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小学三年级想让孩子听嗯数学拿高分,建议您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是复习阶段要多做一些题型,当然也不是说要搞题海战术,但数学方面不做题又不行,要把握一个度。做一份题目要有一份题目的收获。题无非是就哪几种类型,做完一份题目以后要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
另一方面一定要在反馈矫正上下功夫,正确对待错题本。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
一年级的妞妞不会跳绳,跟不上学校 体育 课的要求,放学后,爷爷带她到小广场,练习跳绳。
一开始,爷爷让妞妞不拿绳子,空练习甩手腕,十个一组,十个一组,双手的动作越来越协调,爷爷及时给予赞扬。
接下来,依旧是不拿绳子,空练双脚离地低跳,十个一组,十个一组,一直到动作流畅。
随后再把两个动作结合起来练习,依然是同样的练习方式。
因为没有带绳子,不会中途卡壳,孩子很容易做到,爷爷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孩子学得也开心。
手脚动作熟练后,爷爷开始调整跳绳的长度,按照孩子的身高,把跳绳调整到合适的长度,爷爷专心的调整,这段时间,也是给妞妞放松玩耍的时间。
妞妞跟一直在不远处旁观的一个小弟弟玩得开心,完全没有心思跳绳了,调好绳子长度的爷爷智慧地出手,和和气气地把妞妞带去了一个僻静的角落,继续练习跳绳,这次,不再是没绳子的空跳了。
这是我今天下午在小区广场遇到的一幕,而那个在一旁“捣乱”的小男孩,就是我家小二宝。
这位爷爷的智慧举动,让我大受启发。
大宝也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跳绳,我一直在等有一天他可以自己开窍,就像有的妈妈说的那样,我们小的时候 可没有人教我们,不都是自己摸索会的吗?
话虽如此,但今非昔比。过去孩子们有大把的时间一起玩耍,到处东奔西跑也不怕什么危险,现在的孩子们哪有这样的自在,他们运动能力偏薄弱也就不难理解了。
把动作拆解开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和巩固,然后,组合动作。
想想看,上个暑假,大宝学游泳,教练的教学原理也是如出一辙。
先教憋气,然后是腿部动作,进而到手部动作,每一步都反复单独练习,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水里的生活。然后手脚结合,开始练习完整的游泳动作。这个过程中,还会有辅助泳具护身,之后再在不断的练习中,不断地减少辅助泳具,直至孩子可以自由游泳。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雷夫老师也提到了 体育 课该怎么上。 体育 课要跟其他课程一样,严谨有序,每一个动作都环环相扣,且循序渐进。
雷夫老师提出, 体育 课不应该只用来消耗孩子过剩的能量,如果能同时让孩子学会一样技巧技能,每一个用心为孩子着想的老师或家长都乐意为之。
老师提出, 要跟孩子一起定运动目标,且要做好每一次的记录,看到自己的成长,自己跟自己作比较,看得见自己的进步。
还是拿跳绳来说事,一开始可以定一个连续跳二十个的目标,然后记录自己每一次连续跳的数量,这样,孩子有目标有动力,成长也能看得见。
之前我不懂得这种方法,大宝的 体育 运动,也就只能托付给课外培训机构了。
但一些简单的运动,他却一直不会,现在可以用这种拆分步骤的方法教起来了。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拍皮球,我们可以自己教,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自己也有了锻炼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的分步骤的方法,其实在其他学科广为应用,特别是数学。
比如今天我们刚刚预习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接着老师会就这个知识点给出一些练习,之后,再转到下个知识点,讲解,并练习。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几年的功夫,当初那个数字都数不明白的小孩,已经成了数学小达人了。
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陪孩子慢慢进步吧。
现在的小学体育课、体能测试都要考跳绳,每分钟要100起步。而且跳绳是一个可以加分的项目,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大宝运动能力不错,跳绳几乎是无师自通,快的时候一分钟可以有150以上。
但是小宝的运动能力就很弱。以前小伙伴们跳绳就她不会,而且大人怎么教都教不会。她可以把绳子甩一下跳一下,但是连贯不起来。自己受挫,再加上怕累,很快就放弃了。
现在小宝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要为以后进小学跳绳做准备了。学跳绳这一项目也提上了我家的日程。
记得当初,邻居家双胞胎姐妹,也是运动能力偏弱,跳绳总是学不会。家长专门请了一位老师,花了2000块钱才学会跳绳。
上周末,孩儿爸爸把俩宝叫过来说:接下来请大宝教小宝跳绳,小宝学会了有奖品给两人,奖品就是乐高玩具——机关山洞。
学会的标准是:30秒之内连续跳10个以上。
两人同意后,孩儿爸后把这一条写在了我们的积分计划上。
于是接下来一周,每天下午两人放学后,大宝就开始教小宝学跳绳。
小宝喜欢穿裙子,但是穿裙子跳绳稍有不方便。大宝说:"把裙子脱了。"小宝就乖乖的脱掉裙子,穿着T恤条。
跳了一会儿,小宝说累了。大宝说:行,累了你先歇会儿,走一走吧。
大宝教小宝跳绳的第1天,小宝可以一个一个的跳,合计跳10个不出错了。
小宝跳得满头大汗。这种运动劲头,以前从来没有过。
然后几天,这样每天练习。
到周五,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带跳绳去。
他们班2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同学一分钟可以跳70下。另还有一个可以跳十几下,。我家小宝我排第三,居然可以连续跳5下了。
居然可以连续跳了!
突破连续跳绳这一关,掌握连续跳绳的要领,跟幼儿园老师的指导有关,也离不开前几天大宝知指导跳绳积累的基础。
量变产生了质变。
掌握连续跳绳的要领后,小宝也喜欢去跳绳了。这周末,最高记录是连续跳18个了。
感慨:大宝可以当小宝的小老师,也可以当父母的小帮手。
这就是家有二宝的一大好处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