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慈法王、大乘法王均有传承。
五大教王—— 阐化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护教王,也是有传承的,只是没有传承到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断了,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大慈法王世系及年代:
第一世大慈法王 · 释迦益西
第二世大慈法王 · 释迦坚赞
第三世大慈法王 · 释迦贡嘎
第四世大慈法王 · 释迦索南
第五世大慈法王 · 释迦萨班
第六世大慈法王 · 释迦多吉
第七世大慈法王 · 释迦扎西
第八世大慈法王 · 释迦丹增
第九世大慈法王 · 释迦丹增
传承祖师 第四世 噶玛巴 柔培多杰 柔培多杰於藏历金虎年(西元1340,元顺帝至元六年)三月初八清晨诞生於贡波省的阿拉珑地方。他的父亲叫索南·东珠,他的母亲佐莎宗著是位智慧空行母。当他住母胎时,就可听见他在念诵大明咒,他的身体经常摆出一些奇特的姿势使得他的母亲觉得摇晃不平稳。
当他一出胎时就身放异香结金刚跏趺坐并且持诵六字大明咒「嗡玛尼贝美吽!」,接著他便开始念诵藏文的字母。洛佩多杰的父亲对这些现象感到怀疑,但是他的妻子告诉他不必怀疑,因为她怀孕时,梦中已经有很多吉兆显示将有一位转世的上师降生。
三岁时他被带往娘坡,在那儿他告诉他的母亲说:“我是噶玛巴西(第二世大宝法王),这儿有我许多弟子,所以我又回来了,以后您就会知道!”。随后他自然的以阿弥陀佛的姿势坐著进行禅定,告诉母亲这就是他在母胎中的座姿之一,并告诉他的母亲不要向其他人提及此事。柔培多杰再告诉他的母亲他最后将再回到祖普寺及噶玛贡寺,同时他在中国皇宫中已有了众多的弟子了。 藏历土狗年(1358),柔培多杰时已达十九岁,此时他已通达宁玛派最高教法 --大圆满的证悟。柔培多杰一直对印度的诗学感到十分兴趣。在空久时,他曾梦到文殊菩萨的佛母,亦是代表艺术化现的妙音佛母给他一壶酸乳酪,要他喝下。而次晨柔培多杰便发现自己有了了解诗学的新力量。柔培多杰严守戒律,他禁止任何人把肉带至他的面前。他总是在身旁放了许多经典,据说他能在梦中读书。柔培多杰精通超过六十种的文稿,并且总是由于他丰富的知识使老师们觉得很惊奇。
接著他到明雅弘法,并安排一位层反叛可汗的至得以赦免,并逐步灌输民众对於非暴力生活的观念。 在返回噶玛贡寺的途中,当噶玛巴要渡过商南宗河时,他遇见了第二世的夏玛巴僧格,噶玛巴认证了夏玛祖古,并为他命名为卡秋旺波(注6)。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化后,噶玛巴返回噶玛贡寺,在那儿,他间接地预示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说:“我并不会立刻圆寂,但若是在某个公鹿鸣叫的清净地方生病而倒下时,请不要散置我的书籍!”在前往北方昌地之前,他指出荼毗需要的香木,因为北方可能没有这类的木材,所以请准备足量的木材,并且和我一起北行。
柔培多杰的遗体在山上火化,同时有许多瑞相示现:如彩虹、放光、花朵如雨般地降临以及大地震动。他的门徒看见柔培多杰在空中,彩虹之中,骑在一头狮子上,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他的脚下。许多在西藏各地和他有因缘的弟子,此时都以各种不同的形相见到他。柔培多杰的骨灰舍利被带回祖普,起塔供奉。
柔培多杰著名的弟子有:第二世夏玛祖古夏玛卡秋旺波、止贡却吉嘉波、止贡洛擦哇。
(注1)一位手持由花制成的弓箭的智慧空行母。 (注2)对于经典的论注。 (注3)一部对于寺院礼仪的论文。 (注4)一种像鹰的鸟,它是蛇及毒物的吞食者。在印度众神中,它是毗纽天的坐骑。 (注5)当时宗喀巴约三岁半,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受到噶举派、噶当派以及萨迦派相当大的影响。宗喀巴是改革的格鲁派创始者。 (注6)当时夏玛卡秋旺波七岁。噶玛巴教导他那洛六法以及大手印的全部教法。
这是他的个人决定,他想要去印度找人。
2001年4月27日他在临时驻地印度达兰萨拉附近的上密院会见记者并发表声明:
1999年12月28日,在黑夜笼罩下,我和几位贴身侍从,离开了我在西藏的寺院出走到印度。离开家乡、寺院、僧众、父母、家庭和西藏人民的决定,完全是我个人的决定。没有人告诉我要离开,也没有人叫我来此。
我离开我的家乡是为了弘扬佛法,另一方面是为了接受噶玛噶举传承深奥的灌顶、口传和教授,这些我只能从上一世噶玛巴的弟子得到他们两位都曾被预言是我的老师,目前都住在印度。
扩展资料出走后的社会活动:
2008年5月,法王展开他期待已久的首度西方之旅。法王出访美国,巡视了他位於纽约的北美法座,以及许多在他精神领导之下的佛法中心。除此之外,法王噶玛巴也行遍印度各地,参与他第二故乡的文化和宗教生活。
从赛巴巴(Sai Baba)位於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新寺院的落成典礼,到在加尔各达举行的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百岁冥诞纪念,秉持著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精神,法王会见了许多其他的精神领袖。
此外,法王也是孟买(Mumbai)印度佛教徒的佛教发展协会(Buddha Vikas Sangha)的佛法老师。
西元2009年11月,法王受邀在TED印度大会中发表谈话,成为大会最年轻的一位演说者。西元2010年1月,超过一万两千名观众出席由法王制作并撰写剧本的舞台剧现场演出,法王这出关於密勒日巴大师生平的六幕舞台剧中,结合了传统西藏歌剧和现代剧场的元素。
-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当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圆寂以后,创古仁波切又来到台湾,刚好遇到这位正在参与总统大选的退休官员;创古仁波切拉拢他,他就跟创古献计说:「你最好找到十七世大宝法王,让他带着他的那个最有名的黑宝冠来台湾弘法。」
这位总统参选人的用心,不外是要召唤封建迷思的游魂,塑造「王者必有其帝师」的历史神话来联结,让大家迷醉在「明成祖与黑宝冠」的不切实际遐想中,藉此开拓自己的竞选话题和票源而已。
扩展资料:
人物履历
1992年,根据宗教仪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了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的继任,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国务院任命的第一位转世活佛。
1999年12月28日,第十七世噶玛巴·伍金赤列多吉突然离开了噶举派的主寺——西藏拉萨楚布寺,出走尼泊尔,后辗转到达印度。
据美国《国家》杂志2010年7月21日消息,伍金赤列多吉在1999年出走后途经尼泊尔来到印度,之后就被印度政府软禁在国内。他曾多次试图旅行至西方国家,但是均被印度政府制止。
藏传佛教有三大护法,分别为巴丹拉嫫(巴丹拉姆 即 吉祥天母)、玛哈嘎拉及宝帐怙主。
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译“拉娔诗米”,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
她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传说是天神和仇敌阿修罗搅动乳海时诞生的。后来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称吉祥天女),说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财神毗沙门之妹,主司命运和财富。后来她成了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吉祥天母常见的有两种:文静型和忿怒型,文静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肤色洁白,头上有高耸的发髻和花冠,耳朵上附着大环,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开,身披白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左手端一只盛满珠宝的碗。
吉祥天母的忿怒形象是个肤色青蓝的凶神,头上的红色猥发竖立,上面饰有五个骷髅,头顶有半月和孔雀毛。
右边耳朵上有小狮子为饰,据说象征着听经;左耳上挂着小蛇,意为忿怒。腰上挂着帐簿,专门记载人们所作坏事的档案,恶人将来要受剥皮处置。
她左手拿的骷髅棒是专门对付恶鬼阿修罗的,右手端着盛满鲜血的骷髅碗。身上披着人皮,那人皮据说是她亲生儿子的,象征大义灭亲。
骑黄骡子,在马鞍前端下方有两个红白骰子,红的主杀,白的主教化。鞍子后有一个荷包袋,里面盛着疫病毒菌,也就是说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恶的神。
玛哈嘎拉是梵语,意思是“大黑”,即“怙主”之意。玛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为调伏刚强众生而呈现忿怒相,本尊及眷属护法众除护持佛法外,依缘起多示现为两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为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
“玛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为调伏刚强众生而呈现忿怒相,本尊及眷属护法众除护持佛法外,依缘起多示现为两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为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
二臂玛哈嘎拉是普贤王如来及金刚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玛哈嘎拉是胜乐金刚所化现,总摄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业,为主修胜乐金刚的密乘行者之护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的化身,
因菩萨思惟众生难度之因,皆由魔所缠扰,于是化现玛哈嘎拉伏魔本尊,内怀彻骨之大悲,外现无比之威猛相。凡修胜乐金刚为本尊者,每日念竹与熏香修供玛哈嘎拉,可驱除修法之魔障。
宝帐怙主是大日如来佛(也称明照佛、普明佛)的化身,主要为萨迦派所依止的不共护法,法力巨大。不少萨迦派僧人还以宝帐怙主为本尊进行修持,许多萨迦派寺院有怙主殿,以宝帐怙主为主供的神像。在格鲁派中也有许多人以此护法为依止。
宝帐怙主在绘画中身体为黑蓝色。有的以唐卡形式出现,其表现手法更为准确;有的以铜鎏金形式出现,则为金色。呈蹲坐姿,脚踩魔鬼,
一面两臂,双臂抱一宝杖,右手持钺刀,左手持髑髅碗。身上以五髑髅冠为头饰、以骷髅项链和骨饰等为庄严,多处镶嵌宝石。头发上竖呈火焰状。密宗典籍说每日不断地修炼此尊,则自己、家人、寺庙等都不会受到魔鬼的侵扰。
另一说宝帐怙主是大黑天的变化身之一,亦称金刚宝帐,在藏传佛教中,据此本尊修法可以增智延寿和预防疾病。宝帐怙主最早是萨迦派的不共护法,格鲁派因吸收了不少萨迦派教义,也相当推崇宝帐怙主。
传说,释迦牟尼佛降伏了当时还是魔头的金刚宝帐,并让他发下誓愿,保护西藏寺院和雪域西藏的地界。他所持的旃檀木梃杖,就是古代寺院中用于召集僧尼的工具。
《吉祥天母》
《玛哈嘎拉》
中文名:大宝法王
外文名:Ogyen Trinley Dorje
尊号起源:起源于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尊号赐封:由明成祖永乐皇帝赐封
尊号意义: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活佛
法脉传承:公元1110年-至今
当前驻世:第十七世
法王身高:170cm
前往印度:宣扬佛法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
信 仰:藏传佛教
出生地:昌都县拉多乡(第十七世)
性 别:男
代表作品:《佛心》《超童》《莲花生大士》
上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时间:2006/01/07地点:印度 菩提迦耶注:此篇为法王噶玛巴于第二十三届噶举大祈愿法会上所做的开示。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当土质变强的时候,即会有昏沉的现象。食物也会引起嗜睡,吃太多的东西或是营养成分太高的食物,也会造成昏沉。另外,魔障也会引起想睡。为了克服昏沉,过去的大师们有三种教授:第一教授,忍不住想睡的时候,要观察睡着有没有意义。一般睡觉当然是为了健康,但是过度的睡眠,是没有任何利益的。比方在做功课、听法、禅修时,想睡的话,便思维这是有利益的吗?还是有损坏的呢?或者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是会有什么结果呢?如此详细思惟的话,必能够了解过度之睡眠只会引起懒惰懈怠而已,没有任何利益。第二教授,要轮流交换。怎么交换呢?比方忍不住想睡的时候,可以提高情绪或站起来散步。但是在法会中站起来散步不方便,那么,在很多人听法禅修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让自己的身体稍为动一动,或者腰部坐直一点。另外,大师们也提到,为了要克服睡眠,可以用力大声地发出“呸!”(一种除障咒语)的声音;眼睛往远处或往上面看的话,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们想睡的时候,眼睛是往下的,所以这时候眼睛往上看,的确是有帮助的。第三教授,要修反禅。什么叫做反禅呢?忍不住一直想睡的话,可以来一个连续三、四天不吃不喝地一直睡觉。这时候你跟自己的昏沉对话:“好,我修行的时候,你一直来打扰我,那么我今天欢迎你来。我一直睡觉,如果睡不着的话,我不是人;你不敢来的话,你就不是好汉!”这样下定决心一次睡个够,最后睡不着的时候,就反过来想,我欢迎你来的时候,你不敢来,从此以后,不要干扰我的修行,我再也不理你,我要一心一意地修行。生起坚定的决定修行的心是能够克服睡眠,不过这种方式是一个人独自修行的时候才可以运用,在法会中,是不能使用的。也许抱持着一种善心来参加法会,即使是边诵经边睡觉,说不定也是在造作善业。但是我们一般睡觉的时候,是善是恶则以睡觉前的动机来判断。总而言之,在法会的现场睡觉的话,是非常不好看的。
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出生地:斡难河右岸迭里温孛勒塔合(蒙古国境内,孛勒塔合有“孤山” 孛儿只斤·铁木真[1]之意)
武 器:苏鲁定(枪)
身 高:180米
属 相:马
卒 年:宋理宗寳庆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
享 年:65岁
庙 号:太祖(1265年上庙号)
谥 号:圣武皇帝(1266年上谥号) 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
陵 寝:蒙古肯特山起辇谷
父 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
母 亲:弘吉剌氏·诃额仑(也译月伦)
兄 弟:拙赤合撒儿(简称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均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被铁木真与合撒儿联手杀死,当时三人均为少年。别克帖儿对待兄弟几人傲慢,铁木真与合撒儿本想向别克帖儿屁股射箭以报复其傲慢,结果由于年少射技不佳,正中后心而死)
妹妹:铁木伦
骄 傲:
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
野狐岭一战击败金国主力军以少胜多
公元1218年灭西辽
横扫中亚,重击花喇子模国
遗 憾:
父被塔塔尔人以毒酒毒死
妻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
妹铁木伦的丈夫被堂兄忽察儿射杀
孙与婿在花刺子模被射杀(后屠城报仇)
生未见西夏覆灭
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国史学家推测不一:
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1162)。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部,最后慢慢发展以至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 互不统属。金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3]
编辑本段
儿时经历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4]
编辑本段
唯一战败
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5]
编辑本段
统一部落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侵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编辑本段
崛起扩张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 孛儿只斤·铁木真出征雕像,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 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编辑本段
领户分封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编辑本段
蒙古文字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编辑本段
颁布文法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
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编辑本段
信仰自由
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方各国信奉的伊斯兰教(回回教、答失蛮),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钦察、斡罗思各国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聂斯托利派;也里可温,罗马派)等等。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杀和掠夺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随着中亚、波斯等地被征服,来到东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贵族利用回回上层和富商大贾作为压迫与剥削中原汉民的帮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贵族赛典赤赡思丁,富商奥都剌合蛮、阿合马等,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
总之,“在中国,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伊斯兰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穆斯林迁居来华,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以后每一帝师死,必自西藏取一人为嗣,一直到元朝灭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蒙古地区。
编辑本段
西征花剌
导火线
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争吵
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
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扫清边界 中间突破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 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 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分兵 铁木真和蒙古帝国把关、城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者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编辑本段
长春真人
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编辑本段
人生遗憾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编辑本段
死因传说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概有五种,多与西夏有关。 秦沛 饰 铁木真1、雷击。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击致死。
2、被刺。据俄罗斯探险家搜集的资料表明,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俘获一西夏后妃,在宠幸她时,这位后妃切下了他的那“一部分”为夫报仇,然后投河自尽。成吉思汗也因伤重不治而亡。其后继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并对西夏人展开报复性大屠杀。
3、中箭死亡
4、坠马。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孛儿只斤·铁木真陵墓 5、中毒。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陪寑之机下毒毒杀。
6、病死。
下葬地点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