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旦的上妆方法,步骤如下:
一、旦角的脸部基本化妆步骤
京剧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据剧中所扮演的人物特点进行面部和头部的化妆与装饰。
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
1、拍底色:
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
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
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
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
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涂腮红:
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
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
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
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
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
3、定妆:
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
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4、涂胭脂:
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
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
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
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5、画眼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
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
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
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
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
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
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
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
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
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
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6、画眉毛:
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
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
彩旦要画八字眉。
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7、画嘴唇:
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
其画法即采取以演员的嘴唇进行相反相成的原理进行勾画:如嘴大的,可画小画薄;
嘴小的可画大画厚;
嘴鼓的,可画瘪;
嘴瘪的,可画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画嘴唇的美化作用。
二、旦角的头部化妆
京剧旦角头部化妆的贴片子可分为三个类型:
1、二柳:
是过去贴片子的重要方法。
再加上齐眉穗把二柳贴成月亮门型,一般使用范围是古代仙女一类。
两个大柳贴的前后位置,决定于演员的胖瘦,大柳的长短要根据脸型把不需要的部分盖住,齐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选中两眉的中间部位,脑门狭窄的要往上贴,露出脑门;
脑门大的要往下贴,以便遮盖,主要帮演员弥补缺陷。
2、小弯、大柳:
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贴法。
旧时用纸胎涂生漆制成,十分粗糙,后改为人发。
用刨花水梳理后贴在演员脸上,青衣要贴水折,挡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个比较吃功夫。
小弯又分七个、五个两种,现多为七个小弯的一种,它的贴法是中间一个,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
这七个小弯的作用特别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一般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它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
一般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这里更需要结合演员、人物、行当的标准,综合把握。
3、歪桃:
所谓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技术手段外化出来。
而戏曲化妆的贴片子也服务于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般歪桃片子适用于泼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贴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
歪桃片子由三个小弯和两个大柳组成,在脑门左边贴三个,右边用一个小片子弯成歪桃型,然后播花或戴齐眉穗。
还有一种是禁婆,也大都贴歪桃片子,梳搭拉苏头。
总之,戏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构成强烈反差,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加上它流云一样弯弯的形式,构成了与脸部工整对比美的效果,产生了中国的、民族的、戏曲的内在韵律。
扩展知识:
京剧旦角分类
1、正旦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2、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3、刀马旦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4、武旦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
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5、花衫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
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
6、老旦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都说“吃饭别上厨房,看戏别上后台”,演员在没有打扮好时是不愿意让人看见的。所以对观众来说,后台总是神秘的。说来,京剧演员的化装还是很有学问的。穿戴的先后顺序是不能乱来的。
演员到后台先要洗脸、换水衣子(专用的化装内衣),再到化妆台前抹彩或勾脸,脸部化好后,旦角演员还要梳大头、贴片子(由梳头桌师傅用榆树胶刮好片子,折成小弯、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脸型贴好)、插戴泡子,便可以穿彩裤、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接着是男演员勒头、吊眉,再到衣箱那里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带、绦子或穿靠衣、系靠旗,还要再到盔箱戴盔头,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开氅或官衣等。需要戴髯口(胡子)的还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齐,才能到上场门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种兵器和马鞭、牙笏、船桨等道具。在京剧演出的后台,我们就会看到所有的演员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着这一顺序穿戴化装。
我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京剧旦角的化妆是很讲究的。你说的粉底指的就是戏曲专用的底色,分男底色和女底色,有卖的,也可自己买戏曲油彩调。油彩珠市口就有售,不贵!一般情况下旦角化妆分为这几个步骤:1、铺底色,把调好的底色用手均匀的铺在脸上。2、打红底色,用红油彩把眼窝、鼻线铺出来,谱得要均匀适当,这需要方法和功力。3、定妆,用定妆粉往脸上铺,旦角一般用白的定妆粉,然后用白刷子轻轻拂去多余的粉。4、铺胭脂,用干胭脂往脸上局部均匀铺开。5、画眉眼,用黑胭脂蘸水,拿小笔勾出眉眼轮廓。6、画嘴,用红油彩勾出嘴的形状。以上步骤都需要千锤百炼,非一日之寒。油彩对皮肤有一定伤害,所以需要防护措施!
1、清洁护理:
在化戏曲妆之前一定要将皮肤清洁干净同时做简单的护理,这样才能防止上妆之后,油彩侵入到皮肤造成皮肤的各种问题,包括毛孔粗大、皮肤干裂、出油冒痘、色斑黑头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让之后的妆容更加的服帖,不会造成浮粉或者是脱妆等情况;
2、化底色:
戏曲妆中的底色需要用红白油彩调配成嫩肉色,之后拍到自己的皮肤上,一定要拍的均匀,要掌握好油彩的厚度,太薄会露出自己本身的皮肤颜色,而太厚看上就去如同戴了面具非常呆板,同时也要根据舞台的灯光、人物身份等来拍底色;
3、拍腮红:
在我们化妆的时候都习惯性的涂或者刷晒红,但是因为戏曲妆所需要的是油彩,所以需要用拍打的方式,将腮红拍到皮肤上并让其融进底色油彩,颜色最好采用玫瑰红更为自然,上眼皮部位的腮红是最红的,而在衔接的位置一定要融入的非常自然;
4、定妆:
在平时的妆容中,我们都知道要定妆防止脱妆的情况,同样戏曲妆中也需要定妆,定妆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从底色开始敷之后再敷腮红,最后将脸上的浮粉弹去;
5、涂胭脂:
胭脂和腮红的方式基本一致,但是两者的不同是胭脂可以让面部的妆容更加的鲜艳,一定要记得上眼皮的色彩是最深的;
6、画眼圈:
相对于普通的妆容来说,戏曲妆的眼圈要夸张一些,但是在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根据模特的眼睛形状和人物的高矮胖瘦来化,如果化的过度了那么画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
7、眉毛:
眉毛也是戏曲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根据人物,比如青衣花旦需要化的就是柳叶眉,同时也要根据人物的长相去化,这样才会有立体感;
8、嘴唇:
首先要先用大红油彩将嘴唇的边缘勾勒出来,其次要根据人物的嘴唇以相反的方式来化。比如唇薄的要化鼓,嘴巴大的要化小。
古人使用的卸妆神器有四种:1淘米水;2澡豆;3肥皂;4植物油。
自古以来,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化妆品一直都与女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古书中也一直记载古代女子化妆的内容,但是,我们都知道,只要化妆那就必然离不开卸妆,现在我们有卸妆水、卸妆油,但是古代的女子,也有她们的卸妆神器。
淘米水
淘米水是古代女子最早使用的卸妆洗脸水。在《礼记·内则》中记载:“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而这里的“潘”指的就是带有温热的米汁。
澡豆
在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千金翼方》中记载,有一种叫作澡豆的东西,在古代可以说是用途广泛,古人用它来洗头洗澡,甚至洗衣服,所以从魏晋开始,一直到唐朝时期,澡豆一直是人们居家的必备外出之物。
肥皂
宋代时期,人们将皂角、香料,还有各种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药配在一起,研磨成粉再凝结成团,这样制作出来的香皂不但可以清洗面部,而且还能滋养皮肤,可以说是美容护肤合二为一。
植物油
大家都知道,古人喜欢看戏,而戏曲的妆容都需要用到油彩,这种妆是很不好卸下去的,因为油彩不溶于水,所以,古人为了卸掉这种妆容,会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之类,听起来似乎有些像我们现代的卸妆油。
古代女子的化妆品,一般被称为胭脂香粉,而这种香粉多是以粟米作为原料,然后添加入各种香料制作而成,因为粟米本身有一定的黏性,所以敷面后才不容易脱落,到了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铅粉,因为不像粟米粉那样容易变质,而且上妆后更加细腻润白,所以很受古代女子推崇。
勒头用的。
京剧生、旦、净、丑各行角色梳裹发式的用品。用约四尺半长、半尺宽的黑纱制成,稀薄如纱,用时授水,故名。水纱质地分熟丝、生丝两种:熟丝匀密柔软,浸水即可使用;生丝质地较硬,第一次使用前,依五丈生丝、二线黑色的比例,加一两大盐,煮染十五分钟。然后,添一盅白酒,搅拌均匀取出,再用清水将浮色完全漂去,黑丝即能变得柔软而吸水性强。使用时,先勒网子,将水纱倾叠双层取中,从演员前额网口处略向下,分左右斜绕额肌,至后脑枕骨乳突处,绕头一周,结节糸累,然后,将剩余水纱仍分左右向前,再返回,俊面人物,运用返回的水纱,沿耳根由下向上打成两侧对称的弧线状,连接鬓角,这种形式称为月牙头,勾脸人物,沿额肌勾画色彩处打水纱,向后绕枕骨系紧,用返回的水纱,将耳根平直包起,呈一条直线状。水纱是各行角色表现多种发式的基本用品。其作用为:1.盔头戴在水纱上,然后系紧,就比较稳固;2.盔头外露出水纱的黑色边缘,可以勾勒清晰演员的额部轮廓,这对面部化妆能起衬托美化作用;3.不戴头盔时,网巾、水纱本身就表现为头发的边缘;4.便于且角插戴头面,净角插戴耳毛子等;5.若将水纱平展散开,张挂在人物头顶上,余纱后披,表示鬼魂的蓬乱头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