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鸭瘟,一般高温天气最容易出现。
鸭瘟的临床症状:
(1)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病初,体温升高到43度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2)剖检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头周围可能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溃疡,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心脏有出血点,肝脏微肿胀、淤血和出血斑点。
防治措施:
1预防
综合措施: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合饲养。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对鸭舍及其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一旦发生鸭瘟,应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全面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
2治疗
每只患病仔鸭紧急注射鸭血清-鸭毒抗,小鸭(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成鸭(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用药2~3天,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急救扰干素,饮水50毫升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着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对鸭瘟防治病鸭的治愈率为90%~961%。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鸭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
几种鸭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鸭瘟
1、特点:该病四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多发生于8-40日龄,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2、症状:潜伏期2-5天,体温42℃以上,精力、胃口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茸毛松乱,翅膀下垂,举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3-7天,后衰竭而死,伤亡率80%以上。3、预防:在鸭瘟发病率高的地区,必须给鸭接种鸭瘟弱毒疫苗,种鸭产蛋前接种疫苗1次,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4、治疗:紧急注射鸭血清-鸭毒抗,小鸭(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成鸭(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用药2~3天,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急救扰干素。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鸭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
二、鸭传染性浆膜炎
1、特点:本病由里默氏杆菌引起,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2、症状: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行动迟缓常呈犬坐姿势,出现共济失调,摇头,头部震颤,前仰后翻,呈仰卧姿态,有的可见头颈歪斜转圈,后退行走,病鸭消瘦,呼吸困难,衰竭而亡。
3、预防:10日龄左右首免,首免后2-3周二次免疫。种鸭可于开产前2周免疫,以后种鸭每年开产前2周免疫一次,以保护雏鸭早期感染。
4、治疗:经临床实践,可用氟苯尼考,按100克饮水500千克,一天2次,连用3天,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可用盐酸大观霉素,按200克对水250千克,一天1次,集中使用,连用3~4天。
三、鸭大肠杆菌病
1、症状:各种日龄的鸭都可发生,但以7-45日龄的鸭较易感。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强,体温升高,伤亡率较高。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产蛋鸭患此病时,粪便中常含有蛋清、凝固蛋白、蛋黄。
2、预防:鸭舍及用具等,平时每两周消毒一次,氯霉素,庆大霉素按规定量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对预防大肠杆菌很有效果。
3、治疗:对大肠杆菌高度敏感的专用药杆立克,在治疗鸭大肠杆菌方面效果突出。
四、鸭病毒性肝炎
1、特点:是雏鸭的一种急性流行病,伤亡率高达90%。首要危害3-25日龄雏鸭。可通过呼吸道、空气、饲料、饮水传播。
2、症状: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粪便稀薄带有黄白色;病鸭出现神经症状,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
3、剖检:此病变在肝脏,肝脏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4、预防:可在出壳4-16小时内接种病毒性肝炎疫苗;入雏1周内喂1个疗程的肠道消炎药,并加入多维,提高抵抗力,做好饲养管理,减少冷刺激;喂1个疗程的抗病毒药,防止早期感染。
5、治疗:每公斤鸭体重用庆大霉素7500国际单位,调入饮水中,连用2~3天,并在饲料里添加适量禽用多维,提高疗效。
中了鸭瘟,一般高温天气最容易出现。
鸭瘟的临床症状:
(1)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病初,体温升高到43度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2)剖检病变主要在消化道,即口腔咽喉头周围可能有坏死灶,食道内有条纹状溃疡,泄殖腔粘膜有出血或溃疡,小肠有出血环,心脏有出血点,肝脏微肿胀、淤血和出血斑点。
防治措施:
1预防
综合措施: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如必须引进时,一定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2周,证明健康后,才能与原来的鸭群混合饲养。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溶液对鸭舍及其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一旦发生鸭瘟,应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全面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
2治疗
每只患病仔鸭紧急注射鸭血清-鸭毒抗,小鸭(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成鸭(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用药2~3天,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急救扰干素,饮水50毫升每只800羽成禽,1000羽雏禽,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着饮水2天,每天1次,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对鸭瘟防治病鸭的治愈率为90%~961%。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鸭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帮助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
[剖检变化]可见肝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胀并充满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胆汁,脾脏充血,心肌质软。急性病例最初的组织病变为肝细胞大量坏死、出血;慢性型则表现为肝脏的广泛胆管增生,也可见肝实质增生,部分肝细胞发生脂肪性变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异嗜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出血,肾脏毛细血管和静脉腔充满红细胞。电镜下可见到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临床症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短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雏鸭发病初期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嘴触地,废食。不久即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两脚痉挛踢动,向一侧倒,死前头向背部变曲,呈角弓反张状,死后两腿伸直向后张开。急性鸭突然出现神经症状随后死亡。[诊断]鸭发病的日龄一般为7~14日龄,也见于4~20日龄,病鸭出现了鸭病毒性肝炎死亡典型体征(死前及死后呈现角弓反张的姿势),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肿大,有点状或淤斑状出血。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治疗]严格隔离病鸭,死鸭采用无害化处理;鸭舍、设备、用具等全面清洗,然后用2%~5%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全群鸭每日用0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采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①最常用的方法是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同时加入防止继发感染的长效抗生素药物,根据鸭的体重每只注射05~2毫升。
②病鸭肌注辅病速治注射液(黄芪多糖、干扰素),每只025~05毫升,超越头孢金方(注射用氯唑西林钠),每只005克,连用2天。
③黄芪150克,茵陈120克,柴胡、黄芩、黄连、板蓝根、大青叶、双花、连翘、茯苓、枳壳、溪黄草各100克,甘草80克,加水5千克,煮成2千克,药渣再加水3千克,煮成2千克,两次滤渣后药液混合加入红糖1000克,供全群饮服,饮服前停饮水1小时,病重的每只灌服3毫升,每天2次。本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因此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方中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大青叶、黄芩、黄连清热凉血、解毒,溪黄草、茵陈清热利湿,枳壳理气健脾,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