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送女朋友什么系列的手镯才最具有保存价值?那就接着往下看下去吧!
1爱马仕Hermes珐琅瓷手镯
爱马仕的Collier de Chien手镯最早是在1927年推出的,这款手镯历经多年依旧经久不衰。它秉承着爱马仕超凡卓越,极致绚丽的设计理念。有着永恒不变,优雅至极的意义。而且这款手镯即将停产不管是留着珍藏还是送女朋友送未婚妻都是不错的选择。
爱马仕经典珐琅瓷手镯有黑色,橙色,白色,樱花粉各种颜色。可以根据收礼物的人喜好来选择!
2卡地亚Cartier经典love系列手镯
卡地亚的love系列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纽约,锁入矢志不渝的爱之誓约,见证了诸多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送女朋友这一款手镯她一定会爱死你!这love系列乐视象征着爱之宣言的表白,爱无止境!是不受传统约束时尚情侣最别致的定情礼物!没有女生可以拒绝这样深情的表白!
而且love系列的手镯有各种样式的,可以随意挑选哦!
除以上列举的两种品牌的手镯,还有宝格丽BVLGARI和蒂芙尼品牌的手镯也都是不错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喜好来选择!
此外我想说,其实大可不必选择奢侈品,可以选择手工制作一个手镯也同样是珍贵的!奢侈品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意义完全不只取决一个物品本身,很多时候它更取决于赠送者的心意。
我几乎都看了、、、、
女高怪谈1:死亡教室、、
首映:1998年5月30日、、
影评:因为女高怪谈,突然让我觉得即使是女生,也可以一个人看韩国的恐怖**记得是去年的十一长假,一回家就在BT上找恐怖片,第一次那么想看女高怪谈,共四部,我就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独自一人看完了全部其实用很快的时间看完,并没有把剧情全弄懂但是她们讲的都是女生间的故事
我们都害怕寂寞,都不甘寂寞,所以我们需要用朋友有的时候那种依赖,一不小心被当成了爱情其实这个在交换日记中有提到
女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是还是希望能和一个好朋友分享她们互相倾诉,彼此信任,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嫉妒哈哈,女人都是容易嫉妒的 即便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但是当她们真的是知己的时候,总是会告诉自己,打消那些内心的不平吧我们都是朋友,我们互相需要,互相依赖
女高怪谈之一死亡教室,是最早的一部,看上去画质都不太清晰,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影片看上去不那么恐怖
这是一个因为误会,和诸多原因使的两个好朋友分离不甘寂寞的鬼魂留在学校,扮演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学生,等待着真心对她,不离不弃的朋友出现但是总是有阻挠,于是血腥在学校上演了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她被感化了,但是结尾又出现了另一个寂寞的鬼魂
请你报着一份同情与感动来看恐怖片,这样你就能理解鬼魂的痛苦与寂寞,而你也将不会害怕了、、
观看地址:风行、、啥是观看地址、?
女高怪谈2:交换日记、、
首映:1999年12月24日、、
影评:如果仅仅从恐怖片的角度来说,第一部死亡教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惊悚和悬念做得很足,看完之后那个抑郁啊到了三和四, 吓人手段花样翻新,死的方式也愈加离奇,狐狸阶梯里那胖妞在美术室发现死人敷的石膏像时,我#¥@#%$&@¥$吞了只死苍蝇,恶心得几晚没睡好;声音里那个地下室真够阴森的,大眼妹死得很惨,还有第四部的杀人方式怎么那么绝呢,我总觉得喉头被割是最痛苦的一种死法# ¥@#%$&@¥$~~```这四部里面最不吓人的是交换日记,虽然明雅打开储物柜看到若仙那个镜头还是把我几个女同学吓到惨叫,但是对于我这种久经吓场的影虫是毫无作用的。整体上看这一部的恐怖元素稍显不足,相反却始终有一种唯美的伤感气氛弥漫其中。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剧情片来看,这也是一部足以感动人的成功**。
++++++++++++++++++++++++++++++
关于演员。
女高系列是韩国公认的女演员迅速上位的试金石,而且百试不爽。事实的确如此,这个**真算是一个奇迹了,每一部都至少捧红两人,有时连女三号也沾光。女高1的李美妍(恩英),金圭莉(洁仪),女高2的朴艺珍(若仙),李英真(书韵),金敏善(明雅),女高3的朴寒星(素喜),宋智孝(珍星),女高4的金玉彬(英媛),徐智慧(善敏),车艺莲(超雅)。在这串华丽的名单里,受益最深的要属朴艺珍,金敏善,朴寒星,宋智孝,金玉彬这几位,女高之后接拍的都是高质量大制作的电视剧或**,知名度也节节攀升,其中有几位的剧甚至大红大紫,朴艺珍《巴厘岛故事》和《小妇人》,金敏善《玻璃鞋》,宋智孝就不用说了,《宫》里面那个千夫所指的女二号,当初在《宫》里看到她出场,我还懵了几妙,心想这不是珍星吗,因为孝琳的那身打扮和珍星实在太像了,同样是心高气傲的芭蕾舞女生,连性格都蛮相似的。
有意思的是,女高里的几位演员后来出演的电视剧,我都未认出本人,最离奇的就是《梦幻情侣》里的朴寒星,整个剧看完了我还在想这个女孩子真清纯呢,是谁呢,汗~~~话说朴在女高里活脱脱就是一个全智贤啊,怎么出了戏完全变了一张脸呢,由此可见女高的化妆技术也是很高明的。金玉彬和徐智慧两人后来二次搭档合作了一部MBC的剧《跨越彩虹》,第一眼看到徐智慧时我总想这个演员咋看着这么眼熟呢,因为她演的那个角色是在剧集中段才出来的,所以等到演完一大半了我终于想起了是善敏,而金玉彬我则是到结尾也没认出来,性格气质都和英媛的反差太大了。
+++++++++++++++++++++++++++++
关于角色。
女高系列一至四部一共有十二个主要角色,我个人最喜欢第2部交换日记里的书韵,冷冷的气质,不容侵犯的姿态,眼神和嘴角都透着一种清高,这种气质不多见,我只曾经在内地的一个演员身上感到似曾相识,就是李小冉,只不过李给人的感觉更飘忽。话说回来,个人感觉女高3的素喜和珍星是四部里面最漂亮的一对,两人都是长发,而女高2的书韵和若仙都是短发,其他几部里则是长短有之。两个长发飘飘的漂亮女生之间的同性情谊没有让我想入非非,却是两个短发又个性好强的女生的玩命纠缠让我感动得落泪了,我想这大概也是不少耽美爱好者所认为的吧,为什么很多人最喜欢的角色是素喜,却不希望素喜和珍星在一起,相反他们不一定喜欢书韵或若仙,但最萌的却是这两个人的感情?因为若仙和书韵是最接近真正意义上的 GL,单独拆开来也许感觉不大,可是这一对合起来的气场实在太强大了,让人不萌不行!当初看第3部,素喜明知舞鞋里有玻璃片还义无返顾地穿上鞋坚持跳完那支舞直到脚被划出血迹,我不禁感叹:“爱情真是伟大啊!!”素喜是善良的,这四部里面最善良和无私的两个人就是素喜和若仙,但珍星的背叛总让我耿耿于怀,为了一己私欲伤害深爱自己的人,而且到最后仿佛也没有悔改的迹象,这也是四部里面最过分的一个了吧(宋智孝貌似很爱扮演这种心狠的角色)。所以,对于第3部的所谓“爱情”,我也始终不能太投入地感动,因为我始终相信,完美的爱是有回报的,就像第2部的结尾,书韵最终还是选择和若仙一样的方式赴死,这总算也是一种平等的回报吧、、
观看地址:风行、、
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 、、
首映:2003年7月18日、、
影评:
一直喜欢韩国**,喜欢那种细腻的画面,和人物的感情。虽然有人说看着看着会睡着,因为发展太慢了,直接是按着快进键看完的,看完后什么都没印象。我只能说,你还是去看枪战动作片去吧。
这部片子是我最喜欢的。素喜对珍星的友谊超出了界线,就像她说的:我想要的全部是你。当面对明知是珍星在舞鞋里放了碎玻璃,她还是什么没有说,强颜欢笑去跳心碎之舞。之后也没再提过,因为,她只想让她心里好过些,知道她妒忌,但也无能为力,素喜跳舞可以说是被她的妈妈强迫,其中的无奈只有她一人知道。从片中老师让素喜给她的妈妈带礼物可以得知,老师和素喜妈妈认识,或许是同事,让老师对素喜特别照顾,是肯定的。还有一点,素喜没有住校,可以说明素喜的妈妈家规很严,甚至放学在家里还在教导。这就导致素喜对爱的偏激,对爱的渴望。
慧珠。最为悲情的女孩子,身材不好,一只受同学之间的排挤,嘲讽(片中女生厕所中有个“专门”慧珠的一个,上面写满了对她的讽刺,还有个胖胖的丑陋的画像)。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朋友愿意跟她交往。所以,当素喜的一句话,温暖了她的心,她渴望那份温暖的爱。她踏上狐仙阶梯向狐仙许愿让她变瘦,不是为了她自己,是为了素喜吧(其实是吃减肥药了)。当得知素喜的死讯时,她的世界崩溃了。便有了再次向狐仙许愿的一幕。但是素喜喜欢的人不是慧珠,可以说是利用,利用她的身体看到珍星。最后,慧珠知道了她的爱是没有结果的。她说:她累了。自己放了火,陪素喜去了。
珍星,不能说她是个坏女人,她只是妒忌。她说:她只是想赢一次。她并没有想到最后因为自己害死了素喜,她后悔了,但太晚了,最后也陪素喜了。
还有个小细节,最后的一幕,宿舍的窗户上的护栏,说明了珍星是因为窗户死的。珍星死的样子不正常,在阶梯上摔下来死,应该是身体向下的,向上时可能是从窗户出去,单被窗户卡住之类的死法。是不是,从珍星走出自己的宿舍门开始,就一直是素喜的幻觉?所以,素喜杀人是靠幻觉杀死人的、、
观看地址:风行、、
女高怪谈4:声音 、、
首映:2005年7月15日、、
影评:
没看明白“声音”的请看这里(没看过的先看**)
看了女高怪谈系列,声音是我最喜欢最有感触的一部。本来以为以为那个一直没有露脸的女孩是何杰,没想到快到结尾的时候才是谜底出现的时候——那个女孩就是英媛她自己。刚开始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认真想一想,终于知道了。在这之前,有一个台词是为后面做铺垫的。那个从小就听得到另一种声音的女孩说:“鬼只记得她想要的东西。”
英媛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女孩,至于为什么,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母亲的昂贵的医药费,实在让她受不了了,于是邪恶的一面让她逼死了自己的母亲;而善名,因为碰巧在医院里看到她母亲跳楼,知道她的女儿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同情她,于是开始认识她,渐渐的喜欢上了她,但却从不知道她那邪恶的一面···
剧情经过是这样的(我从网上DOWNLOAD):
这是讲述一个双重性格的女孩子变成鬼以后的故事故事讲了一夜四天
第一夜,英媛在音乐教室练习唱歌时被人杀害一张五线谱,刺进了她的喉咙 再醒过来的英媛,已经是一个魂魄了阳光,水滴,甚至人,都可以穿透她,谁也看不见她,谁也听不见她--除了她的好朋友,善民两个女孩子常常待在学校的地下室里坐在破旧的水管上,一边听着walkman,一边聊着私密的话题在阴暗中绽放着无暇的纯洁 "你知道吗老师特别喜欢你呢"
"那是因为我唱歌的声音和她生病之前很像她是因为这样才喜欢我的"
"那不一样了,她就像同性恋一样喜欢着你"
"是吗哈哈"
人心是很可怕的东西无论怎样深爱的两个人,彼此间也不是完全透明的有时,自以为是的了解,不过镜花水月短发的善民,看上去那么坚强,在英媛妈妈自杀的第二天,她便和英媛成了朋友,她认为自己有义务去照顾这个柔弱内向的女孩子,包括替她阻挡来自老师那不同寻常的"爱"这样勇敢的她,怎么会想到,那株叫做英媛的柔弱小花有着怎样的剧毒
本来以为是音乐老师杀死英媛,结果第二天却发现老师上吊自杀接下来的二人经历了一连串恐怖的事情--当然,每部恐怖片都会有这样的情节,主角被吓的死去活来东躲西藏,一般这个时候,胆小的观众闭上眼睛就好,可是,这部**在声效上下足了工夫,凄厉的尖叫,幽怨的歌声,从四面八方紧紧纠缠,无论怎样的音节,即使埋了头闭了眼,也是一阵心惊肉跳
第三天,英媛的尸体在电梯被发现楚儿,和善民一样能听见鬼魂的声音,与善民不同,她是因为天性禀异,而善民是始终挂念着英媛,与她有着深刻的牵绊,"一个活人能记得死人的存在,她便可以听见死人的声音"楚儿这样告诉善民,并善意的提醒善民,为了英媛好,她应该放弃和英媛交谈但,英媛不愿意,她想知道自己怎样死掉的,她不愿意平白无故的消失
最后一天,真相大白一直压迫着英媛的鬼魂终于出现在英媛面前,竟然是她自己 "你杀死了妈妈因为你厌倦了整日照顾她你讨厌医院的味道,还有不断堆积的帐单"
"你想霸占老师你想让老师忘记何杰,那个和你有着同样声音因深爱老师而自杀的女孩子所以,你要求老师为你歌唱你讨厌何杰的存在所以,何杰才会在绝望和不甘中杀死你"
"老师也是你杀死的因为你要报复越郡,让她真正的死去,真正的消失只要老师死了,这个世界上便不再有人记得越郡"
"而你,现在还不愿意离开,你还要做什么要回你的声音不!你想要活!你想要活下去!" 于是,最后的镜头,善民对着镜子说,善民,我爱你
恍然大悟本能的控制欲,本能的求生欲,让英媛不断的杀人,或直接,或间接,那么,她杀死了善民并借善民的躯体复活,也不是值得奇怪
想想看,声音的存在即代表了自身的存在,拼命发出的呐喊若没人听见,那是多么可怕没有人喜欢被忽略,被抛弃,被遗忘,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一瞬间的爱,也会转换成怨恨,而怨恨最终导致血流成河
最后那一幕让我触动很大,也是我唯一有点疑惑的地方。英媛到底是为了自己活着,还是为了能和善民在一起而活着(她不会杀死善民,因为她杀死音乐老师后何杰就消失了,她如果杀了善民,她也消失)、、
观看地址:风行、、
女高怪谈5:血姬(未上映)
关于第五部没搜到、只搜到评论:第5部是结伴自杀!!!!~~~
生平
sheng ping
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著作
zhu zuo
著作概论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
作品集
《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
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
14、《哀韦杰三君》
15、《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白采》
19、《海行杂记》
20、《一封信》
21、《序》
22、《春》
23、《绿》
佩弦逸事
pei xuan yi shi
函请接济家父
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不领美国面粉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吴 晗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
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是这样的: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
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
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
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名家论佩弦
ming jia lun pei xuan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叶圣陶: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