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八

《隋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八,第1张

○西域

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复置都护、校尉以相统摄。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废时置。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详焉。炀帝时,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蕃诸国。至罽宾,得码杯,王舍城,得佛经,史国得十舞女、师子皮、火鼠毛而还。帝复令闻喜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以应接之。寻属中国大乱,朝贡遂绝。然事多亡失,今所存录者,二十国焉。

○吐谷浑

吐谷浑,本辽西鲜卑徒河涉归子也。初,涉归有二子,庶长曰吐谷浑,少曰若洛廆。涉归死,若洛廆代统部落,是为慕容氏。吐谷浑与若洛廆不协,遂西度陇,止于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极白兰山,数千里之地,其后遂以吐谷浑为国氏焉。当魏、周之际,始称可汗。都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官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其主以皁为帽,妻戴金花。其器械衣服略与中国同。其王公贵人多戴>,妇人裙襦辫发,缀以珠贝。国无常税。杀人及盗马者死,余坐则徵物以赎罪。风俗颇同突厥。丧有服制,葬讫而除。性皆贪忍。有大麦、粟、豆。青海周回千余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焉。多牦牛,饶铜、铁、朱砂。地兼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风,伤毙行旅。风之将至,老驼预知之,则引项而鸣,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见则知之,以毡拥蔽口鼻而避其患。

其主吕夸,在周数为边寇,及开皇初,以兵侵弘州。高祖以弘州地旷人梗,因而废之,遣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击之。贼悉发国中兵,自曼头至于树敦,甲骑不绝。其所署河西总管、定城王钟利房及其太子可博汗,前后来拒战。谐频击破之,俘斩甚众。吕夸大惧,率其亲兵远遁。其名王十三人,各率部落而降。上以其高宁王移兹裒素得众心,拜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以统降众,自余官赏各有差。未几,复来寇边,旭州刺史皮子信出兵拒战,为贼所败,子信死之。汶州总管梁远以锐卒击之,斩千余级,奔退。俄而入寇廓州,州兵击走之。

吕夸在位百年,屡因喜怒废其太子而杀之。其后太子惧见废辱,遂谋执吕夸而降,请兵于边吏。秦州总管、河间王弘请将兵应之,上不许。太子谋泄,为其父所杀,复立其少子嵬王诃为太子。叠州刺史杜粲请因其衅而讨之,上又不许。六年,嵬王诃复惧其父诛之,谋率部落万五千人户将归国,遣使诣阙,请兵迎接。上谓侍臣曰:「浑贼风俗,特异人伦,父既不慈,子复不孝。朕以德训人,何有成其恶逆也!吾当教之以养方耳。」乃谓使者曰:「朕受命于天,抚育四海,望使一切生人皆以仁义相向。况父子天性,何得不相亲爱也!吐谷浑主既是嵬王之父,嵬王是吐谷浑主太子,父有不是,子须陈谏。若谏而不从,当令近臣亲戚内外讽谕。必不可,泣涕而道之。人皆有情,必当感悟。不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溥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既有好意,欲来投朕,朕唯教嵬王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嵬王乃止。八年,其名王拓拔木弥请以千余家归化。上曰:「溥天之下,皆曰朕臣,虽复荒遐,未识风教,朕之抚育,俱以仁孝为本。浑贼昏狂,妻子怀怖,并思归化,自救危亡。然叛夫背父,不可收纳。又其本意,正自避死,若今遣拒,又复不仁。若更有意信,但宜慰抚,任其自拔,不须出兵马应接之。其妹夫及甥欲来,亦任其意,不劳劝诱也。」是岁河南王移兹裒死,高祖令其弟树归袭统其众。平陈之后,吕夸大惧,遁逃保险,不敢为寇。

十一年,吕夸卒,子伏立。使其兄子无素奉表称籓,并献方物,请以女备后庭。上谓滕王曰:「此非至诚,但急计耳。」乃谓无素曰:「朕知浑主欲令女事朕,若依来请,他国闻之,便当相学。一许一塞,是谓不平。若并许之,又非好法。朕情存安养,欲令遂性,岂可聚敛子女以实后宫乎」竟不许。十二年,遣刑部尚书宇文弼抚慰之。十六年,以光化公主妻伏,伏上表称公主为天后,上不许。明年,其国大乱,国人杀伏,立其弟伏允为主。使使陈废立之事,并谢专命之罪,且请依俗尚主,上从之。自是朝贡岁至,而常访国家消息,上甚恶之。

炀帝即位,伏允遣其子顺来朝。时铁勒犯塞,帝遣将军冯孝慈出敦煌以御之,孝慈战不利。铁勒遣使谢罪,请降,帝遣黄门侍郎裴矩慰抚之,讽令击吐谷浑以自效。铁勒许诺,即勒兵袭吐谷浑,大败之。伏允东走,保西平境。帝复令观王雄出浇河、许公宇文述出西平以掩之,大破其众。伏允遁逃,部落来降者十万余口。六畜三十余万。述追之急,伏允惧,南遁于山谷间。其故地皆空,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置郡县镇戍,发天下轻罪徙居之。于是留顺不之遣。伏允无以自资,率其徒数千骑客于党项。帝立顺为主,送出玉门,令统余众,以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至西平,其部下杀洛周,顺不果入而还。大业末,天下大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

○党项

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东接临洮、西平,西拒叶护,南北数千里,处山谷间。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织牦牛尾及古历毛以为屋。服裘褐,披毡,以为上饰。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在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其俗*秽蒸报,于诸夷中最为甚。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人年八十以上死者,以为令终,亲戚不哭,少而死者,则云大枉,共悲哭之。有琵琶、横吹、击缶为节。魏、周之际,数来扰边。高祖为丞相时,中原多故,因此大为寇掠。蒋公梁睿既平王谦,请因还师以讨之,高祖不许。开皇四年,有千余家归化。五年,拓拔宁丛等各率众诣旭州内附,授大将军,其部下各有差。十六年,复寇会州,诏发陇西兵以讨之,大破其众。又相率请降,愿为臣妾,遣子弟入朝谢罪。高祖谓之曰:「还语尔父兄,人生须有定居,养老长幼。而乃乍还乍走,不羞乡里邪!」自是朝贡不绝。

○高昌

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昔汉武帝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其地有汉时高昌垒,故以为国号。初,蠕蠕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伯周死,子义成立,为从兄首归所杀,首归自立为高昌王,又为高车阿伏至罗所杀,以敦煌人张孟明为主。孟明为国人所杀,更以马儒为王,以巩顾、麹嘉二人为左右长史。儒又通使后魏,请内属。内属人皆恋土,不顾东迁,相与杀儒,立嘉为王。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茹茹。及茹茹主为高车所杀,嘉又臣于高车。属焉耆为挹怛所破,众不能自统,请主于嘉。嘉遣其第二子为焉耆王,由是始大,益为国人所服。嘉死,子坚立。

其都城周回一千八百四十步,于坐室画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之像。国内有城十八。官有令尹一人,次公二人,次左右卫,次八长史,次五将军,次八司马,次侍郎、校郎、主簿、从事、省事。大事决之于王,小事长子及公评断,不立文记。男子胡服,妇人裙襦,头上作髻。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多蒲陶酒。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国中羊马牧于隐僻之处,以避外寇,非贵人不知其所。北有赤石山,山北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此山之北,铁勒界也。从武威西北,有捷路,度沙碛千余里,四面茫然,无有蹊径。欲往者,寻有人畜骸骨而去。路中或闻歌哭之声,行人寻之,多致亡失,盖魑魅魍魉也。故商客往来,多取伊吾路。开皇十年,突厥破其四城,有二千人来归中国。坚死,子伯雅立。其大母本突厥可汗女,其父死,突厥令依其俗,伯雅不从者久之。突厥逼之,不得已而从。

炀帝嗣位,引致诸蕃。大业四年,遣使贡献,帝待其使甚厚。明年,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冬归蕃,下令国中曰:「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帝闻而甚善之,下诏曰:「彰德嘉善,圣哲所隆,显诚遂良,典谟贻则。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伯雅识量经远,器怀温裕,丹款夙著,亮节遐宣。本自诸华,历祚西壤,昔因多难,沦迫獯戎,数穷毁冕,翦为胡服。自我皇隋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伯雅逾沙忘阻,奉」来庭,观礼容于旧章,慕威仪之盛典。于是袭缨解辫,削衽曳裾,变夷从夏,义光前载。可赐衣冠之具,仍班制造之式。并遣使人部领将送。被以采章,复见车服之美,弃彼毡毛,还为冠带之国。」然伯雅先臣铁勒,而铁勒恒遣重臣在高昌国,有商胡往来者,则税之送于铁勒。虽有此令取悦中华,然竟畏铁勒而不敢改也。自是岁令使人贡其方物。

○康国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然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支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代失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城多众居。大臣三人共掌国事。其王索发,冠七宝金花,衣绫罗锦绣白叠。其妻有髻,幪以皁巾。丈夫翦发锦袍。名为强国,而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有胡律,置于祆祠,决罚则取而断之。重罪者族,次重者死,贼盗截其足。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善于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笛。婚姻丧制与突厥同。国立祖庙,以六月祭之,诸国皆来助祭。俗奉佛,为胡书。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出马、驼、骡、驴、封牛、黄金、铙沙、<贝甘>香、阿萨那香、瑟瑟、麖皮、氍<叟毛>、锦叠。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大业中,始遣使贡方物,后遂绝焉。

○安国

安国,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字设力登。妻,康国王女也。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宫殿皆为平头。王坐金驼座,高七八尺。每听政,与妻相对,大臣三人评理国事。风俗同于康国。唯妻其姊妹,及母子递相禽兽,此为异也。炀帝即位之后,遣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域,至其国,得五色盐而返。

国之西百余里有毕国,可千余家。其国无君长,安国统之。大业五年,遣使贡献,后遂绝焉。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1840年之后的大事年表也行

最好详细点,发网址也行

在线等,快点

解析:

zhidaobaidu/question/

日本历史年代表(注假名)

縄文时代 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公元前7000-公元前300

弥生时代 やよいじだい 公元前300-300

大和时代 やまとじだい300-520

飞鸟时代 あすかじじだい

奈良时代 ならじだい 710-784

长冈京时代 ながおかきょうじだい 784-794

平安时代 へいあんじだい 794-1192

镰仓时代 かまくらじだい 1192-1333

南北朝时代 なんぼくちょうじだい 1333-1392

室町时代 むろまちじだい 1392-1573

戦国时代 せんごくじだい 1477-1573

安土桃山时代 あづちももやまじだい 1573-1603

江戸时代 えどじだい 1603-1868

明治时代 めいじじだい 1868-1912

大正时代 たいしょうじだい 1912-1926

昭和时代 しょうわじだい 1926-1989

平成时代 へいせいじだい 1989-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日本纪元年表

bbsabroadjapan/simple/indexphpt9310

日本年代表

watercrownvisnejp/japan/year/index#002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qiluo/bbs/dispbbsboardid=61&id=3049&star=1&page=1

日本

baikebaidu/view/1554

postbaidu/fkz=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sanada/cangjing/biao1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1月29日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水勇夜袭长沙湾运销鸦片的走私船,烧毁烟船23艘。

2月25日 英军向虎门发起攻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守卫炮台,与敌人殊死格斗,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6月22日 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大炮540门,集结于广东珠江口海面,宣布28日封锁广州。战端遂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7月6日 英军攻陷浙江舟山岛上的定海,后英军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恫吓北京清 ,致使清 答应撤办林则徐、邓廷桢。

8月6日 英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外炫耀武力,并致函清 ,诬称林则徐在广东禁烟“ ”、“残害”了英国官员,要求“昭雪”。同时,提出割地、赔款等无理要求。

8月30日 琦善与查理义津在大沽海滩帐棚会晤。琦善转述道光帝答复英方的内容,强调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办理不善”,今后一定“秉公查办”,为英国“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复后,决定撤军南下。

1851年

1月11日 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

1852年

11月24日 厦门市1500余华工, 英商合记洋行掠骗华工,在合记洋行门前 。英海军向群众开枪,打死8人,激起厦门人民的愤怒。民众愤起拆毁英国洋行,迫使其终止掠夺华工的活动。

1853年

4月23日 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4年

2月16日 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占汉口、汉阳,并分兵南下,直逼长沙。曾国藩因损兵折将曾投水寻死被救。后西征军在湘潭战败,退守岳州(今岳阳)。

1856年

2月29日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省西林县境内进行间谍活动,该县知县张鸣风将马赖等26名不法教徒逮捕,并将马神南等3人处死。法国 以此为借口,打着“为保卫圣教而战”的旗号,次年勾结英国向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0月8日 清朝广东水师从停泊在广州黄埔港的商船亚罗号上查出海盗嫌疑犯梁明太等12人,并将其逮捕。该船是中国人苏亚成的商船,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国当局领过一个通航证。广东水师在船上搜查时,该证件已过期失效,船上不应再悬挂英国国旗。但是,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故意挑起事端,诬称中国水师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此即“亚罗号事件”,英国以此为借口,派军舰进入珠江、炮轰广州,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0月21日 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送交最后通牒,要求叶名琛放还因亚罗号船事件逮捕的全部水手,并赔礼道歉。叶名琛被迫答应全部条件,将12名被捕中国走私船水手交还。但巴夏礼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后英舰开入珠江,炮轰广州。此事英侵略者纯系寻找侵华借口。

1858年

1月5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清廷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同广东 要员一起被俘,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后病死于加尔各答。

4月13日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派兵舰抵大沽口,在大沽口外驻兵。英、法、美、俄四国公使亦先后到达大沽口外,对清 进行军事恫吓和外交讹诈。

5月28日 沙俄用武力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其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中国黑龙江省瑷珲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等条款。当时,清 一度拒绝批准该约,至1860年被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时才承认该约。

5月20日 英、法联军20余艘军舰炮击大沽炮台,清朝驻防军奋起还击,激战2小时,击伤敌舰3艘,毙、伤敌军百余人。后清军溃散,提督张殿元等不战而逃,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城下。恭亲王奕?说:大沽未败之前可以抵抗,也可以和谈;大沽失败之后,只能求和而不可抵抗了。清 被迫派使臣求和。

6月12日 沙俄军队强占乌苏里江口的伯力,改名为哈巴罗夫。1893年,又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6月13日 清 钦差大臣桂良等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允许俄国在上海、广州、台南、宁波、福州、厦门、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与停泊兵船;若别国在中国开设口岸,沙俄享有最惠国待遇;沙俄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实行领事裁判权,沙俄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等条款。

6月18日 清 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美驻华公使列卫廉在天津签订《中美和好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清 倘允许其它国家公使驻京,应准美国一律照办;增开潮州、台南为通商口岸;耶稣教教士可在中国自由传教;确定领事裁判权;扩大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6月26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国赔款400万两白银;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6月27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法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岸设领事;增开琼州、潮州(后改汕头)、台南、淡水、登州(后改烟台)、南京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可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清廷向法国赔款200万两白银等条款。

1860年

5月23日 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1862年,清 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1864年,在昆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联军一万余人向大沽炮台发起攻击,清军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后因炮台火药库起火,敌军趁势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随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额尔金侵华的翻译主任巴夏礼,在北京通县被清军捕获,后释放。巴夏礼竭力支持额尔金焚毁圆明园和迫使清 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9月22日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等逃往热河,派恭亲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抢劫3天。园内收藏的所有金银珠宝、文物古籍、国宝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动的古铜器、名瓷器、珊瑚屏风、象牙雕刻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18日,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3000余名英军手执火把冲入园内,千焰万火腾空而起,使之变为残垣断柱,一片废墟。

10月24日 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该条约将《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4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英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中法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有效外,又扩大了法国的侵华权益:将《天津条约》赔款200万银两增加到800万两;赔偿过去没收的天主教产;法国可以在华招募华工出国;将天津开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11月14日 清廷钦差大臣奕沂与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该条约除确认《瑷珲条约》有效外,沙俄又获得如下侵略权益:清廷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将喀什噶尔开为陆路商埠,并准许沙俄在喀什噶尔、库伦等地设领事;沙俄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等。

1871年

7月4日 沙俄出兵强占伊犁,野蛮屠杀当地居民,并宣布永远占领伊犁地区。

1872年

4月30日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日报《申报》,由美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在上海创刊。1909年,该报刊被席裕福收买。1913年,转给史量才接办。“九·一八”事变后,曾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和进步倾向,后史量才被 暗杀。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南京国民 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后,《申报》停刊。该刊历时78年,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74年

5月23日 沙俄拒不交还伊犁,清廷命左宗棠率部西进,收复失地。

10月31日 清 派恭亲王奕沂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其内容主要有: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清 付白银50万两给日本等。由于该条约中载有台湾居民对“日本国属民”(琉球船民)等“妄为加害”字样,后日本以清 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为依据,以武力吞并琉球。

1875年

2月21日 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和柏朗未经清 同意,擅自率193人的武装“探路队”从缅甸闯入中国,经过云南腾越(今腾冲)地区的曼允时,受到当地群众和清军阻挡,马嘉理开枪打死中国居民,致使愤怒的群众自卫还击,马嘉理被打死,英军被逐回缅甸。此即马嘉理事件。

5月3日 清 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旋即进军南疆,霸占我国新疆十二年的外国侵略者阿古柏贩亡。至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西征,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新疆的阴谋,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1876年

9月13日 中、英两国 代表李鸿章与威妥玛在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增辟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等条款。

1878年

11月14日 德国以2名传教士在曹州巨野(山东)被杀为由,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攻占胶州、即墨等地。史称胶州湾事件,又称巨野教案。

1881年

2月20日 清 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地区。在这之前,沙俄出兵强占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长达11年之久。

1883年

5月19日 刘永福率黑旗军与法侵略军在河内城西纸桥一带展开激战,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军官30余人,士兵200余人,法军司令海军上校李威利被黑旗军战士砍死。后黑旗军在临洮又大败法军,收复州县10余个。

12月11日 法军突然向驻红河三角洲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于是爆发了中法战争。该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至1884年5目,战场局限在越南北部和红河三角洲;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至次年4月签订停战协定,战争在越、中两个战场进行。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

汉高祖: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求贤。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汉武帝: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以秦帝国的版图之辽阔,不过是汉武帝时代版图的二分之一。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如此大事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太宗: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明成祖朱棣:(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康熙: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

乾隆:即位初期,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

回答者: 肖小染 - 初入江湖 二级 1-4 21:25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发展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修建直道五尺道。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中国封建统治的开拓者。 欧洲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就是因为没有秦始皇!

汉武帝:从此有了汉族一说。

光武帝:完成了东汉的统一,采取措施巩固了统治,设立尚书台加强了皇权。

北魏孝文帝:实行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统一进程。

隋文帝:完成中国的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创立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回避制。和秦始皇一样是开创性的皇帝,在《影响世界的一百人》中,中国皇帝只有秦始皇与隋文帝上榜,分别列18和82位。

唐太宗: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巨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是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宋太祖:完成中国的统一,结束了军阀政治、军人干政的历史,建立了现代文人治军的军制(某些国家今天还是军政府)。 初步建立起了现代文官制度及权力制约的机制。

明太祖:统一明朝,完善了文官制度及权力制约制度(尽管某些并非出自本意)。

明成祖:巩固明朝统治,编制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明长城,明故宫。

回答者: knowbldu - 探花 十一级 1-5 12:26

秦始皇: 建立第一个封建国家,而且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汉高祖刘邦:再次统一淡化了人们的诸侯国民意识 加强了"汉"民族意识

汉文帝:开创西汉“文景之治”盛世。

汉武帝: 以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匈奴,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将先发制人的战略运用自如的人,把大汉帝国建立成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帝国。西汉在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读尊儒术影响深远

隋文帝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建立隋朝。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运用后发制人的战略,打击突厥,联姻吐蕃,建造了一个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帝国。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建造了一个当时世界最强的经济帝国。

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疆域最广。

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不设宰相。

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郑和下西洋,宣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明皇朝的国威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康熙:开清朝“康乾盛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其他皇帝: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系统,中央以下基本设立三级,最高一级为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下辖府、州、军、监等。初期设15路,到咸平四年(1001年)时划分为17路,因此1007年的路共有17个。其中与陕西、青海、甘肃有关的有三个路——永兴军路、秦凤路、利州路(西宁、兰州、岷州、洮州均属秦凤路):

永兴军路:治长安(今陕西西安)。下辖的属陕西、甘肃地区的府、州、军有:

京兆府:治长安。

延安府:治肤施(今陕西延安)。

河中府:治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商 州:治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

同 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县)。

华 州:治郑县(今陕西华县)。

耀 州:治华原(今陕西耀县)。

坊 州:治中部(今陕西黄陵)。

邠 州:治新平(今陕西郴县)。

宁 州:治定安(今甘肃宁县)。

庆 州:治安化(今甘肃庆阳)。

环 州:治通远(今甘肃环县)。

鄜 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

丹 州:治宜川(今陕西宜川)。

绥德军:治今陕西绥德。

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

定边军:治今陕西吴旗县铁边城。

秦凤路:治成纪(今甘肃天水)。下辖的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府、州、军有:

秦 州:治成纪(今甘肃天水)。

凤 州:治梁泉(今甘肃西凤)。

凤翔府:治天兴(今陕西凤翔)。

泾 州:治保定(今甘肃泾川)。

陇 州:治(氵开)源(今陕西陇县)。

渭 州:治平凉(今甘肃平凉)。

原 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

西会州:治敷川(今甘肃靖远)。

巩 州:治陇西(今甘肃陇西)。

岷 州:治佑川(今甘肃岷县)。

成 州:治同谷(今甘肃成县)。

阶 州:治福津(今甘肃武都)。

洮 州:治今甘肃临潭。

熙 州: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兰 州:治兰泉(今甘肃兰州)。

河 州:治今甘肃临夏。

湟 州:治今青海乐都县城河南。

廓 州:治今青海尖扎县北。

西宁州:治今青海西宁。

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

怀德军:治今宁夏海原。

顺德军:治今宁夏隆德。

积石军:治今青海贵德。

利州路: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下辖属于陕西、甘肃地区的府、州有:

兴元府: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洋 州:治兴道(今陕西洋阳)。

兴 州:治顺政(今陕西略阳)。

文 州:治曲水(今甘肃文县)。

在北宋时期,除以上为北宋所辖外,今宁夏北部、甘肃大部等地为西夏占据。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作者] 李咸用   [朝代] 唐代

为儒自愧已多年,文赋歌诗路不专。

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

揣情摩意已无功,只把篇章助国风。

宋玉谩夸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愁成旅鬓千丝乱,吟得寒缸短焰终。

难世好居郊野地,出门常喜与人同。

惠子休惊学五车,沛公方起斩长蛇。

六雄互欲吞诸国,四海终须作一家。

自古经纶成世务,暂时朱绿比朝霞。

人生心口宜相副,莫使尧阶草势斜。

不傍江烟访所思,更应无处展愁眉。

数杯竹阁花残酒,一局松窗日午棋。

多病却疑天与便,自愚潜喜众相欺。

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只独知。

闲吟闲坐道相应,远想南华亦自矜。

抛掷家乡轻似梦,寻常心地冷于僧。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唯仗十篇金玉韵,此中高旨莫阶升。

已向丘门老此躯,可堪空作小人儒。

吟中景象千般有,书外囊装一物无。

润屋必能知早散,辉山应是不轻沽。

短衣宁倦重修谒,谁识高阳旧酒徒。

松桂寒多众木分,轻浮如叶自纷纭。

韶咸古曲教谁爱,山水清音喜独闻。

上国共知传大宝,旧交宁复在青云。

相逢莫厌杯中酒,同醉同醒只有君。

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

寡欲自应刚正立,无私翻觉友朋稀。

旄头影莫侵黄道,傅说星终近紫微。

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麻衣未识帝城尘,四十为儒是病身。

有恨不关衔国耻,无愁直为倚家贫。

齐轻东海二高士,汉重商山四老人。

一种爱闲闲不得,混时行止却应真。

任说天长海影沈,友朋情比未为深。

唯应乐处无虚日,大半危时得道心。

命达夭殇同白首,价高砖瓦即黄金。

他年有要玄珠者,赤水萦纡试一寻。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作者李咸用简介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着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李咸用的其它作品

○ 长歌行

○ 咏柳

○ 春日

○ 秋夕

○ 庐山

○ 李咸用更多作品

女皇武则天

(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母,中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名曌,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

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氏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但相同时期徐贤妃聪慧过人,武氏失宠,一直在最低才人档次徘徊,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武则天歹毒至极,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

武则天为了扫清自己最后障碍,先杀长子,后谋杀次子,废三子,软禁四子。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公元69O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年谱

1岁,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生于利州。父,武士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上死后,没给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奭。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年)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1岁,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被杀。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80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59岁,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年)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凤阁舍人张嘉福让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女皇不许。王庆之多次请立,女皇怒,令赐杖。风阉侍郎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并劝女皇立亲子为皇太子。

69岁,长寿元年(692年)一月初一,女皇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10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八月,女皇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女皇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滋,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年)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女皇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女皇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女皇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女皇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

71岁,延载元年(694年)一月初十,女皇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搞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女皇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功业。女皇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女皇去“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夭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女皇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女皇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初一,女皇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女皇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大赦天下。五月,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反叛,攻陷营州。女皇令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28将讨伐。七月,女皇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契丹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女皇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女皇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不久,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军复振,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五月,女皇令娄师德率兵20万讨伐孙万荣。六月初三,女皇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孙万荣败死,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女皇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女皇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女皇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女皇批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女皇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年)腊月二十五日,女皇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女皇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女皇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卷,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久视元年(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女皇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女皇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女皇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长安元年(701年)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女皇还政,抑武兴唐。十月,女皇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二月,女皇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昊陵。

79岁,长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女皇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女皇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

80岁,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女皇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

81岁,长安四年(704年)八月,女皇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龙。女皇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等迎太子李显,杀张宗昌、张易之,进至女皇寝宫,逼女皇让位。二十三日,女皇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女皇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女皇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女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女皇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到永淳以前的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5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崩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

明朝对西藏僧俗首领采取了定期、定员、定道、定制的进京朝贡模式。明朝规定“国师以下不许贡”,乌思藏贡使必须由雅州入的规定。1609年四月,因“番人混冒,方物滥恶,所奉敕书洗补可疑,而通使岁诱为奸”,明朝革除了乌思藏大乘法王、大宝法王、护教王、长河西、董卜韩胡等八番的入贡资格,只许阐教王、辅教王入贡。

在1465年以前,西藏僧俗首领来京朝贡没有严格的限定,大致是一岁一贡,或两岁一贡。如《明会典》记载:“西番,古吐蕃地。元时为郡县,洪武初因其旧职。于是乌思藏有阐教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统化番民,又有护教王、大乘法王、大宝法王凡七王,俱赐银印,令必岁或间岁朝贡。”《明史·西域传》亦记载:“初,入贡无定期,自永乐迄正统,或间岁一来,或一岁再至。”

由于明朝对来贡的藏族首领不仅在政治上给予优遇,经济上也回赐丰厚的赏物,由藏地进京朝贡的使臣越来越多,沿途地方不堪重负。同时有假冒滥充的朝贡者。1440年八月,明廷下了第一道免番僧进京朝贡的赦谕。于1442年第一次发现有假冒贡使的现象。

为了整饬朝贡制度,明宪宗即位后,于1465年规定乌思藏番僧三年一贡,并下发一道敕谕给帕竹第悉阐化王,曰:“尔父祖以来,世修职贡。洪武年间,三年一贡,来朝不过三、四十人,往来道途亦守礼法。近年以来,增加渐多,络绎不绝,恃朝廷柔远之意,所至骚扰。察其所以,多有四川等处不逞之途,买求印信,冒作番僧,贪图财利,坏尔声名。尔居遐僻,何由得知?兹特敕谕尔,今后仍照洪武旧例,三年一贡,自成化三年为始。所遣之人必须本类,不许过多。所给文书,钤以王印,其余国师、禅师等印,皆不许行。惟袭替谢恩者不在三年之限。仍戒来人,毋得夹带投托之人。朝廷已敕经过关隘官司盘诘辨验,如有伪冒,就便拿问。如此,则事有定规,人无冒滥,庶不失尔敬事朝廷之意。

1466年,明朝对朵甘亦规定“如乌思藏例,三年一贡”。1470年四月,明朝再对朝贡人数进行规定,“(乌思藏)每王遣使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有四川路入,国师以下不许贡”。

西藏进京朝贡人数越来越多,“宣德、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到成化年间,仅阐化王所遣的贡使一次就多达四百六十多人。1499年,“长河西及乌思藏一时并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人”。 “输马作赋”这一制度肇始于1383年。该年正月,明太祖敕谕松州指挥佥事耿忠,“西番之民归服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闻其地多马,宜计其地之多寡以出赋,如三千户则三户共岀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岀马一匹,定为土赋,庶使其知尊君守上奉朝廷之礼也。”月,耿忠回报:“臣所辖松潘等处安抚各族长官司,宜以其户口之数,量其民力,岁令纳马置驿,而籍其民充驿夫,以供徭役。”1392年五月,尚膳太监而聂等至河州召必里等族输马,“诸族皆感恩意,争出马以献”,得马340余匹,这是有记录的首次征差发马。同年八月,西宁卫土酋亦令真奔进言,“诸番族皆野居散聚,射猎为食,请岁输马二百匹为常赋。”皇帝表示应准。

1393年二月,明朝为各藏族部落“特制金铜信符,族颁一符。遇有使者征发,比对相合,始许承命。否者,械至京师,罪之。”“又制金铜信符,命曹国公李景隆赍入番,与诸番要约,篆文上曰:‘皇帝圣旨’,左曰‘和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斩’。”

依金铜信符制,明朝三年一次下征发马,该制度用以完善、强化“以马充赋”的赋税制度。至1449年,金牌制停止使用,改派行人视察茶政。1488年,再罢行人巡茶,改由御史视察。1497年,经都御史杨一清奏请,金牌制度再次恢复,但此时民间私贩盛行,官方交还已经不能和明初等量齐观。 ●茶马司:秦州、河州、西宁、洮州、甘州、雅州、碉门、永宁(后废)

●四大茶仓:成都、重庆、保宁、播州

●差运司:巩昌府(骆驼巷、梢子堡、高桥)、临洮府(伏羌、宁远)

●批验茶运司:褒城茶厂、紫阳茶厂

●安多地区盛产马匹,明朝就此先后在当地设置五个茶马司,如:

●秦州茶马司,1372年二月置,1397年四月迁至西宁。

●河州茶马司,1372年置。洮州茶马司,1379年置,1382年罢,由秦州茶马司兼治。

●甘州茶马司,洪武年间置,1443年罢,1561年复置。

●西宁茶马司,1397年置。永宁茶马司,1383年置,1386年罢。

●雅州茶马司,1376年置。碉门茶马司,1386年置。

明初官制,茶马司有大使一人,秩正九品,副使一人,秩从九品。洪武中期,升其秩为正六、正七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980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2
下一篇2024-01-12

随机推荐

  • 妮维雅蓝罐有矿物油吗

    妮维雅蓝罐没有矿物油。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妮维雅真的是护肤品中良心品牌,不会造一些博人眼球的不实用的产品,因此不会含有矿物油,这款金典老歌面霜真的不油腻,不需要乳化,质地细腻,保湿超赞,而且味道很好闻,有点柠檬香。妮维雅的男士多效润肤

    2024-04-15
    50800
  • 推荐一下和守护甜心一样好看的动画片~

    爱情樱兰高中男公关部 校园+爱情+后宫SA优等生 校园+爱情+后宫新安琪莉可 后宫+战斗四圣兽 后宫完美**进化论 校园+友情+爱情不可思议游戏 穿越+后宫遥远时空中 穿越+后宫彩云国物语 古代+后宫从今天开始做魔王 穿越+后宫金色的琴弦

    2024-04-15
    45000
  • 送什么礼物有关1314的的含义的?求救啊?(以知道13是一件外套)求解14有礼物?求创意、时尚、前卫的?

    真想不出这个14是什么,不过您的问题倒让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否:来这里买两盒正版的星期袜(选一盒带数字的一盒带爱心的,然后两盒打开,把带数字的那盒数字是2567的袜子拿掉,然后把另外一盒带爱心的袜子放进去凑成七双一盒),这样

    2024-04-15
    33500
  • 天气丹50岁用哪款

    50岁适合使用天气丹的哪款产品,需要根据个人的肤质和需求来判断。但是,根据网络搜索的结果,天气丹的护肤品普遍适合3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主打的是抗氧化和深层保湿。因此,50岁的人使用天气丹的护肤品是比较合适的。具体到哪一款天气丹产品,需要根据

    2024-04-15
    31400
  •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区别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没有区别。虽然它们的叫法不同,但是套盒中的爽肤水和乳液在成分以及含量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三个版本的天气丹是不分好坏的。天气丹套盒适应的肤质比较广泛,干性肌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补水保湿,油性皮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控油祛痘,因

    2024-04-15
    41700
  • 十八岁的女孩子适合用什么洗面奶?

    1欧泊莱均衡洁面膏40ML 25元:很丰富的泡沫,,最大的好处就是洗完了脸不干,很舒服。 2珊拉娜除逗防疤洗面奶:泡沫非常细,毛孔清透 3丹芭碧绿茶洁面啫喱18元:觉得洗后很舒服,补水型,滑滑的不紧绷 4东洋之花深层清洁洁面乳19元:深层清

    2024-04-15
    27400
  •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公司电话66682409,公司邮箱13722885094@139con,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6条****,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广州露皙兰化妆品有限公司是2017-07-20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成立的

    2024-04-15
    29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