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增加,资本结构变化。货币资金的增加意味着公司在该期间内获得了更多的现金流入,这是因为公司业务增长、销售增加、利润增加或资金筹集活动成功等原因;公司进行了资本结构的调整,融资活动或股权融资,以增加货币资金的规模。
自己公司所属街道,公章、和营业执照。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经济普查需要提供自己公司所属街道,公章、和营业执照,请注意时间,虽各区要求不同,基本要求在每月30号之前。
央行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实行,都会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
负债端,主要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各机构存款等相关负债。
本文将讲述“负债端”的 第六项:“国外负债” 。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主要有以下项目:
“国外负债”,是 央行对非中国居民的负债 ,主要来自于 国外机构存放在我国央行的存款 、 央行向国外发行央票 、 来自国际合作的清算 或者 来自各国央行之间存在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外负债 等。
“国外负债”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是占比 很小 的一部分,其占比基本都在 1% 以下, 在2018年10月,“国外负债”的金额为2,485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为069%。
下面是“国外负债”在1999年1月到2018年1月的金额和占总负债的比例变化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国外负债”的变化大概分三个阶段:
1、在2010年之前,“国外负债”的金额很稳定,基本维持在 1,000亿元 之下;
2、在2010~2011年, “国外负债”的金额从747亿元增加到了3,879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
从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存放于央行的存款被重新划分, 从央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挪出,并放在“国外负债”项下;
3、2011年后,“国外负债” 多来自于国际合作或资金清算 ,由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带来外汇存款,从而引起“国外负债”金额的变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外负债”的金额在2,000亿元间进行波动。
1、“国外负债”,是 央行对非中国居民的负债 ,主要来自于 国外机构存放在我国央行的存款 、 央行向国外发行央票 、 来自国际合作的清算 或者 来自各国央行之间存在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外负债 等;
2、从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存放于央行的存款被重新划分, 从央行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挪出,并放在“国外负债”项下 ,“国外负债”的金额从747亿元增加到了3,879亿元;
3、2011年后, “国外负债”多来自于国际合作或资金清算 ,由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带来外汇存款,从而引起“国外负债”金额的变动,“国外负债”的金额在2,000亿元间进行波动。
本文将对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下的“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和“其他资产”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两项在央行总资产的比例较小,而对于这两项资产的金额变动无从考证,本文仅对金额变动进行简单论述。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端”主要有以下项目:
1、“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端下的“对非金融公司债权”,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放贷款给穷远地区的经济开发而形成的债权。
“对非金融公司债权”的规模很小,2018年10月金额为491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01%。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的金额和占总资产比例的变化。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的金额最大的年份是2001年,为22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59%。
2、“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项如其名,是资产端没有划分类别的资产项的汇总,此项历史因素太多,已经无法知道该项的具体内容。
“其他资产”开始存在的年份是2002年,最开始只有3,68164亿元,到2018年10月,“其他资产”的金额增加到168万亿元。
下面是1999年~2018年“其他资产”的金额和占总资产比例的变化。
“其他资产”金额整体保持上升的态势,从2002年的3,68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68万亿元。
“其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4年达到峰值,为14%,之后下降,到2018年,“其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5%。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和“其他资产”在央行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小,2018年10年,两者之和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5%;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201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了吗诚意整理“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高频考点:财务报告”,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高频考点: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结果和综合性描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会计政策被企业实际应用后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依据各项会计准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遵循基本准则、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解释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二)列报基础
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计敬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在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时,应当利用其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评价结果表明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影响因素
(三)权责发生制
除现金流量表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外,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其他财务报表。
(四)列报的一致性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五)重要性和项目列报
重要性是判断项日是否单独列报的重要标准。企业在进行重要性判断时,应当根据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总体而言,如果某项目单个看不具有重要性,则可将其与其他项目合并列报;如具有重要性。则应当单独列报。对于同一项目而言,其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六)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
财务报表项目应当以总额列报,资产和负债、收人和费用、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项目和损失项目的金额不能相互抵销,即不得以净额列报,但企业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资产扣除备抵项目、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应当以同一交易或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这几种情况不属于抵销。
(七)比较信息的列报
企业在列报当期财务报表时,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一期间的相关
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
(八)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
财务报表一般分为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在表首部分企业应当概括说明编报企业的名称、资产负债表口或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货币名称和单位等基本信息。
(九)报告期间
企业至少应当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了《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口止。因此,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可能存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实际涵盖期间及其短于一年的原因,并应当说明由此引起财务报表项目与比较数据不具可比性这一事实。
第二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念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合井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合并资产负债表;
(2)合并利润表;
(3)合并现金流量表;
(4)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5)附注
与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井财务报表又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反映的对象是由母公司和其个部子公司组成的会计主体;二是编制者是母公司,但所对应的会计主体是由母公司及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毛是合并财务报表是站在合并财务报表主体的立场上,以纳人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考虑了特殊交易事项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旨在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一)控制的定义和判断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跳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因此,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木要素:一是因涉人被投资方而享有可变回报;一是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余额。投资方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要素时,才能控制被投资方。
实际工作中,投资方在判断其能否控制被投资方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以判断是否同时满足控制的这两个要素。
从控制的定义中可以发现,要达到控制,投资方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通过涉入被投资方的活动享有的是可变回报
可变回报,是不固定且可能随着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化的回报,可以仅是正回报,仅是负回报,或者同时包括正回报和负回报。
2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投资方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时,称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享有“权力”。在判断投资方是否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权力只表明投资方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并不要求投资方实际行使其权力;
(2)权力是一种实质性权利,而不是保护性权利;
(3)权力是为自己行使的,而不是代其他方行使;
(4)权力通常表现为表决权,但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合同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能否实施控制时,投资方不仅需要考虑直接表决权,还需要考虑其持有的潜在表决权以及其他方持有的潜在表决权的影响,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其对被投资方是否拥有权力。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的。母公司,是指控制一个或一个以上主体(含企业、被投资单位中可分割的部分,以及企业所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等下同)的主体。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主体。不论子公司的规模大小、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否受到严格限制,也不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是否有显著差别,只要是能够被母公司施加控制的,都应纳人合并范围。但是,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或己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不再是母公司的子公司,不纳人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三)纳人合并范围的特殊情况—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
投资方通常应当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整体进行判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同时满足一定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方应当将被投资方的一部分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进而判断是否控制该部分(可分害部分)。
(四)合并范围的豁免
母公司应当将其个部子公司(包括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单位可分割部分、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但是,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只应将那些为投资性主体的投资话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纳人合并范围,其他子公司不应子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
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如果其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则应当将其控制的全部主体,包括投资性主体以及通过投资性主体间接控制的主体,纳人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五)控制的持续评估
控制的评估是持续的,当环境或情况发生变化时,投资方需要评估控制的基本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任何事实或情况表明控制的基本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了变化,投资方应重新评估对被投资方是否具有控制。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财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如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之外,还应当遵循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一体性、重要性等原则。
四、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为了使编制的合井财务报表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情况,必须做好一系列的
前提准备事项,主要包括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统一母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日期间、对子公司以外币表不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等。
五、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大致如下:
(1)设置合并工作底稿;
(2)将母公司、纳人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
(3)编制调秘分录与抵销分录;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编制抵销分录时,母公司向子公司出售资产(顺流交易)所发生的末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子公司向母公司出售资产(逆流交易)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毋公司对该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归属于毋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销; 子公司出售资产所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当按照母公司对出售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之间分配抵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