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脚掌上,除密布着的许多毛细血管外,还有许多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在国外有的科学家把脚掌称为“第二心脏区”,可见脚掌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从中医学的观点看,在脚掌上有许多穴位。如足三阴经起始于脚部,足三阳经终止于脚部,据统计仅踝关节以下就有60多个穴位,涌泉、太冲、太溪、隐白等都是脚部的重要穴位。经常刺激按摩这些穴位,能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骨,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作用。
足底反射学说认为,人体的脏器、大脑、五官及生殖系统等在脚掌都有自己的“压觉点”或“投射区”。如胃、十二指肠、胰脏的投射区在脚掌凹陷处的内侧;大脑、五官的投射区在五个脚掌及趾根部(大脑的投射区在大拇趾的趾肚处);泌尿生殖系统的投射区在脚跟等处。刺激按摩这些部位,能增强相应器官的功能,对相应器官的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投射区在平时很少受到刺激,而足浴、摩脚部、赤足行走、跳绳、跑步及原地慢跑等都有强身健脑的作用。
我国自古代开始就十分盛行“足浴”,《琐碎录》中认为:“脚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睡前洗脚的诗:“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雅身渐长解烧汤。”是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能睡上一个舒服痛快的觉。洗脚时,水的温度不可低于40~45℃,并在水中浸泡5~10分钟,这样能刺激脚部的穴位,收到与针灸同功之效。洗脚后,摩擦双脚,再用双手摩擦脚心及脚趾,即用掌心缓慢摩擦脚心50~100次,先左后右摩热为度。随着摩擦会感到全身微热或微有汗出,这时可出现一种通泰和清爽之感。
摩擦脚部主要是摩擦脚掌前1/3处的涌泉穴,此穴为肾之根,是肾经的重要穴位。气功家认为,涌泉有清热降火,苏醒宁神的作用。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肾为做强之官,技巧出焉”的说法。“做强”主要是指体格好,有毅力,性格顽强,而“技巧”则主要指大脑的功能。
赤足行走也是一种“返序运动”。日本“资生堂”化妆品厂为增进员工的健康,在厂区内用大小不同的鹅卵石修造了一条“走道”,规定在每天7时半上班前,员工们一律脱下鞋子在“走道”上行走,走完周长75米的石子路两圈后才准许上班工作。这条石子路被誉为“健康步行道”。已如上述,脚掌上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与心、肝、肾、脑的健康颇为相关。而这些部位,在平时很少受到刺激,通过不断刺激,可增强各器官的功能。员工们每天通过健康步行道,多数人感到收效显著。有的人肾炎好了,有的人心脏病好了,有的员工说:“现在体质增强,不怕办公室的冷气了。”创办者阿部俊一说,5年前他的妻子患了严重肾病,经过刺激脚掌上的穴位后,霍然而愈。他建议在厂内修一条健康步行道,得到了厂长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