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膳食来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摄取量: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饭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5,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著茶盘底部,右手扶著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注意事项:
1、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
2、忌饮烫茶,最好56℃以下。
3、忌饮冷茶,冷茶寒滞、聚痰。
4、忌冲泡过久,防止氧化、受细菌污染。
5、忌冲泡次数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
6、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
7、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
8、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
9、忌饮隔夜茶,茶水时间久会变质。
10、忌酒后饮茶,酒后饮茶伤肾。
11、忌饮浓茶,咖啡因使人上瘾中毒。
12、不宜饮用的茶叶有:焦味茶、霉变茶、串味茶。
13、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扩展资料: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3-5克、400毫升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一般,人们说喝茶还指喝水。
九大误区:
据研究,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五大类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营养物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存在不少误区,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误区一:浓茶“醒酒”。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作用,这是一种误解。 因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 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二:品新茶“心旷神怡”。新茶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这种茶形、色、味上乘,品饮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 类、醛类含量较多,如果长时间饮新茶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同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过量饮新茶会使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可产生四肢无 力、冷汗淋漓和眠等“茶醉”现象。
误区三:饮茶会使血压升高。茶叶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 止胆固醇等脂类团块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防冠状动脉变窄,特别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它可使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随之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因 此,饮茶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误区四:“茶医百病”。有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疾病的 良药。殊不知,对有些病人来说,是不宜喝茶的,特别是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可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 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频,加重心肾负担。此外,咖啡碱还能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变慢,加重便秘。
误区五:空腹喝茶伤肾。有人习惯早上起来就泡茶喝,其实空腹喝茶是很不健康的习惯,俗话说,空腹喝茶令人慌。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会加速心率导致心慌,另外会很快排尿,加重肾的负担。
误区六:喝隔夜茶伤肾。茶经过一夜的时间,维生素已经流失,而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喝隔夜茶会容易肚子疼,还会伤胃伤肾。
误区七:喝头遍茶。由于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误区八:饭后喝茶。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误区九:经期喝茶。在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征。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与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习惯发生经期紧张症几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过4杯者,增加3倍。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认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和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由于茶具有防止人体内固醇升高,有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来病原菌。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这对中年人来说是需要的。欧共体 还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更应经常喝点茶。
参考资料:
不可以
护手霜的质感滋润,含有保湿成分,能有效缓解皮肤干燥,一些人为图方便,直接用它来擦脸。这种做法会伤害脸部皮肤,应尽量避免。
不同的肌肤区域,皮脂腺的分布、角质层、水分含量等各不相同,身体乳、面霜、护手霜等护肤品的成分自然也不同。脸部分布皮脂多,且每天洗手次数多,手部容易干燥,用护手霜擦脸,只会让脸部油性过大,出现粉刺、毛孔粗大等问题;肌肤敏感度差别较大,眼部、脸部皮肤是身体最脆弱、娇嫩的,所以眼霜、面霜质地较为轻薄,性质温和,用护手霜擦脸,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等症状。
另外,市面上的护手霜为释放香味,生产中往往加入香料成分。娇嫩的脸部皮肤如果接触到香料,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扩展资料
中国科协在其官方微博上指出,有很多人不洗手直接擦上护手霜,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手部皮肤直接裸露在外,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东西接触,一天下来沾染上的细菌不计其数。此时如果不洗手就直接擦上护手霜,不但起不到好的护肤效果,还会滋养细菌,这是十分不利护手的方法。
此外,护手霜也得讲究适用年龄。有的家里人口众多,涵盖各个年龄阶层,为了图省事儿,大家都使用同一款护手霜,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人的手部皮肤与其年龄、肤质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年轻人可以选择保湿效果较好的护手霜来保湿滋润肌肤,而年长者除了保湿滋润之外,还需要修护淡化斑点,需求并不完全相同。
同时,一般来说,过期的护手霜是不能用的,护手霜中的化学物质会产生副作用,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不过过期的护手霜等护肤品,可是皮具的最佳保养品。如果将那些原本要扔掉的过期面霜、护手霜涂抹在擦鞋布上用来擦鞋或许将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民网-护手霜不能擦脸
普洱茶主要的成分有:蛋白质与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碳水化合物色素、有机酸、维生素等。
茶类都会含有咖啡因、茶多酚这类物质。普洱茶的咖啡因含量非常低,绿茶100ml咖啡因含量约10到15毫克,同样份量的普洱茶,咖啡因约只有十分之一,约1到2毫克。每人每天咖啡因摄取限制约为300毫克。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咖啡因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茶是咖啡因的一个重要来源。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具抗癌、解毒和抗辐射等作用。但是任何饮料饮用过多都是不好的行为,最好能节制饮用。另外,若是特殊体质、身体虚弱、孕妇、儿童,最好不要饮用过多茶叶。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还是会影响吸收,对身体虚弱、需补充营养的人较不合适。
七季柔嫩护手霜中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茶多酚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这些营养成分易吸收,能够充分的营养肌肤,增强皮肤抵抗力,使肌肤随时得到呵护。相对于其他护肤品来说,七季山茶柔嫩护手霜更适合宝宝稚嫩的肌肤,没有刺激,保湿效果也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