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松、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
野王之地有二老。《后汉书·逸民列传·野王二老传》:刘玄更始二年,光武帝送邓禹西征,返回时在野王县狩猎,路上见二老者也要去打猎。与此二人交谈,话多含哲理。光武帝领悟后说:“这是隐士啊。”准备任用他俩,二老却告辞而去,不知去那里了。野王,古邑名。春秋时属晋。战国属韩。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汉时置县。
北斗以南止一人。《新唐书·狄仁杰传》:“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按,《晋书·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盖为“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语所本。后遂以“北斗以南一人”指贤相或杰出人物。宋·陆游《贺叶枢密启》:“北斗以南一人,谁与伦拟!”宋·秦观《和东坡》:“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
龙为霖,(1689年-1756年),字雨苍,号鹤坪,四川巴县(今重庆)人。幼聪慧,九岁能文,十一岁入县学,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七岁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联捷会试。初官云南太和知县,后升石屏知州、广东肇庆府同知、潮州府知府。后为流言诽谤去官。潮人追思,立祠以祀。乾隆元年(1736年)召见起用,坚辞,请终养返里,奉母家居二十年。晚年好静,居九龙滩别业以终。著有《荫松堂诗集》、《橐驼集》、《读诗管见》、《本韵》等。工书法,真草俱佳,指书尤绝。
羲皇以上怀陶令。羲皇即庖羲氏。羲皇上人指太古淳朴之世的人。晋陶潜自叙隐居闲逸之乐,有“自谓是羲皇上人”语。见《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醉翁,指欧阳修。用《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读书已过五千卷。典故“五千卷入室”。《隋书·崔儦传》载:崔儦,年十六,太守请为功曹,不就。少与范阳卢思道、陇西辛德源同志友善。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忽略世人。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室。”数年之间,遂博览群言,多所通涉。
此墨足支三十年。苏轼诗句。出自《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黄浩浩,字啸江。安徽怀宁人。生卒年不详。有诗名,与本县诗人李葂(字啸村)、 江胪元(字啸酣)并称为“皖江三啸”。
胡蛟龄,字凌九,号蔚人,泾县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改庶吉士,清雍正四年(1726年)任陕西兴平知县,组织重修《兴平县志》。历官户科给事中。有《起亭诗钞》。
修好,音xiū hǎo,释义:1、指国与国之间结成友好关系。《左传·桓公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 。”2、指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他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好。”3、方言。行善积德。例:“修好得好,这是不会错的。”
贾余,音jiǎ yú,意思是炫示馀勇;用其馀力,出自《文心雕龙·才略》:“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钟美於《西征》,贾馀於哀诔,非自外也。”
闲言碎语
古代人的诗文作品,多数使用典故。典故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中,通过大家熟知的典故内容,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诗文中使用典故,尤其是使用比较生僻的典故,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思想,显露了作者的文史功底;另一方面则可能因典害意,甚至因为典故生僻难以卒读,影响了诗文传播。所以,用典要适当、有度,最好的用典就是即使他人不知该典故,亦不影响其阅读,不影响诗文的含义。“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袁枚的这副自题对联,能够算是用典佳联。
用典的诗文固然令人倍感文雅,但不用典的诗文也未必粗俗。本条诗话中记载的诗人龙为霖,作诗就不太使用典故,但依然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诗人。龙为霖,清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字雨苍,号鹤坪。进士出身,官至广东潮州知府。1737年,48岁的龙为霖去官还乡,建九龙滩别墅,在此侍奉母亲,并与张汉、易半山、陈乃志、周开丰等诗人诗酒酬唱,咏唱巴山渝水,留下无数佳篇。后人研究龙为霖诗歌,称其创作具有“三平”特色,用平常之字,说平凡之事,倡平素之理。使玄奥化为简单,但又蕴含哲理,使平凡化为深刻,让读者获益良多。下录龙为霖《杂感》一首,以飨读者诸君。
要说不用典故,本条诗话记载的黄啸江诗句“花怯晓寒思就日,柳摇春梦欲依人”,倒是真没有。黄啸江是个很纯粹的诗人,喜欢诗而极厌八股文,当然一辈子没有考取功名。他具有诗人率真的个性。作诗多是抒发性情,与本县诗人李葂(字啸村,扬州八怪之一)、 江胪元(字啸酣)并称为“皖江三啸”。民间传说,他还有个怪习惯,往往写成一首诗,立即将诗稿焚掉,而不乐于给人看。不过,也有忘记烧掉的,或者自认为写得太好,一时舍不得烧的,乃至他去世后,同乡好友、诗人鲁琢搜寻其遗作63首,为其刊刻诗集《绿萝馆遗诗》传世。“杏村春色”为昔日怀宁美景,黄啸江有诗《杏花村》描述:“村西踏偏又村东,一带人家画未工,萝径枳篱无近远,春来都在暖香中。”他在另一首诗《石塘道上》中也写到“杏花村”:“酒旆夕阳风上下,杏花春水路东西。”性灵流露,一派自然。
滕王阁序有24个典故分别是: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形容人才众多各显其能。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8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9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10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11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12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
1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
14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
15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6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1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18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19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2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1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2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2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24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参考资料:
包含“宁”“悦”两字的古诗:
1、废拍形歌诗,侧听宁悦耳。
全诗:
题刘聚卿枕雷图
[晚清]陈三立
小大双忽雷,故事越千祀。
伐材奉使中,巧制韩滉始。
变乱散唐宫,历历兴亡史。
收玩几名流,燕庭资嫁女。
奇遇到今世,尤物合两美。
曾登主人阁,拂拭傲绿绮。
戏语失瑞山,谁解一弹指。
废拍形歌诗,侧听宁悦耳。
搁笔十年间,负诺不愧耻。
奈何增二图,未忘顽似鄙。
吾衰卧溪屋,坐阅九鼎徙。
强咏无好怀,敢与泰娘比。
独怜枕上人,跂脚接风轨。
终期调黄钟,雌雄凤吟起。
2、育材得良方,宁弗心生悦。
全诗:
塞树
[清]弘历
塞树常自茁,本不畏霜雪。
筑墙为山园,斯有赖培活。
去岁见林稀,申命护萌蘖。
譬彼十围木,始生未条达。
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林丞奉行善,蘖芽都识别。
平野及高冈,簇簇荆标设。
既免鹿蹂躏,那虑人拗折。
十年计堪指,千章望无缺。
是谓因地利,何烦用力劼。
育材得良方,宁弗心生悦。
棫朴咏周诗,辄复惭矩絜。
3、无情犹思御,有情宁无悦。
全诗:
赠徐子之楚臬二章凡三入矣 其一
[明]王世贞
委蛇问南征,结束戒明发。
方舟指江汉,竹马遵沙汭。
蔚蔚棠树阴,君鬒幸未雪。
无情犹思御,有情宁无悦。
二南将嗣徽,四履日以阔。
为君起深叹,功成在三折。
4、宁为肆愉悦,聊以寄相思。
全诗:
有所思
[明末清初]阮大铖
落日动远浦,明月开清池。
所感遐复深,脉脉中心知。
临风激长笛,上堂弹轻丝。
宁为肆愉悦,聊以寄相思。
5、宁将宦游悦亲颜,直遣夷氓沾圣泽。
全诗:
重庆堂为曲靖知府晏毅题
[明]杨荣
堂中慈母雪满颠,况是大母尤高年。
福禄康宁姑妇乐,旨甘备养孙曾贤。
人生重庆有如此,孝慈同萃一门里。
绮席欢承彩服鲜,绿醅香泛金樽美。
彤幡皂盖绾银章,慈竹阴连萱草芳。
锦衣屡得拜家庆,几回庭户生辉光。
知君久作青云客,御敕曾看侈褒锡。
宁将宦游悦亲颜,直遣夷氓沾圣泽。
显扬已喜振芳声,更兼禄养承恩荣。
愿殚忠孝保终始,不负高堂钟爱情。
6、令仪雍且肃,睿情悦以宁。
全诗:
和高学士贺庆成诗二十韵
[明]王绅
凤历启文运,天心眷皇明。
圣人嗣宸极,君子扬王庭。
深仁被八埏,至德浃群生。
民情尽敷洽,穹厚垂休徵。
稽文举殷礼,遍秩及百灵。
胞翟且颙若,小大怀至诚。
瑟彼瓒实鬯,苾矣黍在盛。
缀兆万舞举,抑按箫韶鸣。
濛鸿感肸蚃,葳蕤绚光晶。
灌注既下格,焄蒿随上升。
维时夜初午,斗柄中天横。
令仪雍且肃,睿情悦以宁。
孰谓神道远,孚假如应声。
云軿倏回驭,銮舆亦旋旌。
骏奔百辟走,庆成列千卿。
祥烟拥仙仗,天香霭馀馨。
侃侃玉堂仙,当代称才能。
显相秉明德,有事斯为荣。
倡酬纪盛典,撝抑如不胜。
芜词谩貂续,愿言祝皇龄。
海棠与名人典故
海棠花以其风姿艳质赢得世人的喜爱,历史上杨玉环、杜甫、苏轼、周恩来、张大千等名人与海棠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代代流传,“海棠春睡”成为后代诗人画家不断吟咏描绘的题材。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常以海棠指代杨玉环,后发展为以海棠花喻美女。
唐宋歌咏海棠的文人墨客众多,但独不见杜甫的海棠诗。四川的海棠在唐时已名闻天下,杜甫又久居蜀地,吟遍了当地的各种花卉,却无一首歌咏海棠的诗篇,后人屡疑之。晚唐诗人郑谷在《蜀中赏海棠》诗中云:“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杜甫)无情为发扬。”王安石也提到:“少陵(杜甫)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吴中复认为海棠姿色妖冶,连杜甫都很难下笔描绘,“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锦城中”。陆游则分析杜甫有海棠诗,但已失传。北宋还传出第三种解释:杜甫不写海棠诗是讳其母乳名之故。这一无稽附会之谈,遭清代学者李渔的抨击:“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总之,杜甫为何不吟海棠备受文人猜疑。
宋代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引种栽培海棠。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到闸口探望学生邵民瞻,并将所携海棠栽植于邵氏天远堂前。之后,苏轼来书必问:“海棠无恙乎?”邵氏则报:“海棠无恙。”至今此树尚存活于江苏省宜兴市闸口乡永定村,1982年宜兴在原址重建海棠园。
海棠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厅海棠盛开时,周总理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无法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总理。总理看到这来自祖国蕴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动,百忙中也没忘记回赠邓颖超热情问候,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周恩来与邓颖超千里迢迢赠花问候,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喜爱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植物,在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君家庭院好风日,才到春来百花开;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张大千听说百里之外种有名贵的垂丝海棠,为求购数本,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这足见他对海棠的热爱。1958年,张大千以一幅《秋海棠》荣膺纽约国际艺术协会世界伟大画家。1982年底,身居台北的张大千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作《海棠春睡图》赠与四川老友,画上折枝海棠设色艳丽,形态娇媚,并题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海棠与文学
对海棠花文化有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相当多,下面仅列举诗句、小说、戏曲中涉及海棠花文化的部分作品。
(一)诗词中的海棠花文化
海棠栽培始盛于唐,唐人郑谷有咏海棠诗:“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写出了至今为人所称道的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艳丽妖娆的风姿神采,海棠让诗人郑谷看不足、写不完,饮酒赋诗,流连忘返。
北宋咏海棠诗中最有名的当数苏轼于元丰七年谪居黄州所作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海棠诗脍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杨贵妃的妩媚,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以杨太真之风流喻海棠的明媚。诗人以花拟人,写出爱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实是惜己,借以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也对海棠如痴如醉,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之二》中云:“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诗人深谙花性,担心海棠的娇美不堪风吹日晒,便连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请求多借些阴天,好让海棠常开不衰。《花时遍游诸家园》共十首,是陆游在成都时为海棠而写的组诗。陆放翁在《海棠歌》里唱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因爱海棠,陆放翁获“海棠癫”的雅号。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对海棠也有特殊的感情,创作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贴切地点出了一夜风雨过后海棠的变化,绿、红两种颜色代指海棠叶和海棠花,肥、瘦两种形态传神地描绘了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得体。“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简直可以作海棠的代称。 金人元好问有《清平乐》:“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燕语,消息知郎近远。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这首词表达了伤春思远的闺情,抒写了轻而远的相思,以及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眷恋。这些情绪并不是直接表达,而是通过对典型景物海棠、杜宇等的描绘而然地抒发出来。〔6〕
文人对海棠的歌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单纯称赞海棠的绝色风采,花开胜景,描绘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如唐人郑谷的诗;二是借海棠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春花春光美好而有朝气,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而花落春归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伤,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说:“不是爱花几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
《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6: 宋代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一:八百里分麾下炙
出处:晋王恺有一良牛名“八百里驳”
含义:指牛
典故二:五十弦翻塞外声
出处: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含义:泛指各种乐器
典故三:马作的卢飞快
出处:三国时刘备骑的战马
含义:指良马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一:亲射虎,看孙郎
出处:三国孙权“骑马射虎”
含义:作者以孙权自喻
典故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出处: 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赦
含义:作者以魏尚自比
典故三: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天狼星
含义: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典故一:蓬莱文章
出处:指汉代文章
典故二:建安骨
出处:建安七子刚健爽朗的诗风
典故三: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谢脁清新秀丽的诗风
三个典故的共同含义:作者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行路难》(李白)
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
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
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一:怀旧空吟闻笛赋
出处:西晋向秀作的《思旧赋》
含义: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
典故二: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处:指晋人王质
含义: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梅岭三章》(陈毅)
典故一:此头须向国门悬
出处: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一事
含义: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典故二:取义成仁今日事
出处:《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含义: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汉江临眺》(王维)
典故:留醉与山翁
出处:指晋人山简
含义:作者以山简自喻
《渔家傲》(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出处: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含义:表现边关将士的报国激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含义: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
《别云间》(夏完淳)
典故:今日又南
出处:楚人钟仪被晋国关押始终戴着南冠
含义:指囚徒
《泊秦淮》(杜牧)
典故: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南北朝时陈后主作的舞曲
含义:这里指亡国之音
万历君请海瑞入朝
诗偈:惠及仁心博爱仁 广推恩泽及生民
太平天子当今日 清政朝廷请接臣
宋仁宗赵祯(1010~1062),宋朝第四位皇帝,真宗之子。据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赵祯为李后所生,出生时,被刘妃和太监郭槐换以狸猫,李后因之被贬入冷宫。真太子被另一太监陈琳所救,幸免于死,流落民间。后来,幸亏出了个开封府包龙图,为这件冤案平了反,真相大白.太子回宫。宋真宗逝世后,赵祯继承帝位,是为仁宗。仁宗登基时.满朝文武对这位曾经蒙尘的新皇帝格外尊奉,君臣行了大礼。
万历君即明神宗朱翊钧(1593~1626),十岁就做了皇帝。初年朝政由张居正执管,推行一条鞭法,国力渐强。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世称“海青天”。他出身贫寒,嘉靖年间中举,历任淳安县令、应天府巡抚等职,因得罪权贵,革职闲居十六年。万历十三年,万历君请海瑞入朝,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海瑞一生平反了许多冤狱,为民称道,民间有《海公案》、《大红袍》等小说流传。
第四十一首 刘秀斩桃期
庞统败于落凤坡
诗偈:日出东方似火炎 多时云驾却虚张
长觉骄阳翻作雨 普天之下谢君王
刘秀(前6~57)即汉光武帝,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原是西汉皇族,王莽篡汉后,他和兄刘寅起兵,以恢复汉朝为号召,队伍逐渐壮大,不久统一全国,于公元25年称帝。铫期是刘秀手下一员大将,随军征战,屡立奇功,是东汉二十八位开国功臣之一,刘秀即位后,封安成侯,任卫尉,后因骄横,被刘秀杀害。
庞统是三国蜀国的军师。初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刘备得荆州,以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川,刘备采用他的建议,进攻成都。途中,在落凤坡中了刘璋部属张任之计,被射死在落凤坡,时历七月初七。
第四十二首 目连和尚救母
诗偈:泳坠沉沦无出期 只因前世不修持
幸有目连亲誓愿 救出阿娘早脱离
目连是佛祖(释迹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他初与合利弗同就外道删者耶学道,后舍利弗遇马胜比丘,知有佛法,就和他一同到竹林精舍,为佛弟子。佛经称目连“神通第一”。
据《盂兰盆经》说,目连以其母死后极惨,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即阴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万僧众,即可解脱。盂兰盆会,我国自梁代起开始访行。后世除设斋供僧外,还加拜忏、放焰火等,相沿成习。
第四十三首 海瑞犯罪北海外充军
孔明拜斗
诗偈:临水观天天更远 星却移来斗又转
路上行人大奔波 身在长安何日返
海瑞(1514~1587)是明朝有名的清官,初任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知县,推行清丈、均徭,颇有政绩。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户部主事时,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据小说《大红袍》记载,海瑞被逮后充军北海。明世宗死后,海瑞获释,后
任应天巡抚,吏部右侍郎等职。
孔明(181~234)是诸葛亮的字,琅邪阳都人,隐居南阳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他扶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说刘备称帝,任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他曾六出祁山,出兵攻魏,争夺中原。最后一次与魏国主帅司马懿在渭南相拒.一晚,他观星象.见一巨星殒落,自知不久人世,乃在军营中设坛拜斗,相求长寿,谁知个灯被魏廷踢破。孔明仰天长叹:“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不久,即病死五丈原。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二、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三、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四、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现将含典故的诗句举例如下: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