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步道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山城步道的起点,是在中山一路的中山医院(现人民医院)门口,终点在中兴路。
重庆是山城,山城步道是只能步行的城市小道。与多数城市的小街巷不同,山城步道有很多的上下坡的台阶,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梯坎”。
最典型的就是重庆第三步道。地处渝中半岛南向坡面,由北向南,依次经过市中山医院(原国民党政府立法、司法院)、抗建堂、菩提金刚塔、法国仁爱堂旧址、悬空栈道等,全长1748米。
扩展资料:
山城步道景点介绍
重庆,自古走出了多条盘山的‘步道’。如今的步道,维护和保持了,老山城的行走爬山的本色,增加了现代元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健身,观光串联在一起,形成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旅游观光品牌。沿着条条‘步道’,拾阶而上(下),缓慢而行,饱收上下近远美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重庆市区内有很多条步道,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重庆的第三步道。这是一条最长,坡度较高的历史古道。山城第三步道,从观音岩经石板坡到中兴路。沿途串起了抗建堂、菩提金刚塔、第一水厂塔、古城墙、仁爱堂、厚庐石库门、山城巷等独具老重庆风味的历史景点。
其中在石板坡段,还在崖壁上修建了一条可观江景的悬空栈道。在长江边,沿金汤门古城墙,顺山势而建。在栈道上顿足观望,长江南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古道加修后,增设有八个观景平台,更加美观实用。山城巷经过重新打造,对老建筑加强了保护,不仅有“山水颜值”更有“文化气质”。沿着山坡巷步道,还可走到‘通远门’,一个保存的重庆城门遗址,一个现代的历史公园。
鹤壁附近有什么旅游景点
扈家庄院
三教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淇河湿地公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鹤壁市群众艺术馆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金山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街心花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乡法隆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地址:石林乡政府南200米
三圣古柏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五岩寺东魏石窟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
朝阳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寺湾古瓷窑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商代文化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鹿楼汉代冶铁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隋代涝源县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辛村龙山文化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花窝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亮马台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摘星台公园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基督教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
枫岭公园
地址:朝霞街94
电话:(0392)2655022
鹤煤集团古典艺术博物馆
地址:淇滨大道
电话:(0392)3355779
康乐村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电话:(0392)2962692
金山风景名胜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电话:(0392)3378001
鹤壁市淇河文化博物馆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基督教鹤壁市中心堂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
黎阳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文治阁
地址:西大街与南大街路口处
崇度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朝歌
地址:红旗路与摘星路交叉处东行80米路南
鹿明垒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蚂蚱庙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古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晋庄庙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袁曹遗垒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黎阳津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向固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西枋城遗址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清凉庵风景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大_山风景名胜区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电话:(0392)5533086
特别建议楼主,鹤壁最值得去的景点就是淇县的云梦山,古灵山,浚县的大_山,淇滨区的107国道淇河桥风景区,金山寺风景区和天然太极图,老区的盘石头水库,可以根据行程安排
鹤壁历史
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1957年因煤建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中文名称: 鹤壁
外文名称: Hebi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淇县 浚县
政府驻地: 淇滨区
电话区号: 0392
邮政区码: 410600
地理位置: 河南北部
面积: 2182平方千米
人口: 145万(2007年)
著名景点: 大_山,云梦山,缢毓懦
火车站: 鹤壁火车站
车牌代码: 豫F
目录
鹤壁简介
1 行政区划淇滨区
1 山城区
1 鹤山区
1 浚县
1 淇县
交通经济
城市建设
气候资源
文化旅游
鹤壁历史
城市荣誉
文化名人
友好城市
展开
编辑本段鹤壁简介
鹤壁,中华历史文化名城,豫北中原重镇,商朝,春秋卫国,战国赵国三国故都。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鹤壁地名由来一说似为来自春秋时期卫国一段记载:“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长垣县鹤寨)等处,均大养鹤。”其中朝歌西北鹤岭,正应鹤壁1957年设市政府所在鹤壁集(20107考证于春秋卫国历史)。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_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_如临东岳”之美誉。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诩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行政区代码:410600 地理位置:北纬3554 东经11411 上级行政单位:河南省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鹤壁市
截至2007年12月31日,鹤壁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11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 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2007年)。
淇滨区
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邮政编码458030。
山城区
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邮政编码458000。
鹤山区
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政编码458010。
浚县
面积1088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邮政编码4562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淇县
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邮政编码456750。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7年底。 另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山城区总人口239,730人,各街道、乡人口: 红旗街道 51,828 长风中路街道 33,625 山城路街道 25,280 汤河街街道 22,037 鹿楼街道 18,648 石林乡 37,538 鹿楼乡 50,774
山城是哪个城市?
山城区所属的市为鹤壁市,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鹤壁市年平均气温142-155℃ ,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14%,空气优良天数、PM25和PM10平均浓度全省最优。
扩展资料:
鹤壁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矿产资源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
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气、水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鹤壁市
山城是哪个城市
山城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南临淇滨区,北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东接汤阴县,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万人,是河南省重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化工、电子、仪器仪表、陶瓷、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军事工业发达。
山城区原是鹤壁市委、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是一座古城,战国七雄之赵国初期曾在山城区建立首都中牟,并由此走向强盛,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转折时期。
鹤壁市概述:
鹤壁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辖2个县、3个区,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乘高铁30分钟到达郑州、25小时到达北京。
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起源于此,鹤壁是东亚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山城区,-鹤壁
山城区详细资料大全
山城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中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南临淇滨区,北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东接汤阴县,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82万人,是河南省重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化工、电子、仪器仪表、陶瓷、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军事工业发达。
山城区原是鹤壁市委、市 驻地,历史上是一座古城,战国七雄之赵国初期曾在山城区建立首都中牟,并由此走向强盛,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重要转折时期。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山城区 外文名称 :District _f _hancheng 别名 :大湖、赵都、枫叶之城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河南省鹤壁市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个乡、1个镇 驻地 :山城区红旗街83号 电话区号 :0392 邮政区码 :458000 地理位置 :河南省北部 面积 :197平方千米 人口 :2397万人(2013年) 方言 :中原官话-鹤壁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鹤壁动物园、李家大院、桐岭湿地、枫岭森林公园、赵国古都遗址 火车站 :鹤壁站 车牌代码 :豫F 美食 :高门台灌汤包、汤河桥合罗面 GDP :107亿元(2015) 行政代码 :410603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社会事业,教育事业,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医疗卫生,旅游观光,赵国国都旧址,刘邓大军石林会议会址,鹤壁动物园,李家大院,枫岭公园,汤河水库, 历史沿革 山城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为赵国首都39年。有汉冶铁、宋元古瓷窑遗址。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山城区设中牟邑。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大军首长刘伯承、 等在辖区石林镇法隆寺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进军方案,如今这里仍保留着会议遗址。 毛主席像 1赵都时期 :公元前423年-公元前386年,山城区是赵国首都。赵王献侯即位后迁都到中牟(鹤壁山城区),为赵国逐鹿中原、东争齐魏奠定了地理战略基础。山城区作为赵国首都历经桓子、赵献侯、赵烈侯、赵武公、赵敬侯共39年的整合,为赵国以后进取河北平原、攻灭中山国、拓扩西北边陲疆域,最后定鼎邯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市府时期: 1959年-1999年,山城区是鹤壁市委、市 所在地。 枫岭公园 3市辖区时期: 1999年-今,山城区辖5街道1乡1镇:红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楼街道、汤河桥街道、长风中路街道、鹿楼乡、石林镇。2010年石林乡撤乡建镇。2012年,省民政厅批覆撤销鹿楼乡,设立宝山、大胡2街道办事处。宝山街道办事处人口52万人,办公地址设在原鹿楼乡人民 ;大胡街道办事处人口51万人,办公地设在大胡社区。 行政区划 1999年,山城区辖5个街道、2个乡:山城路街道、长风中路街道、红旗街道、汤河桥街道、鹿楼街道、鹿楼乡、石林乡。 2010年1月4日,经省 批准,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撤乡建镇,原辖行政区域和 驻地不变。 2010年12月31日,山城区辖5个街道、1个乡、1个镇:红旗街道、山城街道、鹿楼街道、汤河桥街道、长风中路街道;鹿楼乡、石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城区位于鹤壁市中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南临淇滨区,北靠安阳市,东接汤阴县。经纬度为东经114°08'450"至114°18'334",北纬35°50'332"至36°00'537"。 山城区 地形地貌 山城区属浅山丘岭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00米—150米,平均海拔187米。 气候特征 山城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22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23316小时,日照率为53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00年,山城区农用地面积为14198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45%。旱地2226859公顷,占2179%;菜地212392公顷,占208%。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1年,山城区矿产资源已发现和开采的有煤炭、瓦斯气、二氧化碳、水泥灰岩、白云岩、麦饭石等3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水泥灰岩储量60亿吨。 水资源 要河流汤河、淇河、_河在东部汤阴县境内汇合后流入卫河。淇河盘石头水库蓄水608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山城区总人口2397万人,各街道、乡人口: 红旗街道518万人,长风中路街道336万人,山城路街道253万人,汤河街街道220万人,鹿楼街道186万人,石林乡375万人鹿楼乡508万人。其中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等30个民族。 经济概况 山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的煤炭、电力、化工、电子信息、仪器仪表、陶瓷、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军事工业基地。以煤炭、金属镁、橡胶促进剂、矿用绞车、煤质分析仪、汽车插接件等为主体,区内工商企业1200余家,其中金属镁企业50余家。 第一产业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23万亩,比2011年下降07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5万亩,与2011年持平;玉米种植面积334万亩,与2011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034万亩,比2011年上升1287%;油料种植面积071万亩,比2011年下降637%;蔬菜种植面积195万亩,比2011年下降1262%。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全年粮食产量218万吨,比2011年增产057%;油料产量452吨,比2011年增产7186%;蔬菜产量91万吨,比2011年增产1844%;肉类总产量141万吨,比2011年增产12137%;禽蛋产量209万吨,比2011年增产6064%。 第二产业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85 亿元,比2011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亿元,比2011年增长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7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7%,重工业337亿元,比2011年增长204%,其中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1%,新型建材占规模工业的106%,煤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其他产业占273%。产品销售率976%,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2年,山城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7亿元,比2011年增长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268亿元,比2011年增长271%;农村投资029亿元,比2011年增长175%。全年施工项目77个,比2011年增长20%,其中:新开工项目43个,比2011年增长303%;亿元项目31个,比2011年下降88%,亿元项目投资额62 亿元,比2011年增长393%。 交通运输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公交线路10余条,线路总里程120公里,年客运量850万人次;跨省市线路30多条,有发至北京、天津、太原、济南、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长途客车,日均客流量4000人;有计程车200余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专任教师691人,招生3825人,在校生10516人,毕业生3384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0所,普通高中12所,国中学校77所,普通国小41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社会保障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有13459人,农村居民350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281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28万元。接受城镇医疗救助1582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3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3753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6万元。 文化事业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文化馆共建成9个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部建成,全区63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医疗卫生 截止到2012年,山城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名;区妇幼保健站1个,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名;乡级卫生院2个,现有卫生技术人员47名。山城区共有102个个体诊所,其中城市诊所35个,农村诊所67个(包括标准化村卫生室52个)。其中取得乡村医生资格147人。 旅游观光 赵国国都旧址 鹤壁市山城区故县村历史上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旧址,村内现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故县胜业寺是古代劳动人民祭拜故人,开展宗教礼仪活动的重要场馆。寺内现存有多处古石碑刻,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八角玲珑塔、大石鼓塔等。八角玲珑塔立于明朝嘉庆元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该塔雕刻精美,底座为莲花状,花瓣至今仍栩栩如生,塔身上雕刻的莲花图案美轮美奂,塔冠的雕刻苍劲有力,纹路清晰。大石鼓塔是座灵塔,立于明朝嘉庆四年,距今也有600余年历史。该塔分为一大一小,塔身刻有文字,因形状雕刻为鼓状而得名。 刘邓大军石林会议会址 法隆寺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石林镇西石林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贞元二十年,清乾隆重修。1947年6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 在法隆寺中佛殿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由此得来。“石林军事会议”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见证,在我国军事史、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鹤壁动物园 位于公园南部,是鹤壁市唯一的动物园。现有观赏动物虎、狮、熊、梅花鹿、灰鹤、天鹅、孔雀等30个品种、100多只。 李家大院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占地50余亩;5个并排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建筑20余米;每个庭院里都设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整个建筑群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巍峨壮观。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哨卫楼高达20多米,共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是整个大院里最高的一座楼,比附近现代建筑的6层楼房还要高出许多。哨卫楼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地上第一层的地面为活动地板,下面则隐藏着深达数米的陷阱,这是为防御外人入侵而专门建造的。哨卫楼在这里也有人叫它看家楼,楼顶上的女墙和探口伸向半空。大院里高高耸立的几座哨卫楼彰显著当年大院主人的高贵和威严。 枫岭公园 位于山城区山城路以西朝霞街以南,占地面积313公顷(470亩),是鹤壁市唯一一家公园,每天来园晨练遛鸟者数千人,年客流量40万人次。自1959年建园起,已建成茗轩、福槛颐涟、丹心碧意、萤潭草坪、育龙谷水上乐园、地掷球广场、牡丹亭、壁画广场、鸟瞰亭、动物园、人工湖、芙蓉乐园、龙岗狮原13个景区。枫岭公园因地制宜依山造景,东部取土挖湖,西部埋山造林,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公园。[3] 枫岭茗轩 园内叠石凿地,老树翠竹、月季、牡丹点缀其间,地锦藤萝盘附墙垣,曲桥横架,细草如茵,游廊曲槛,静室敞轩,记忆体大诗人郭沫若赞鹤壁的《西湖》石碑一块。 萤潭草坪 位于公园中部,面积宽阔,丛植五角红枫、合欢、紫薇、桃杏等,草坪南散放“健美”雕塑,是游人照相、放风筝、歇息的理想场所。
八角 亭 雄居西山之巅,是全城的制高点,凭槛眺望,百里煤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人工湖 位于园之东部,中有湖心岛,北有拱桥相加,堤岸栽有丹枫、桃花、杏花、垂柳。
牡丹亭 位于萤潭草坪南侧是一组欧式建筑群,登亭远望,枫岭美景尽快收眼底。 八角亭 芙蓉乐园 共有高空观览车、疯狂老鼠、自控飞机、儿童火车、碰碰车、转转椅等20多种游乐设施。 汤河水库 1958年修建,位于鹤壁市石林镇与安阳市汤阴县交界处。水域面积8000亩。水库中部有两个半岛,面积67万平方米,岛上树木丛生,植物茂盛,各类野生鸟类栖息于岛,繁衍生息,是一处天然的鸟类博物馆。周围鱼塘遍布,花木丛生,河滩宽阔,可划船、餐饮、垂钓。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因古为“豫州”,简称“豫”,又因古时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河南仍然是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全省总人口9667万,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全省有汉、回、蒙古、壮、苗、藏、维吾尔、彝、朝鲜、土家、白等51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是全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2123个乡镇。
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省境之西耸立着太行山和豫西山脉。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河南平原广袤,地理气候条件适中,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有耕地资源81103千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2628千公顷,合1089亿亩),占全国的624%,仅次于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降雨量13806~526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265—332天,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大体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81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蓝晶铸岩等8种,居前5位的有26种,居前10位的有48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发展起了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太昊陵。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开封古朴巍峨、雄伟壮观的龙亭,造型古朴、宋代风韵的宋都故街,楼阁宏伟、庄严绚丽的大相国寺,还有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登封观星台、中岳庙,汤阴岳飞庙,汉三阙、开封铁塔、包公祠,南阳武侯祠,三门峡函谷关,淮阳太昊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为了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建设了造型新颖、气势恢宏、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河南博物院。目前该院馆藏文物达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多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器、金简等珍贵文物最具特色。
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外,河南还有很多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奇峰耸峙、峻峭巍峨的太行山,重岩迭嶂、气势磅礴的伏牛山,岗峦起伏、溪流蜿蜒的桐柏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大别山组成河南的四大山系,其间不乏许多名山奇观,如气魄宏伟、古迹棋布的中岳嵩山,怪石嶙峋、风景幽奇的鸡公山,汕奇涧幽、景色秀丽的云台山,异峰突起、巍峨挺拔的石人山,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河流如网,水库棋布,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游览胜地。远眺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黄河,长天无垠、天水一色,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感。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各具特色的珍珠泉、喷玉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情趣各异。目前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1个,总面积达0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岳嵩山、龙门山、鸡公山、云台山和王屋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公园55处。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2593亿元,居中西部18个省市区前列。1998年—2003年年均增长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5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77亿元,比1997年增长75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从1997年的247∶471∶282逐步调整为2003年的176:505:319,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03年全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2356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2612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68%和29%,年均分别增长9%和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91909亿元,比1997年增长12倍。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由45%下降到33%、农村由55%下降到4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305万亩,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32%,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列,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等7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着力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促进了农副产品深加工迅速发展,拉长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附加值。2003年全省小麦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800万吨左右,肉类精深加工能力超过230多万吨,均居全国前列。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漯河双汇集团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0吨左右,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目前全省拥有火腿肠、味精、速冻食品、方便面等30多类优势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70%、44%、46%和25%。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河南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现有上市公司30家。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顶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花味精公司产量居亚洲第一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一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型拖拉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40%,帘子布占35%,彩色玻壳占7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居全国第1位,卷烟、化肥、原煤、平板玻璃在全国居第2位,大中型拖拉机居第3位,纱、水泥居第4位,发电量、原油、天然气、通讯电缆、轮胎、化学纤维、家用电冰箱、饮料酒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居前10位。我省是华中电网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007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按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起重大作用的164个标志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新增粮食加工能力1000多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100多万吨、电解铝能力140万吨、铝加工能力30多万吨,加快了优势工业品基地建设和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拉长了产品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小麦、畜产品和铝工业三大产业链,提升了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相继成长壮大,“安彩”玻壳、“双汇”火腿肠、“邦杰” 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冰箱和冰柜、“金星”啤酒等相继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以华中制药、竹林众生、羚锐制药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和以彩色大屏幕为标志的电子电器产品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303414亿元,居全国第6位。
交通、通讯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陇海铁路、两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和连霍公路都交汇于此。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民航、水路运输为辅助的交通体系。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19公里,居全国第9位,十字型高速公路骨架已初步形成。预计“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达到2500公里。作为全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南省目前已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铁路网,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货运输中心,2002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321公里,其中地方铁路1372公里,居全国首位。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航空运输,目前省内已建成三个民用机场,分别为郑州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共开辟32条国内航线和不定期国际旅游包机,通航国内56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每周航班560个,年吞吐量150万人次。
作为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646万户,居全国第5位;城市电话用户7599万户,居全国第4位;农村电话用户6047万户,居全国第5位;移动交换机用户10726万户,居全国第11位;通讯长途传输实现了自动化,长途线路实现了数字化,城乡电话交换机全部实现了程控化和传输数据化,全面启动了用户接入网工程,光纤、无线、宽带等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全省互联网用户达到1949万户,居全国第10位;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连通世界的通信网络。网络技术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网络能力及业务种类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东引西进取得新成效。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16亿美元,其中出口298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食用小麦出口填补了国内空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了郑州铁路东站、郑州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贸易伙伴已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日立、东芝、菲利浦、普尔斯马特、里昂水务、德国MAN(曼公司)等2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中原。一批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战略协作、贴牌生产等手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0多家河南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投资办厂。大力实施“东引西进”战略,豫粤、豫沪经贸合作逐步深入,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面向西部地区,成功举办了河南产品兰州展销会、乌鲁木齐贸易洽谈会、广西投资洽谈会等一系列经贸展销活动,扩大了河南产品西部市场的占有率。一些优势企业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企业购并或设点办厂。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万,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93%以上,基础教育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普通高中规模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成倍扩大,郑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由1997年的50所增加到66所,在校生规模由1997年的136万人增加到557万人,增长31倍。普通高校录取率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4400多所,居全国第5位,在校生达70万人。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均达94%以上。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9600万河南人民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按照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一高一低”,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发展布局上,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性经济区,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钢铁基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要充分发挥矿产、林果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黄金生产加工基地、铝工业基地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要形成中药生产基地、纺织基地、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要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和肉牛肉羊生产加工基地、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务培训输出基地。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着力抓好六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二)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坚持科教兴豫,发挥人才作用;(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因古为“豫州”,简称“豫”,又因古时豫州位于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以北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河以南有秦岭东延部分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和外方山绵亘。东西联系的通道是黄河谷地,可以上溯关中,直达大西北和西亚地区,著名的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正是经过黄河谷地,现代重要的交通动脉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线、兰新线)也是经过这个通道。南北之间的通道也是在山地与平原交界的地带开辟的,如古代著名的南襄通道,现代的京广线、京深高速公路等。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河南处于居中的位置。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河南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今天,河南境内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发展的航空运输,进一步强化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兴建,河南仍然是全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
河南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74%,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和443%。全省总人口9667万,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全省有汉、回、蒙古、壮、苗、藏、维吾尔、彝、朝鲜、土家、白等51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是全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份之一。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2123个乡镇。
全省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省境之西耸立着太行山和豫西山脉。豫西山脉是秦岭的东延部分,秦岭进入豫西向东呈扇状展布。伏牛山是豫西山地的主体,山势雄伟高耸,海拔1000—2000米,被誉为全省的屋瓴。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拱卫于省境之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为淮河、长江的分水岭。太行山脉与豫西山脉之间的黄河两岸分布有黄土丘陵区。豫中屹立着巍峨峻峭的中岳嵩山。省境东部为辽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河南平原广袤,地理气候条件适中,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有耕地资源81103千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2628千公顷,合1089亿亩),占全国的624%,仅次于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5℃~95℃,年均降雨量13806~526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265—332天,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大体占全国的1/10,油料产量占全国的1/7,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7,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小麦、玉米、烟叶、豆类、芝麻等农产品和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尖和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洛阳牡丹、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57种,探明储量的81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钼矿、蓝晶石、铸型用砂岩、天然碱、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蓝晶铸岩等8种,居前5位的有26种,居前10位的有48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耐火粘土、蓝石棉、珍珠岩、水泥灰岩、石英砂岩等“七大非金属矿产”。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发展起了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200多家。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南召云阳镇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年代大致与北京猿人相当。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太昊陵。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有3个,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刘秀、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吴道子,以及近现代的李季、冯友兰、姚雪垠、李准等。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开封古朴巍峨、雄伟壮观的龙亭,造型古朴、宋代风韵的宋都故街,楼阁宏伟、庄严绚丽的大相国寺,还有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登封观星台、中岳庙,汤阴岳飞庙,汉三阙、开封铁塔、包公祠,南阳武侯祠,三门峡函谷关,淮阳太昊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为了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建设了造型新颖、气势恢宏、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河南博物院。目前该院馆藏文物达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多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器、金简等珍贵文物最具特色。
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外,河南还有很多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奇峰耸峙、峻峭巍峨的太行山,重岩迭嶂、气势磅礴的伏牛山,岗峦起伏、溪流蜿蜒的桐柏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大别山组成河南的四大山系,其间不乏许多名山奇观,如气魄宏伟、古迹棋布的中岳嵩山,怪石嶙峋、风景幽奇的鸡公山,汕奇涧幽、景色秀丽的云台山,异峰突起、巍峨挺拔的石人山,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河流如网,水库棋布,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游览胜地。远眺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黄河,长天无垠、天水一色,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感。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各具特色的珍珠泉、喷玉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情趣各异。目前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1个,总面积达0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岳嵩山、龙门山、鸡公山、云台山和王屋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公园55处。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2593亿元,居中西部18个省市区前列。1998年—2003年年均增长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5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77亿元,比1997年增长75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从1997年的247∶471∶282逐步调整为2003年的176:505:319,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03年全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2356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2612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68%和29%,年均分别增长9%和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91909亿元,比1997年增长12倍。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由45%下降到33%、农村由55%下降到4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常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烟叶、肉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位。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全省以建设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305万亩,占小麦播种总面积的32%,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格局。蔬菜、瓜类、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畜牧业生产指标居全国前列,其中牧业产值、增加值等7项指标居全国首位。着力对40家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促进了农副产品深加工迅速发展,拉长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链条,提高了附加值。2003年全省小麦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800万吨左右,肉类精深加工能力超过230多万吨,均居全国前列。培育了莲花味精、金象麦业、南阳天冠、漯河双汇、华英肉鸭、郑州花花牛、思念、三全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漯河双汇集团产品种类已达600多种,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华英集团肉鸭加工系列产品达200多种,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鸭加工企业;郑州花花牛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0吨左右,跻身全国乳品加工企业10强。目前全省拥有火腿肠、味精、速冻食品、方便面等30多类优势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70%、44%、46%和25%。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河南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建立了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力为主体,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全省现有上市公司30家。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是中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平顶山神马帘子布集团是中国最大帘子布生产企业,周口莲花味精公司产量居亚洲第一位,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长城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之一。一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型拖拉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销售量的40%,帘子布占35%,彩色玻壳占7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居全国第1位,卷烟、化肥、原煤、平板玻璃在全国居第2位,大中型拖拉机居第3位,纱、水泥居第4位,发电量、原油、天然气、通讯电缆、轮胎、化学纤维、家用电冰箱、饮料酒等产品产量在全国均居前10位。我省是华中电网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007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随着工业生产的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按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起重大作用的164个标志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新增粮食加工能力1000多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100多万吨、电解铝能力140万吨、铝加工能力30多万吨,加快了优势工业品基地建设和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拉长了产品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小麦、畜产品和铝工业三大产业链,提升了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相继成长壮大,“安彩”玻壳、“双汇”火腿肠、“邦杰” 火腿肠、“莲花”味精、“新飞”冰箱和冰柜、“金星”啤酒等相继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以华中制药、竹林众生、羚锐制药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和以彩色大屏幕为标志的电子电器产品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303414亿元,居全国第6位。
交通、通讯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中国两大铁路干线京广和陇海铁路、两大高速公路干线京珠和连霍公路都交汇于此。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民航、水路运输为辅助的交通体系。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19公里,居全国第9位,十字型高速公路骨架已初步形成。预计“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达到2500公里。作为全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河南省目前已形成了“三纵四横”的铁路网,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货运输中心,2002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6321公里,其中地方铁路1372公里,居全国首位。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中转站,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航空运输,目前省内已建成三个民用机场,分别为郑州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共开辟32条国内航线和不定期国际旅游包机,通航国内56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每周航班560个,年吞吐量150万人次。
作为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646万户,居全国第5位;城市电话用户7599万户,居全国第4位;农村电话用户6047万户,居全国第5位;移动交换机用户10726万户,居全国第11位;通讯长途传输实现了自动化,长途线路实现了数字化,城乡电话交换机全部实现了程控化和传输数据化,全面启动了用户接入网工程,光纤、无线、宽带等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全省互联网用户达到1949万户,居全国第10位;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连通世界的通信网络。网络技术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网络能力及业务种类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东引西进取得新成效。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认真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16亿美元,其中出口298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食用小麦出口填补了国内空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了郑州铁路东站、郑州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贸易伙伴已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日立、东芝、菲利浦、普尔斯马特、里昂水务、德国MAN(曼公司)等2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继落户中原。一批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战略协作、贴牌生产等手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0多家河南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投资办厂。大力实施“东引西进”战略,豫粤、豫沪经贸合作逐步深入,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面向西部地区,成功举办了河南产品兰州展销会、乌鲁木齐贸易洽谈会、广西投资洽谈会等一系列经贸展销活动,扩大了河南产品西部市场的占有率。一些优势企业开始在西部地区实施企业购并或设点办厂。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万,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3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普通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93%以上,基础教育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普通高中规模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成倍扩大,郑州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由1997年的50所增加到66所,在校生规模由1997年的136万人增加到557万人,增长31倍。普通高校录取率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4400多所,居全国第5位,在校生达70万人。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均达94%以上。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成效显著,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9600万河南人民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带领下,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按照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坚持“一高一低”,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发展布局上,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格局。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和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城市和科教文化中心,中西部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开放性经济区,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80%左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以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濮阳,要充分发挥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钢铁基地、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豫西地区的三门峡,要充分发挥矿产、林果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精深加工,建成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黄金生产加工基地、铝工业基地和林果业生产加工基地。豫西南地区的南阳,要形成中药生产基地、纺织基地、以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要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生猪和肉牛肉羊生产加工基地、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和劳务培训输出基地。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着力抓好六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坚持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二)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坚持科教兴豫,发挥人才作用;(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