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严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取水、用水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分水方案,在黄河流域实行了取水总量控制。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用水。
2、是加强农业节水。1998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资金200多亿元,社会和农民投入600多亿元,重点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全国建设6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1000多个节水示范项目,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32亿亩,形成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公斤。建立了近300个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在近3亿亩农田中推广非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亩均用水量从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进工业和城市节水。出台了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有关政策,原国家经贸委、水利部等六部委于2000年10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业节水的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先后发布了两批《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技术、设备(产品)目录》,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鼓励发展节水高效、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国各城市加快了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了各类节水示范区建设,城市年节水量约38亿立方米。
4、是深化水价改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了水价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达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进了节约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补偿。城市供水初步实现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征水资源费,60多个城市实行阶梯式水价,300多个城市开征污水处理费。
5、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利部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辽宁大连、陕西西安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开展了94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掖市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地)、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减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务,实现了当地经济增长和促进下游生态修复的双赢。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修复生态环境。
1、是加强水污染防治。“九五”以来,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淘汰关闭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小企业,仅淮河流域1994年以来就先后关停了近5000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和生产线。组织开展了“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及东线工程沿线、北京市、环渤海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国共设置了760多个监测断面,组成了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建成了11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在重点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环境应急体系,提高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变能力。到2003年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安排的工程项目已完成32%,全国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6626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率为423%。在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重点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水法》规定批准实施了水功能区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区定期公布水资源质量状况报告。核定了三峡库区、黄河干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及中线水源区等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完成了全国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强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组织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联防,开展淮河水质监测预报、闸坝防污调度等工作。
3、是采取积极措施,修复生态环境。从1999年起,对黄河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在连续5年来水偏枯的情况下,实现干流不断流。国务院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这两个规划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黑河连续几年向下游输水,干涸多年的终端湖泊东居延海出现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断流20多年的下游河道,从2001年起恢复过流,尾闾台特玛湖水域面积最大达200多平方公里,两岸大片胡杨林复苏,两大沙漠中间的绿色走廊重现生机。实施引江(长江)济太(太湖)工程,缓解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组织实施了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扎龙湿地补水、引察(察尔森水库)济向(向海湿地)、引岳(岳城水库)济淀(白洋淀)等水资源调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组织开展了全国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黄土高原淤地坝等工程建设,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启动了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强化了对地下水的保护和超采区的治理。济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实现复涌。苏锡常等超采区实现全面禁采,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显著降低。
三、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是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国家启动了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5年来,中央安排国债资金98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90多亿元,累计解决了5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提前完成“十五”计划中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任务。人民群众把这项工程称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强了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完成了甘肃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库、四川大桥水库、宁夏扶贫扬黄等一大批西部地区重点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亿立方米。全国年供水能力达到近6000亿立方米。1998年以来,加强了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长江干堤加固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全面加快了淮河灾后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干工程建设,黄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点海堤、清淤疏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3、是加强流域、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依据《水法》,进一步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职能。各地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龙江、海南实现了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先后9次实施引黄济津,2次实施从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应急措施,保障了连续5年干旱的京、津地区供水安全。针对近年来干旱缺水的严峻形势,各地加强了水资源统一调配和抗旱工作,保证了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用水,维护了社会稳定。
4、是加大了非传统水源开发利用力度。2003年全国工业循环冷却海水利用量达330亿立方米,海水淡化年产量113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量每年达6亿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区普遍加强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积极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通过完善防洪和抗旱调度方案,科学调度,运用河道、洼淀蓄滞洪水,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回灌地下水。
: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将增长一倍,40个国家和地区将面临淡水匮乏。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国也是水资源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保护水资源
1,空调对冷却水补水水质是有要求的,补水水质要求是经过处理后的软水。如果补进去的水没有经过处理,空调冷却系统管道内壁就要结垢,时间长了管道就会变小,管道小的甚至堵塞,影响导热、影响空调制冷效果 。
2,很多因为在空调冷却和冷冻水补水水质问题上没有注意,而因结水垢,只有对系统进行清洗费力、费钱对机器也有损伤。
3,同理空调冷冻水补水水质也是一样(严重时风机盘管会堵塞)。
4,水质处理的方法有电子软水和化学软水等方法。
参考资料:
监测饮用水质保障用水安全
近期以来,
我国持续的暴雨与几起矿业污水池渗漏事故,
再次引起民众对饮用水安全的高度
关注,也再次引发如何在突发事故中防范饮用水遭污染的探讨。
无独有偶,
7
月
28
日,第
64
届联大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享有清洁饮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
一项人权。资料显示,全球有
9
亿人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每天有多达
5000
名儿童因饮用
水污染而死亡,全世界
80
%的疾病是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饮用水污染已成为最
危险的人为灾害。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保障饮用水安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突发性饮用水污染事故有相对
成熟的应对机制,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与学习。
经验一
立法完善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了饮用水的立法,法律体系详尽而且针对性强,成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基础。
立法:从水源到水龙头
美国历来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
早在
1974
年就通过了专门的
《美国安全饮用水法》
,
其目的
是通过对美国公共饮用水供水系统的规范管理,确保公众健康,该法律于
1986
年和
1996
年两次修改,形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人员培训、改进水系统的筹资和公众信息”的
系统性工程,确保了从水源到水龙头的整个过程中饮用水安全。
在德国,
饮用水被确定为生活中的第一物质,
饮用水安全立法在德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
经过
100
多年的实践后,
德国迄今已建立了
2
万个水源保护区,
其饮用水安全的立法尤其注
重程序公正。
德国目前执行的是
1996
年第
6
次修订的
《水资源管理法》
,
对水资源管理和保
护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城镇和企业的取水、用水、水处理和废水排放标准都有明确规定。
日本的水资源法律体系也很完善,有《水资源开发促进法》
、
《河川法》
《工业用水法》
、
《水
道法》
、
《工厂排水规制法》
、
《水质保全法》
、
《水质污浊防止法》等多项法律,通过完备的法
律体系对饮用水安全实行有效保护。
由于管道污染是饮用水污染最常见的因素,
日本自来水
协会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制订了管道和阀门的材料使用标准,
自来水管道大都使用不锈钢。
上述三国在拥有完备的饮用水立法的同时,
也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使保护饮用水
安全的法律在落实与执行的过程中具备很强的操作性与指导性。
经验二
保护水源
用水水源保护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第一道关”
。对此,美欧日都从实践中形成了完备的保
护体系。
在美国,多次修订的《安全饮用水法》形成了完备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主要包括:
1
、
水源保护的执行权下放到各州,要求各州制定水源保护区具体规划;
2
、建立饮用水水源突
发事件应急制度,特别规定对地下灌注控制和单一含水岩层保护的措施;
3
、建立饮用水水
源评估制度,
对每个水源都有相应的研究,
包括水源的区域界线、
水源区域内各种可能的污
染源的清单、供水对各种污染源的敏感程度等,并向公众公布评估结果。
日本:对水源地进行补贴
在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至少要包括流域区内取水口上游区,水源保护区内部分级划出
2~3
个分区,分区保护,分区一般呈环带或半环带状,以上游区为中心向外展开。同时,为
保护地下水水源,德国逐步完善了《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条例》
,形成了完善的地下水水源保
护区条例。针对地表水源的保护,德国尤其强调“分级”防范污染:污染可能性最大的生产
经济活动安排在三级区;
污染可能性小的生产经济活动安排在二级区;
一级区要确保水源无
污染的绝对安全。
日本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实行集中管理,管理权由国家统一实施。
2000
年日本设环境省,下
设水质保护局,
将包括饮用水源在内的管理权集中到环保部门,
建立由其统一领导的综合环
境管理体制。
此外,
饮用水水源地还有生态补偿制度,
政府可将最接近水源的土地购买收归国有,
同时可
对水源地地区进行经济补贴。
经验三
设立应急机制
美国早期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污染、石油泄漏、投毒等。在“
9
·
11
”
发生后,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在美国被上升到了反恐的高度。
美国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分别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上开展。
“
9
·
11
”发生后,在美国环保署的统筹之下,美国的“三层体系”实现了应急预案的完善,
这包括:
评估和降低饮用水源面对恐怖袭击潜在的易损性、
制定和演习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
发展新的检测和监测污染物的水源安全技术、制止破坏水源安全的行为。
目前,美国已实现对全国
8000
多个水源供水系统的易损性评价与制定了应急预案,在一些
重要的水源地区,还形成了详细的、
可操作的应急预案。
由于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与地方政
府都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这也就充分保障了突发污染应急管理的有效实施。
日本对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事故也有应急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法律,
日本对遭遇特大干旱或
紧急事态下的饮水安全问题,倡导谦让精神,并采取低压、减压、限时等供水措施,确保整
体的供水安全。
经验四
狠抓水质监测
从全球看,
美德日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代表了世界标准的最高水平,
这与三国对饮水安全的投
入与监管分不开。
在美国,
饮水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采取政府补助金的形式。
美国环保署向
各州的饮用水计划提供补助金,
并帮助各州建立专门的饮用水周转基金。
对水质的监督则由
各州进行,
美国大城市的自来水每月至少都要接受
100
次细菌含量方面的测试,
以确保自来
水供应的安全。
德国饮用水价格堪称全球最高,
平均每立方米的水价接近
2
欧元,
为美国价格的
4
倍。
征收
高水费的好处,
就是能为公共的饮水建设提供额外补贴,
进而形成了城市饮用水安全的良性
循环。在该国人口密集的城市,水质监测次数达到
1
小时
1
次。
日本同样十分重视水质监测。
都道府县知事每年都要制定水质监测计划,
并对公用水域的水
质污染状况进行经常性监测,
相关经费由国家环境省拨款。
其他国家机关和地方团体水质测
定后,也应将测定结果报送知事。
水性疾病监测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疫情,
监测病种主要包括霍乱、
伤寒、
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布鲁氏菌病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
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是肿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
三是饮
水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监测病种为可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暴发事件和有毒有害化
学物质污染饮水引起的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四是可能经饮水引起的其他疾病。
首先是需要安排水库补给。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5%,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上年同期下降485-613米,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灌溉水源和大中型灌区城乡供水有保障。受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灌区末端和没有灌溉设施供水工程。
再者是要保证扶贫地区群众和农民工用水需求。关注脱贫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加强帮扶指导,承包村、户落实责任,及时解决群众饮水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农民工就地过年或回乡放假的实际情况,落实属地责任,细化完善供水保障措施,保障群众春节期间生活用水,旱区各地及时采取应急调水、修建抗旱应急工程、限制高耗水行业和发电用水以及拉水送水等有效措施
其次是是保证供水和灌溉用水。抓住上游补水有利时机,精准对接每一个灌区、每一个城乡供水取水口,引多引流多引流,用好每一方水,为秋季提供水源保障粮食丰收和城乡供水。扩建管网和新开辟水源地,分时供水基本满足63万人饮水需求供给等措施。经过积极应对,基本保证了农作物的季节性灌溉需水量,有效控制了农作物受灾面积,为秋收丰收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然后是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指导和督促有关省全面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农村供水安全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水利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供应单位。全面调查了解干旱地区农村供水情况,编制山泉、溪流、沟渠、池塘、浅井等小型供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春节期间黄河防凌和南方旱区抗旱保供水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