。其实当感觉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失去了约3%体重的汗液,所以感到口渴才进行补液是不行的,补充水分要提早。 在特别热的天气里,额外补水250~500毫升也是很有必要的。
运动中:小口慢饮多次补水,切忌一饮而尽
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补充水分,千万不要以为运动时想怎么喝水就怎么喝水,否则会让身体吃不消。运动时出汗量较大,选择合适的'时机补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认为,水的胃排空速率约为每分钟13毫升,中小强度的运动对胃排空水的速率影响不大,即使运动至疲劳状态,胃排空速率也不会改变。所以, 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即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300毫升,不会引起胃痛。
千万不可一次补充太多,否则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等现象。 另外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一定要小口小口地喝,切忌为图痛快一饮而尽。
运动中补水时,还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强度大小的不同,灵活调整补水间隔时间、补水频次及补水量。运动强度由强到弱,分5分钟~10分钟一次不等进行补水,每次补水量一般为100~200ml,不可一次补水的量过大,也不可补水频度过高。
运动后:以平缓速饮水,间歇分次饮用
运动后,出汗较多,并且呼吸也较快,所有这些都会使口腔、咽喉感觉干燥而口渴,特别是剧烈运动后,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剧烈运动后身体消耗较大,身体各部分机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时如果大量饮水,势必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
有的人图一时痛快,运动后马上大量喝水,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运动时,大部分血液都流向身体各部位肌肉,胃里的血液少,如果大量饮水,水积在胃里,会感到腹部沉重闷胀,影响呼吸。而且心脏也会因为要分解进入血管里的水分,增加负担,得不到充分休息。
正确的饮水方式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
运动前和运动中补水,可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发生。运动后补水有助于体能的快速恢复和疲劳的尽快消除。想要保持最佳体能状态,应该注意保持体液平衡的小细节,根据具体情况使得补水达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