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没有下句,有上句,上句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出自汉代的《上邪》。
《上邪》
[ 汉 ]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1 文言文《吏道》的翻译
获得有才有贤德的人并且任用他们;如果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就废除有司,撤职县令(或者:使有司废除,使县令撤职),听凭(任凭)天下人按自己意思来治理乱世、处理安危,不也胜过(更好)吗? 大意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2 文言文《吏道》的翻译获得有才有贤德的人并且任用他们;如果仍然没有解决问题,就废除有司,撤职县令(或者:使有司废除,使县令撤职),听凭(任凭)天下人按自己意思来治理乱世、处理安危,不也胜过(更好)吗?
大意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准备好了酒肉,赶到江边为他饯行。
并且告诉薛存义说:“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凡是靠种地生活的人,拿出他们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要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现在的官吏拿了百姓的钱,而不好好给百姓办事的,普天之下到处那是。他们哪里只是不好好办事,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百姓的财物。假若家里雇一个仆人,他接受了你的报酬,却不好好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而要赶走他,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像对待怠工又偷东西的仆人那样,尽情发泄自己的愤怒和驱逐责罚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民与官同主与仆的情况和地位不同啊。虽然情况和地位不同,道理都一样,究竞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百姓?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感到害怕而有所警惕吗!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在这期间,他清早就起来办事,夜里还在考虑问题,勤勤恳是,尽心竭力。使打官司的得到公平处理;使纳税的人得到公允的负担。无论老少都对他心不怀欺诈,面不露憎恨,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我现在是受贬谪、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参与考核官吏政绩的优劣而提出应该升降的意见;因此,当薛存义将要离开的时候,我为他饯行,并写了这篇赠序。
第三段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於其往也,故赏以久而重之以辞。
第三层
分析了为什麽当时的人民丝毫不敢驱逐那些一点都不称职的官吏。提到说是因为那些官吏往往都掌有相对人民强大的权力,而且人民又是给那些荼毒人民的贪官污吏所管的。
3 文言文《吏道》的翻译译文 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读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这样的人,级别刊不同,但都属于官员。
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
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
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压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限。
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
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
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 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4 邓牧《吏道》的译文《吏道》——邓牧(元)译文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牍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这样的人,级别不同,但都属于官员。
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其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
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
所以为官的人常因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
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恨。
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
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
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5 邓牧《吏道》的译文《吏道》——邓牧(元)
译文
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牍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这样的人,级别不同,但都属于官员。
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其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恨。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
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小题:C小题:C小题:A小题: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 小题:(“不肖”:“不成才”“不正派”)小题:(“而”,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A项的“若”一是“像”,一是表“如果”。B项的“之”一是结构助词,“的”;一是动词,“到……去”。
D项的“所以”一是表示手段,……的凭借;一是表示原因,……的原因。)小题:(无中生有。)
小题:⑴(“愈”“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⑵(“竭”1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1分,语句通顺1分。)⑶(“货殖”“搂”各1分,反问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
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有才有德的人又不愿意做官。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
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严密防范不得不周到,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这样,以后的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
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常常混入官吏的行列,就像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特别愚蠢,哪会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
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7 文言文,君道,邓牧翻译译文: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史(掌管文书的官吏)、胥徒(胥是承办书牍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这样的人,级别不同,但都属于官员。
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尧)、虞氏(远古部落,其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
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
所以为官的人常因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
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恨。
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
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
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 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邓牧(1247—1306)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作为文学家,他的成就并不高,留下的诗文数量也很少;但作为一个著名的反理学、佛学、道学的“异端”思想家,了解他对于了解元初文人的思想动向很有意义。 邓牧在宋亡后以遗民自居,与谢翱、周密等人相往还。
这些“遗民”往往对宋代文化的缺陷有一种反思,而邓牧更进一步,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某些本质问题作了深刻思考。 在《君道》一文中,他说:“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指出天下不是“一夫”的私产。
文中还严辞抨击秦以来的君主“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所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在《吏道》一文中,他又指出封建官僚机构的膨胀和腐败,是为害人民、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直接原因。
邓牧的救弊方案是“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这当然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但他对君权和官僚制度的批判,还是强有力的。 邓牧另有《寓屋壁记》和《逆旅壁记》,是两篇辞旨隽永的小品,如《四库提要》云:“稍露繁华消歇之感,余无一词言及兴亡;而实侘傺幽忧,不能自释,故发而为世外放旷之谈,古初荒远之论。”
实则表达了元初文人悲愤、虚无的心态。
描写大山像什么比喻句
、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远看大山像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在蓝天碧野之间巍然屹立。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屹立的巨人,坚毅稳重。
、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龙。
、大山像父亲的肩,为我们扛起一片天空,又像母亲的怀抱,温暖我们的心灵。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翠绿的屏障,气势磅礴。
、大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朴实、勤劳。
、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大山像那高大的巨人,不惧严寒,酷暑,始终屹立在哪里。
描写大山名言诗句
雷风大山岳之响《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南北朝·庾信
小山连延大山倨《登上岭游黄山·朝阳滉漾水朦胧》宋朝·陈天麟
大山夹长谷《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元朝·方回
大山插洪澜《题零陵石屏·大山插洪澜》宋朝·舒岳祥
大山长谷惟其贤《题画卷寄华光禄》明朝·沈周
巍巍大山高《诗·其一》明朝·祝允明
召伯甘棠大山赋《答许待制依韵》宋朝·刘敞
斫畲大山巅《劳畲耕》宋朝·范成大
斗大山庵历几春《又题霅陇坟庵》宋朝·卫宗武
前面一座大山《杂剧·西游记·第三本》元朝·杨景贤
富有大山无广川《戏咏昌化县土风二首·富有大山无广川》元朝·方回
大山嵯峨势千寻《赋运使张大监道州石山以张诗平地风澜险于水》宋朝·项安世
大山半为天《句·小山不能云》宋朝·姜夔
洪河大山望而悲《寄题临江徐秘阁儒荣堂》宋朝·楼钥
大山小山石玲珑《游吴山 庵》元朝·萨都剌
大山长谷可能容《松石斋》明朝·王鏊
邑居大山底《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宋朝·王灼
横截大山伊水流《留题龙门·融结成来不记秋》宋朝·邵雍
小山压大山《立木海上刻诗》唐朝·李赞华
长江大山交屈蟠《感怀》宋朝·郑獬
小山压大山《海上诗》宋朝·耶律倍
斗大山中茅屋好《书无闷寮·喧啾百鬼瞰高明》宋朝·艾性夫
大山半空不成霍《重建岘山羊侯祠歌》宋朝·王洙
女娲大山塞空虚《送王粹中教授入蜀》宋朝·楼钥
大山横面势《题双清堂》宋朝·范浚
幽旷大山《望海潮·脱俗》元朝·丘处机
小山摇撼大山兀《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宋朝·卫宗武
薄暮大山上《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唐朝·刘禹锡
大山小山无寸青《云麓渔舟图》元朝·王冕
大山如大国《题零陵石屏·大山如大国》宋朝·舒岳祥
大山何连延《行田至荆山岭下作》清朝·厉鹗
大而鼓乎大山乔岳之上《重巽以申命论》宋朝·苏轼
大山苍寒晓霜白《将至都下》宋朝·张耒
大山拊其顶《小望州》宋朝·范成大
大山巨泽九土镇《朱信叔洛阳人往佐长安省幕》宋朝·家铉翁
乾坤许大山河旧《贺新郎·一笑君知否》宋朝·方岳
大山无小草《晓步十韵示山友》宋朝·释文珦
大山嵯峨云雾中《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宋朝·梅尧臣
昭陵百战大山河《题明皇醉归图》宋朝·艾性夫
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月中仙·对松》元朝·丘处机
大山小山俱好隐《燕文贵山水图》宋朝·高似孙
大山小山松树齐《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明朝·汪广洋
斗大山城去山咫《寄题龚国录见山阁》宋朝·方岳
大山岩岩如国君《跋范宽秦川图》宋朝·麻九畴
大山宫《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宋朝·晁补之
要觅大山藏小史《闻杨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十五首·其七》明朝·沈周
明朝赤黄裂大山《和赵青田燕坐》宋朝·洪咨夔
大山如墙缺《燕子坡》宋朝·范成大
横截大山伊水流《留题龙门二首·融结成来不记秋》宋朝·吕公著
江滨大山也《入蜀记》宋朝·陆游
形容山的名言句子排比句:
爱山上茂盛的树,招展如画;
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
欣赏鸡公山的山,您会在群峰的巍峨中找到卓然与凝重;
桂林的山真齐啊,象白杨一样高大挺拔,
春季的鸡公山莺飞草长,幽兰飘香;
爱山间飘渺的云,轻盈如纱;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驼峰、蛟龙、波涛、卧佛
秋天的鸡公山,山岭沟壑,红叶片片,银杏腊黄,金桂飘香,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
鸡公山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博蕴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在水中;
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爱山谷蜿蜒的溪,叮咚如乐;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冬天的鸡公山,银装素裹,冰棱高悬,蓝天白雪,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片北国飒爽的风光。
欣赏鸡公山的花,您会在花草的葳蕤中品味清新与怡然。
桂林的山真耸啊,象国旗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
秋季的鸡公山红叶满山,万木霜天;
爱山下青翠的田,阡陌如织。
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
鸡公山是一曲远古的歌谣,奇趣的神话传说令人回味隽永。
夏天的鸡公山,满山葱笼碧绿,气候凉爽,云蒸雾绕,一界桃源仙境的奇观;
我赞美泰山的雄伟;歌颂黄山的浪漫;感叹恒山的美丽,我对山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轻易表达。
夏季的鸡公山云雾缭绕,沁凉如水;
冬季的鸡公山瑞雪飘飞,银装素裹。
春天的鸡公山万木争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蜂飞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欣赏鸡公山的水,您会在溪流的灵动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桂林的山真美啊,象姑娘一样花容月貌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部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