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在一篇论文中,常常存在很多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关理论、数据、案例等资料,这些都需要进行引用,并在文章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列表。
引言:引言部分通常会说明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这些内容中可能涉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引言部分就应该引用相关文献。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研究过程中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性、全面性评述的部分,这部分通常会列出大量相关的前人研究和理论成果,每个文献都需要进行引用。
实证或案例材料:研究论文中常常使用实证或案例材料来论证理论假设或得出研究结论,这些材料可能来自官方报告、民间资料、个案报道等,引用时需要注明原始数据的来源。
结论:结论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通常会总结前文中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涉及到的资料也应该进行引用。
以上是论文中比较常见的含有参考文献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参考文献的列举顺序通常是按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格式也需按照相应的学术风格要求,如APA、MLA、Chicago等。
参考文献的注意事项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献相关信息设置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引用方式。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可靠、正规的文献资源,避免引用错误的、误导性的文献,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什么是利用有关著作正文后列举的参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文中所提到的某些文献资料如下:
利用有关著作正文后列举的参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文中所提到的某些文献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学习文献内容。参考文献可以包括书籍、期刊文章、报告、论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它们通常被引用来支持或证明作者的观点、结论或陈述事实的依据。
对于学术研究、科学实验和其他写作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表明作者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并且也可以避免抄袭等不道德行为。
写论文时怎么正确参考文献:
1、遵守学术规范:在引用其他人的成果时,必须注明数据来源,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抄袭。因此,在编写参考文献时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并确保所有引用都得到适当的标识。
2、确定引用格式: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出版机构的要求,引用格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遵守规范并减少错误,最好在开始写作之前先确定使用哪种引用格式,例如APA、MLA或Chicago等。
3、收集完整信息:为了使读者能够查找和验证引用资料,每个参考文献都应该包含完整的信息,如作者姓名、出版日期、书名、期刊名称和页码等。建议在收集信息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文献管理软件或电子表格中,以便更轻松地管理和检索参考文献。
4、检查格式和准确性:在完成参考文献列表后,务必仔细检查格式和准确性。例如,检查是否正确使用斜体字、是否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以及是否按照指定格式排序等。
参考文献查找法是利用有关著作正文后列举的参考文献目录。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以下是正确使用文献的几个重要点:
1、引用格式:在文中引用文献时,应遵循一定的引用格式,如APA、MLA、Chicago/Turabian等。引用格式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日期、篇名、出处、页码等信息。
2、准确性与可靠性:选择和使用文献时,应保证文献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不确定的信息,需要进行查证和核实,以免误导读者。
3、多样化来源:不应只依赖于一种类型的文献,应尽可能多地引用各类来源的文献,如书籍、期刊、报纸、网站等,以保证所引用文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文献注释: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引用文献的背景和内容,可以适当添加文献注释,但注释内容应简洁明了,不应过多干扰文章主体内容。
5、学术诚信: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不得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同时也应避免对文献的歪曲和误解等不当处理。
关键词爱情悲剧;文化原型;叙事学
《诗经・郑风・将仲子》是古代一首著名爱情诗,也是最早涉及父母干涉儿女婚姻,导致爱情悲剧故事主题的作品。这一主题正是贯穿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著名叙事主题。如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情节模式:**赠金后花园,(父母)棒打鸳鸯两离散。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其中,父母棒打鸳鸯正是这类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都有类似的情节。父母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充当了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或幕后黑手,而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反抗父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被赋予了反封建意义。
《诗经・郑风・将仲子》原诗是这样的:“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中女主人公本来深爱着叫仲子的男子,但因父母和兄弟的阻挠干涉和舆论压力,而欲爱不敢、欲罢不忍,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不得不婉拒男方的追求。《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奔之诗”,现在人们都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实际上这首诗以委婉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境,她一方面在父母、兄长、外人等各种势力的干涉下,不敢同情人接近,另一方面又确实想念情人,欲拒心不忍,最后只得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苦衷。
“将”在古代汉语里有“请求”的意思,“仲子”是诗中女主人公的男朋友,中国古代的排行都说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仲子就是排行第二的人。然后她就说“无�我里”,“�”就是跳过去,“里”就是院墙。这个仲子呢,常常跳墙,翻进去跟这个女子幽会。所以这个女子就说“仲子哥你不要老跳我们家那个墙啊,不要把我们墙旁边那个杞树的树枝都折断了”,这是一个拒绝,可是拒绝是很伤感情的,所以诗中由此跳出了一句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这一句反问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她唯恐自己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所以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意思是说“我不是爱那棵树,我难道爱树甚于爱你吗?只因为害怕我父母啊!”我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折杞前来,这实在是迫不得已啊。一个“畏”字,既吐露了她对父母的斥责,也表现了她的胆战心惊!为了进一步抚慰心上人那颗受伤的心,可怜的女主人公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意思是说:“我实在是天天想着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这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却又担忧的情态。
后边两段在重复第一段的基础上,将“畏我父母”,换成“畏我诸兄”和“畏人之多言”,意思是说害怕兄弟们的责打和邻居们的流言蜚语,这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已较严格,这种不是明媒正娶的“私情”受到社会的强大压力。这种不准青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张网被“父母”、“兄弟”和“乡邻”们张开着,将怀春少女重重围裹,在少女看来它是那样森严和恐怖。由此我们可以品味到女主人公的焦灼和畏惧――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铄金的舆论压力呵!这种阻挠个人婚恋、扼杀个人意志的舆论是很可怕、很残酷的。“人言可畏”后来成为汉语中流传至今的一句成语,其来源就是这首《将仲子》。
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要怕父母和兄长呢?这是因为在农业社会中婚姻很多时候表现为“财产式婚姻”――婚姻是双方家庭之间的财产交换,因此当事人无权选择。财产式婚姻本身就是一种以利益换取婚姻机会的买卖。因而女性不但对丈夫来说是购得的财产,对自己的父母来说,也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这是女性的悲哀,中国历史上因为父母、兄弟的干涉而造成的爱情或婚姻悲剧举不胜举,其中,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就是一个典型。
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陆游大约于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唐婉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家闺秀,结婚后,他们夫妻情浓意密,非常恩爱。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及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最后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这对结婚只有两年左右的恩爱夫妻便被硬行拆散了,两人只好洒泪诀别。后来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也再娶王氏。
然而这段情意铭心刻骨,令两人始终难以忘怀。陆游30岁左右春季的一天,春暖花开,春意正浓,他出游沈园,不期与离别多年的前妻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相遇。唐婉遣人送酒致意。看到魂牵梦萦的前妻憔悴的容颜、隐含忧愁的神态,陆游无限感伤,压抑不住内心的感情冲动,就在园壁上挥笔题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鲛 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起首三句,为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东风恶”数句,说的是恶风践踏了美好春景,指的是封建恶势力拆散了他们的幸福婚姻。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一怀愁绪,折磨几年,至今受熬煎,只能沉痛地感叹,错,错,错!
当时唐婉读了这首词后十分伤感,不禁和了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在词中倾吐了内心的深沉隐哀和对唐婉的无限怜惜、思念和负疚之情,同时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唐婉则在泣诉了别后对陆游的缠绵的思念之情、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尴尬处境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悲剧制造者的不满情绪。陆词沉痛,而唐词凄婉,都是血泪凝成的不朽之作。 据说沈园相会后不久,唐婉便抑郁成病,香消玉殒。这给陆游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从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追念和痛悔之中,而沈园也成了陆游的伤心断肠之地。每游沈园甚至是梦游,几乎都会有伤心断肠的哀曲从他心底自然流出,如他67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30多年年字迹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 茫茫。”后陆游75岁,住在沈园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一首首爱情诗,情深意长,哀怨沉痛,字字句句,都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陆游面对严厉母亲的威势,选择了妥协,而《将仲子》中的女主人公则在压力面前,欲爱不成,欲罢不忍,陷入两难。现实的处境决定了她的选择只有妥协或者反抗,除此以外,无路可走。
选择是艰难的,更是痛苦的,其实又何止是爱情呢?应当说两难处境是我们必须经常面对的一种生活状态。这时,你只能选择是或不是,无庸解释,不容模棱两可,这是非常残酷的。或者妥协 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你没有退路,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事实上,大多数的人面对选择,多是屈从于压力,违背自己的意愿,站在了妥协的那一边。
现代人常常喟叹自己活得太累,太多的时候,这种累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其实累不累的权力就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旷达的人,是不会屈从外在压力的。不屈从别人意志的人,有自己的主见、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也许这在《将仲子》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是啊!现代人就应该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毕竟人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将仲子》里的女主人根本就不爱她的小二哥,而“父母、兄弟、人之多言”只不过是她拒绝对方求爱的一种借口罢了,这个借口找得很艺术:虽然我爱你,可我父母不同意,你说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不要父母吧?那可是大不孝。如果这样理解这首诗的话,那我们的先人真的是太聪明了,因为五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恶补该如何说“不”!
参考文献
[1] 覃素安抗争与妥协――以地域文化视野对《诗经・郑风・将仲子》的解读[J]长城,
2014(4)
[2] 胡文广,王剑和自由与钳制:充满矛盾冲突的内心世界――解读《诗经・郑风・将仲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作者简介:周云芳(196612- ),山东文登人,文学硕士,现为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部人文室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传统文化,出版《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不得不爱读诗经》,《正说中国帝王》等专著12部,发表《镜像中的世界:西学东渐多于东学西渐》,《关于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思考》等论文20多篇,参编《汉语修养与写作实践》,《大学语文》等著作教材10部。
三次信息的特点是综合性、针对性、科学性。
1、综合性:
三次信息是在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成。综合性就是将大量分散的有关特定课题的信息、事实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以简练的文字扼要叙述出来,内容十分概括。
它可以是纵向综合,如某学科的过去、现状和将来的综述;也可以是横向的综合,如对各产业部门同类产品的比较综述等。
2、针对性:
三次信息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针对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特定的目的服务。
3、科学性:
三次信息是在已有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对特定专业课题的总结和综述,因此,其观点比较成熟,内容比较可靠,有材料、有事实、有数据、有建议、有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一般可直接提供参考、借鉴和使用,因而普遍为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所重视。
三次信息的内涵及文献表达方式:
内涵:
(1)对一次信息的深加工:
一次信息经过挑选、分析和综合归纳后,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形态,但却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它有时可以成为能够被普遍利用的知识单元。
(2)举例:
例如关于某一专题的介绍资料等。我们遇到了一些特定问题,常常需要向专家咨询,这时专家的咨询解答就是典型的三次信息。专家就一个特定专题可以提供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这些意见都是信息,不是原始状态的,但却是有质量保证,有专题特征的信息。
虽说专家提供的指导意见都有来历,但他也不一定能提供准确出处,因为这些信息从产生到经由他提供,已经经过了许多加工改造。
文献表达方式:
三次信息的文献表达方式是三次文献。典型的三次文献是各种手册,指南工具书、词典,年鉴和其它专题资料集等。
书 名:食品添加剂
作 者:汤高奇,曹斌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2-1
书 名:食品添加剂
作 者:郝利平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书名:食品真相大揭秘作者:(日本)安部司
译者:李波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书名:食品添加剂
作者:黄文
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