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茵陈,又叫白蒿、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等。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 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茵陈的功效:
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的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鲜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茵陈的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中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平时都会选择中药茵陈吃,觉得它比较补,所以比较受欢迎。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中药茵陈的好,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用。那你们有没有用过中药茵陈呢?可能会有人不认识,但还是有人知道的。就是了解不是很深,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可能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所以平时就会忽略了它。那么中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中药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利胆
中药茵陈是很不错的利胆退黄的,里面有多种利胆有效成分,比如香豆精、咖啡酸等,可以帮助促进胆汁分泌,以及提高胆汁中胆酸,以及胆红素排出,能够很好地治疗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都是有一定的功效的。
2护肝
中药茵陈能够很好地保护肝脏,因为茵陈中有保肝功效的物质,比如茵陈黄酮、茵陈色原酮等,可以有助于保护肝细胞的完整,以及应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3降血脂
中药茵陈可以很好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以及脂蛋白的含量,而且可以帮助降低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能够有助于降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有治疗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的作用,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一两,荷叶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3、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6、茵陈治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7、茵陈治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8、茵陈治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9、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张仲景茵陈蒿汤)
10、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11、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12、茵陈治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茵陈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茵陈的食用方法:
茵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茵陈用药禁忌: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附子干姜汤
功效:主治因凉药过剂,变为阴证,身目俱黄,四肢皮肤冷,心下痞硬,眼涩不欲开,自利蜷卧。身目俱黄,肢体沉重,背恶寒,皮肤冷,心下痞硬,按之则痛,眼涩不欲开,目睛不了了,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按之空虚,寒湿相合之阴症发黄。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3钱,干姜(炮)2钱,茵陈1钱2分,白术4分,草豆蔻(面裹煨)1钱,白茯苓(去皮)3分,枳实(麸炒)半钱,半夏(汤泡7次)半钱,泽泻半钱,陈皮3分(去白)。
用法:上(口父)咀。为1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凉服,不拘时候。
茜草茵陈茶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见发热,食少疲倦,厌油腻,巩膜、皮肤黄染,尿黄便秘,或伴肝脾肿大,舌红苔黄,脉弦滑。
组成:茜草、茵陈、淮山药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上方前四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7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饮时取清汁,加入适量糖。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饮服。
来源:《急难重症新方解》
茵陈羹
功效:主治黄疸,伤寒头痛,风热,瘴疠。
组成:茵陈。
用法: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七引《食医心镜》,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五。
茵陈饮
功效:主治挟热泄泻,热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黄疸湿热闭涩。噎膈反胃。
组成:茵陈3钱,焦栀子3钱,泽泻3钱,青皮3钱,甘草1钱,甘菊花2钱。
用法:水3-4钟,煎2钟,不时陆续饮之。治热泻者,1服可愈。
附注:六味回阳饮(《证治宝鉴》卷四)。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茵陈干姜饮
功效:健脾胃、利湿退黄的功效。对慢性肝炎、脾虚湿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等有一定疗效。
材料:茵陈15克,大枣4个,干姜6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大枣、干姜、红糖共同煎煮,吃枣喝汤。
茵陈玉米须茶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①胆囊炎、胆石症,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舌红杏黄,脉弦滑,有时伴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②传染性肝炎。症见恶寒发热,神疲,纳差,厌油,肝区饱胀,肝脾肿大,皮肤及巩膜黄染,色鲜明,小便发黄等。
组成: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1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50——6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食物中药与便方》
茵陈苏叶汤
功效:主治阳黄。表无汗,而身热者。
组成:紫苏2钱,茵陈2钱。
用法:水煎,加酒半杯,冲服。
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茵陈石膏汤
功效:主治黄汗。
组成:石膏2钱,茵陈1钱,赤芍药1钱,黄耆1钱,麦冬1钱,豆豉1撮,甘草(炙)5分。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来源:《简明医彀》卷二。
茵陈绿茶
功效: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主治:①急性黄疸型肝炎,见身目俱黄,色鲜黄如橘皮,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②阻塞性黄疸,见全身皮肤、巩膜鲜黄,皮肤瘙痒,大便干燥,色如陶土,苔腻,脉滑。
组成:茵陈30克,生大黄6克,绿茶3克。
制法:原方前二味药量加大20倍,共研粗末。每次用30——5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泡闷10分钟后,加入绿茶3——4克,再盖闷5分钟,开始代茶饮用。每日1——2剂,连服10——15天。
宜忌:黄疸日久,身目黄染颜色晦黯,形寒喜温者忌用。
来源:《药茶治百病》
茵陈散1
功效: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色。
组成:栀子仁30克 石膏9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栝楼1枚(干者) 甘草30克(炙微赤,锉) 木通30克(锉) 茵陈30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葱白7寸,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茵陈散2
功效:主治感冒,自汗面垢,脉微头痛。
组成:香薷散加茵陈。
用法:3根葱白5寸,生姜3片,同煎,热服。
来源:《得效》卷十。
茵陈散3
功效:主治伤寒后,余热在心,恍惚多惊,不得眠睡。
组成:茵陈3分,犀角屑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仁3分,茯神1两,赤芍3分,生干地黄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茵陈散4
功效:主治伤寒4日,头痛,背膊急闷,骨节烦疼,心燥口干。
组成:茵陈1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2分,防风2分(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九。
茵陈散5
功效:主治时气瘴疫,头痛壮热,心如火煎,面目黄黑,四肢沉重,不得睡卧。
组成:子芩1两半,秦艽2两(去苗),知母2两,大青1两,赤芍药1两,川芒消2两,土瓜根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茵陈2两,黄连1两半(去须),栀子仁2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新汲水下,不拘时候。须臾便吃白粥饮半大盏,以次吃葱茶1碗。腹中稍觉转动,下利,额上似微润,即以衣盖取汗,汗解便愈。
来源:《圣惠》卷十六。
黄耆茵陈散
功效:主治黄汗不止及黄疸。
组成:黄耆1钱2分,赤芍药1钱,茵陈1钱5分,石膏8分,麦门冬8分,豆豉8分,甘草(炙)5分。
用法:上(口父)咀。水煎熟,食前服。
来源:《杏苑》卷五。
茵陈荷叶茶
功效:清利湿热,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材料: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圣济总录》。
1、镇痛解热
茵陈浸剂有很好的解热功效,具有镇痛解热的作用,经常与其他药材制作成中药,用于感冒的治疗中。
2、降血压
它可以降血压、扩张冠脉,能有效降低血脂,增加脑血的流量,是高血压患者用来降血压的一种良药,效果很好。
3、利尿
茵陈有利尿的功效,它的挥发油能让人体尿量增加,小便不通畅的人可以用它来缓解,可以达到很好的利尿效果。
4、抗癌
茵陈有抗癌及抗过敏的功效,它被广泛的应用在抗癌领域中。
5、清热止痒
用茵陈煮水,加入到洗澡水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止痒效果,这是一种偏方,不过至今都有人在使用,效果也很好。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滋阴补肾,清热解毒,退黄的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茵陈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茵陈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茵陈对人体结核杆菌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显著的消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作用,对湿热黄疸、黄疸型肝炎、胸胁胀痛、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压、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的作用。众所周知,茵陈茶具有显著的保肝的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茵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而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阳黄”范畴。多因内外合邪,致使湿热蕴结于脾胃,阻滞于肝胆,导致湿热瘀阻,肝胆大于疏泄,湿热郁蒸,胆汁泛溢肌肤而成黄疸。治宜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茜草性味苦寒,是凉血活血,通经止血药,用以疏利肝经之瘀滞,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有加速退黄的作用。茵陈能清利湿热,为治黄之专药。
茵陈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茵陈泡水对肝病有一定的疗效。
很喜欢茵陈。因为它疗效好,见效快。特别是退黄疸,立竿见影,用一天就一个样。茵陈的“青春逼人”之气一入场,那些湿气热气都会节节败退,直至退出原本不属于它们的领地。
有邪就有正,邪总是不能压正。上帝很会安排,一物降一物,绵绵的茵陈正好用以驱逐湿气。
故春天,也是用茵陈最多的季节。有很多老肝炎患者都知道,春天要早早地就去挖许多茵陈来泡茶喝。春天,只要是病人说口苦,再看到病人舌上有一层黄黄腻腻的舌苔,就在药方里添上一把茵陈,准没错。
现在一进中药房,还是喜欢有意无意地去抓一把茵陈,绵绵柔柔的,无骨一样,明明握在手心,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溜走,真像是我们的青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