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一个皇帝叫杨坚。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攻破北齐,统一北方后,南北对峙的天平已明显向北倾斜,可惜他却英年早逝于578年去世,年仅36岁。
继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更是在继位一年之后自称“天元皇帝”传位于不满六周岁的太子宇文衍(后改名阐),史称周静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天元皇后就是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扩展资料:
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太子上位。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被封为了皇后,于是杨坚因为是皇后的父亲,又晋升为了柱国大将军。杨坚又因为对于法律不是很严格,于是向周宣帝强烈的意见,周宣帝不听取他的意见。随着杨坚的地位越来越大,周宣帝十分的忌惮他。
周宣帝发怒的时候,对皇后杨丽华说,一定要将你们家灭族,于是将杨坚招进了宫中。对左右的侍卫说:“如果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然而没想到杨坚到了宫中之后,神情与平常一样,周宣王就没能杀了他。
杨佳随后在当上了大丞相之后,就开始了谋划夺篡北周大权的计划。周宣帝在位的时候,税务非常的苛刻,人心崩溃不归附朝廷,朝中也没有坚定的志向。当杨坚做大丞相之后,开始施行了施政仁和,精简法令,而且行事节俭,天下的人心都非常爱戴他。
公元580年,杨坚扫平了一切的前进障碍,又拉拢了各地的鲜卑贵族,使得自己的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受到任何的阻拦。公元581年,杨坚由隋国公晋升为隋王,2月,北周静帝在众望所归中下诏进行禅让。于是杨坚在再三礼让之后,登基为皇帝,建立了国号为“隋”。
-杨坚
考古专家确认,新近在江苏扬州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系隋炀帝杨广之墓。隋代都城在长安,陪都在洛阳,隋炀帝为何葬于扬州?杨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帝王?隋朝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有短命王朝的诡异说法?关于隋炀帝、关于隋朝究竟有哪些谜团?
隋炀帝葬于江都之谜—— 好头颈,谁当斫之?隋炀帝名叫杨广,炀是谥号,一般只有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帝王,才会谥炀,含贬谪之意。实际上从政绩来看,杨广并非一位无所作为的皇帝。
杨广遭人诟病,主要是因其荒*无度,穷奢极欲,大兴徭役,不知体恤民众。而且,杨广不知反省和检讨执政失误,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诛杀勋臣,导致国内外矛盾加剧。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已故重将杨素之子杨玄感发动兵变,农民起义相继跟进,先后有130余起之多。
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杨广每天提心吊胆,常从恶梦中惊醒,呼叫有贼。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杨广干脆以巡幸为名,出逃江都。然而,他这么一去,却再也未能回来。
隋时江都,是现在的扬州,杨广曾任扬州总管,所以视之为福地。到江都后,杨广荒*益甚,整日寻欢作乐。有一回杨广引镜自照,自言好头颈,谁当斫之?谁知竟成谶言。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人发起宫变,擒拿了杨广。宇文化及举刀欲杀时,杨广倒也爽快,说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服毒自杀要求被拒绝后,杨广只好自解练巾,指示校尉令狐行达将自己勒死,时年50岁。
巧合的是,杨广到江都后曾作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隋书·五行志》解读这句诗时称,杨广三月被杀遭春之应也。
而在兵变前,江南还曾传出一首童谣: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杨广被杀地江都宫苑附近,刚好有个地名叫彭城口。
更神奇的是,早在百年前便有高僧预测到了事件的发生。唐赵蕤所著《长短经惧诫篇》(卷七)记载,南朝的高僧宝志和尚曾在书中写下一首诗:牵三来就九,索虏下殿走。意欲东南游,
厄在彭城口。
难道预言真这么准?显然是一种附会。
杨坚代周建隋王朝之谜—— 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有一传言,杨坚代周建隋是天意。这是为何?
《隋书·五行志上·妖诗》记载,早在北周建立之初,民间就流传着一首奇怪的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杨广江都死亡有不少巧合之谜。事实上,从隋朝开始建国,坊间就有不少诡异的说法。
在古代,好多童谣都带到政治谶语的性质。这句童谣到底是什么意思,起初并没有人能理解,直到杨坚代周称帝后,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来,童谣是在预言北周将被杨姓天子替代。
杨家是北周的皇亲国戚,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随北周太祖宇文泰起义关西,有功,赐姓普六茹,位至极品,赐封S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其实在宇文邕(武帝)当皇帝时,朝廷对杨坚已有戒心。
《隋书·高祖纪上》记载,杨坚有帝王之相貌,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宇文邕欲除了杨坚,避免江山遭其祸害,但杨坚始终未被除掉,在重重危机中,反而地位日升。特别在当了北周倒数第二位皇帝、宣帝宇文的老丈人后,杨坚还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全面控制了北周朝政。
宇文生前曾立了5位皇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天元皇后。宇文是个浑蛋皇帝,沉湎酒色。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十九,年纪轻轻的他竟内禅帝位给时年仅7岁的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做起了太上皇。
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公元580年6月8日)宇文病死,杨坚当皇帝的机会来了。
当时,权臣刘P、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以大丞相身份辅政,扶持年幼的静帝。次年,即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杨广诱逼宇文阐禅让,称帝,时杨坚41岁,史称隋文帝。白杨树头金鸡鸣--北周果然被杨姓天子替代。
宇文阐非杨丽华所亲生,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但伦理关系上是杨坚的外孙,却一点没错,与杨家有甥舅关系。外甥禅让于杨坚后,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不久即被杨坚害死,应了只有阿舅无外甥一语。
杨坚代周建隋,真是天意吗?当然不可能!这无疑是杨氏家族为篡权所散布的舆论。
国号影响国运之谜-- 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迷信版本是,国号隋字不吉利,影响了国运。
杨坚从宇文阐手里轻松夺得江山后,便希望自己建立的江山能长治久安,千秋万岁。但杨坚建立的王朝很短命,前后仅有38年。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迷信版本是,国号隋字不吉利,影响了国运。
隋,源于杨坚的S王。可是,为何不是S而是隋?原来杨坚忌讳中间的足,即辶。
现在大家熟悉的随字是简化字,繁体写作S。杨坚觉得,如果国号用S字,中间的辶不吉利,会让国运随之而走,于是他去掉了辶,而启用隋字。
这一说法可以从古人笔记中找到佐证。南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事始》古无隋字条是这样交代的:‘隋’字古无之。文帝受禅,以魏、周、齐不遑宁处,恶之,遂去‘走’,单书‘隋’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坚接受禅让当了皇帝后,考虑到之前的魏、齐、周三朝都不安宁,国运较短,很讨厌S字中间的辶,觉得晦气,担心隋朝也走得太快,于是去掉了辶,写作隋字。
事实上,隋字并非吴曾所说古无之,在先秦时已存在此字。《周礼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的说法。
杨坚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给新朝带来好运,不希望步前面短命王朝之后尘。但很快有人发现,隋字并不吉利,更为凶险,还不如S字。
《说文解字》称,隋,裂肉也。所谓裂肉,是用手撕好用来祭祀神灵的肉品。《周礼》中所说的则藏其隋,就是祭祀完毕,把祭品埋到地下的意思。
试想,堂堂王朝是一块祭肉,隋之国运能长久么?果然,38年后,隋朝便成了唐王李渊刀俎下的鱼肉。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中,借南唐文人徐楚金之口,批评了杨坚的不学无术:随文帝恶‘S’字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S’从‘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岂非不学之故?
隋朝灭亡后,隋在唐初又被加上了辶,写成了S。新近发现的杨广墓志写作S故炀帝墓I,应该是此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唐朝讥讽贬损旧朝的动机。
隋文帝被弑杀之谜-- 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皇帝都迷信,杨坚更迷信。但是,隋字虽然走不起来了,却并未能避免隋朝速亡。
历代史家都曾分析,如果继位的不是杨广,隋朝可能不会走得那么快。既然杨广不是好的继承人,杨坚为何又让杨广当了皇帝?这又涉及了隋朝的另一谜团:弑杀与传位之谜。
杨坚与皇后独孤氏共生了5个儿子,杨广是次子,长子是杨勇。在立长不立幼传位制下,杨广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份儿。杨坚代周称帝之初,杨勇就被立了太子。
杨勇生性率直,为人宽厚,但他生活上不检点,奢侈浮华,而这正是杨坚反感、独孤氏讨厌之处。杨勇渐渐失宠,这给了善于伪装的晋王杨广一个机会。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犹豫再三的杨坚终于废了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但令杨坚没有想到的是,杨广比杨勇更糟糕。直到临死前,杨坚才识破了杨广的嘴脸,但为时已晚。
仁寿四年六月(公元604年7月)杨坚病倒,得宠的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随侍榻前。陈氏为陈宣帝陈顼的第14个女儿,姿色出众,陈亡后被杨坚收入后宫。
杨广却对陈氏想入非非。一天早上,陈氏从杨坚的病房出来更衣,杨广竟然欲奸*陈氏,遭拒。杨坚从慌慌张张跑进来的陈氏口中了解事情经过后,大骂杨广是畜生。
《资治通鉴·隋纪四》记载,杨坚当时大骂杨广:畜生何足付大事!杨坚决定下诏废掉杨广,重新确定杨勇的继承人地位。权臣杨素却把此绝密信息告诉了杨广,杨广赶紧想对策,派自己的心腹、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
张衡进去后,把陈氏、蔡氏等一班后宫随侍嫔妃全都撵了出去,不一会儿,里面就传出了杨坚的死讯,此即《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杨广顺理成章登基,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
有史学家一直怀疑,杨坚是被张衡谋杀的,主谋就是杨广,即所谓仁寿宫变。隋末赵毅《大业略记》中称,杨坚是被张衡下毒药鸩杀的,后来张衡被杨广找个理由赐死。死前张衡曾承认谋杀了杨坚:我这人做灭口事,而望久活。
然而,《隋书》对谋杀说只字未提,仅交代,杨坚丁未(公元604年8月13日),崩于大宝殿,杨坚亡死真相遂成历史之谜。
杨坚当上大丞相以后就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周皇室诸王有很多有实力的藩王,杨坚怕他们时刻会生变,以赵王宇文招(周武帝之弟)将要嫁女于突厥为名将他们召来京师长安,防止他们反抗。二十四日,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
之后周静帝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昉为司马,设置丞相府官僚。周宣帝时,刑政苛酷,人心崩溃而不归附,朝野没有坚定的志向。杨坚任大丞相后,施政宽和,精简严苛的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北周宗室中有实力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长安。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看到杨坚擅政心中不平,于是举兵东夏。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赵、魏之士,跟从的人非常多,旬日之间,就聚集了十万兵马。又宇文胄以荥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罗以兖州为根据地,都响应尉迟迥。杨坚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
司马消难南逃于陈朝,王谦也被杀死。杨坚的这一胜利,稳定了内部的统治秩序。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陈等五王,看到杨坚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威望大增,图谋作乱。杨坚捉拿宇文贤将其斩首,宣布赵王等人的罪行,下诏五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来安定五王之心。
接着便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同时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鲜卑贵族。这样就使杨坚集团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降周主为介国公,五月,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谥号静帝,葬于恭陵。
扩展资料
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以及其所辖府兵)恢复汉姓。另外,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
隋初经历南北朝长期的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杨坚在位时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
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逝。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前中期的经济发展收益甚大。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
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
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结果查获没有户籍的百姓达165万余口,其中丁壮443万人,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从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长就看得出杨坚的政治才能: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其中在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0万,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平均年增长226,708户。
-杨坚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 历史 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文化 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隋朝皇帝列表,供大家阅读!
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于是改为“隋”。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8月13日(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604年—618年,在位14年。
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605-619年),617年10月—618年5月,在位半年。
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孙,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617年10月,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杨侑称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618年3月,炀帝死于江都之变。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第二年五月遇害(具体不明),一说病死。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武德二年去世,年仅15岁,谥号为恭皇帝,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隋秦王杨浩
隋秦王杨浩(605-618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
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
隋皇泰帝杨侗
隋皇泰帝杨侗(—619年),618年5月——619年4月,在位不足一年。
隋皇泰帝杨侗,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子,母刘良娣。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隋炀帝被弑后,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杨侗为隋朝皇帝,史称皇泰帝。杨侗以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陈国公段达、内史令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内史令卢楚、兵部尚书皇甫无逸等六人共同辅政,时人号称“七贵”。
元文都欲暗杀王世充,段达暗中 通知 世充,结果行刺失败,文都临死前对皇泰帝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亦哭。皇泰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自称“大郑皇帝”,建元“开明”,废杨侗为潞国公,囚于含凉殿,每日只能求佛祈福。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充,事情败露,王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但之后世充意图毒杀侗,六月派侄子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毒酒去杨侗处,杨侗自知难逃一死,遂服毒,遗言:“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最后被缢弑。他是隋朝最后一位君主,年号皇泰,故史家称之为皇泰帝。
隋朝历史
大隋开国
北周虽然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 政治 腐败 ,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 。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南下灭陈
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 军事 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十月废除西梁国。隔年发动灭陈之战,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 春节 )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统一 天下 。 [18-19]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开皇年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 成功 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
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 措施 。由于他明白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 之道理,所以由他辅政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这种躬行节俭,使人民的负担相应得到减轻,而且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
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节俭,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又裁汰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 ,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为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31-32] 。 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 教育 、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文帝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统治的最 初二 十多年间,政治 清明 ,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历史称为“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
是的,古代确实有皇子为了夺位而杀皇上的情况。
刘宋文帝刘义隆是南朝时少见的明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内除权臣,外抵北魏,刘宋国力强盛,号称元嘉之治。然而,在元嘉三十年,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听信女巫,实施巫蛊之术,结果被宋文帝所知。宋文帝大怒之下,决定废太子,但在改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宋文帝举棋不定,结果事情泄露。
结果,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决定先下手为强,率领东宫数万军队冲入皇宫,杀死了宋文帝,自立为皇帝。三个月后,刘义隆的三子刘骏率兵东下,杀死了刘劭和刘濬,平定了这次弑父叛乱。
此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隋文帝杨坚、后梁太祖朱温等皇帝都被自己的儿子或亲属杀害。这些例子表明,在古代,皇子为了夺位而杀皇上的情况确实存在。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九五之尊,他们在享受至高权力、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背负着勤政爱民、治国强国的重大责任。虽然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帝,但功大于过的皇帝还是很多的,本文盘点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欢迎大家阅读。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汉武帝:刘彻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隋文帝:杨坚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汉文帝:刘恒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刘恒去世。
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武则天(武周)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