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

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特点,第1张

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150mEq/L)、血浆渗透压>310mOsm /L为主要特征。

  补水:高渗性脱水时因血钠浓度高,故应给予5%葡萄糖溶液。高钠血症严重者可静脉内注射25%或3%葡萄糖溶液。应当注意,高渗性脱水时血钠浓度高,但患者仍有钠丢失,故还应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以免发生细胞外液低渗。那么高渗性脱水怎样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呼吸加快等,应警惕是否有输液量过多或输液速度太快、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

  2、观察脱水情况:注意患儿的神志状态,皮肤、黏膜干燥程度,有无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程度,尿量,呕吐及腹泻次数及量等,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脱水减轻或加重。

  3、观察酸中毒表现: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改变,小婴儿有无精神萎靡。注意酸中毒纠正后,由于血浆稀释、离子钙降低,可出现低钙惊厥。

二、高渗性脱水有哪些病因

  1摄水量不足

  如外伤、昏迷、食管疾病的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危重患者给水不足,鼻饲高渗饮食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溶液等。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1)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患者或极度衰弱的患者等;

  (2)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也会丧失渴感;

  (3)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2水丧失过多,未及时补充

  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胸腹手术时内脏长时间暴露、糖尿病昏迷等。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1)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乙醇脱氢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2)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mmol/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三、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分类

  (1)轻度缺水除有口渴外,多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有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2、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因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障碍者除外),促使患者找水喝。

  (2)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除尿崩症患者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从而使肾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

  (4)尿钠含量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而增高;在晚期和重症病例,可因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而致尿钠含量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细胞脱水时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6)脱水热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受到影响,因而可以发生脱水热。

四、高渗性脱水有哪些治疗方法

  高渗性脱水西医治疗

  去除病因,使病人不再失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可静脉输注5%葡萄糖或低渗盐水溶液。估计补充已丧失液体量有两种方法:

  1、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估计。例如中度缺水的缺水量为体重的4%~6%,补液量约为25L~30L。

  2、根据测得的血Na+浓度来计算。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mmol)-血钠正常值(mmol)]×体重(kg)×4。

  例如,体重60kg 男性病人血钠浓度为152mmol/L,则补水量=(152-142)×60×4=24L。当日先给补水量的一半,即12L,另一半在次日补给,此外,还应补给当日需要量。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Na+升高,但因缺水,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如同时有缺钾纠正时,应在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以免引起血钾过高。经过补液治疗后,酸中毒仍未得到纠正时可补给碳酸氢钠溶液。

钠过多会引起局钠血症,使中枢神经受到明显影响,病人易激动,烦躁不安,嗜睡,肌张力增高,抽搐,惊厥,甚至昏迷。体内水量的恒定主要靠钠的调节,钠多则水量增加,钠少则水量减少,所以摄人过多的食盐,易发生水肿;过少则易引起脱水。

钠的摄入主要是通过食物,尤其是食盐。每日摄人体内的钠几乎全部都由胃肠道吸收,经血液到肾脏。钠排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皮肤及消化道来完成的。通常情况下肾脏是钠的主要排泄器官。肾脏根据机体钠含量的情况调节尿中排钠量。皮肤对钠的排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排出,特殊情况下,如大量出汗等,通过皮肤排出的钠则大大增加。也有少量随粪便排出。钠元素摄入的话可以同最简单的方法,比如说食盐,它可以有利用的价值,帮助钠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钠元素摄入过多的话很容易导致心烦啊或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钠排出的量与机体摄人的量相关,摄人得少则排出的少;但在无钠摄人时,机体仍可有少量的钠排出,因而长期的无盐饮食,将导致体内钠的缺失,出现钠代谢的异常。钠元素要注意适当的补充,如果摄入不足的话也会导致代谢的异常。

钠元素过多的话会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上面小编就具体的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了,如果钠元素比较多的话就会导致身体不适的影响哦,比如说烦躁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等。当然如果钠元素摄入不足的话也会导致代谢异常的情况,所以大家要注意适当摄入。

脱水补液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150mEq/L)、血浆渗透压>310mOsm /L为主要特征。

补水:高渗性脱水时因血钠浓度高,故应给予5%葡萄糖溶液。高钠血症严重者可静脉内注射25%或3%葡萄糖溶液。应当注意,高渗性脱水时血钠浓度高,但患者仍有钠丢失,故还应补充一定量的含钠溶液,以免发生细胞外液低渗。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成人)+基础需水量。

补液量以补液公式进行计算。成人Ⅱ度烧伤、Ⅲ度烧伤后,在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应补充胶体液05ml/kg、电解质液1ml/kg、水分2000ml,从而计算出总量。而在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前8小时,输入液体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输入液体总量的另外一半。

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要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和时间。

2、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出现输液反应。

3、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输液时要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根据病情有计划的选择输液顺序,并且应控制好药物的滴速,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371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